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和後記一樣,都是不吐不快的廢話和牢騷,設置vip,怕有人不小心點進來,壞了好心情)
還在寫武俠小說的作者,90%都沒弄清楚,自己寫的到底是什麽。
我自己就是個例子,因為多年前萌發的念頭動筆,直到寫了一半,才真正思考這個問題。
我覺得思考過這個問題的人,就不會把時間,再浪費在這上麵了。
很可惜多年之前,我已經決定要把它寫完了,所以也隻能盡快寫完它。
那麽,武俠小說,到底是什麽呢?
很簡單,不過是一種最低級的爽文罷了。
有人認為,武俠的沒落,網文的崛起,是因為讀者欣賞水平在下降,沉不下心來閱讀,娛樂庸俗化,“曲高和寡”,甚至還有說“俠義精神喪失”的。
這些觀點,真的很滑稽。
國民的教育水平是在上升的,不可能讀個通篇大白話的武俠小說還會吃力。曲高和寡?事實上,任何曲高和寡的文化形式,都是有小圈子的,並且是能夠傳承的。不過,武俠小說現在不是和“寡”,是和“無”,不是因為“曲高”,而是因為“曲低”,跟真正流行的爽文相比,它引人愉悅的技巧,既墨跡又過時。至於“俠義精神喪失”,你見過幾本武俠小說的內核是“俠義”?俠,不過是一塊便於武俠小說宣傳的遮羞布,讀者不愛看,作者也不愛寫。
幾十年前,武俠小說本來就視為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鴉片,滿滿充斥著不健康的元素,有那麽幾位“武俠大家”,力挽狂瀾,拉高了武俠小說的格調,使得到20世紀初,這個題材已經被世人承認。
什麽“弘揚俠義”、“俠之大者”、“寧可無武不可無俠”、“謳歌曆史謳歌國學謳歌傳統文化”......提出這些觀點的武俠作者,沒準兒有幾位,還真懷著這樣“天真善良”的願望。
但這不過是一種替武俠小說正名的宣傳方式,隻有這樣,武俠小說才能名正言順,傳播得更廣,賺到更多人的錢,作者和出版商樂於看到這一幕,甚至整個華人圈,都樂於看到它帶來的經濟效益。
是的,最初的武俠作者,大都是因為錢才寫的。我們敬愛的金庸大師、梁羽生大師,也是為了報紙銷量,奮筆疾書。甚至有一位叫白羽的小說作者,迫於生計寫武俠小說,羞愧萬分,無顏再見魯迅。也許他很懂得,武俠小說不是他熱愛的文學,文學創作的內涵是美,而武俠小說的內涵是爽。
確實,像金庸這樣的小說大師,可以兼顧美和爽,在創作武俠小說的時候,在娛樂性外,還賦予小說很多其他的“文化意義”。號稱凡有華人處,上至學者教授,下至商販腳夫,所有人都讀金庸。
但是隻要想一想,這些學者教授,商販腳夫,所有人,熱愛的都是“文化意義”?那麽到了這個時代,熱愛“文化意義”的人都去哪兒了?很顯然,他們熱愛根本不是此物。過去人也好,現代人也好,熱愛的東西始終沒變,是爽。
俠以武犯禁,這就是武俠小說的爽點,跟“俠”沒有任何關係,重點是“以武犯禁”。
武,就不用多說了,武俠小說,被討論的最多的,吵的最多的,永遠是誰武力值高低的問題,被武俠迷稱為“論武”,可以超過其他方麵加在一起的討論量。其實,這不是武俠小說獨有,我看個吹奏題材的動畫片,都會有人因為裏麵誰誰的水平更高,吵得麵紅耳赤,更逞論是以“武”為核心的武俠小說。應該上至學者教授,下至商販腳夫,最關心的問題,都是誰的武功最高,看金庸的訪談,他每次出席各種場合,朋友和書迷肯定會問他這個問題。慕強,是人類的天性,是對自身願望的一種反映,武俠小說的爽點,一大半來自於此,真要“寧可無武”,作者們隻好去喝西北風了。
犯禁,也是人的原始欲望:區別自己和別人的願望。不少人說,熱愛武俠文化,就是鍾情於那種來去自由的江湖感。剖析一下,是什麽意思呢?不外乎,仗著一身本領,可以破壞規則,掙脫束縛,獲得普通人沒有的特權。
武俠小說的作者,為了使這種“犯禁”正當化,往往把規則的製定方,設置成反派角色,比如朝廷啊,武林盟主啊,這樣主角破壞規則,就可以心安理得,讀者讀起來,也可以心安理得。
這就是武俠小說的另一大爽點——代入感。沒人想代入麵對強權,手無縛雞之力的老百姓,都想代入來去如風,懲治惡人的大俠。而大部分讀者,現實裏麵不可能這樣瀟灑,所以武俠小說就是他們實現“夢想”的東西,這就叫成人的童話。當這樣的套路越來越多,審美疲勞的時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反創新就出來了,給英雄加點障礙,增加了代入真實感。
以武犯禁,才是讀者趨之如騖的緣故。
不過在現在,娛樂全方位解禁,人們都更加真誠地麵對自己的欲望。描寫“以武犯禁”,不再需要遮遮掩掩、當婊子又立牌坊的武俠小說,直白的爽文,黑暗的爽文,沒有道德說教的爽文,更受讀者歡迎。
畢竟,內核都是一樣的,幹嘛要看慢吞吞、矯情來矯情去的武俠?
不知道在哪看過一個武俠作者的話:武俠小說不是升級打怪,不是意淫,不是裝逼打臉,不是後宮。
我覺得他全部說反了,武俠小說就是升級打怪,或者說是其弱化版本。等級、排位本來就是讀者樂於看到的,因為清晰直接,現今的爽文非常直麵這一點,而傳統的武俠那種隱晦的描寫,讀者早就不耐煩,所以隻好親自去問作者了。
不意淫?都成人的童話了,還不意淫?隻是武俠作者,自作多情,喜歡給意淫加個合理化的背景,然而讀者並不需要。
不裝逼打臉?很遺憾,武俠小說和新時代爽文的高潮情節,基本都是裝逼打臉。
不開後宮?有金庸大師的《鹿鼎記》作為理論柱石,珠玉在前,才有了後宮文一說。
其實嘛,現在的網文世界,或者說爽文世界,就是武俠小說這種舊爽文的延續。
仙俠,玄幻題材裏麵的門派,功法,法寶,奇遇,裝逼打臉,這些元素都來自於武俠;對於喜歡曆史的同學,穿越曆史文,比起四不像的曆史武俠,更能讓人獲得搬弄曆史,與名人接觸,左右朝代走向的快感;甚至都市、後宮這些看似不相幹的題材,也都包含著武俠的影子。
因為武俠小說,本來就是個錯誤的命名,它和它的晚輩一樣,都應該叫爽文。然而,它已經年老色衰了,還喜歡拿遮羞布蓋住自己。而它的晚輩們,能更加直奔主題,毫不掩飾,發揚著它真正的內涵,
想起高中追《滄海》,買武俠版雜誌的時候,在搞什麽“大陸新武俠”,好像無疾而終,其實,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了。
就像《守望者》裏,夜梟問,美國夢怎麽了?笑匠迴答,你看到的就是美國夢,它實現了。
套在“大陸新武俠”上也一樣,它也實現了,打開任何一個網文網站,都能見證它的繁榮。
過去的讀者,不是更愛舊爽文,而是那個時代,沒有新爽文,甚至沒有多少娛樂手段。他們隻能被迫接受“武俠小說”,被迫為這份爽感買單,不然從別的地方獲得的更加稀少。
但不代表他們,喜歡武俠小說裏麵那些與“爽”無關緊要的東西。所以新爽文,拋棄了所謂的“俠”、“義”、“文化”、“人性”、“深度”......這些討厭的遮羞布,更加受到人民的歡迎,才能賺到市場。
就像有讀者在我書底下留言,說我筆下人物,終於有點主角的樣子了。我很納悶,什麽叫主角的樣子?難道每本小說的主角,都應該是一樣的,還是說,主角怎麽寫,有模板可套?
後來我恍然大悟,當然了,他說得沒錯。嚴格的來說,爽文不應該歸於小說,而應該叫“第一人稱代入式文字冒險戀愛遊戲”,代入感是爽文的重中之重。
既然如此,作為讀者的化身,主角當然得有模板,畢竟爽和快感的來源就那麽多,不照著寫,怎麽能滿足讀者的需求呢?
大抵總結一下,主角走到哪裏,都要會裝逼打臉,還得有角色跳出來配合他。而且全文不能吃一點虧,哪怕實力未濟,羽翼未豐,也要有一群老前輩點頭旁白:“此子前途不可限量。”畢竟,沒有人願意在爽文裏讀到挫折感。
再加上美女投懷送抱,金手指滿天飛,最後天下無敵,再給他一個名目,可以擺脫責任,帶著美女遠走高飛。嗯,這樣,一個有主角樣子的主角就唿之欲出了,一篇有武俠樣子的武俠就誕生了!
隻可惜,我看過的武俠小說很少,看的時候,還因為主角大多身世淒慘,也缺乏代入感,一直沒能領略到武俠小說的精髓。我曾經大言不慚,在簡介裏說,希望將此文獻給自己,獻給同好,分享共觀。
我太自作多情了,沒有主角樣子的武俠,不爽的爽文,怎麽會有同好呢?
我正式收迴這句話,這本小說,我隻敢獻給自己。
當然,得埋怨一句金庸大師,我雖然很尊敬大師,也怪他,誤導了很多人對武俠小說的認知。
畢竟,他一直想給武俠小說灌入一點文化內涵,修訂小說的時候,也在試圖把武俠“文學化”。
大師的文字實在是很美,包括我在內,應該有很多人,都望風而從,打心底認為,那些所謂曆史地理,美景風光,琴棋書畫,茶酒醫卜,佛道儒學,是武俠必不可少的內容,是武俠的真諦。
比如,我動筆之前,基本對明清史一點了解都無,連努爾哈赤、李成梁是誰都沒聽過,可是為了向金大師“看齊”,查一堆資料,狂翻百度百科,企圖用曆史裝點背景。現在迴想,我究竟在幹什麽???
我想,也有很多武俠作者,跑題了,把精力浪費在這些自己都莫名其妙的元素上。
實際,這隻是武俠小說的遮羞布,易中天老師所稱的“媚雅”,為了討好文化人,讓普通人“不明覺厲”。
其實,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讀者的選擇是英明的。隻會在獲得了足夠的爽之後,才會分出一點心思,不痛不癢地提兩句。如果哪個作者本末倒置,忘了以爽為內核,對不起,他僅能收獲一點自欺欺人的虛榮心。
我不敢以惡意揣度金庸大師,但他的無心之舉,造就很多武俠作者,還陶醉在錯誤的領域,虛偽地進行創作。
總而言之,一個作者若學會真誠,他應該就不再會碰傳統武俠了。真正的筆墨,不該用在遮羞布上。而那些把武俠和穿越、係統流、重生結合在一起的作品,才是真正在為挽救武俠這個題材而拚搏努力,不然光靠那些陳舊的爽點,又有多少人願意看呢?
我真的很喜歡我筆下的人物,同時,也為他們不得不存在於這個虛偽的舞台上,感到慚愧萬分。
如果有下次,我會寫一篇真誠的爽文。
還在寫武俠小說的作者,90%都沒弄清楚,自己寫的到底是什麽。
我自己就是個例子,因為多年前萌發的念頭動筆,直到寫了一半,才真正思考這個問題。
我覺得思考過這個問題的人,就不會把時間,再浪費在這上麵了。
很可惜多年之前,我已經決定要把它寫完了,所以也隻能盡快寫完它。
那麽,武俠小說,到底是什麽呢?
很簡單,不過是一種最低級的爽文罷了。
有人認為,武俠的沒落,網文的崛起,是因為讀者欣賞水平在下降,沉不下心來閱讀,娛樂庸俗化,“曲高和寡”,甚至還有說“俠義精神喪失”的。
這些觀點,真的很滑稽。
國民的教育水平是在上升的,不可能讀個通篇大白話的武俠小說還會吃力。曲高和寡?事實上,任何曲高和寡的文化形式,都是有小圈子的,並且是能夠傳承的。不過,武俠小說現在不是和“寡”,是和“無”,不是因為“曲高”,而是因為“曲低”,跟真正流行的爽文相比,它引人愉悅的技巧,既墨跡又過時。至於“俠義精神喪失”,你見過幾本武俠小說的內核是“俠義”?俠,不過是一塊便於武俠小說宣傳的遮羞布,讀者不愛看,作者也不愛寫。
幾十年前,武俠小說本來就視為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鴉片,滿滿充斥著不健康的元素,有那麽幾位“武俠大家”,力挽狂瀾,拉高了武俠小說的格調,使得到20世紀初,這個題材已經被世人承認。
什麽“弘揚俠義”、“俠之大者”、“寧可無武不可無俠”、“謳歌曆史謳歌國學謳歌傳統文化”......提出這些觀點的武俠作者,沒準兒有幾位,還真懷著這樣“天真善良”的願望。
但這不過是一種替武俠小說正名的宣傳方式,隻有這樣,武俠小說才能名正言順,傳播得更廣,賺到更多人的錢,作者和出版商樂於看到這一幕,甚至整個華人圈,都樂於看到它帶來的經濟效益。
是的,最初的武俠作者,大都是因為錢才寫的。我們敬愛的金庸大師、梁羽生大師,也是為了報紙銷量,奮筆疾書。甚至有一位叫白羽的小說作者,迫於生計寫武俠小說,羞愧萬分,無顏再見魯迅。也許他很懂得,武俠小說不是他熱愛的文學,文學創作的內涵是美,而武俠小說的內涵是爽。
確實,像金庸這樣的小說大師,可以兼顧美和爽,在創作武俠小說的時候,在娛樂性外,還賦予小說很多其他的“文化意義”。號稱凡有華人處,上至學者教授,下至商販腳夫,所有人都讀金庸。
但是隻要想一想,這些學者教授,商販腳夫,所有人,熱愛的都是“文化意義”?那麽到了這個時代,熱愛“文化意義”的人都去哪兒了?很顯然,他們熱愛根本不是此物。過去人也好,現代人也好,熱愛的東西始終沒變,是爽。
俠以武犯禁,這就是武俠小說的爽點,跟“俠”沒有任何關係,重點是“以武犯禁”。
武,就不用多說了,武俠小說,被討論的最多的,吵的最多的,永遠是誰武力值高低的問題,被武俠迷稱為“論武”,可以超過其他方麵加在一起的討論量。其實,這不是武俠小說獨有,我看個吹奏題材的動畫片,都會有人因為裏麵誰誰的水平更高,吵得麵紅耳赤,更逞論是以“武”為核心的武俠小說。應該上至學者教授,下至商販腳夫,最關心的問題,都是誰的武功最高,看金庸的訪談,他每次出席各種場合,朋友和書迷肯定會問他這個問題。慕強,是人類的天性,是對自身願望的一種反映,武俠小說的爽點,一大半來自於此,真要“寧可無武”,作者們隻好去喝西北風了。
犯禁,也是人的原始欲望:區別自己和別人的願望。不少人說,熱愛武俠文化,就是鍾情於那種來去自由的江湖感。剖析一下,是什麽意思呢?不外乎,仗著一身本領,可以破壞規則,掙脫束縛,獲得普通人沒有的特權。
武俠小說的作者,為了使這種“犯禁”正當化,往往把規則的製定方,設置成反派角色,比如朝廷啊,武林盟主啊,這樣主角破壞規則,就可以心安理得,讀者讀起來,也可以心安理得。
這就是武俠小說的另一大爽點——代入感。沒人想代入麵對強權,手無縛雞之力的老百姓,都想代入來去如風,懲治惡人的大俠。而大部分讀者,現實裏麵不可能這樣瀟灑,所以武俠小說就是他們實現“夢想”的東西,這就叫成人的童話。當這樣的套路越來越多,審美疲勞的時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反創新就出來了,給英雄加點障礙,增加了代入真實感。
以武犯禁,才是讀者趨之如騖的緣故。
不過在現在,娛樂全方位解禁,人們都更加真誠地麵對自己的欲望。描寫“以武犯禁”,不再需要遮遮掩掩、當婊子又立牌坊的武俠小說,直白的爽文,黑暗的爽文,沒有道德說教的爽文,更受讀者歡迎。
畢竟,內核都是一樣的,幹嘛要看慢吞吞、矯情來矯情去的武俠?
不知道在哪看過一個武俠作者的話:武俠小說不是升級打怪,不是意淫,不是裝逼打臉,不是後宮。
我覺得他全部說反了,武俠小說就是升級打怪,或者說是其弱化版本。等級、排位本來就是讀者樂於看到的,因為清晰直接,現今的爽文非常直麵這一點,而傳統的武俠那種隱晦的描寫,讀者早就不耐煩,所以隻好親自去問作者了。
不意淫?都成人的童話了,還不意淫?隻是武俠作者,自作多情,喜歡給意淫加個合理化的背景,然而讀者並不需要。
不裝逼打臉?很遺憾,武俠小說和新時代爽文的高潮情節,基本都是裝逼打臉。
不開後宮?有金庸大師的《鹿鼎記》作為理論柱石,珠玉在前,才有了後宮文一說。
其實嘛,現在的網文世界,或者說爽文世界,就是武俠小說這種舊爽文的延續。
仙俠,玄幻題材裏麵的門派,功法,法寶,奇遇,裝逼打臉,這些元素都來自於武俠;對於喜歡曆史的同學,穿越曆史文,比起四不像的曆史武俠,更能讓人獲得搬弄曆史,與名人接觸,左右朝代走向的快感;甚至都市、後宮這些看似不相幹的題材,也都包含著武俠的影子。
因為武俠小說,本來就是個錯誤的命名,它和它的晚輩一樣,都應該叫爽文。然而,它已經年老色衰了,還喜歡拿遮羞布蓋住自己。而它的晚輩們,能更加直奔主題,毫不掩飾,發揚著它真正的內涵,
想起高中追《滄海》,買武俠版雜誌的時候,在搞什麽“大陸新武俠”,好像無疾而終,其實,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了。
就像《守望者》裏,夜梟問,美國夢怎麽了?笑匠迴答,你看到的就是美國夢,它實現了。
套在“大陸新武俠”上也一樣,它也實現了,打開任何一個網文網站,都能見證它的繁榮。
過去的讀者,不是更愛舊爽文,而是那個時代,沒有新爽文,甚至沒有多少娛樂手段。他們隻能被迫接受“武俠小說”,被迫為這份爽感買單,不然從別的地方獲得的更加稀少。
但不代表他們,喜歡武俠小說裏麵那些與“爽”無關緊要的東西。所以新爽文,拋棄了所謂的“俠”、“義”、“文化”、“人性”、“深度”......這些討厭的遮羞布,更加受到人民的歡迎,才能賺到市場。
就像有讀者在我書底下留言,說我筆下人物,終於有點主角的樣子了。我很納悶,什麽叫主角的樣子?難道每本小說的主角,都應該是一樣的,還是說,主角怎麽寫,有模板可套?
後來我恍然大悟,當然了,他說得沒錯。嚴格的來說,爽文不應該歸於小說,而應該叫“第一人稱代入式文字冒險戀愛遊戲”,代入感是爽文的重中之重。
既然如此,作為讀者的化身,主角當然得有模板,畢竟爽和快感的來源就那麽多,不照著寫,怎麽能滿足讀者的需求呢?
大抵總結一下,主角走到哪裏,都要會裝逼打臉,還得有角色跳出來配合他。而且全文不能吃一點虧,哪怕實力未濟,羽翼未豐,也要有一群老前輩點頭旁白:“此子前途不可限量。”畢竟,沒有人願意在爽文裏讀到挫折感。
再加上美女投懷送抱,金手指滿天飛,最後天下無敵,再給他一個名目,可以擺脫責任,帶著美女遠走高飛。嗯,這樣,一個有主角樣子的主角就唿之欲出了,一篇有武俠樣子的武俠就誕生了!
隻可惜,我看過的武俠小說很少,看的時候,還因為主角大多身世淒慘,也缺乏代入感,一直沒能領略到武俠小說的精髓。我曾經大言不慚,在簡介裏說,希望將此文獻給自己,獻給同好,分享共觀。
我太自作多情了,沒有主角樣子的武俠,不爽的爽文,怎麽會有同好呢?
我正式收迴這句話,這本小說,我隻敢獻給自己。
當然,得埋怨一句金庸大師,我雖然很尊敬大師,也怪他,誤導了很多人對武俠小說的認知。
畢竟,他一直想給武俠小說灌入一點文化內涵,修訂小說的時候,也在試圖把武俠“文學化”。
大師的文字實在是很美,包括我在內,應該有很多人,都望風而從,打心底認為,那些所謂曆史地理,美景風光,琴棋書畫,茶酒醫卜,佛道儒學,是武俠必不可少的內容,是武俠的真諦。
比如,我動筆之前,基本對明清史一點了解都無,連努爾哈赤、李成梁是誰都沒聽過,可是為了向金大師“看齊”,查一堆資料,狂翻百度百科,企圖用曆史裝點背景。現在迴想,我究竟在幹什麽???
我想,也有很多武俠作者,跑題了,把精力浪費在這些自己都莫名其妙的元素上。
實際,這隻是武俠小說的遮羞布,易中天老師所稱的“媚雅”,為了討好文化人,讓普通人“不明覺厲”。
其實,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讀者的選擇是英明的。隻會在獲得了足夠的爽之後,才會分出一點心思,不痛不癢地提兩句。如果哪個作者本末倒置,忘了以爽為內核,對不起,他僅能收獲一點自欺欺人的虛榮心。
我不敢以惡意揣度金庸大師,但他的無心之舉,造就很多武俠作者,還陶醉在錯誤的領域,虛偽地進行創作。
總而言之,一個作者若學會真誠,他應該就不再會碰傳統武俠了。真正的筆墨,不該用在遮羞布上。而那些把武俠和穿越、係統流、重生結合在一起的作品,才是真正在為挽救武俠這個題材而拚搏努力,不然光靠那些陳舊的爽點,又有多少人願意看呢?
我真的很喜歡我筆下的人物,同時,也為他們不得不存在於這個虛偽的舞台上,感到慚愧萬分。
如果有下次,我會寫一篇真誠的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