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做好了飯菜,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在一起坐著吃飯。
許厚延讚道:“太白的手藝越發好了。”
“有嗎?”李白笑道,“那您老就多吃點!”
長安灞下。
一行遠道而來的車馬抵達此處,在此地戍衛的兵士攔住了他們。
“來者何人?”
“某是安州都督馬巨,奉聖上之命押送犯人進京。”馬都督在高頭大馬上道。
“馬都督稍候,我向李將軍請示一下。”
馬都督揮揮手,對後麵道:“就地駐紮!”
馬都督騎著馬走到關押李京之的囚車旁,道:“李長史,這就要進京了,心中作何感想啊?”
“馬都督還要落井下石?”李京之冷哼道,“這般折辱一個將死之人,實非君子所為。”
“呸!”馬都督道,“你算什麽東西還要提君子?”
馬都督道:“你一向目中無人,心胸狹隘又善妒他人,臨死之前還要裝模作樣!你要不是招惹了李太白,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我所犯之罪,與他李太白何幹?”李京之不屑道。
“你不知道吧,你的罪狀都是李太白提供的。”馬都督笑道。
李京之眯起眼道:“不可能,他一介白衣,怎麽可能知道我所作所為?”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馬都督道,“你就自認倒黴吧,惹了不該惹的人。”
李京之心頭升起一股強烈的後悔之意。
“喏,李太白還托我給你一封信。”馬都督從懷裏掏出一封信給他。
李京之接過去,拆開信封,有兩張手稿,觀其字跡,似乎不是同一時期所作。
“白,嶔崎曆落可笑人也,雖然,頗嚐覽千載,觀百家,至於聖賢,相似撅眾……而遙觀君侯,竊疑魏洽。便欲趨就……敢沐芳負荊,請罪門下,倘免以訓責,恤其愚蒙,如能伏劍結纓,謝君侯之德。”
李京之看著那封書信的落款,日期寫著“正月十五”。李京之五味雜陳。
他又看了另一封書信,上麵很是簡短。
“長史落入今日之田地,雖白之過也,亦有長史不義之罪。長史今入長安,白深表遺憾,唯有來年,於長史墳前,灑酒請罪矣。長史命難入長安。”
李京之看到最後一句話,心頭一跳,仰天長歎:“悔不當初!太白真機智如妖也!”
李京之話音剛落,一支羽箭猝然而至,徑直射進李京之咽喉,李京之脖頸血液濺出三尺,溘然倒下。
“誰這麽大膽,敢在天子腳下行兇。”馬都督勃然大怒。
周圍寂靜無聲,風吹樹動。
馬都督看著血泊中的李京之,罵罵咧咧道:“白費了我剛才那些話!真他娘的晦氣!”
李京之死在長安外,馬都督把李京之的屍體和嚇得半死的蔡縣尉交給永王,永王賜死了蔡縣尉,李京之的死也被不了了之。
馬都督看著永王雲淡風輕的樣子,心裏猜測行刺之人或許就是永王所派遣,也很明事理地沒有多說什麽。
卻說李白獨自去了乘船去了江夏,孟浩然在渡口迎著他,兩人多日未見,彼此覺得恍若隔世,和原先相差不少。
“太白成熟多了啊!”孟浩然笑道,“倒不像個毛頭小子,真有了做父親的樣子。”
“浩然兄又嘲笑我了。”李白淺笑道,“你浩然兄也容光煥發,精神了許多。”
孟浩然爽朗笑道:“哈哈!太白你有所不知,我算是遇到了貴人了。”
“什麽貴人?”李白問道。
“來來,我們找個酒樓敘敘話,我跟你好好說說。”孟浩然道。
“太白你可聽說過黃鶴樓?”孟浩然笑問。
“自然聽過。”李白點點頭道,“說起來,我來了這江夏兩三次了,還從未去過黃鶴樓呢。”
“走,咱們去看看!”孟浩然提議道。
李白欣然同意。
兩人來到一處,衝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雲水。長江與漢水匯聚之地,東南丘陵起伏於平野之間,黃鶴樓就屹立山巔。
“從遠處觀望,這黃鶴樓就很是不凡!”李白看著香煙嫋嫋的黃鶴樓聳立在山頭,看著平野上江水靜靜流淌著,真讓人有心曠神怡之感。
“再上去看看。”孟浩然笑道,“上麵的景色更加令人驚歎。”
兩人登上山石階梯,一步一步朝聖般地登上去。
“傳說這黃鶴樓有仙人乘著仙鶴在此駐足,故稱為了黃鶴樓。”孟浩然道。
“這個我知道。”李白道,“我在至少三處地方看過這個傳說。一是在《南齊書州郡誌》上,說是仙人黃子安;二是在一本圖經上看的,說是蜀人費禕;三卻是在《報應錄》上,隻說是一位仙人並未說姓名,但這個傳說最有意思。”
“說來看看。”孟浩然來了興趣笑道。
“傳說有個姓辛的酒店老板,一日他的店裏來了個穿著破爛的大漢,大漢向他討酒喝,這個姓辛的老板不因為他穿著破爛而瞧不起他,反而給了他一大碗酒。”
孟浩然笑道:“這大漢應該就是那仙人了。”
“沒錯。”李白點頭道,“這個大漢每天都來,如此半年,辛老板沒有絲毫懈怠,始終請這位大漢喝酒。”
“後來那大漢對辛老板說,他欠了辛老板許多酒錢,他無以為報,他就在酒樓的牆壁上用橘子皮畫了一隻黃色的鶴。接著打著拍子,這隻黃鶴竟然活了過來,翩翩起舞。眾人聽了這件事,紛紛來這酒樓看這隻神鶴。”李白道,“十年之後,辛老板因為這隻黃鶴賺了不少錢,一天這個大漢又來了,辛老板剛想要感謝他,大漢微微一笑,拿出一隻笛子一吹,這隻黃鶴從牆壁上飛了下來,大漢乘上這隻黃鶴飛走了。”
李白和孟浩然登上了黃鶴樓,映入眼簾的就是黃鶴樓隨處可見的栩栩如生的黃鶴。
“辛老板為了感謝這位仙人,於是乎就在這兒建了一座黃鶴樓。”李白道。
“傳說未可信。”孟浩然道,“但是如果人人都像這位辛老板一樣能摒棄貧富貴賤之別就好了。”
“是啊。”李白笑著點點頭。
“其實這座樓隻是東吳為了軍事所建罷了。”李白摸著紅漆雕花的柱子歎道。
“但也成了無數文人墨士爭相展示才情的好地方。”孟浩然道,“來進來,看看這些古人題的詩,不乏大家之作。”
“我聽說最有名的便是崔顥的《黃鶴樓》了。”李白道,“無數傳唱呢。”
“因為這首詩最有真情實感。”孟浩然道,“隻有注入真情的詩,才是好詩。”
李白深以為然地點點頭。
“這首詩並不協律,但格調深遠。”孟浩然帶著李白走到崔顥題詩之處。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看著遠處晃晃流動,沒入天際的長江歎道:“這首詩和這長江一般流傳千古!”
許厚延讚道:“太白的手藝越發好了。”
“有嗎?”李白笑道,“那您老就多吃點!”
長安灞下。
一行遠道而來的車馬抵達此處,在此地戍衛的兵士攔住了他們。
“來者何人?”
“某是安州都督馬巨,奉聖上之命押送犯人進京。”馬都督在高頭大馬上道。
“馬都督稍候,我向李將軍請示一下。”
馬都督揮揮手,對後麵道:“就地駐紮!”
馬都督騎著馬走到關押李京之的囚車旁,道:“李長史,這就要進京了,心中作何感想啊?”
“馬都督還要落井下石?”李京之冷哼道,“這般折辱一個將死之人,實非君子所為。”
“呸!”馬都督道,“你算什麽東西還要提君子?”
馬都督道:“你一向目中無人,心胸狹隘又善妒他人,臨死之前還要裝模作樣!你要不是招惹了李太白,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我所犯之罪,與他李太白何幹?”李京之不屑道。
“你不知道吧,你的罪狀都是李太白提供的。”馬都督笑道。
李京之眯起眼道:“不可能,他一介白衣,怎麽可能知道我所作所為?”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馬都督道,“你就自認倒黴吧,惹了不該惹的人。”
李京之心頭升起一股強烈的後悔之意。
“喏,李太白還托我給你一封信。”馬都督從懷裏掏出一封信給他。
李京之接過去,拆開信封,有兩張手稿,觀其字跡,似乎不是同一時期所作。
“白,嶔崎曆落可笑人也,雖然,頗嚐覽千載,觀百家,至於聖賢,相似撅眾……而遙觀君侯,竊疑魏洽。便欲趨就……敢沐芳負荊,請罪門下,倘免以訓責,恤其愚蒙,如能伏劍結纓,謝君侯之德。”
李京之看著那封書信的落款,日期寫著“正月十五”。李京之五味雜陳。
他又看了另一封書信,上麵很是簡短。
“長史落入今日之田地,雖白之過也,亦有長史不義之罪。長史今入長安,白深表遺憾,唯有來年,於長史墳前,灑酒請罪矣。長史命難入長安。”
李京之看到最後一句話,心頭一跳,仰天長歎:“悔不當初!太白真機智如妖也!”
李京之話音剛落,一支羽箭猝然而至,徑直射進李京之咽喉,李京之脖頸血液濺出三尺,溘然倒下。
“誰這麽大膽,敢在天子腳下行兇。”馬都督勃然大怒。
周圍寂靜無聲,風吹樹動。
馬都督看著血泊中的李京之,罵罵咧咧道:“白費了我剛才那些話!真他娘的晦氣!”
李京之死在長安外,馬都督把李京之的屍體和嚇得半死的蔡縣尉交給永王,永王賜死了蔡縣尉,李京之的死也被不了了之。
馬都督看著永王雲淡風輕的樣子,心裏猜測行刺之人或許就是永王所派遣,也很明事理地沒有多說什麽。
卻說李白獨自去了乘船去了江夏,孟浩然在渡口迎著他,兩人多日未見,彼此覺得恍若隔世,和原先相差不少。
“太白成熟多了啊!”孟浩然笑道,“倒不像個毛頭小子,真有了做父親的樣子。”
“浩然兄又嘲笑我了。”李白淺笑道,“你浩然兄也容光煥發,精神了許多。”
孟浩然爽朗笑道:“哈哈!太白你有所不知,我算是遇到了貴人了。”
“什麽貴人?”李白問道。
“來來,我們找個酒樓敘敘話,我跟你好好說說。”孟浩然道。
“太白你可聽說過黃鶴樓?”孟浩然笑問。
“自然聽過。”李白點點頭道,“說起來,我來了這江夏兩三次了,還從未去過黃鶴樓呢。”
“走,咱們去看看!”孟浩然提議道。
李白欣然同意。
兩人來到一處,衝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雲水。長江與漢水匯聚之地,東南丘陵起伏於平野之間,黃鶴樓就屹立山巔。
“從遠處觀望,這黃鶴樓就很是不凡!”李白看著香煙嫋嫋的黃鶴樓聳立在山頭,看著平野上江水靜靜流淌著,真讓人有心曠神怡之感。
“再上去看看。”孟浩然笑道,“上麵的景色更加令人驚歎。”
兩人登上山石階梯,一步一步朝聖般地登上去。
“傳說這黃鶴樓有仙人乘著仙鶴在此駐足,故稱為了黃鶴樓。”孟浩然道。
“這個我知道。”李白道,“我在至少三處地方看過這個傳說。一是在《南齊書州郡誌》上,說是仙人黃子安;二是在一本圖經上看的,說是蜀人費禕;三卻是在《報應錄》上,隻說是一位仙人並未說姓名,但這個傳說最有意思。”
“說來看看。”孟浩然來了興趣笑道。
“傳說有個姓辛的酒店老板,一日他的店裏來了個穿著破爛的大漢,大漢向他討酒喝,這個姓辛的老板不因為他穿著破爛而瞧不起他,反而給了他一大碗酒。”
孟浩然笑道:“這大漢應該就是那仙人了。”
“沒錯。”李白點頭道,“這個大漢每天都來,如此半年,辛老板沒有絲毫懈怠,始終請這位大漢喝酒。”
“後來那大漢對辛老板說,他欠了辛老板許多酒錢,他無以為報,他就在酒樓的牆壁上用橘子皮畫了一隻黃色的鶴。接著打著拍子,這隻黃鶴竟然活了過來,翩翩起舞。眾人聽了這件事,紛紛來這酒樓看這隻神鶴。”李白道,“十年之後,辛老板因為這隻黃鶴賺了不少錢,一天這個大漢又來了,辛老板剛想要感謝他,大漢微微一笑,拿出一隻笛子一吹,這隻黃鶴從牆壁上飛了下來,大漢乘上這隻黃鶴飛走了。”
李白和孟浩然登上了黃鶴樓,映入眼簾的就是黃鶴樓隨處可見的栩栩如生的黃鶴。
“辛老板為了感謝這位仙人,於是乎就在這兒建了一座黃鶴樓。”李白道。
“傳說未可信。”孟浩然道,“但是如果人人都像這位辛老板一樣能摒棄貧富貴賤之別就好了。”
“是啊。”李白笑著點點頭。
“其實這座樓隻是東吳為了軍事所建罷了。”李白摸著紅漆雕花的柱子歎道。
“但也成了無數文人墨士爭相展示才情的好地方。”孟浩然道,“來進來,看看這些古人題的詩,不乏大家之作。”
“我聽說最有名的便是崔顥的《黃鶴樓》了。”李白道,“無數傳唱呢。”
“因為這首詩最有真情實感。”孟浩然道,“隻有注入真情的詩,才是好詩。”
李白深以為然地點點頭。
“這首詩並不協律,但格調深遠。”孟浩然帶著李白走到崔顥題詩之處。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看著遠處晃晃流動,沒入天際的長江歎道:“這首詩和這長江一般流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