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清濁晚上迴到臥房,腦海裏還浮現著白日所練的劍招,大感這一日像活在夢中。臨睡時才想起餘事,暗道:“師父傳我劍法,那我還逃什麽?隻是她直接傳我‘十二芳華劍’豈不甚好,何必先拿什麽‘含苞劍法’唬我?”
這事想不明白,究竟難以釋懷,第二日練劍時,忍不住出口相詢。花如何哼了一聲,道:“若不讓你將‘含苞劍法’練熟,憑你的資質,起初就學‘十二芳華劍’,隻怕得越練越糟!”
許清濁嘴上不說,心裏不服,可到了第四日學“盈秀劍法”時,明知與“疏影劍法”差別甚微,練習起來卻沒混淆,細細一想,方明全因是有了“含苞劍法”這一參照之物。
他對“含苞劍法”七十二招記得滾瓜爛熟,十二種劍法之間相似與否,則不必去管,都從“含苞劍法”上推演即可。始知花如何並沒欺騙自己,心中芥蒂盡除,燒畫等事也不計較了。
第七日上,練會了“盈秀劍法”,自覺進境甚快,大喜過望,向花如何傾吐心得。原以為花如何要稱讚一番,哪知她冷笑道:“你現下不過是依樣畫葫蘆,要與人動手,還差得遠呢!”
許清濁一呆,花如何道:“不信,你使劍向我攻來。”許清濁點點頭,使招“疏影劍”裏的“寒梅吐芳”,長劍一直,疾點花如何前胸。花如何側身一讓,許清濁按著劍招順序,接了招“梅枝剪雪”,挺劍追擊而去。
花如何纖影輕移,許清濁暗道:“你一味躲,我隻管進招就是。”又是一招“風傳梅香”,豈知才使到一半,猛覺花如何的站位姿勢,這一劍掃去,竟要恰擊在空處,若偏移寸許,則又與原招不同,稱不上是“疏影劍”了。
他這麽一愣,收劍不攻,額角冒汗,沉默不語。須知比武爭鬥,講究隨機應變,譬如夠不著時,步子就邁大一些,或是某一招恰好刀背向人,不妨把刀轉個麵來,並沒有什麽難處。
可是“十二芳華劍”的十二劍同由一套“含苞劍法”變來,本就差之毫厘,正因為有些許不同,才能變為意蘊迥異的劍法。故而許清濁練劍之時,最注重的就是不混淆,微有差別,都得記憶清楚。
隻是實戰當中,敵人想怎麽打,就怎麽打,哪能正好配合你某一劍的套路?倘若執迷不悟,仍要以原本劍法攻去,怕得給人打得落荒而逃;倘若肆意變化,劍法又會麵目全非,意蘊頓絕。
花如何瞧他皺眉思索,冷笑道:“你若一直這般練下去,在你手中,十二芳華劍的威力大約也比含苞劍法強不了多少。”許清濁忽道:“我曉得了!要是這一劍變招不靈,不妨改作另一劍的相同招式,反正它們都是同源,使起來不會別扭!”
花如何微露訝色,頷首道:“你能想到這一點,也不算太蠢。”許清濁喜道:“是了,十二劍的每一招都來自同一招,每招能有十二種使法,總能尋到一招適用。原來如此,怪不得,怪不得!”
花如何問道:“若是遇到敵人攻來,十二種變化都不管用呢?”許清濁一怔,心道:“也對,十二般變化,總不是無窮無盡,難以應對一切情況,真要如此,那該怎麽辦?”想不通這問題,一時汗落如雨。
花如何笑道:“所以,分別練成十二種劍法,才算得上入了門。做到十二劍的招數互用,而絕不混淆,每一招皆有十二般變化,令敵人琢磨不透,勉強可稱之為小成。”
許清濁不料自己苦思而得的答案隻是小成的境界,驚問:“那什麽才叫大成?”花如何道道:“所謂‘十二芳華’,招式為次,劍意為先。這七十二招,算上十二般演變,也不過共八百六十四招。”
花如何瞧許清濁點頭,微微一笑,續道:“但練到深處,劍法凝聚為十二道劍意,任意為之,千變萬化,化作一萬招、十萬招又有什麽難?‘含苞劍法’也好,‘十二芳華劍’也好,都是幫你領會劍意。取得劍意後,則不必拘於招式。”
許清濁似懂非懂,道:“劍意?悟到了劍意,就算大成了麽?”花如何不答此問,冷笑道:“你連劍法都是初學,想談以意馭劍還早著呢!先入門了再說吧。”
許清濁把嘴一扁,道:“是,徒兒知道了。”他聽花如何的意思,無非就是勤學苦練,也不怎麽在意。至此練了近一個月,將其中四劍的招式都練會了,慢慢開始向花如何所說的“十二劍同使”的境界邁進。
然而一旦四劍混合練習,許清濁就深感力不從心,每每練上二三十招,已是錯漏百出。有的招式直接忘了,長劍抖了幾抖,變迴了“含苞劍法”。更有幾招使偏了,劍刃反過來,若是在與人交手,隻怕還沒打到人,先把自己傷了。
須知“含苞劍法”為十二種劍法量身定做,招式之間,姿勢稍易,原就不好覺察。光是記住每一劍相比“含苞劍法”的變化,就得下足苦功。而習練時,一劍突然改作另一劍,已記牢的變化也可能臨時忘掉,難以續接。
倘若一個人毫無悟性,要練這門劍術,非得把招數之間的所有承轉變化都練熟了,才能有對敵之能。而光是兩招,就有十二乘十二,共一百四十四樣變化,全部練熟絕無可能。因此資質越高,越能憑直覺把握“十二芳華”的變化,越可不必這般勞神費勁。花如何的武學資質更是百年難遇,故而才創得出這麽一門劍術來。
許清濁雖然資質不壞,苦練半月,小心翼翼,發招之前留個心眼,才堪堪做到了兩劍同用,絕不混淆。可開始練那三劍同用,立馬又打迴原形,隻得按著老法子重頭再來,方知什麽叫做“如履薄冰”。
花如何瞧他進境甚慢,極是不耐,一日瞧許清濁又將劍法練混了,待要嗬斥幾句,忽發覺他眼圈泛紅,忍不住道:“你哭鼻子啦?”許清濁道:“沒有!”轉過身子,不把臉露出來。
花如何心想:“我這門劍術居然可以把人練哭?真有那麽難學嗎?”盯了一陣,發覺他意不在劍,也沒聽他開口說話,擺了擺手,道:“罷了,今日就練到這兒,迴去歇息吧。”
許清濁低頭行了一禮,撇下長劍,朝兵器架子上連瞟數眼,忽地奔出練武場。花如何沉吟片刻,心中雪亮:“他盯著架子上的長槍不放,定是在想他父親了。”
她搖了搖頭,暗道:“他隨我習劍,成日被我叱罵,再想起他爹的威名,多半自艾自憐得緊了。”在她心目中,花、許兩家已為世仇,自己還耗費心力教許明燈的兒子,頓感滿不是滋味。
她在原地站了好一會兒,冷笑幾聲,暗道:“我教他武功,原沒安著好心,待他出師之後,到了武林中,天下人便知槍王的兒子已拜我為師,學成了劍法。這麽一來,誰也瞧得出,連槍王之子都知道改邪歸正,棄槍學劍,鄙視他父親這惡徒,天下豪傑更不必說了。以後許明燈定要遺臭江湖,遭盡唾罵!爹娘的英名,卻能流芳武林,萬眾敬仰。”
她這樣一想,不由稍感寬慰,但捫心自問,內心深處是否果真如此打算,倒是不得而知了。她因這念頭重提,隨後一連幾日,教劍時都板起了臉,不給許清濁好顏色看。
許清濁悲傷未消,發覺花如何的態度又冷了不少,心情低落,劍法越學越慢。這早到了練武場,不見花如何人影,自行取劍,練了一個多時辰,忽聽蘭韻喚道:“小少爺,小姐傳你過去。”
許清濁一愣,歸劍入鞘,走到她身邊,問道:“什麽事?”蘭韻低聲道:“有客人來了,想見你。”許清濁渾身一顫,道:“誰想見我?”蘭韻搖搖頭,道:“快去後院吧。”
許清濁點了點頭,道:“我就去!”不再多問,飛奔而出。奔到一半,忽想:“後院?那裏豈不通往墓園?”心下忐忑不安,發現院門處沒半個人影,硬著頭皮穿過小徑,到了墓園裏,才見幾道人影立在花然清夫婦墓前。
他低首走近幾步,請安道:“師父,徒兒來遲了。”沒聽花如何迴應,反而聽一男子道:“你抬頭給我瞧瞧。”許清濁依言抬頭,看清了來人長相,奇道:“您是誰?”
那人麵色不好,似乎有傷在身,衝他一笑,神情裏有些欣慰,也有些愧疚,轉頭對花如何點頭道:“賢侄女,果然和那馬林總兵形容得一樣,他就是槍王的孩子。想不到,我白忙一場,倒讓你收了他為徒。”
許清濁渾身一顫,已猜到這幾人來曆,心道:“錦繡四劍?他們來幹嘛,祭拜師公,還是師父特意叫他們來,和我算賬?”暗生恐懼,偷眼往花如何一瞧,卻見這師父也望著自己,神色複雜。
隻聽花如何道:“是,我收了他半年了。”那男子歎道:“唉,好,好!這半年裏,武林中無數人趕往遼東,更傳言那毒瘋子奪去了許家的物事,我、我們三個以為許家孩兒遇害,真是又驚又悔……咳,咳!”
花如何見他撫胸大咳,勸道:“白叔叔,你重傷未愈,千萬別激動。”那男子擺了擺手,忽地向花如何一躬,道:“你救下許氏遺孤,又收他作徒弟,我白清硯及兩位兄弟感激不盡!”他身後另有兩人,也都向花如何躬身。
花如何急忙還禮,道:“三位叔叔萬不可行此大禮!”待三人站直,歎道:“我雖收了他作徒弟,他卻不是我救的。”側目一瞪,喚道:“還不給幾位師叔公磕頭?”
許清濁雙膝一跪,待要磕頭,身子被人扶起,隻見白清硯一臉慚愧,道:“孩子,咱們對不住你,何能受你跪拜?”花如何哼了一聲,道:“三位叔叔是先父結義兄弟,他既入我門下,豈能不朝三位叔叔行見麵之禮?”
許清濁聞言又跪了下來,給白清硯三人磕了三個頭,三人不便再拒,神色都甚尷尬。白清硯身後二人,一人身穿藍袍,個子高大,眉目隱含深愁,另一人身形瘦削,著件灰布長衫,上麵打滿了補丁。
白清硯拉起許清濁,歎道:“孩子,我見過你馬伯伯了,事情雖還未全水落石出,可我們都已了解,你爹爹是個大英雄,好漢子,我們害死了他,是我們錯了。孩子,你要替父報仇,就動手吧,我們三個絕不反抗。”
他伸腳一跺,足邊的一柄長劍連鞘彈起,給他抓在手中,顯然是他的佩劍,因為祭拜故人,臨時卸下擱在一旁。他倒轉劍柄,遞給許清濁,慘然一笑,他的兩個義弟都上前一步,閉目負手而立,似是引頸就戮。
許清濁說不出話來,沒有去接劍,眼淚奪眶而出。白清硯苦笑道:“我原想尋到你,親自收你為徒,等你學成了本事,再和在淵、夜舟在你麵前自盡。不料你師父已收了你,她武功勝我十倍,肯教你劍法,那是再好不過了。”
花如何忙道:“白叔叔這麽說,豈不令侄女汗顏?”白清硯道:“有賢侄女教他,我們三個罪人也省得苟活於世,多受幾年良心拷責了。”花如何道:“三位叔叔切不可如此。”
她瞪了一眼許清濁,喝道:“你還呆著做什麽?快去練劍。”她雖瞧出許清濁無傷人之心,可還留著不走,未免令三位叔叔難堪,當下令其離開。許清濁點點頭,轉身灑淚奔去。
這事想不明白,究竟難以釋懷,第二日練劍時,忍不住出口相詢。花如何哼了一聲,道:“若不讓你將‘含苞劍法’練熟,憑你的資質,起初就學‘十二芳華劍’,隻怕得越練越糟!”
許清濁嘴上不說,心裏不服,可到了第四日學“盈秀劍法”時,明知與“疏影劍法”差別甚微,練習起來卻沒混淆,細細一想,方明全因是有了“含苞劍法”這一參照之物。
他對“含苞劍法”七十二招記得滾瓜爛熟,十二種劍法之間相似與否,則不必去管,都從“含苞劍法”上推演即可。始知花如何並沒欺騙自己,心中芥蒂盡除,燒畫等事也不計較了。
第七日上,練會了“盈秀劍法”,自覺進境甚快,大喜過望,向花如何傾吐心得。原以為花如何要稱讚一番,哪知她冷笑道:“你現下不過是依樣畫葫蘆,要與人動手,還差得遠呢!”
許清濁一呆,花如何道:“不信,你使劍向我攻來。”許清濁點點頭,使招“疏影劍”裏的“寒梅吐芳”,長劍一直,疾點花如何前胸。花如何側身一讓,許清濁按著劍招順序,接了招“梅枝剪雪”,挺劍追擊而去。
花如何纖影輕移,許清濁暗道:“你一味躲,我隻管進招就是。”又是一招“風傳梅香”,豈知才使到一半,猛覺花如何的站位姿勢,這一劍掃去,竟要恰擊在空處,若偏移寸許,則又與原招不同,稱不上是“疏影劍”了。
他這麽一愣,收劍不攻,額角冒汗,沉默不語。須知比武爭鬥,講究隨機應變,譬如夠不著時,步子就邁大一些,或是某一招恰好刀背向人,不妨把刀轉個麵來,並沒有什麽難處。
可是“十二芳華劍”的十二劍同由一套“含苞劍法”變來,本就差之毫厘,正因為有些許不同,才能變為意蘊迥異的劍法。故而許清濁練劍之時,最注重的就是不混淆,微有差別,都得記憶清楚。
隻是實戰當中,敵人想怎麽打,就怎麽打,哪能正好配合你某一劍的套路?倘若執迷不悟,仍要以原本劍法攻去,怕得給人打得落荒而逃;倘若肆意變化,劍法又會麵目全非,意蘊頓絕。
花如何瞧他皺眉思索,冷笑道:“你若一直這般練下去,在你手中,十二芳華劍的威力大約也比含苞劍法強不了多少。”許清濁忽道:“我曉得了!要是這一劍變招不靈,不妨改作另一劍的相同招式,反正它們都是同源,使起來不會別扭!”
花如何微露訝色,頷首道:“你能想到這一點,也不算太蠢。”許清濁喜道:“是了,十二劍的每一招都來自同一招,每招能有十二種使法,總能尋到一招適用。原來如此,怪不得,怪不得!”
花如何問道:“若是遇到敵人攻來,十二種變化都不管用呢?”許清濁一怔,心道:“也對,十二般變化,總不是無窮無盡,難以應對一切情況,真要如此,那該怎麽辦?”想不通這問題,一時汗落如雨。
花如何笑道:“所以,分別練成十二種劍法,才算得上入了門。做到十二劍的招數互用,而絕不混淆,每一招皆有十二般變化,令敵人琢磨不透,勉強可稱之為小成。”
許清濁不料自己苦思而得的答案隻是小成的境界,驚問:“那什麽才叫大成?”花如何道道:“所謂‘十二芳華’,招式為次,劍意為先。這七十二招,算上十二般演變,也不過共八百六十四招。”
花如何瞧許清濁點頭,微微一笑,續道:“但練到深處,劍法凝聚為十二道劍意,任意為之,千變萬化,化作一萬招、十萬招又有什麽難?‘含苞劍法’也好,‘十二芳華劍’也好,都是幫你領會劍意。取得劍意後,則不必拘於招式。”
許清濁似懂非懂,道:“劍意?悟到了劍意,就算大成了麽?”花如何不答此問,冷笑道:“你連劍法都是初學,想談以意馭劍還早著呢!先入門了再說吧。”
許清濁把嘴一扁,道:“是,徒兒知道了。”他聽花如何的意思,無非就是勤學苦練,也不怎麽在意。至此練了近一個月,將其中四劍的招式都練會了,慢慢開始向花如何所說的“十二劍同使”的境界邁進。
然而一旦四劍混合練習,許清濁就深感力不從心,每每練上二三十招,已是錯漏百出。有的招式直接忘了,長劍抖了幾抖,變迴了“含苞劍法”。更有幾招使偏了,劍刃反過來,若是在與人交手,隻怕還沒打到人,先把自己傷了。
須知“含苞劍法”為十二種劍法量身定做,招式之間,姿勢稍易,原就不好覺察。光是記住每一劍相比“含苞劍法”的變化,就得下足苦功。而習練時,一劍突然改作另一劍,已記牢的變化也可能臨時忘掉,難以續接。
倘若一個人毫無悟性,要練這門劍術,非得把招數之間的所有承轉變化都練熟了,才能有對敵之能。而光是兩招,就有十二乘十二,共一百四十四樣變化,全部練熟絕無可能。因此資質越高,越能憑直覺把握“十二芳華”的變化,越可不必這般勞神費勁。花如何的武學資質更是百年難遇,故而才創得出這麽一門劍術來。
許清濁雖然資質不壞,苦練半月,小心翼翼,發招之前留個心眼,才堪堪做到了兩劍同用,絕不混淆。可開始練那三劍同用,立馬又打迴原形,隻得按著老法子重頭再來,方知什麽叫做“如履薄冰”。
花如何瞧他進境甚慢,極是不耐,一日瞧許清濁又將劍法練混了,待要嗬斥幾句,忽發覺他眼圈泛紅,忍不住道:“你哭鼻子啦?”許清濁道:“沒有!”轉過身子,不把臉露出來。
花如何心想:“我這門劍術居然可以把人練哭?真有那麽難學嗎?”盯了一陣,發覺他意不在劍,也沒聽他開口說話,擺了擺手,道:“罷了,今日就練到這兒,迴去歇息吧。”
許清濁低頭行了一禮,撇下長劍,朝兵器架子上連瞟數眼,忽地奔出練武場。花如何沉吟片刻,心中雪亮:“他盯著架子上的長槍不放,定是在想他父親了。”
她搖了搖頭,暗道:“他隨我習劍,成日被我叱罵,再想起他爹的威名,多半自艾自憐得緊了。”在她心目中,花、許兩家已為世仇,自己還耗費心力教許明燈的兒子,頓感滿不是滋味。
她在原地站了好一會兒,冷笑幾聲,暗道:“我教他武功,原沒安著好心,待他出師之後,到了武林中,天下人便知槍王的兒子已拜我為師,學成了劍法。這麽一來,誰也瞧得出,連槍王之子都知道改邪歸正,棄槍學劍,鄙視他父親這惡徒,天下豪傑更不必說了。以後許明燈定要遺臭江湖,遭盡唾罵!爹娘的英名,卻能流芳武林,萬眾敬仰。”
她這樣一想,不由稍感寬慰,但捫心自問,內心深處是否果真如此打算,倒是不得而知了。她因這念頭重提,隨後一連幾日,教劍時都板起了臉,不給許清濁好顏色看。
許清濁悲傷未消,發覺花如何的態度又冷了不少,心情低落,劍法越學越慢。這早到了練武場,不見花如何人影,自行取劍,練了一個多時辰,忽聽蘭韻喚道:“小少爺,小姐傳你過去。”
許清濁一愣,歸劍入鞘,走到她身邊,問道:“什麽事?”蘭韻低聲道:“有客人來了,想見你。”許清濁渾身一顫,道:“誰想見我?”蘭韻搖搖頭,道:“快去後院吧。”
許清濁點了點頭,道:“我就去!”不再多問,飛奔而出。奔到一半,忽想:“後院?那裏豈不通往墓園?”心下忐忑不安,發現院門處沒半個人影,硬著頭皮穿過小徑,到了墓園裏,才見幾道人影立在花然清夫婦墓前。
他低首走近幾步,請安道:“師父,徒兒來遲了。”沒聽花如何迴應,反而聽一男子道:“你抬頭給我瞧瞧。”許清濁依言抬頭,看清了來人長相,奇道:“您是誰?”
那人麵色不好,似乎有傷在身,衝他一笑,神情裏有些欣慰,也有些愧疚,轉頭對花如何點頭道:“賢侄女,果然和那馬林總兵形容得一樣,他就是槍王的孩子。想不到,我白忙一場,倒讓你收了他為徒。”
許清濁渾身一顫,已猜到這幾人來曆,心道:“錦繡四劍?他們來幹嘛,祭拜師公,還是師父特意叫他們來,和我算賬?”暗生恐懼,偷眼往花如何一瞧,卻見這師父也望著自己,神色複雜。
隻聽花如何道:“是,我收了他半年了。”那男子歎道:“唉,好,好!這半年裏,武林中無數人趕往遼東,更傳言那毒瘋子奪去了許家的物事,我、我們三個以為許家孩兒遇害,真是又驚又悔……咳,咳!”
花如何見他撫胸大咳,勸道:“白叔叔,你重傷未愈,千萬別激動。”那男子擺了擺手,忽地向花如何一躬,道:“你救下許氏遺孤,又收他作徒弟,我白清硯及兩位兄弟感激不盡!”他身後另有兩人,也都向花如何躬身。
花如何急忙還禮,道:“三位叔叔萬不可行此大禮!”待三人站直,歎道:“我雖收了他作徒弟,他卻不是我救的。”側目一瞪,喚道:“還不給幾位師叔公磕頭?”
許清濁雙膝一跪,待要磕頭,身子被人扶起,隻見白清硯一臉慚愧,道:“孩子,咱們對不住你,何能受你跪拜?”花如何哼了一聲,道:“三位叔叔是先父結義兄弟,他既入我門下,豈能不朝三位叔叔行見麵之禮?”
許清濁聞言又跪了下來,給白清硯三人磕了三個頭,三人不便再拒,神色都甚尷尬。白清硯身後二人,一人身穿藍袍,個子高大,眉目隱含深愁,另一人身形瘦削,著件灰布長衫,上麵打滿了補丁。
白清硯拉起許清濁,歎道:“孩子,我見過你馬伯伯了,事情雖還未全水落石出,可我們都已了解,你爹爹是個大英雄,好漢子,我們害死了他,是我們錯了。孩子,你要替父報仇,就動手吧,我們三個絕不反抗。”
他伸腳一跺,足邊的一柄長劍連鞘彈起,給他抓在手中,顯然是他的佩劍,因為祭拜故人,臨時卸下擱在一旁。他倒轉劍柄,遞給許清濁,慘然一笑,他的兩個義弟都上前一步,閉目負手而立,似是引頸就戮。
許清濁說不出話來,沒有去接劍,眼淚奪眶而出。白清硯苦笑道:“我原想尋到你,親自收你為徒,等你學成了本事,再和在淵、夜舟在你麵前自盡。不料你師父已收了你,她武功勝我十倍,肯教你劍法,那是再好不過了。”
花如何忙道:“白叔叔這麽說,豈不令侄女汗顏?”白清硯道:“有賢侄女教他,我們三個罪人也省得苟活於世,多受幾年良心拷責了。”花如何道:“三位叔叔切不可如此。”
她瞪了一眼許清濁,喝道:“你還呆著做什麽?快去練劍。”她雖瞧出許清濁無傷人之心,可還留著不走,未免令三位叔叔難堪,當下令其離開。許清濁點點頭,轉身灑淚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