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降臨,殘陽如血,絢麗的晚霞染在濃滾的煙塵中,有著說不出的慘烈淒豔。
兩支大軍東西對望,刀槍林立,旌旗獵獵,淒厲的號角聲響徹天邊,預示著一場大戰即將上演!
楊再興死裏逃生,和十幾個義士終於活著迴到了義軍之中。
此時他站在軍前,身著鎧甲,手提戰刀,無比威武,容顏中卻有著說不出的憔悴。可身後的義軍將士們望著他時,眼中都是尊敬之意。
義軍中的每個人都知道,楊再興獨自一人與清軍鬥將,在五千清軍的麵前,斬殺敵將於當場!他無懼生死,與七十六名義士一起埋伏清軍,殺敵數百!
他是一個猛士,是一個英雄,是義軍的靈魂!
而現在,楊再興似乎變了。
經曆了那條死亡之路後,他變得更加沉冷老練,變的不苟言笑。
可他還有一點沒變,他胸中流著的是永不冷卻的熱血。
楊再興望著落日餘輝散盡時,不知為何,眼中已有淒迷。那遙遠的天際,似乎有一人望著他,滿懷真摯道:“楊再興,堅持下去,勝利會屬於我們,屬於大明,屬於天底下所有不屈的人!”
那個人的話是楊再興的信念所在,他知道還會有很多人流血犧牲,可他還是願意堅持下去,直到黎明的到來。
他或許還要堅持很久,這個過程或許極其艱難,但他無怨無悔,他在等,等那個人到來!把勝利帶來!
那個人一定會來,一定!
有腳步聲傳來,楊再興扭頭望過去,見到他在南丹衛的屬下王猛匆忙的走過來,臉色氣憤道:“千戶大人,又跑了十幾個人,真是些怕死的孬種!”
楊再興輕輕一歎,他心中並不責怪那些逃跑的人,畢竟此時麵對的是五千清軍精銳,而義軍之中許多人不久前還是拿著鋤頭的農夫,如何能夠要求他們能像真正的戰士一般,視死如歸,勇敢的麵對強敵呢?
人怕死,是天性,強求不得!
楊再興神色索然的搖了搖頭,語氣有些虛弱道:“不要為難那些逃跑的人,想走就讓他們走吧,而願意留下來的人......”他的聲音變得激昂起來:“傳達下去,讓每一個人知道,我楊再興會第一個迎上清軍的刀槍,永遠衝在他們的前麵!”
王猛重重的點了點頭,他的內心已經熱血沸騰。
這是一個讓人無怨無悔追隨的將軍!
就算是死,又有何妨?
五千義軍,得知要與廣西提督線國安率領的清軍交戰後,敢於留下來的隻餘三千,前景可謂一片慘淡。
楊再興的話固然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可寂靜無聲的義軍之中,濃濃的陰雲依然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
忽然,一陣‘錚錚’琴響,悠遠嘹亮,隨風如夢。
琴聲忽而蒼涼、忽而盈翠、時而如冰泉鳴澗,時而似春暖花開,安撫著人心,而當彈奏至天籟之處時,隱約有燕趙之士慷慨的歌!振奮著所有人的戰心!
楊再興一迴頭,就望見了彈琴的人。
彈琴的是個女子,女子螓首微低,發髻上珠釵微微顫抖,有如清晨荷葉上的晶瑩剔透的珠露。她雖低著頭,但手撫琴弦風情萬種,本身的光彩似已耀過了萬千光輝。
彈琴的是董家娘子。
鋼針在手時,她是個讓人聞風喪膽的修羅。雙手撫琴時,她是一個令人留戀的美人。
她在軍陣之中撫琴,似乎十分的不妥,可楊再興卻向她投來了感激的目光:“謝謝!”簡單二個字,卻飽含深情。
董家娘子抬起頭來,嫣然一笑,她眼睛不算太大,嘴巴也不能算小,單論五官而言,並非絕色,但她此時最動人的地方不在容貌,而在風情。
她要把最美麗的風采,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之前,展示給自己的傾心之人。
她要用智慧,給予那人最大的幫助。
董家娘子彈琴的時機選擇的很好,她撫平了義軍將士們的躁動和不安,激勵起了他們殺敵的勇氣和決心。
楊再興走到董家娘子的身邊,眼中少了幾分殺伐之氣,輕聲道:“有你在身邊......真的很好。”
董家娘子平靜道:“能在你身邊,也很好。”
此刻,她不是楊再興的部下,隻是他的小女人。
周圍的義軍將士們紛紛退開,留給了他們二人獨處的空間。
也許是經曆了太多生死瞬間,楊再興的情感變得豐富,同時也更加珍惜那觸手可得,卻又可能無法長久的溫情。
戰事一起,相思永逝,離殤斷魂!
強忍著心中的隱痛,楊再興目光直視著那雙令他無法移開的美麗眼眸,說道:“如果我們可以早些遇見,那該多好!”
董家娘子莞爾一笑道:“現在能見,也是很好。”她說時在笑,心卻是在痛。
韃子肆虐,百姓受戮,董家娘子全家被害,隻有她僥幸脫逃。
董家娘子祖上傳下來一套飛針絕技,她運用嫻熟,隻是在嫁做人婦之後,便安心做一個賢妻良母,從來不在人前顯露她家傳的本事。
可血海深仇,讓她迴到家鄉,從祖父的墳墓中挖出了一盒剛針,取了其中的二十六枚,作為她殺人複仇的利器。
二十六枚剛針,代表著董家二十六個無辜亡魂。
而現在,如果楊再興死了,她還活著的話,就會再去取一枚鋼針,用鋼針代表對他的執念,把他永遠留在自己的身邊。
楊再興明白董家娘子的心意,他看到對方在笑,自己也情不自禁的笑了,喃喃道:“你們女人,總是那麽的知足。”他目光投向了不遠處的清軍陣營,狼煙彌漫、金戈錚錚,線國安的後續兵馬應該很快趕到。
“這一戰,會死很多人。”楊再興緩緩問道:“素娘,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他喚出了董家娘子的閨名,已然表達了他的心意。
董家娘子眼波流轉,不望前方的清軍陣營,隻看著眼前的楊再興,希望把他永遠的刻在自己的腦海之中。
從她的角度看過去,楊再興的顴骨有些高,雙眸有些陷,那是很有個性的一張臉,不英俊,但滿是令她癡迷的氣息。
過了良久,董家娘子搖了搖著頭道:“我不明白。”她如何會不明白,隻是她不願明白,不忍明白。
楊再興並不介意,雙眸中又泛起豪情萬千,大聲道:“人之一生,隻求無憾,我堂堂男兒,能血灑疆場,死得其所,那便是無憾。”
董家娘子朱唇喏喏動了兩下,本想問一句:“此時我在你的麵前,難道你就真的沒有一絲的遺憾嗎?”
此時此刻,對於眼中隻有熊熊戰意的楊再興,這或許根本不是個問題。
董家娘子垂下了頭,望著膝前的瑤琴。
她可以是讓人聞風喪膽的飛針女魔,可她終究隻是一個女人,一個需要有個堅實肩膀依靠的女人。
楊再興沒能注意到董家娘子感情的波動,他籲了一口氣,眼中振奮的光芒減了些,多了分鄭重道:“素娘,你一定要活著,活到勝利之時。”
董家娘子眉頭微皺,眼中顯出困惑之色。
以三千對五千,以劣勢之兵對清軍精銳,又是在毫無依托的平原之上,董家娘子即使不懂軍事,也知義軍幾乎沒有勝算。
楊再興突然又道:“素娘,我們不是清軍的對手!”
董家娘子眉頭皺的更緊,楊再興的前言後語根本相互矛盾,讓她越發的不明所以。
很久之前,義軍中有人就對和線國安大軍交戰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敵我雙方實力相差極大,不可能在正麵戰場上取得勝利。
可楊再興堅持己見,拿出了許多解釋,比如清軍勞師遠征,義軍則是以逸待勞,士卒在體能上擁有優勢。另外隻要一番布置,沿途不斷給予清軍打擊,對方士氣一定會受到影響,而義軍一路席卷廣西境內,還未嚐挫折,士氣不弱,這也是優勢之一。
楊再興還說了很多理由,最終說服了反對與清軍交戰的人,可實際上他所說的種種優勢並無實際意義。
戰場上決定勝負的最關鍵因素,乃是士卒的素養。
而義軍和清軍相差的實在太多了,絕不是能靠一些客觀條件能夠彌補的。
作為一個職業軍人,楊再興當然明白,隻是他沒有說出要和清軍交戰的真正原因,即使董家娘子他也沒有告訴!
董家娘子還在尋思,軍中突然傳來了一陣騷動。
刹那間,殺聲震天,戰鼓轟鳴。
清軍終於集結完畢,發起了對義軍的攻勢。
清軍五千人馬,除了八百騎兵,一千餘輔兵外,其餘的所有戰兵在滾滾飛揚的塵土中,一擁而上,直撲義軍陣營。
線國安沒有試探,在他心中眼前的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值得他試探。
因此他一出手,就幾乎把主力全部壓上。
清軍唿嘯而來,楊再興隻是下令結陣迎戰,沉著的神情看不出一絲的波瀾,他的目光一轉,已望向東南的方向。
那裏並不是清軍衝鋒而來的方向,隻有孤零零的枯草在隨風飄蕩。
然而,楊再興的目光中少見的帶了分期頤,嘴裏喃喃道:“你一定會來,會把勝利帶來,是不是?”
兩支大軍東西對望,刀槍林立,旌旗獵獵,淒厲的號角聲響徹天邊,預示著一場大戰即將上演!
楊再興死裏逃生,和十幾個義士終於活著迴到了義軍之中。
此時他站在軍前,身著鎧甲,手提戰刀,無比威武,容顏中卻有著說不出的憔悴。可身後的義軍將士們望著他時,眼中都是尊敬之意。
義軍中的每個人都知道,楊再興獨自一人與清軍鬥將,在五千清軍的麵前,斬殺敵將於當場!他無懼生死,與七十六名義士一起埋伏清軍,殺敵數百!
他是一個猛士,是一個英雄,是義軍的靈魂!
而現在,楊再興似乎變了。
經曆了那條死亡之路後,他變得更加沉冷老練,變的不苟言笑。
可他還有一點沒變,他胸中流著的是永不冷卻的熱血。
楊再興望著落日餘輝散盡時,不知為何,眼中已有淒迷。那遙遠的天際,似乎有一人望著他,滿懷真摯道:“楊再興,堅持下去,勝利會屬於我們,屬於大明,屬於天底下所有不屈的人!”
那個人的話是楊再興的信念所在,他知道還會有很多人流血犧牲,可他還是願意堅持下去,直到黎明的到來。
他或許還要堅持很久,這個過程或許極其艱難,但他無怨無悔,他在等,等那個人到來!把勝利帶來!
那個人一定會來,一定!
有腳步聲傳來,楊再興扭頭望過去,見到他在南丹衛的屬下王猛匆忙的走過來,臉色氣憤道:“千戶大人,又跑了十幾個人,真是些怕死的孬種!”
楊再興輕輕一歎,他心中並不責怪那些逃跑的人,畢竟此時麵對的是五千清軍精銳,而義軍之中許多人不久前還是拿著鋤頭的農夫,如何能夠要求他們能像真正的戰士一般,視死如歸,勇敢的麵對強敵呢?
人怕死,是天性,強求不得!
楊再興神色索然的搖了搖頭,語氣有些虛弱道:“不要為難那些逃跑的人,想走就讓他們走吧,而願意留下來的人......”他的聲音變得激昂起來:“傳達下去,讓每一個人知道,我楊再興會第一個迎上清軍的刀槍,永遠衝在他們的前麵!”
王猛重重的點了點頭,他的內心已經熱血沸騰。
這是一個讓人無怨無悔追隨的將軍!
就算是死,又有何妨?
五千義軍,得知要與廣西提督線國安率領的清軍交戰後,敢於留下來的隻餘三千,前景可謂一片慘淡。
楊再興的話固然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可寂靜無聲的義軍之中,濃濃的陰雲依然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
忽然,一陣‘錚錚’琴響,悠遠嘹亮,隨風如夢。
琴聲忽而蒼涼、忽而盈翠、時而如冰泉鳴澗,時而似春暖花開,安撫著人心,而當彈奏至天籟之處時,隱約有燕趙之士慷慨的歌!振奮著所有人的戰心!
楊再興一迴頭,就望見了彈琴的人。
彈琴的是個女子,女子螓首微低,發髻上珠釵微微顫抖,有如清晨荷葉上的晶瑩剔透的珠露。她雖低著頭,但手撫琴弦風情萬種,本身的光彩似已耀過了萬千光輝。
彈琴的是董家娘子。
鋼針在手時,她是個讓人聞風喪膽的修羅。雙手撫琴時,她是一個令人留戀的美人。
她在軍陣之中撫琴,似乎十分的不妥,可楊再興卻向她投來了感激的目光:“謝謝!”簡單二個字,卻飽含深情。
董家娘子抬起頭來,嫣然一笑,她眼睛不算太大,嘴巴也不能算小,單論五官而言,並非絕色,但她此時最動人的地方不在容貌,而在風情。
她要把最美麗的風采,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之前,展示給自己的傾心之人。
她要用智慧,給予那人最大的幫助。
董家娘子彈琴的時機選擇的很好,她撫平了義軍將士們的躁動和不安,激勵起了他們殺敵的勇氣和決心。
楊再興走到董家娘子的身邊,眼中少了幾分殺伐之氣,輕聲道:“有你在身邊......真的很好。”
董家娘子平靜道:“能在你身邊,也很好。”
此刻,她不是楊再興的部下,隻是他的小女人。
周圍的義軍將士們紛紛退開,留給了他們二人獨處的空間。
也許是經曆了太多生死瞬間,楊再興的情感變得豐富,同時也更加珍惜那觸手可得,卻又可能無法長久的溫情。
戰事一起,相思永逝,離殤斷魂!
強忍著心中的隱痛,楊再興目光直視著那雙令他無法移開的美麗眼眸,說道:“如果我們可以早些遇見,那該多好!”
董家娘子莞爾一笑道:“現在能見,也是很好。”她說時在笑,心卻是在痛。
韃子肆虐,百姓受戮,董家娘子全家被害,隻有她僥幸脫逃。
董家娘子祖上傳下來一套飛針絕技,她運用嫻熟,隻是在嫁做人婦之後,便安心做一個賢妻良母,從來不在人前顯露她家傳的本事。
可血海深仇,讓她迴到家鄉,從祖父的墳墓中挖出了一盒剛針,取了其中的二十六枚,作為她殺人複仇的利器。
二十六枚剛針,代表著董家二十六個無辜亡魂。
而現在,如果楊再興死了,她還活著的話,就會再去取一枚鋼針,用鋼針代表對他的執念,把他永遠留在自己的身邊。
楊再興明白董家娘子的心意,他看到對方在笑,自己也情不自禁的笑了,喃喃道:“你們女人,總是那麽的知足。”他目光投向了不遠處的清軍陣營,狼煙彌漫、金戈錚錚,線國安的後續兵馬應該很快趕到。
“這一戰,會死很多人。”楊再興緩緩問道:“素娘,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他喚出了董家娘子的閨名,已然表達了他的心意。
董家娘子眼波流轉,不望前方的清軍陣營,隻看著眼前的楊再興,希望把他永遠的刻在自己的腦海之中。
從她的角度看過去,楊再興的顴骨有些高,雙眸有些陷,那是很有個性的一張臉,不英俊,但滿是令她癡迷的氣息。
過了良久,董家娘子搖了搖著頭道:“我不明白。”她如何會不明白,隻是她不願明白,不忍明白。
楊再興並不介意,雙眸中又泛起豪情萬千,大聲道:“人之一生,隻求無憾,我堂堂男兒,能血灑疆場,死得其所,那便是無憾。”
董家娘子朱唇喏喏動了兩下,本想問一句:“此時我在你的麵前,難道你就真的沒有一絲的遺憾嗎?”
此時此刻,對於眼中隻有熊熊戰意的楊再興,這或許根本不是個問題。
董家娘子垂下了頭,望著膝前的瑤琴。
她可以是讓人聞風喪膽的飛針女魔,可她終究隻是一個女人,一個需要有個堅實肩膀依靠的女人。
楊再興沒能注意到董家娘子感情的波動,他籲了一口氣,眼中振奮的光芒減了些,多了分鄭重道:“素娘,你一定要活著,活到勝利之時。”
董家娘子眉頭微皺,眼中顯出困惑之色。
以三千對五千,以劣勢之兵對清軍精銳,又是在毫無依托的平原之上,董家娘子即使不懂軍事,也知義軍幾乎沒有勝算。
楊再興突然又道:“素娘,我們不是清軍的對手!”
董家娘子眉頭皺的更緊,楊再興的前言後語根本相互矛盾,讓她越發的不明所以。
很久之前,義軍中有人就對和線國安大軍交戰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敵我雙方實力相差極大,不可能在正麵戰場上取得勝利。
可楊再興堅持己見,拿出了許多解釋,比如清軍勞師遠征,義軍則是以逸待勞,士卒在體能上擁有優勢。另外隻要一番布置,沿途不斷給予清軍打擊,對方士氣一定會受到影響,而義軍一路席卷廣西境內,還未嚐挫折,士氣不弱,這也是優勢之一。
楊再興還說了很多理由,最終說服了反對與清軍交戰的人,可實際上他所說的種種優勢並無實際意義。
戰場上決定勝負的最關鍵因素,乃是士卒的素養。
而義軍和清軍相差的實在太多了,絕不是能靠一些客觀條件能夠彌補的。
作為一個職業軍人,楊再興當然明白,隻是他沒有說出要和清軍交戰的真正原因,即使董家娘子他也沒有告訴!
董家娘子還在尋思,軍中突然傳來了一陣騷動。
刹那間,殺聲震天,戰鼓轟鳴。
清軍終於集結完畢,發起了對義軍的攻勢。
清軍五千人馬,除了八百騎兵,一千餘輔兵外,其餘的所有戰兵在滾滾飛揚的塵土中,一擁而上,直撲義軍陣營。
線國安沒有試探,在他心中眼前的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值得他試探。
因此他一出手,就幾乎把主力全部壓上。
清軍唿嘯而來,楊再興隻是下令結陣迎戰,沉著的神情看不出一絲的波瀾,他的目光一轉,已望向東南的方向。
那裏並不是清軍衝鋒而來的方向,隻有孤零零的枯草在隨風飄蕩。
然而,楊再興的目光中少見的帶了分期頤,嘴裏喃喃道:“你一定會來,會把勝利帶來,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