秦風不僅要經略廣西,還要把廣西打造成銅牆鐵壁,成為永不陷落之地。
從當今天下局勢來看,可以作為根基與滿清對抗的最佳地方乃是四川,這片土地自古就是易守難攻之地,而且有天府之國的美稱,適用於作為耕田的土地不計其數,隻要給予相對穩定的環境,養育百萬精兵都不在話下。
後世抗戰,四川稱得上中流砥柱,提供兵員數百萬,後期更是達到了無川不成軍的程度,單純從養民養兵上來講,華夏大地沒有比四川更適合的地方了。
另外,有言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那裏有無數奇麗驚險,以及不可淩越的磅礴氣勢,作為景觀無疑的絕妙的觀賞之地,可行軍打仗卻是噩夢般的地方。
無論多麽強大的入侵者,進攻川地都會受限於地形,導致兵力難以大規模的展開,行進艱難,隻要守衛者抵抗堅決,即使以弱勢之兵,也可擋十倍之敵,守上個十幾年不成問題。
而且四川的反清力量一點不弱,僅僅戰兵估計就要超過二十萬,滿洲八旗加在一起也沒有這個數字,還有不弱於滿清的水師,扼守三峽水域,再從戰兵的精銳程度而言,四川的軍隊也堪稱強悍,可為什麽打不出去,一直困守在川地呢?
這就是一直困擾南明政權的致命問題!
政令無法統一,派別林立,還相互攻伐,因此南明幾個皇帝雖然不能說差,可都在短短幾年裏就被滿清覆滅,直到永曆登基,各勢力為了求存才算是團結在了一起,又有李定國強力扶持,才勉強與滿清對抗到現在。
可是派別之間總是有難以消除的隔閡,四川的軍隊又太過複雜,不僅有明軍,闖軍,西軍,還有不願跟隨孫可望降清的秦軍,他們之間過去都有著血海深仇,即使能夠壓製住複仇的心思,又怎麽可能完全相互信任。
這也是秦風不願領兵進去四川,而是選擇經略廣西的最主要原因,四川的地盤基本已被各軍分的差不多了,秦風去那裏總要有地方落腳,免不了會和友軍產生摩擦,還不如留在廣西一家獨大,可以全心全意的對付滿清。
何況廣西境內的土地有將近四成是由山地構成,同樣多是易守難攻之地,而且自古廣西出精兵,廣西狼兵更是享譽天下。
滿清之所以能迅速攻占廣西,因為孫可望降清時把南明各地的兵力分布,關隘寨堡的情報全部透露給了清廷,清廷也做出了極為迅速的反應,趁著李定國還在收拾和孫可望交戰後的爛攤子時,一舉出兵南下,避長取短,攻其薄弱。
李定國完全沒有時間做出調整,隻能一味的收縮兵力,避免被個個擊破,這才讓廣西迅速淪陷,滿清幾乎是不戰而下。
而現在的情況大不相同,清軍南下滅明的三路大軍裏,吳三桂和多尼的清軍主力被李定國和永曆帝吸引,趙布泰的人馬已名存實亡,柳州府的沙裏奇要是不馬上逃出廣西,等到張國柱布置完畢,下場基本就是和海爾圖一樣被殲滅。
無論沙裏奇所部被滅還是逃脫,剩下的南寧府那支清軍獨木難支,必定會離開廣西,自此秦風將徹底把廣西光複。
在清軍遭到如此挫敗之後,四川的各部軍隊要是不蠢的話,必然要有所響應,其中還有唇亡齒寒的道理,再不出兵那就真成豬隊友了。
這樣一來,滿清本就不多的野戰兵力又會被四川吸引掉一部分,剩下還能有多少可用?
滿清看似強盛,實則就是虛胖,小小建奴想要一統天下,就和蛇吞象沒什麽區別,現在蛇已成蟒,差不多把大象吞了下去,可需要相當時間的消化,消化不好可是會撐破肚皮,或者無奈的把大象給吐出來。
李定國當初就差點逼得滿清退到關外,把幾乎到手的大明吐出去,由此可見滿清內部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統一天下的決心,順治帝又是各方利益爭奪下的妥協產物,戰事順利時還能維持表麵上的太平,一旦受挫內部肯定會有動亂。
蒙山軍殲滅了萬餘八旗精銳,此刻北京皇宮裏可能早已炒成了一鍋粥,滿清內部的派別可是一點不少,順治不是努爾哈赤,也不是皇太極,他沒有足夠的權威壓服所有滿清貴族。
因此,廣西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會是安全的,這是發展壯大的絕佳機會,也是秦風用一場場勝利,眾多蒙山軍將士性命拚來的機會!
秦風不僅要求廣西政令統一,還要求官員同心同德,而不是像四川各軍那樣,各管各的兵馬,各占各的地盤,各自為政,隻是互不攻伐,名義上聽從永曆皇帝的號令。
羅明堂和吳中平現在看上去關係不錯,可在權力麵前,不知道還能否以誠相待,而在這點上,秦風不願含糊不清,於是對羅明堂說道:“老羅,平樂府剛剛平定,正如你進城時說的那樣,事務繁多,特別是投降的守軍綠營還未歸心,我想讓王副將負責此事。”
王五心中一驚,本能的想要拒絕,卻注意到吳中平朝他使了個眼色,隻能強忍著不說話,一臉的受寵落驚。
秦風讓王五負責降卒,等於是把平樂府的防務交到了他的手上,而軍政不分家,既然軍務交給了王五,王五和吳中平又是一起的,那麽平樂府的政務自然屬於吳中平。
吳中平能聽出秦風話裏隱晦的含義,羅明堂心裏當然也明白,他麵色如常,甚至還大笑了起來,說道:“將軍實在是小氣,那些降卒一點用都沒有,不然這平樂府也不可能這麽輕易就被攻破,王副將要力保平樂府不失,手上至少要有幾百精兵才行。”
在攻打平樂府時,王五可是親眼目睹了蒙山軍之強,當初他拒絕了秦風給他一部蒙山軍統領,現在卻是一改初衷,作為將領,他根本就抗拒不了蒙山軍這樣的好兵。
秦風點點頭,嘴角一咧,說道:“老羅,平樂府除了軍務,其它事務你都在行,我隻能又要辛苦你了。”他故意這樣說,隻是想知道羅明堂真正的態度,對方剛才的話裏好像並沒有爭奪平樂府治理權的意思。
吳中平心中很想拿下平樂府,卻是配合著秦風說道:“平樂府地處廣西中軸,連通四地,乃是兵家必爭之地,隻有羅大人這樣的大才,才能擔此重任,相信不用多久,平樂府就能在羅大人的手上煥然一新,日漸昌盛。”
廳堂裏還有楊再興,宋明輝,蕭明等人,他們雖然都是將領,但不是無腦的武夫,因此都有資格參與議事,而當前的情況和他們並無關係,所以即使聽出了話裏暗藏的機鋒,也隻當不知道,宋明輝也不幫偏恩師羅明堂。
宋明輝等人需要關心的應該是柳州府可能即將發生的戰事。
可就在吳中平的以退為進,秦風的試探之下,羅明堂大搖其頭,說道:“我對平樂府一點興趣都沒有,我此行其實是衝著南寧府來的。”
從當今天下局勢來看,可以作為根基與滿清對抗的最佳地方乃是四川,這片土地自古就是易守難攻之地,而且有天府之國的美稱,適用於作為耕田的土地不計其數,隻要給予相對穩定的環境,養育百萬精兵都不在話下。
後世抗戰,四川稱得上中流砥柱,提供兵員數百萬,後期更是達到了無川不成軍的程度,單純從養民養兵上來講,華夏大地沒有比四川更適合的地方了。
另外,有言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那裏有無數奇麗驚險,以及不可淩越的磅礴氣勢,作為景觀無疑的絕妙的觀賞之地,可行軍打仗卻是噩夢般的地方。
無論多麽強大的入侵者,進攻川地都會受限於地形,導致兵力難以大規模的展開,行進艱難,隻要守衛者抵抗堅決,即使以弱勢之兵,也可擋十倍之敵,守上個十幾年不成問題。
而且四川的反清力量一點不弱,僅僅戰兵估計就要超過二十萬,滿洲八旗加在一起也沒有這個數字,還有不弱於滿清的水師,扼守三峽水域,再從戰兵的精銳程度而言,四川的軍隊也堪稱強悍,可為什麽打不出去,一直困守在川地呢?
這就是一直困擾南明政權的致命問題!
政令無法統一,派別林立,還相互攻伐,因此南明幾個皇帝雖然不能說差,可都在短短幾年裏就被滿清覆滅,直到永曆登基,各勢力為了求存才算是團結在了一起,又有李定國強力扶持,才勉強與滿清對抗到現在。
可是派別之間總是有難以消除的隔閡,四川的軍隊又太過複雜,不僅有明軍,闖軍,西軍,還有不願跟隨孫可望降清的秦軍,他們之間過去都有著血海深仇,即使能夠壓製住複仇的心思,又怎麽可能完全相互信任。
這也是秦風不願領兵進去四川,而是選擇經略廣西的最主要原因,四川的地盤基本已被各軍分的差不多了,秦風去那裏總要有地方落腳,免不了會和友軍產生摩擦,還不如留在廣西一家獨大,可以全心全意的對付滿清。
何況廣西境內的土地有將近四成是由山地構成,同樣多是易守難攻之地,而且自古廣西出精兵,廣西狼兵更是享譽天下。
滿清之所以能迅速攻占廣西,因為孫可望降清時把南明各地的兵力分布,關隘寨堡的情報全部透露給了清廷,清廷也做出了極為迅速的反應,趁著李定國還在收拾和孫可望交戰後的爛攤子時,一舉出兵南下,避長取短,攻其薄弱。
李定國完全沒有時間做出調整,隻能一味的收縮兵力,避免被個個擊破,這才讓廣西迅速淪陷,滿清幾乎是不戰而下。
而現在的情況大不相同,清軍南下滅明的三路大軍裏,吳三桂和多尼的清軍主力被李定國和永曆帝吸引,趙布泰的人馬已名存實亡,柳州府的沙裏奇要是不馬上逃出廣西,等到張國柱布置完畢,下場基本就是和海爾圖一樣被殲滅。
無論沙裏奇所部被滅還是逃脫,剩下的南寧府那支清軍獨木難支,必定會離開廣西,自此秦風將徹底把廣西光複。
在清軍遭到如此挫敗之後,四川的各部軍隊要是不蠢的話,必然要有所響應,其中還有唇亡齒寒的道理,再不出兵那就真成豬隊友了。
這樣一來,滿清本就不多的野戰兵力又會被四川吸引掉一部分,剩下還能有多少可用?
滿清看似強盛,實則就是虛胖,小小建奴想要一統天下,就和蛇吞象沒什麽區別,現在蛇已成蟒,差不多把大象吞了下去,可需要相當時間的消化,消化不好可是會撐破肚皮,或者無奈的把大象給吐出來。
李定國當初就差點逼得滿清退到關外,把幾乎到手的大明吐出去,由此可見滿清內部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統一天下的決心,順治帝又是各方利益爭奪下的妥協產物,戰事順利時還能維持表麵上的太平,一旦受挫內部肯定會有動亂。
蒙山軍殲滅了萬餘八旗精銳,此刻北京皇宮裏可能早已炒成了一鍋粥,滿清內部的派別可是一點不少,順治不是努爾哈赤,也不是皇太極,他沒有足夠的權威壓服所有滿清貴族。
因此,廣西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會是安全的,這是發展壯大的絕佳機會,也是秦風用一場場勝利,眾多蒙山軍將士性命拚來的機會!
秦風不僅要求廣西政令統一,還要求官員同心同德,而不是像四川各軍那樣,各管各的兵馬,各占各的地盤,各自為政,隻是互不攻伐,名義上聽從永曆皇帝的號令。
羅明堂和吳中平現在看上去關係不錯,可在權力麵前,不知道還能否以誠相待,而在這點上,秦風不願含糊不清,於是對羅明堂說道:“老羅,平樂府剛剛平定,正如你進城時說的那樣,事務繁多,特別是投降的守軍綠營還未歸心,我想讓王副將負責此事。”
王五心中一驚,本能的想要拒絕,卻注意到吳中平朝他使了個眼色,隻能強忍著不說話,一臉的受寵落驚。
秦風讓王五負責降卒,等於是把平樂府的防務交到了他的手上,而軍政不分家,既然軍務交給了王五,王五和吳中平又是一起的,那麽平樂府的政務自然屬於吳中平。
吳中平能聽出秦風話裏隱晦的含義,羅明堂心裏當然也明白,他麵色如常,甚至還大笑了起來,說道:“將軍實在是小氣,那些降卒一點用都沒有,不然這平樂府也不可能這麽輕易就被攻破,王副將要力保平樂府不失,手上至少要有幾百精兵才行。”
在攻打平樂府時,王五可是親眼目睹了蒙山軍之強,當初他拒絕了秦風給他一部蒙山軍統領,現在卻是一改初衷,作為將領,他根本就抗拒不了蒙山軍這樣的好兵。
秦風點點頭,嘴角一咧,說道:“老羅,平樂府除了軍務,其它事務你都在行,我隻能又要辛苦你了。”他故意這樣說,隻是想知道羅明堂真正的態度,對方剛才的話裏好像並沒有爭奪平樂府治理權的意思。
吳中平心中很想拿下平樂府,卻是配合著秦風說道:“平樂府地處廣西中軸,連通四地,乃是兵家必爭之地,隻有羅大人這樣的大才,才能擔此重任,相信不用多久,平樂府就能在羅大人的手上煥然一新,日漸昌盛。”
廳堂裏還有楊再興,宋明輝,蕭明等人,他們雖然都是將領,但不是無腦的武夫,因此都有資格參與議事,而當前的情況和他們並無關係,所以即使聽出了話裏暗藏的機鋒,也隻當不知道,宋明輝也不幫偏恩師羅明堂。
宋明輝等人需要關心的應該是柳州府可能即將發生的戰事。
可就在吳中平的以退為進,秦風的試探之下,羅明堂大搖其頭,說道:“我對平樂府一點興趣都沒有,我此行其實是衝著南寧府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