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島,無極宮,柳貫一盤坐於宮牆之內,麵朝虛空道:“貧道定將定於二十年後,於無極宮中講道,不知島上下皆可聽之。”


    此音傳遍四方,懸空山下,敖孿、沙沙、甲道人,玄機真人紛紛看向懸空山,麵有喜色。


    距玄機等人來到此島,已然是過了十年之期,期間柳貫一曾召見過他們一次,並勉勵了一番。


    甲道人在第七年後順進階到真仙境,而玄機弟子戒真也於第八年,渡過了天仙雷劫,成為一名天仙境真人。


    柳貫一轉生後的母親與先生自從發現自己幾乎不再衰老,便在不知島中也迷戀起道門修行起來。他們時常在島中轉悠,也受盡島中之人禮待,他們不願意耽誤柳貫一的修行時間,便打起了這些人的主意。


    經常要求他們教自己法術,雖然二人屬凡人靈根,十分普通,但架不住天天服用天材地寶,竟也讓他們的修行有了一番成果,雖然很慢,但也是初步踏入了修士的行列之中。


    很快,二十年時間便至,一條五彩虹橋從懸空山延伸至山下,眾多弟子門人此時也盡數聚集於此,見彩虹橋至矣,便魚貫登上此橋,朝山上攀去。


    柳貫一端坐無極宮,感應到廣場中人已齊至,當即開口道:“貧道今日隔空講道,乃是準聖之道,從凡入聖,吾門下皆可聽之。”


    眾人於廣場中盤坐,皆靜心以待。


    柳貫一見狀,眼神若有若無飄向島外某一處海麵之上,麵露些許笑意,暗道:“誘餌終於上鉤了。”


    如此,他便不再耽擱,開始了第一次講道.......


    柳貫一講道,不似其它聖人一般,晦澀難懂,反而比較細致和通俗化。


    每一段都能讓處於這一境界的人受益非淺。


    很快,半個月時間便過去了,柳貫一略有些疲累,便準備結束此次講道。


    嗯?他很快便發現廣場中的異變,那敖孿與沙沙竟同時進階到了太乙金仙之境,周身太乙氣息四溢,驚得眾人慌張遠離二人。


    而其他人,在此之前,也各有精進,如甲道人,從還未鞏固修為的真仙初期,一躍精進到中期之境,而玄機真人更是踏入了天仙後期,距那真仙境也已然不遠。


    如戒真、明空等人也各有提高,不再紛說。


    待二人將氣息收斂,柳貫一便停止了講道,突然,他心有感應,看向護島大陣之外,隻見一絲微弱的燦燦金光正在島外盤旋。


    他心中一凜,大陣立時便開了一道口子,那燦燦金光便順著這道口子飛了進來,柳貫一伸手,金光很快便來到了他掌心。


    功德金光?柳貫一心中了然,怪不得聖人都喜歡講道,原來還有這番機緣。


    隻是這微弱的一絲,卻是對他而言,實在是起不到什麽作用,收起來,留待日後再慢慢研究吧,柳貫一心道。不多時,他的目光再次穿透護島大陣,來到了外界,隻見大陣之外,一個身形瞬間融入大陣之中,來到了懸空山之上。


    柳貫一輕笑道:“迴來吧。”


    這個身影赫然是他的一道化身,不知何故一直未歸。


    隻見他對虛空道:“凡私聽吾道者,不得顯跡於外人法眼。”


    說罷,柳貫一又看向廣場之中,又道:


    “好了,今日講道,到此為止,各自迴去參悟。敖孿、沙沙,你等依次渡劫。”


    師尊的聲音再次從無極宮中傳來,廣場眾人朝此方向大拜之後,便各自飛出懸空山。


    此時,化身迴歸,柳貫一心中了然,該做的都已經做了,日後定要看看佛門玄機,冷笑片刻,他的身形便消失在了無極宮。


    轉眼間,洪荒世界便又過去了近百年時間。


    某一日,在東勝神洲遠陸一島國偏僻之地,方圓百裏內傳出一聲巨響。


    緊接著,便有兩道金光,射衝鬥府,無數洪荒大能皆有所感。


    異變驚動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見有金光燦燦,於是駕座金闕雲宮靈霄寶殿,聚集仙卿,即命千裏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


    高明、高覺二將果奉旨出門外,看的真,聽的明。須臾迴報道:“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裏拜四方,眼運金光,射衝鬥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


    玉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


    柳貫一化身,此時端坐無極宮,目光所至,便看到那石猴子拜了四方,便眼運金光,通天遠眺。


    詩曰: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西遊,正式開啟了!


    念及此,柳貫一當即召來門下,告誡眾人非要事不得允許,不可行走洪荒。


    訴說一番之後,柳貫一化身便打發了眾人,再次入定。


    話說那石猴出世之後,整日嬉戲於山水之間,與野猴為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一朝天氣炎熱,與群猴避暑,都在鬆陰之下頑耍。


    一群猴子耍了一會,卻去那山澗中洗澡。見那股澗水奔流,真個似滾瓜湧濺。古雲:“禽有禽言,獸有獸語。“眾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那裏的水。我們今日趕閑無事,順澗邊往上溜頭尋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聲,都拖男挈女,唿弟唿兄,一齊跑來,順澗爬山,直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


    眾猴拍手稱揚道:“好水!好水!原來此處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唿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名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橋下之水,衝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


    看罷多時,跳過橋中間,左右觀看,隻見正當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書大字,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石猴喜不自勝,連忙出了這水簾洞,告知了群猴裏麵的情況。


    群猴聽罷,皆隨石猴入了那水簾洞內,也都拜了石猴為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兒隱了,遂稱美猴王。


    美猴王領一群猿猴、獼猴、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遊花果山,暮宿水簾洞,合契同情,不入飛鳥之叢,不從走獸之類,獨自為王,不勝歡樂。


    如此,又過了數百載光陰年華。


    一日,美猴王忽然心生憂愁,眾猴不解,忙問何故,美猴王對眾猴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眾猴聞此言,一個個掩麵悲啼,俱以無常為慮。


    這時,從猴群中跳出一通背猿猴,對美猴王道:“如今天地之間,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


    美猴王急切道:“是哪三等名色?”


    猿猴道:“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迴,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


    猴王道:“此三者居於何所?“猿猴道:“他隻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


    猴王聞之,滿心歡喜,道:“我明日就辭汝等下山,雲遊海角,遠涉天涯,務必訪此三者,學一個不老長生,常躲過閻君之難。“


    果真,第二天眾猴便做了木筏,目送美猴王漂洋而去。


    木筏隨風將美猴王送到了南贍部洲地界,猴王在此地偷了人衣,學了人禮、人話,朝餐夜宿,如此在此部洲渡過了八九年光陰。


    但見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於是又於海邊造了木筏,再次遠渡重洋而去,木筏飄過西海,便到了西牛賀洲地界。


    於後事,卻也讓他真個尋到了一位神仙,喚為須菩提祖師,如此,美猴王便在其座下修行,得了姓名,又暗地習得道門之法。


    一日,美猴王孫悟空與眾師兄炫耀仙道高法,被須菩提祖師所見,便將其趕出了山門,自此,孫悟空不得不含淚東歸,重迴花果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截教之再起西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飆車的貓頭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飆車的貓頭鷹並收藏截教之再起西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