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之前,太子朱常洛被錦衣衛護送至乾清宮,向萬曆皇帝遺軀磕頭畢了,即受百官跪拜,成為了大明皇朝的新君。次日即依照萬曆遺詔,罷免天下礦稅,發帑百萬,隔一日,再次發帑百萬,犒賞遼東官軍。
八月一日,朱常洛正式登基,大赦天下,定號泰昌,以明年為泰昌元年。原本新君廣施仁政,都是在登基之後,用以示恩百姓。然而“罷礦稅”、“犒邊關”兩件事,朱常洛以大行皇帝遺詔的名義執行,卻是歸德於先皇。
他之所以這麽做,全因王安勸諫。一來免得他才登基就拆父親的台,落人以口實;二來也可表達他遵順父命,營造出父慈子孝的氣氛,粉碎父子不和的傳言,令福王和鄭家的黨羽無法攻訐造謠。
民間百姓,還當萬曆皇帝臨死行一善,後悔補過。許清濁深知是朱常洛自己的主意,聽聞其兌現諾言,更是喜不自勝。不過他無法當麵道謝,早在萬曆駕崩的第二日,他和風倦月就悄悄離開了皇宮。
新君登基,茲事體大,宮中人員升降、典禮籌備等等,都得清點細查,許清濁、風倦月兩個假太監太容易露餡。加上朱常洛的皇帝名份已定,禦林軍、錦衣衛宣誓效忠,也不須武學高手才能衛護。
王安為妥善起見,當下令二人出宮。許清濁問起他許下的承諾何日兌現,穀豐庭何日釋放,王安隻說一切無礙,大赦之後自要放人,記下二人住宿酒樓的名字,說屆時會派人告知他們。
兩人為候佳音,依舊留在京城,跟著京城的老百姓一起服國喪。國喪期間禁屠宰、宴請和娛樂,街巷市集冷清,酒樓飯館也無甚生意,許清濁大感無聊,想去郊外遊山玩水,又怕王安派來的人撲空,唯有作罷。
可天下大赦的告示都張貼了大半個月,還未有王安的消息傳來。許清濁焦急無用,和風倦月待在房間裏,閑住養傷。他傷勢仍舊嚴重,靠著“鬆鶴萬壽丹”,還可行動如常;一旦斷服,即是命在頃刻,神仙難救。
風倦月心中擔憂,每天默數剩餘神丹的數目,隻盼早點迴花苑。忽一日,有人立門道:“是許公子、風姑娘嗎?沈公公有情!”聲音尖銳,說話的是個太監。
打開門,那太監一身素白常服,侍立門邊,神色恭敬,卻是慈慶宮裏的熟人,知道他們假太監的身份。許清濁忙問:“沈大哥來了?他在哪?”那太監道:“請隨小人來。”領著二人出酒樓,到街頭的茶館,請入一間雅室。
沈蔭赫然在座,見二人到臨,微微點頭,那太監閉好房門出去了。三人東宮共事時,屢次切磋武藝,頗有情誼,自無半分拘謹。許清濁埋怨道:“沈大哥,這一個月你和王公公怎麽沒聲沒響?叫我倆好等!”
沈蔭道:“坐下說罷。”二人見他神情低落,不似往昔,都十分納悶。沈蔭道:“別怪王公公耽擱,新君雖然登基,福王殘存的勢力仍從中作梗,絆手絆腳,咱們應付起來不容易啊。”
許清濁忙問:“怎麽了?他們還想刺殺太......皇上?”沈蔭搖頭道:“不,他們沒那個膽子,但卻派小人接近聖上,又獻上美女珍寶,想蒙蔽聖上的仁心,拖累聖上的龍體。”許清濁啊了一聲。
沈蔭歎道:“聖上睿智寬仁,可惜潛邸壓抑已久,初登大寶,一時揚眉吐氣,有些沉溺於享樂。且不說那幾個新寵的內臣,專教聖上聲色犬馬,暗下與鄭家都有來往。鄭貴妃還送來八名美姬,聖上也高高興興地接受了。”
沈蔭入宮前是武林名門弟子,不像一般臣下,對天家諱莫如深,說起這些事來,並不迴避。又提到朱常洛忙著作樂,將大事都托付給了王安和內閣。因此,王安公務極繁,無暇親至,隻得令他來會見許清濁。
許清濁對朱常洛頗有期待,聞言甚是失望,澀聲道:“隻盼皇上內心清醒,不過是暫時宣泄......再過十天半個月,又能重整旗鼓,勵精圖治。”沈蔭苦笑一聲,歎道:“遲了!”
許清濁一驚,忙道:“遲了?”沈蔭道:“聖上本來體弱,當日服用一枚‘鬆鶴萬壽丹’,才勉強撐完登基大典。此後起居,都有太醫相隨在側。他這樣的身子骨,連日縱欲,更加不可收拾,眼看......哎!”
風倦月道:“他不行了麽?”沈蔭道:“聖上已定好陵寢,封了長哥兒為皇太子。”許清濁聽說朱常洛連後事都備好了,心中又是失落,又是煩躁,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沈蔭瞧二人沉默,歎道:“罷了!反正皇位大統,總在聖上這一支骨血上,福王他們想興風作浪,也無能為力。”語氣一變,微笑道:“王公公操勞之餘,未沒忘了答應你的事。”
許清濁問道:“我師伯無罪了?”沈蔭道:“他惹了事,想判無罪是不可能的。不過現今東廠的督主是鄒公公,有他做主,已將神嶽鏢局一眾鏢頭罪名減輕了,改為穀豐庭粗心大意,將一批原運王恭廠的火器與福王的貢物混淆,致使帶入宮中,引發恐慌。相比之前,這罪微不足道,又逢天下大赦,隻罰神嶽鏢局一筆銀子,則可放人。”
朱常洛原想讓王安代替盧受,掌司禮監及東廠,但王安以年紀老邁,精力不足推辭。無奈之下,保留盧受司禮監掌印之位,提拔了東宮老太監鄒義為東廠督主。王安為秉筆太監,在新君身邊服侍,兼代理朝政。
盧受不再掌管東廠,神嶽鏢局藏兇一案,全權交給鄒義定奪。王安和鄒義在潛邸是多年至交,向老友道明其中原委,希望輕判穀豐庭一行人,鄒義自無不允,沒兩日就結了案子。
許清濁大喜,突然臉上泛紅,囁嚅道:“不過,我、我身邊沒帶多少銀子呀。”沈蔭哈哈一笑,輕拍他肩頭,道:“許兄弟不必發愁,聖上已親自替你繳納了。”
許清濁一陣感激,又聽沈蔭道:“聖上雖然重病在身,仍惦記你們的好處。穀豐庭得知內情,鄭家豈肯輕易放了他?一直指使黨羽彈劾鄒公公,阻擾不斷。但聖上知與你們有關,就把這些奏章留中不發。”
許清濁哽咽道:“是,太子之恩,我永世不忘。”他激動之下,又把“皇上”喊迴了“太子”。沈蔭也不糾正他,道:“姓沈的專等你來了,一同去接穀總鏢頭出獄。咱們事不宜遲,走吧!”
許清濁連連點頭,隨沈蔭來到外廠,宣旨放人。他麾下太監早備好了車馬,將釋出的鏢頭抬至其上,馱迴神嶽鏢局在北京的分局。眾鏢頭吃足了嚴刑拷打,大多傷得不輕,躺在車板、馬背上,猶自迷迷糊糊,不知逃脫大難。
北京分局在城南之角,因涉重案,已然歇業數月。管事的兩人,一個何鏢頭,一個李鏢頭,當初因為武功不濟,未能相隨穀豐庭左右,僥幸沒成“共犯”,卻也怕遭牽連,這些日子擔驚受怕,惴惴不安。
他們忽聞東廠放人,無異於喜從天降,忙帶著鏢師們列隊庭前,迎接總鏢頭歸來。沈蔭再次宣讀督主的旨意,急著迴宮裏複命,當即與許清濁告別,率眾離去。
何鏢頭見沈蔭對許清濁十分客氣,急欲討好,請二人到了正廳,殷勤陪話。許清濁不喜他們阿諛,隻稱要拜見穀豐庭,李鏢頭差人去後堂問了,迴報總鏢頭虛弱未醒,正在用藥,請客人耐心等候。
直從正午坐到黃昏,穀豐庭才悠悠醒轉,聞有要客,不顧傷體,便喚二人入內相談。許清濁忽然又有點緊張,拉起風倦月的手,匆匆行入內堂,見一名形容憔悴的老者半坐床頭,正是“中州神龍”穀豐庭。
穀豐庭聽仆人稟告,說有二人陪著東廠太監,將所有鏢頭帶迴鏢局,猜到是暗中搭救他們的恩人,忙打起精神,準備鄭重道謝,豈料一瞧風倦月,隻覺有點眼熟,不由一愣。
其實風倦月當日蒙麵劫鏢,未露真容,穀豐庭霎時還沒認出她。可她心裏有愧,忙避開穀豐庭目光,躲到了許清濁背後。許清濁一下子也慌了,急急跪倒,道:“穀師伯,萬請您寬恕了她!”
穀豐庭奇道:“寬恕她......”許清濁隻顧磕頭道:“她、她不是故意劫鏢的,實是為救小侄性命,還請師伯諒解。”穀豐庭打量風倦月,依稀果是當夜劫鏢的少女,不由吃了一驚。
卻忽然想起,似乎聽到兩聲“師伯”,更是驚訝,忙道:“你喊我什麽?”許清濁這才想起來,還沒自報身份,臉上一紅,道:“小侄許清濁,是許將軍的養子,對師伯慕名已久。直至今日,方有幸親自拜會您。”
穀豐庭剛脫牢獄,幾件事一齊湧來,反應了半天,茫然道:“啊,你就是秦師妹說的那個.......我許師弟的兒子?”許清濁喜道:“是!原來秦將軍已把我的事告訴師伯了!”
穀豐庭此次調集眾鏢頭,曾赴四川分局,順道去了秦良玉府上敘舊,因此得知自己師弟有子尚在人間。但聽聞和親見是兩碼事,他與師弟陰陽相隔許久,端詳故人之子,明明瞧不出師弟的影子,仍是熱淚盈眶。
許清濁也十分感動,見師伯傷病之下,不掩宗師氣質,與傳聞中一樣,自然生出一股孺子慕長的敬意,悄悄扯了扯風倦月袖子,低聲道:“快給我師伯賠禮道歉。”他已將風倦月視為今後妻子,怕她失了長輩歡心。
風倦月怯生生地跪在許清濁身邊,道:“穀總鏢頭,我、我那夜劫了您的鏢,萬分對不起。”穀豐庭遭了誣陷,在牢獄中洞悉了福王的陰謀,苦笑道:“姑娘何不把老夫整支鏢都劫去?倒能讓咱們少受些罪了。”
風倦月不解其意,愈發不安。許清濁鬆了一口氣,笑道:“月娃,我師伯與你說笑呢,他老人家不怪你啦。”穀豐庭揮手道:“你們都站起來吧!”許清濁、風倦月應聲起身。
穀豐庭命仆人端來椅子,喚二人坐了,又問被朝廷為何釋放自己。許清濁在宮中替王安效力大半個月,功成圓滿,如今十分滿意,也不掩飾,一一稟明。隻是將主要的功勞都歸給風倦月,意在抵消她劫鏢之過。
穀豐庭始知經過,感慨萬千,歎道:“師侄這番際遇,倒也奇特。難得咱們素未謀麵,你竟肯為我奔波到這個份上!”許清濁慚道:“還不是月娃膽大妄為麽?小侄隻求將功補過。”
穀豐庭笑道:“早知風姑娘要救的心上人是我這師侄,我想方設法,也該將丹藥都交給你。”風倦月臉紅低頭。穀豐庭轉向許清濁,問道:“師侄,你受了什麽大傷?”
許清濁不願他掛心,擺手道:“沒什麽,我練功出了岔子,受了不輕的內傷,服用‘鬆鶴萬壽丹’後已痊愈了。”一麵說,一麵向風倦月使了個眼色,讓她不要拆穿。
穀豐庭深知神丹之效,並不起疑,笑道:“風姑娘對你可是有情有義得很呐!你可別辜負了她......對了,風姑娘,你年紀輕輕,武功造詣不俗。敢問尊師是誰?”
風倦月論武功,在同輩中已是一騎絕塵,堪與當世名家宗師並駕齊驅,可所使的武功獨異,尋常人全然看不出師承。因此穀豐庭、沈蔭這樣的大高手,對她的來曆都很好奇。
八月一日,朱常洛正式登基,大赦天下,定號泰昌,以明年為泰昌元年。原本新君廣施仁政,都是在登基之後,用以示恩百姓。然而“罷礦稅”、“犒邊關”兩件事,朱常洛以大行皇帝遺詔的名義執行,卻是歸德於先皇。
他之所以這麽做,全因王安勸諫。一來免得他才登基就拆父親的台,落人以口實;二來也可表達他遵順父命,營造出父慈子孝的氣氛,粉碎父子不和的傳言,令福王和鄭家的黨羽無法攻訐造謠。
民間百姓,還當萬曆皇帝臨死行一善,後悔補過。許清濁深知是朱常洛自己的主意,聽聞其兌現諾言,更是喜不自勝。不過他無法當麵道謝,早在萬曆駕崩的第二日,他和風倦月就悄悄離開了皇宮。
新君登基,茲事體大,宮中人員升降、典禮籌備等等,都得清點細查,許清濁、風倦月兩個假太監太容易露餡。加上朱常洛的皇帝名份已定,禦林軍、錦衣衛宣誓效忠,也不須武學高手才能衛護。
王安為妥善起見,當下令二人出宮。許清濁問起他許下的承諾何日兌現,穀豐庭何日釋放,王安隻說一切無礙,大赦之後自要放人,記下二人住宿酒樓的名字,說屆時會派人告知他們。
兩人為候佳音,依舊留在京城,跟著京城的老百姓一起服國喪。國喪期間禁屠宰、宴請和娛樂,街巷市集冷清,酒樓飯館也無甚生意,許清濁大感無聊,想去郊外遊山玩水,又怕王安派來的人撲空,唯有作罷。
可天下大赦的告示都張貼了大半個月,還未有王安的消息傳來。許清濁焦急無用,和風倦月待在房間裏,閑住養傷。他傷勢仍舊嚴重,靠著“鬆鶴萬壽丹”,還可行動如常;一旦斷服,即是命在頃刻,神仙難救。
風倦月心中擔憂,每天默數剩餘神丹的數目,隻盼早點迴花苑。忽一日,有人立門道:“是許公子、風姑娘嗎?沈公公有情!”聲音尖銳,說話的是個太監。
打開門,那太監一身素白常服,侍立門邊,神色恭敬,卻是慈慶宮裏的熟人,知道他們假太監的身份。許清濁忙問:“沈大哥來了?他在哪?”那太監道:“請隨小人來。”領著二人出酒樓,到街頭的茶館,請入一間雅室。
沈蔭赫然在座,見二人到臨,微微點頭,那太監閉好房門出去了。三人東宮共事時,屢次切磋武藝,頗有情誼,自無半分拘謹。許清濁埋怨道:“沈大哥,這一個月你和王公公怎麽沒聲沒響?叫我倆好等!”
沈蔭道:“坐下說罷。”二人見他神情低落,不似往昔,都十分納悶。沈蔭道:“別怪王公公耽擱,新君雖然登基,福王殘存的勢力仍從中作梗,絆手絆腳,咱們應付起來不容易啊。”
許清濁忙問:“怎麽了?他們還想刺殺太......皇上?”沈蔭搖頭道:“不,他們沒那個膽子,但卻派小人接近聖上,又獻上美女珍寶,想蒙蔽聖上的仁心,拖累聖上的龍體。”許清濁啊了一聲。
沈蔭歎道:“聖上睿智寬仁,可惜潛邸壓抑已久,初登大寶,一時揚眉吐氣,有些沉溺於享樂。且不說那幾個新寵的內臣,專教聖上聲色犬馬,暗下與鄭家都有來往。鄭貴妃還送來八名美姬,聖上也高高興興地接受了。”
沈蔭入宮前是武林名門弟子,不像一般臣下,對天家諱莫如深,說起這些事來,並不迴避。又提到朱常洛忙著作樂,將大事都托付給了王安和內閣。因此,王安公務極繁,無暇親至,隻得令他來會見許清濁。
許清濁對朱常洛頗有期待,聞言甚是失望,澀聲道:“隻盼皇上內心清醒,不過是暫時宣泄......再過十天半個月,又能重整旗鼓,勵精圖治。”沈蔭苦笑一聲,歎道:“遲了!”
許清濁一驚,忙道:“遲了?”沈蔭道:“聖上本來體弱,當日服用一枚‘鬆鶴萬壽丹’,才勉強撐完登基大典。此後起居,都有太醫相隨在側。他這樣的身子骨,連日縱欲,更加不可收拾,眼看......哎!”
風倦月道:“他不行了麽?”沈蔭道:“聖上已定好陵寢,封了長哥兒為皇太子。”許清濁聽說朱常洛連後事都備好了,心中又是失落,又是煩躁,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沈蔭瞧二人沉默,歎道:“罷了!反正皇位大統,總在聖上這一支骨血上,福王他們想興風作浪,也無能為力。”語氣一變,微笑道:“王公公操勞之餘,未沒忘了答應你的事。”
許清濁問道:“我師伯無罪了?”沈蔭道:“他惹了事,想判無罪是不可能的。不過現今東廠的督主是鄒公公,有他做主,已將神嶽鏢局一眾鏢頭罪名減輕了,改為穀豐庭粗心大意,將一批原運王恭廠的火器與福王的貢物混淆,致使帶入宮中,引發恐慌。相比之前,這罪微不足道,又逢天下大赦,隻罰神嶽鏢局一筆銀子,則可放人。”
朱常洛原想讓王安代替盧受,掌司禮監及東廠,但王安以年紀老邁,精力不足推辭。無奈之下,保留盧受司禮監掌印之位,提拔了東宮老太監鄒義為東廠督主。王安為秉筆太監,在新君身邊服侍,兼代理朝政。
盧受不再掌管東廠,神嶽鏢局藏兇一案,全權交給鄒義定奪。王安和鄒義在潛邸是多年至交,向老友道明其中原委,希望輕判穀豐庭一行人,鄒義自無不允,沒兩日就結了案子。
許清濁大喜,突然臉上泛紅,囁嚅道:“不過,我、我身邊沒帶多少銀子呀。”沈蔭哈哈一笑,輕拍他肩頭,道:“許兄弟不必發愁,聖上已親自替你繳納了。”
許清濁一陣感激,又聽沈蔭道:“聖上雖然重病在身,仍惦記你們的好處。穀豐庭得知內情,鄭家豈肯輕易放了他?一直指使黨羽彈劾鄒公公,阻擾不斷。但聖上知與你們有關,就把這些奏章留中不發。”
許清濁哽咽道:“是,太子之恩,我永世不忘。”他激動之下,又把“皇上”喊迴了“太子”。沈蔭也不糾正他,道:“姓沈的專等你來了,一同去接穀總鏢頭出獄。咱們事不宜遲,走吧!”
許清濁連連點頭,隨沈蔭來到外廠,宣旨放人。他麾下太監早備好了車馬,將釋出的鏢頭抬至其上,馱迴神嶽鏢局在北京的分局。眾鏢頭吃足了嚴刑拷打,大多傷得不輕,躺在車板、馬背上,猶自迷迷糊糊,不知逃脫大難。
北京分局在城南之角,因涉重案,已然歇業數月。管事的兩人,一個何鏢頭,一個李鏢頭,當初因為武功不濟,未能相隨穀豐庭左右,僥幸沒成“共犯”,卻也怕遭牽連,這些日子擔驚受怕,惴惴不安。
他們忽聞東廠放人,無異於喜從天降,忙帶著鏢師們列隊庭前,迎接總鏢頭歸來。沈蔭再次宣讀督主的旨意,急著迴宮裏複命,當即與許清濁告別,率眾離去。
何鏢頭見沈蔭對許清濁十分客氣,急欲討好,請二人到了正廳,殷勤陪話。許清濁不喜他們阿諛,隻稱要拜見穀豐庭,李鏢頭差人去後堂問了,迴報總鏢頭虛弱未醒,正在用藥,請客人耐心等候。
直從正午坐到黃昏,穀豐庭才悠悠醒轉,聞有要客,不顧傷體,便喚二人入內相談。許清濁忽然又有點緊張,拉起風倦月的手,匆匆行入內堂,見一名形容憔悴的老者半坐床頭,正是“中州神龍”穀豐庭。
穀豐庭聽仆人稟告,說有二人陪著東廠太監,將所有鏢頭帶迴鏢局,猜到是暗中搭救他們的恩人,忙打起精神,準備鄭重道謝,豈料一瞧風倦月,隻覺有點眼熟,不由一愣。
其實風倦月當日蒙麵劫鏢,未露真容,穀豐庭霎時還沒認出她。可她心裏有愧,忙避開穀豐庭目光,躲到了許清濁背後。許清濁一下子也慌了,急急跪倒,道:“穀師伯,萬請您寬恕了她!”
穀豐庭奇道:“寬恕她......”許清濁隻顧磕頭道:“她、她不是故意劫鏢的,實是為救小侄性命,還請師伯諒解。”穀豐庭打量風倦月,依稀果是當夜劫鏢的少女,不由吃了一驚。
卻忽然想起,似乎聽到兩聲“師伯”,更是驚訝,忙道:“你喊我什麽?”許清濁這才想起來,還沒自報身份,臉上一紅,道:“小侄許清濁,是許將軍的養子,對師伯慕名已久。直至今日,方有幸親自拜會您。”
穀豐庭剛脫牢獄,幾件事一齊湧來,反應了半天,茫然道:“啊,你就是秦師妹說的那個.......我許師弟的兒子?”許清濁喜道:“是!原來秦將軍已把我的事告訴師伯了!”
穀豐庭此次調集眾鏢頭,曾赴四川分局,順道去了秦良玉府上敘舊,因此得知自己師弟有子尚在人間。但聽聞和親見是兩碼事,他與師弟陰陽相隔許久,端詳故人之子,明明瞧不出師弟的影子,仍是熱淚盈眶。
許清濁也十分感動,見師伯傷病之下,不掩宗師氣質,與傳聞中一樣,自然生出一股孺子慕長的敬意,悄悄扯了扯風倦月袖子,低聲道:“快給我師伯賠禮道歉。”他已將風倦月視為今後妻子,怕她失了長輩歡心。
風倦月怯生生地跪在許清濁身邊,道:“穀總鏢頭,我、我那夜劫了您的鏢,萬分對不起。”穀豐庭遭了誣陷,在牢獄中洞悉了福王的陰謀,苦笑道:“姑娘何不把老夫整支鏢都劫去?倒能讓咱們少受些罪了。”
風倦月不解其意,愈發不安。許清濁鬆了一口氣,笑道:“月娃,我師伯與你說笑呢,他老人家不怪你啦。”穀豐庭揮手道:“你們都站起來吧!”許清濁、風倦月應聲起身。
穀豐庭命仆人端來椅子,喚二人坐了,又問被朝廷為何釋放自己。許清濁在宮中替王安效力大半個月,功成圓滿,如今十分滿意,也不掩飾,一一稟明。隻是將主要的功勞都歸給風倦月,意在抵消她劫鏢之過。
穀豐庭始知經過,感慨萬千,歎道:“師侄這番際遇,倒也奇特。難得咱們素未謀麵,你竟肯為我奔波到這個份上!”許清濁慚道:“還不是月娃膽大妄為麽?小侄隻求將功補過。”
穀豐庭笑道:“早知風姑娘要救的心上人是我這師侄,我想方設法,也該將丹藥都交給你。”風倦月臉紅低頭。穀豐庭轉向許清濁,問道:“師侄,你受了什麽大傷?”
許清濁不願他掛心,擺手道:“沒什麽,我練功出了岔子,受了不輕的內傷,服用‘鬆鶴萬壽丹’後已痊愈了。”一麵說,一麵向風倦月使了個眼色,讓她不要拆穿。
穀豐庭深知神丹之效,並不起疑,笑道:“風姑娘對你可是有情有義得很呐!你可別辜負了她......對了,風姑娘,你年紀輕輕,武功造詣不俗。敢問尊師是誰?”
風倦月論武功,在同輩中已是一騎絕塵,堪與當世名家宗師並駕齊驅,可所使的武功獨異,尋常人全然看不出師承。因此穀豐庭、沈蔭這樣的大高手,對她的來曆都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