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得知了皇甫惟明和韋堅一起密會太子,心裏想著究竟如何借題發揮,才能把把此事最大化利用。
李白一連數天沒有休息,晝夜不斷地將抓來的可疑的科舉士子給一一排查,在第十日,終於排查完成,李白排查出的結果令人震驚,竟然有一千零八人是板上釘釘的遼東諜子,還有五百多人是用了假身份來到長安,還有的人是頂替了他人。最後一類人,都是當地的富家子弟,在家族幫助下,代替了真正能參加會考的寒門士子。李白對這些人也沒有放過,直接驅逐出了長安城,向玄宗討了一道聖旨,讓這些人永遠不能參加科舉。
最終排查的結果李白仍舊不滿意,還有一些遼東諜子藏得很深。而且南詔那邊的一個人諜子沒有派過來,這件事很是蹊蹺。
且說楊國忠被楊貴妃叫到宮中敘話之後,楊國忠深思熟慮之後,主動去找了李林甫。
李林甫對楊國忠的到來有些意外,楊國忠如今是朝臣們眼紅的對象,一年之內連升品階,從地方胥吏到禦史大夫,身兼十幾個官職,這份殊榮誰能做到。
按說楊國忠正是春風得意之時,李林甫還聽說了楊國忠在家中宴請了一批批的朝臣,正是得意忘形的表現。李林甫本以為自己這個中書令已經不被楊國忠放在了眼裏,可沒成想楊國忠主動找上門來。
“楊國舅今日如何得空來臨寒舍?”李林甫笑問。
楊國忠行禮客氣道:“自從來到長安,還未拜訪過李宰相,實在是一來到之後事務眾多,還請李宰相見諒。”
李林甫搖頭道:“楊國舅客氣了。”
楊國忠簡單和李林甫寒暄幾句,道:“李宰相,不日就是科舉考試正式開始的日子,下官還是第一次擔任如此重要的職位,有諸多不解之處,還請李宰相不吝賜教了。”
李林甫笑道:“這件事好說,楊國舅可以去找如今的吏部尚書去詢問就可以,李尚書以往主持過兩次科舉考試,有經驗的很。”
楊國忠點頭道:“多謝李宰相指點。”
李林甫道:“楊國舅客氣了。”
“不過……”李林甫猶豫道,“李適之尚書似乎有些瞧不上楊國舅,有一次我和李尚書喝酒的時候,李尚書對楊國舅有些不滿。”
楊國忠問道:“這是為何?我初來乍到,雖然和李尚書沒什麽交情,但似乎也沒有什麽衝突。”
李林甫大有深意地道:“楊國舅忘了?我剛才說李尚書以前可是主持了兩次的科舉。”
楊國忠立馬明白過來,道:“李宰相的意思是說李尚書之所以瞧不上我,是因為我搶了李尚書的科舉主考官的位子?”
李林甫道:“我能猜到的,也就是如此了。喝酒的時候,王中丞也在場。”
李林甫擺擺手道:“哎,也許李尚書隻是喝醉之後發發牢騷罷了,隻是我多想了,楊國舅也不要多想。”
楊國忠若有所思,之後又客氣地討教了一些做官的問題,兩人看起來相談甚歡,楊國忠離開了之後,李林甫收起笑容,喚來手下道:“去告訴王鉷,若是楊國忠去找他,讓他照著我與楊國忠說的話去說。”
那人下去之後,李林甫眯起眼來沉吟道:“楊國忠,此人若是真的因此而與李適之交惡,是真蠢還是假蠢?”
李林甫覺得楊國忠看上去確實像是心無城府之輩,可又覺得此人沒那麽簡單。
楊國忠果然去擺放了王鉷,無意間問起李適之的時候,王鉷也說道:“確實李尚書說過這話,不過楊國舅也不必放在心上,當時都喝醉了,都說的無心之言。”
楊國忠笑笑,心裏卻是提防起了李適之,李適之此時正在家中托病不出,自從上次被李林甫給設計之後,李適之越來越忘不掉當時玄宗看自己的眼神和李林甫的笑容,兩人看自己都像是看著一個將死之人一般。他還不知道,李林甫又給他拉了一個無中生有的對手,隻是因為一件子虛烏有的事,就拉來了仇恨。
科舉的日子正式到來,楊國忠最終也沒有去找李適之,而是去找了幾個其他的吏部官員,協助自己主持科舉。
科舉當日,無數過江之鯽般的科舉士子進了科舉考場,吳念和宋若思兩人也進了科舉的考場。李白在文試的考場這邊看著,想起了在現代看過好幾次的高考現場,兩個不同的時代,這個場景卻是相似的很。
尤其是考完之後,那些士子出來時的樣子,有人悲痛有人欣喜。但是兩個還是有天差地別,簡單的說,高考比科舉更公平,更具備可行性。
李白頂著太陽在科舉考場外等著,陸續有人答完了考題出來,李白本以為或許有一些遼東諜子要在這個時候搞出些事情來,例如屠殺這些從大唐各地選拔出來的精英,真是被幾個諜子屠戮了這些人,大唐會經曆一個真正無人可用的時期。
可等了半天,也沒有什麽事情發生。
李白等了好幾日,都沒有發生什麽事情。李白皺皺眉頭,難道說真的把遼東諜子逮光了?
吳念和宋若思出來的時候,宋若思麵露喜色,而吳念沒什麽表情。
兩人見到李白之後,宋若思笑道:“老師,這次考的詩作實在是簡單的很。”
“其他的呢?”李白問道。
“其他的也很簡單。”宋若思道,“我早就準備好了,這次科舉我很有把握,吳念你呢?”
吳念看看李白道:“我沒有作答。”
宋若思一臉震驚地看著他,問道:“為何啊?”
李白也看著他,問道:“給我個理由。”
“我突然不想做官了。”吳念搖頭道,“我想迴家去照顧祖母。”
李白看著吳念道:“也好。”
宋若思不理解地看著吳念,道:“家事如何比國事重要?”
吳念笑了笑,道:“自然是國事重要,隻是我想照顧好祖母。還有就是,我也不一定能夠中舉啊。”
宋若思搖搖頭,道:“此次的科舉考試對你我來說,難度並不大。”
李白道:“人各有誌,想好了就行。”
吳念點點頭,宋若思也歎了口氣,不再多言。
李白一連數天沒有休息,晝夜不斷地將抓來的可疑的科舉士子給一一排查,在第十日,終於排查完成,李白排查出的結果令人震驚,竟然有一千零八人是板上釘釘的遼東諜子,還有五百多人是用了假身份來到長安,還有的人是頂替了他人。最後一類人,都是當地的富家子弟,在家族幫助下,代替了真正能參加會考的寒門士子。李白對這些人也沒有放過,直接驅逐出了長安城,向玄宗討了一道聖旨,讓這些人永遠不能參加科舉。
最終排查的結果李白仍舊不滿意,還有一些遼東諜子藏得很深。而且南詔那邊的一個人諜子沒有派過來,這件事很是蹊蹺。
且說楊國忠被楊貴妃叫到宮中敘話之後,楊國忠深思熟慮之後,主動去找了李林甫。
李林甫對楊國忠的到來有些意外,楊國忠如今是朝臣們眼紅的對象,一年之內連升品階,從地方胥吏到禦史大夫,身兼十幾個官職,這份殊榮誰能做到。
按說楊國忠正是春風得意之時,李林甫還聽說了楊國忠在家中宴請了一批批的朝臣,正是得意忘形的表現。李林甫本以為自己這個中書令已經不被楊國忠放在了眼裏,可沒成想楊國忠主動找上門來。
“楊國舅今日如何得空來臨寒舍?”李林甫笑問。
楊國忠行禮客氣道:“自從來到長安,還未拜訪過李宰相,實在是一來到之後事務眾多,還請李宰相見諒。”
李林甫搖頭道:“楊國舅客氣了。”
楊國忠簡單和李林甫寒暄幾句,道:“李宰相,不日就是科舉考試正式開始的日子,下官還是第一次擔任如此重要的職位,有諸多不解之處,還請李宰相不吝賜教了。”
李林甫笑道:“這件事好說,楊國舅可以去找如今的吏部尚書去詢問就可以,李尚書以往主持過兩次科舉考試,有經驗的很。”
楊國忠點頭道:“多謝李宰相指點。”
李林甫道:“楊國舅客氣了。”
“不過……”李林甫猶豫道,“李適之尚書似乎有些瞧不上楊國舅,有一次我和李尚書喝酒的時候,李尚書對楊國舅有些不滿。”
楊國忠問道:“這是為何?我初來乍到,雖然和李尚書沒什麽交情,但似乎也沒有什麽衝突。”
李林甫大有深意地道:“楊國舅忘了?我剛才說李尚書以前可是主持了兩次的科舉。”
楊國忠立馬明白過來,道:“李宰相的意思是說李尚書之所以瞧不上我,是因為我搶了李尚書的科舉主考官的位子?”
李林甫道:“我能猜到的,也就是如此了。喝酒的時候,王中丞也在場。”
李林甫擺擺手道:“哎,也許李尚書隻是喝醉之後發發牢騷罷了,隻是我多想了,楊國舅也不要多想。”
楊國忠若有所思,之後又客氣地討教了一些做官的問題,兩人看起來相談甚歡,楊國忠離開了之後,李林甫收起笑容,喚來手下道:“去告訴王鉷,若是楊國忠去找他,讓他照著我與楊國忠說的話去說。”
那人下去之後,李林甫眯起眼來沉吟道:“楊國忠,此人若是真的因此而與李適之交惡,是真蠢還是假蠢?”
李林甫覺得楊國忠看上去確實像是心無城府之輩,可又覺得此人沒那麽簡單。
楊國忠果然去擺放了王鉷,無意間問起李適之的時候,王鉷也說道:“確實李尚書說過這話,不過楊國舅也不必放在心上,當時都喝醉了,都說的無心之言。”
楊國忠笑笑,心裏卻是提防起了李適之,李適之此時正在家中托病不出,自從上次被李林甫給設計之後,李適之越來越忘不掉當時玄宗看自己的眼神和李林甫的笑容,兩人看自己都像是看著一個將死之人一般。他還不知道,李林甫又給他拉了一個無中生有的對手,隻是因為一件子虛烏有的事,就拉來了仇恨。
科舉的日子正式到來,楊國忠最終也沒有去找李適之,而是去找了幾個其他的吏部官員,協助自己主持科舉。
科舉當日,無數過江之鯽般的科舉士子進了科舉考場,吳念和宋若思兩人也進了科舉的考場。李白在文試的考場這邊看著,想起了在現代看過好幾次的高考現場,兩個不同的時代,這個場景卻是相似的很。
尤其是考完之後,那些士子出來時的樣子,有人悲痛有人欣喜。但是兩個還是有天差地別,簡單的說,高考比科舉更公平,更具備可行性。
李白頂著太陽在科舉考場外等著,陸續有人答完了考題出來,李白本以為或許有一些遼東諜子要在這個時候搞出些事情來,例如屠殺這些從大唐各地選拔出來的精英,真是被幾個諜子屠戮了這些人,大唐會經曆一個真正無人可用的時期。
可等了半天,也沒有什麽事情發生。
李白等了好幾日,都沒有發生什麽事情。李白皺皺眉頭,難道說真的把遼東諜子逮光了?
吳念和宋若思出來的時候,宋若思麵露喜色,而吳念沒什麽表情。
兩人見到李白之後,宋若思笑道:“老師,這次考的詩作實在是簡單的很。”
“其他的呢?”李白問道。
“其他的也很簡單。”宋若思道,“我早就準備好了,這次科舉我很有把握,吳念你呢?”
吳念看看李白道:“我沒有作答。”
宋若思一臉震驚地看著他,問道:“為何啊?”
李白也看著他,問道:“給我個理由。”
“我突然不想做官了。”吳念搖頭道,“我想迴家去照顧祖母。”
李白看著吳念道:“也好。”
宋若思不理解地看著吳念,道:“家事如何比國事重要?”
吳念笑了笑,道:“自然是國事重要,隻是我想照顧好祖母。還有就是,我也不一定能夠中舉啊。”
宋若思搖搖頭,道:“此次的科舉考試對你我來說,難度並不大。”
李白道:“人各有誌,想好了就行。”
吳念點點頭,宋若思也歎了口氣,不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