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等了一陣子,見崔宗之滿麵春風地走了過來,李白笑道:“看來是搞定了?”
崔宗之不好意思地笑笑,道:“算是吧,此次是多虧了你了。”
“我看你這勾搭女人的手法可不像是個雛兒。”李白笑道,“這姑娘衣著樸素,像是個普通的農家姑娘,倒是和你的家世有些不符啊。你家裏能同意?”
“還沒到談婚論嫁的程度呢。”崔宗之撓撓頭,道,“先認識認識熟悉熟悉,隻是到了好感的程度,萬一真合適了,我父親也會尊重我的,不會反對。”
“那還不錯。”李白點頭道,“走吧,我們迴去吧?”
“好。”崔宗之點點頭,“對了,你在洛陽城有住宿的地方嗎?不如去我家中住下。”
“不必了。”李白道,“我在這兒待不上幾天。”
“何必著急呢?”崔宗之道,“多呆幾天,我也好盡盡地主之誼。”
“我也想家啊。”李白笑道,“家中還有一對兒女,許久不見了都。”
“也好。”崔宗之道,“改日有機會,你可以帶著孩子來這裏玩,我一定會好好招待你們。”
“好。”李白爽快地答應下來,這崔宗之李白覺得是個可以結交的任務。
李白和崔宗之迴到了洛陽城,兩人告別後,李白迴到了客棧休息。
今晚又是個明月夜,吹滅了燈後,睡不著的李白站在窗邊望著月,忽然聽見一陣悠揚的笛子聲,折楊柳,很有名的樂府曲子,描述的是送別的場景,最是容易勾起人們的思念之情。
柳通留,古人認為柳樹的意象代表了離別的情緒。
李白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故去的親人,蜀地,安陸的白兆山,這笛聲勾起了李白的一腔的思念之情,李白止不住地想起了自己的一對兒女,李白算不得是個好父親,明月奴他沒怎麽照顧,伯琴更是一出生李白就離開了他。李白現在恨不得現在就去東魯,去尋找自己的兒女。
最偉大的作品必定是飽含真情的,李白就著月光,揮手寫下了這首《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第二日就離開了洛陽,騎著毛驢一路東行,風餐露宿,一路上沒有怎麽停歇,終於來到了東魯。
說起來李白也不是第一次來到東魯了,東魯是個寬泛的地域名,春秋時期魯國地處山東,東魯包括兗州、任城等地。李白的父親李客就曾經在任城擔任縣尉。
李白的堂兄,擔任襄陽縣尉的李皓,李白請他幫忙,幫助自己的家人避開了嶽不拘持續不斷地騷擾,移家東魯。魏顥和小依之事,李白已經選擇了成全。李白此次前去,一是為了幫助他們在東魯安身,二是為了接迴自己的一對兒女,李白要帶他們迴到安陸,有李白在,嶽不拘若是再來騷擾,李白保證把他整的生不如死,有仇不報王八蛋,李白一定要去整整這個欺負自己家人的嶽不拘。
李白一來到東魯,就直接去找了任城縣尉所在,李白知道,自從自己的父親李客辭了任城尉一職之後,李白的叔父,李輔就去了繼任,李輔也就是李皓的父親,因此李皓就幫著魏顥他們移家東魯,自己的父親在那裏,也好照顧他們。本來是想著移家到襄陽,但是襄陽離安州很近,安州的韓都督對李白也不甚友好,李皓也有可能雖是調動,故此就直接移家了東魯。
這裏的布置倒是沒怎麽變化,李白熟門熟路地來到這裏,請守衛通報之後,李白在外麵等候著。
李白看著這裏的布置和當年一般無二,自己對這裏也算是熟悉,隻是這麽多年之後,物是人非。父母和大伯故去,堂兄出家。李白想起自己當年年少的樣子,想起了自己和堂兄李賈在這裏玩耍遊樂的快樂場景,不由得發出一聲感歎。
李白等了一陣子,一個雙鬢斑白的老者出來,看見李白後走了過來。
李白在這老者身上,依稀還能認出他當年的模樣,這麽多年過去了,自己的這位叔叔也變老了。
李白躬身行了一禮:“太白見過叔父。”
“太白?”那人名為李輔,和李白已經有十多年未見了。
李輔上前仔細打量著李白,點著頭顫聲道:“長大了。”
李白也還記得他小時候,自己的這位叔父年輕時的模樣,意氣風發,李家的男人從來都是這樣。而現在這位叔叔已經老了,雙鬢和胡須都花白了。
“叔父,我的兒女他們在何處?”李白問道。
“我把他們安排在了縣尉府裏,你等我處理好這些公務,咱麽一起迴去。”李輔道。
李白點點頭道:“好。”
李白等到了將近天黑,換下官服的李輔帶著李白,道:“走,我們去買些肉菜來。”
李白點點頭,跟著自己的這位叔父一起去了市場。李白看著自己的這位叔父,日子過得很是清貧,雖然是一方縣尉,但是李輔很是清廉,李白看著他身上的衣服都還帶著補丁,買菜時也跟人討價還價,沒有一絲縣丞的樣子。
“太白,這些年你在外麵過得怎麽樣?”李輔對李白從小就很寵愛,他從小就寵著李白,比自己的親生兒子還要寵愛。
李白跟李輔大體說了自己這些年的情況,李輔聽了一陣歎息,“想當年,若不是你父親,我們這幾個兄弟就得死在大漠裏。你父親當年就是個浪蕩性子,直到你出生才搬到了蜀地定居,你卻是和你父親像的很。”
李白笑笑:“我這不也來接下我的那一對兒女,我這個做父親卻不像我父親,不怎麽合格。”
“對了,那一男一女是你什麽人?”李輔道,“看起來很是親密,你的妻子呢?”
“亡故了。”李白歎息道。
“唉。”李輔重重地歎了口氣,“嫁到我們李家的女子總是先丈夫而去,你大伯是這樣,你父親和你都是這樣。”
李白想想,還真是這樣,不由得也歎了口氣。
“到了,你快去看看你的兒女吧。”李輔道,“等到飯做好了,我差人去叫你。”
李白點點頭,事實上他已經迫不及待了。
崔宗之不好意思地笑笑,道:“算是吧,此次是多虧了你了。”
“我看你這勾搭女人的手法可不像是個雛兒。”李白笑道,“這姑娘衣著樸素,像是個普通的農家姑娘,倒是和你的家世有些不符啊。你家裏能同意?”
“還沒到談婚論嫁的程度呢。”崔宗之撓撓頭,道,“先認識認識熟悉熟悉,隻是到了好感的程度,萬一真合適了,我父親也會尊重我的,不會反對。”
“那還不錯。”李白點頭道,“走吧,我們迴去吧?”
“好。”崔宗之點點頭,“對了,你在洛陽城有住宿的地方嗎?不如去我家中住下。”
“不必了。”李白道,“我在這兒待不上幾天。”
“何必著急呢?”崔宗之道,“多呆幾天,我也好盡盡地主之誼。”
“我也想家啊。”李白笑道,“家中還有一對兒女,許久不見了都。”
“也好。”崔宗之道,“改日有機會,你可以帶著孩子來這裏玩,我一定會好好招待你們。”
“好。”李白爽快地答應下來,這崔宗之李白覺得是個可以結交的任務。
李白和崔宗之迴到了洛陽城,兩人告別後,李白迴到了客棧休息。
今晚又是個明月夜,吹滅了燈後,睡不著的李白站在窗邊望著月,忽然聽見一陣悠揚的笛子聲,折楊柳,很有名的樂府曲子,描述的是送別的場景,最是容易勾起人們的思念之情。
柳通留,古人認為柳樹的意象代表了離別的情緒。
李白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故去的親人,蜀地,安陸的白兆山,這笛聲勾起了李白的一腔的思念之情,李白止不住地想起了自己的一對兒女,李白算不得是個好父親,明月奴他沒怎麽照顧,伯琴更是一出生李白就離開了他。李白現在恨不得現在就去東魯,去尋找自己的兒女。
最偉大的作品必定是飽含真情的,李白就著月光,揮手寫下了這首《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第二日就離開了洛陽,騎著毛驢一路東行,風餐露宿,一路上沒有怎麽停歇,終於來到了東魯。
說起來李白也不是第一次來到東魯了,東魯是個寬泛的地域名,春秋時期魯國地處山東,東魯包括兗州、任城等地。李白的父親李客就曾經在任城擔任縣尉。
李白的堂兄,擔任襄陽縣尉的李皓,李白請他幫忙,幫助自己的家人避開了嶽不拘持續不斷地騷擾,移家東魯。魏顥和小依之事,李白已經選擇了成全。李白此次前去,一是為了幫助他們在東魯安身,二是為了接迴自己的一對兒女,李白要帶他們迴到安陸,有李白在,嶽不拘若是再來騷擾,李白保證把他整的生不如死,有仇不報王八蛋,李白一定要去整整這個欺負自己家人的嶽不拘。
李白一來到東魯,就直接去找了任城縣尉所在,李白知道,自從自己的父親李客辭了任城尉一職之後,李白的叔父,李輔就去了繼任,李輔也就是李皓的父親,因此李皓就幫著魏顥他們移家東魯,自己的父親在那裏,也好照顧他們。本來是想著移家到襄陽,但是襄陽離安州很近,安州的韓都督對李白也不甚友好,李皓也有可能雖是調動,故此就直接移家了東魯。
這裏的布置倒是沒怎麽變化,李白熟門熟路地來到這裏,請守衛通報之後,李白在外麵等候著。
李白看著這裏的布置和當年一般無二,自己對這裏也算是熟悉,隻是這麽多年之後,物是人非。父母和大伯故去,堂兄出家。李白想起自己當年年少的樣子,想起了自己和堂兄李賈在這裏玩耍遊樂的快樂場景,不由得發出一聲感歎。
李白等了一陣子,一個雙鬢斑白的老者出來,看見李白後走了過來。
李白在這老者身上,依稀還能認出他當年的模樣,這麽多年過去了,自己的這位叔叔也變老了。
李白躬身行了一禮:“太白見過叔父。”
“太白?”那人名為李輔,和李白已經有十多年未見了。
李輔上前仔細打量著李白,點著頭顫聲道:“長大了。”
李白也還記得他小時候,自己的這位叔父年輕時的模樣,意氣風發,李家的男人從來都是這樣。而現在這位叔叔已經老了,雙鬢和胡須都花白了。
“叔父,我的兒女他們在何處?”李白問道。
“我把他們安排在了縣尉府裏,你等我處理好這些公務,咱麽一起迴去。”李輔道。
李白點點頭道:“好。”
李白等到了將近天黑,換下官服的李輔帶著李白,道:“走,我們去買些肉菜來。”
李白點點頭,跟著自己的這位叔父一起去了市場。李白看著自己的這位叔父,日子過得很是清貧,雖然是一方縣尉,但是李輔很是清廉,李白看著他身上的衣服都還帶著補丁,買菜時也跟人討價還價,沒有一絲縣丞的樣子。
“太白,這些年你在外麵過得怎麽樣?”李輔對李白從小就很寵愛,他從小就寵著李白,比自己的親生兒子還要寵愛。
李白跟李輔大體說了自己這些年的情況,李輔聽了一陣歎息,“想當年,若不是你父親,我們這幾個兄弟就得死在大漠裏。你父親當年就是個浪蕩性子,直到你出生才搬到了蜀地定居,你卻是和你父親像的很。”
李白笑笑:“我這不也來接下我的那一對兒女,我這個做父親卻不像我父親,不怎麽合格。”
“對了,那一男一女是你什麽人?”李輔道,“看起來很是親密,你的妻子呢?”
“亡故了。”李白歎息道。
“唉。”李輔重重地歎了口氣,“嫁到我們李家的女子總是先丈夫而去,你大伯是這樣,你父親和你都是這樣。”
李白想想,還真是這樣,不由得也歎了口氣。
“到了,你快去看看你的兒女吧。”李輔道,“等到飯做好了,我差人去叫你。”
李白點點頭,事實上他已經迫不及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