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東廠三百多人,稀薄了天光。
左叔達聲音響起:“首戰用我,用我必勝,通州到潘家口、喜峰口再到楊家峪、孟子嶺、千鶴嶺,都有這支精銳的身影。斬殺第一名女真騎兵,衝垮女真第一個方陣,橫刀立馬,肝膽昆侖心,一千一百四十六人參戰,刀光劍影,三百二十人鏖戰後存活,追殺女真百裏,進入女真境內,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左叔達言落,曹少商長刀向天,
“精忠報國,雖遠必誅”
齊唰唰的口號聲震徹蒼宇的響起,滾滾蔓延。
錦衣衛、東廠人員經過,隨後而來的是四千人規模的神機營,神機營隊列便有點另外空間閱兵的影子,軍士手持火銃,正步前行,氣勢磅礡。
氣氛一點一點被拔高到頂點時滿桂領軍的騎兵方陣。
騎兵損失同樣巨大,滿桂、五軍營、建昌營外加孫承宗所部。前前後後參戰騎兵超過三萬,存活下來的卻隻有一萬多騎,駐守各地騎兵之外,參會閱兵的騎兵恰好一萬。
通州外域早就有訓練,騎兵戰馬碎步但齊整,騎兵長刀在空中挽起刀花一片,隨後長刀立於右上方,士兵目光從刀尖延伸向閱兵台。
肅殺的方陣,士兵挺拔的身形幾乎完全一致,筆直如鋼鐵。
兇戾、殺氣也隨之蔓延。
左叔達聲音拔高:“女真滿萬不可敵,建賊南下,精銳騎兵自遵化橫衝直撞而來。通州一線,我朝騎兵正麵對抗,打破女真滿萬不可敵的傳說。他們帶著曾經死去弟兄的血衣、繃帶、隨身的甲片、殘破的刀鋒追殺對手到寬城,如今,他們凱旋而歸,榮譽而歸,血染盔甲而歸,他們豎立了我朝軍士的楷模、標杆,他們永遠是我朝所向披靡的紅厲,鐵流”
言語攻心,畫麵刺激,朱由檢和通過的士兵一樣繃直了身體。
所有的一幕太過於震撼,朱由檢看到了士兵矚目向自己時的火熱、忠誠,也感受到了身側大臣的被震動。
文無忌不折不扣給自己以另類的方式大禮,而如今自己隻需要再點燃一把火,徹底將軍士融入到自己指令、唿吸當中。
騎兵最後檢閱,早先通過的五軍營士兵又繞圈折了迴來,不久之後五萬的騎步兵方陣齊整的出現在點將台下方空地。
以點將台為核心蔓延出去的區域,完全的安靜了下來。民眾、朝堂大臣及其負責安全保衛的六扇門、左『操』軍士兵目光神情不一看著完成檢閱的軍士。
中央區域步軍、騎兵五萬左右,但就是這個數字規模的軍隊給人感覺是將整片天撕扯了下來又肩抗了一片天。
每個人內心都有不同的感受。
宋秦歌眼眶是濕潤的,這一刻,眼下的畫麵,未穿越之前的意識,種種交錯在一起,一次次的衝刷著情感。
時代不同,或許空間也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不同時代都有一些人在為一個目標不懈努力,奮鬥,為中華之崛起、複興奮鬥,粉身碎骨渾不怕!
範永金身體在輕微顫抖。
女真軍士真正的戰力如何,其實範永金並沒有直觀感受,能參考的也無非就是朝堂和女真開戰從無勝績,但明軍戰力底下範永金確實知道。
視線內的一幕顛覆了範永金以往看法,至少從殺氣而言,眼前明軍士兵是同自己進入盛京時看到的女真士兵別無二致。
想著這些,神情凝重。
鬼腳杜九齡也被深深的震撼刺激著。
這種感觸來自場地中錦衣衛、東廠人員。
杜九齡是武學大家,對錦衣衛、東廠少數能和自己不相上下高手了若指掌。因為範永金原因,曹少商等人也是認識。
一千多名錦衣衛、東廠人員參戰,前所未聞,錦衣衛、東廠人員原本不是執行此類任務。
了解到大明兩大特殊機構參戰的經曆,有些畫麵在杜九齡意識中更加的清晰起來,不管朝堂軍隊戰力如何,錦衣衛、東廠人員的戰力是超出普通女真士兵。
一千多人能起到數萬明軍士兵所無法替代的作用,諸如突擊、刺殺、偵查等任務的執行,普通軍隊便無法勝任,而錦衣衛可以。
讓杜九齡震驚的還有場內錦衣衛、東廠人員所散發出來的氣質,這是一種脫胎換骨的變化,心境的突破。
換而言之,所有存活下來的錦衣衛、東廠人員都突破了往日武技修煉時無法短期內達到的境界。
此戰結束,這些人員心堅如鐵,意識境界拔高,心境高遠,修為自然也會提升。
錦衣衛、東廠看似折損了大量人員,但勢力絕對會不弱反強。
田爾耕、魏忠賢五內雜陳。
尤其是田爾耕,看向不遠處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時更加複雜。之前自己掌管的是錦衣衛,但如今,風光不再,錦衣衛也以另外方式出現在朝堂文武大臣視線收獲讚揚。
魏忠賢想法和田爾耕又是不一樣。
東廠名義還在自己手中,但誰都能看的出來,朱由檢其實已經完全的架空了自己。
被架空,以往阿諛奉承的文武大臣都在避嫌和自己保持距離。
曹少商、霍泰安等人卻沒有多少雜念。
隊形齊整,視線的焦點放在點將台的朱由檢身上。
當然內心中兩人還想著文無忌。
如果沒有文無忌,一切或許又是另外一個走向。對於已經結束的戰事,兩人也傷感那些再也走不迴來的屬下。
錦衣衛、東廠和軍隊不同。
所出擊一千多人,都是相互識得,也曾經無數次執行過任務,如今絕大多數卻是留在了長城內外的莽莽山林中。
青山處處埋忠骨,為國家大義,值得,雖死無憾。
想到青山處處埋忠骨這句話,兩人又想到了文無忌和陸仟等人。
戰事結束清理戰場,文無忌、陸仟等人是出現在了墳陵。
墳陵沒有講究,土堆一個,埋有陣亡士兵的甲胄碎片、折斷的刀劍,甚至是水囊,當然還有屍體。
“青山處處埋忠魂”就是文無忌在墳陵說的句子。
曹少商、霍泰安辦案無數,行行**之人都有接觸,但兩個人肯定,文無忌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一個真正將國家、漢家放在心裏,體現在行為的智者。
科學角度,兩個人判斷正確,文無忌是穿越而來。前無古人。
民眾當中還有鐵劍辛力,混元手喬梓,兩個人知道閱兵一幕的策劃者是文無忌,閱兵時畫麵的衝擊,血『液』的沸騰令兩人再一次想到戰場。
人群中兩人也看到了其他參戰的綠林人物,兩人知道文無忌沒有讓這些人參與閱兵到原因,看的不遠處昔日共同對抗過女真的夥伴,鐵劍辛力,混元手喬梓眼神也是炙熱的,在這個時刻,是忘記了諸葛子賢任務。
被震驚的還有諸葛子賢。
前夜是不知道文無忌部署,現在真相大白。
諸葛子賢隻有一個念頭,文無忌是鬼才。
文無忌是能將任何角『色』,任何派係的力量都拿捏在一起,可以將不同『性』質的利益訴求變成大眾一致的追求目標、
這樣的人,如若當梟雄就是王,會功高蓋主也會危機朝堂。
文無忌會嗎?諸葛子賢想著。
朱由檢依舊被震撼著,也激動著;
一個反反複複的意念總在問朱由檢,這是我的兵嗎?
民眾也有不一的想法。
整體而言,駐守在京城區域明軍士兵不管是戰力還是紀律超出其他區域衛所士兵,但這些自戰場存活下來,擊潰女真的士兵和尋常太不相同。
舉手投足都有殺氣,威懾。
比百姓多看出門道的是朝堂官員。
在軍陣士兵身上是看到了以往不曾目睹過的自信、鋒芒。
“戰事不是沒有過,為何唯獨此戰特殊,因為皇上親征原因?”
各種想法,各種目光,焦點依舊在台上的朱由檢和台下的軍士當中。
朱由檢的說話聲擲地有聲響起;
“戰事打了多少年,或許你們不清楚,因為有些戰事爆發在千裏之外,但朝堂知道。
撫順丟失,我們想著戰事或許會停止下來,沒有!
開原、鐵嶺丟失,我們想著戰事會停息下來,也沒有;
沈陽丟失,我們還想著戰事會停息下來,女真人掌握的土地已經夠過、夠大,但依舊沒有;
寧遠戰事爆發,女真受挫,我們想著女真將止步山海關,不過長城防線。
沒有,還是沒有,一年之前,先皇授命,南下賑災,遭遇滲透進入的女真試圖製造混『亂』,眼下又是女真侵邊南下將大軍壓迫到京城之外。
我們想著止兵戈,但建賊沒有,他們想著的是我朝萬裏江山,將這片江山占為己有,將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生活已久的我們變為奴才。
他們又如何會止兵戈,他們的掠奪欲是無休無止。
不能將朝堂安危,民眾安危寄托在女真人止於兵戈上,要活著,便隻有一條出路,殺!
我們幻想著停止兵戈,但建賊羅列了七大恨,不論貧富,皆誅。
所以,朕領軍出征,為了我朝百年基業,為了我朝萬萬子民。
左叔達聲音響起:“首戰用我,用我必勝,通州到潘家口、喜峰口再到楊家峪、孟子嶺、千鶴嶺,都有這支精銳的身影。斬殺第一名女真騎兵,衝垮女真第一個方陣,橫刀立馬,肝膽昆侖心,一千一百四十六人參戰,刀光劍影,三百二十人鏖戰後存活,追殺女真百裏,進入女真境內,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左叔達言落,曹少商長刀向天,
“精忠報國,雖遠必誅”
齊唰唰的口號聲震徹蒼宇的響起,滾滾蔓延。
錦衣衛、東廠人員經過,隨後而來的是四千人規模的神機營,神機營隊列便有點另外空間閱兵的影子,軍士手持火銃,正步前行,氣勢磅礡。
氣氛一點一點被拔高到頂點時滿桂領軍的騎兵方陣。
騎兵損失同樣巨大,滿桂、五軍營、建昌營外加孫承宗所部。前前後後參戰騎兵超過三萬,存活下來的卻隻有一萬多騎,駐守各地騎兵之外,參會閱兵的騎兵恰好一萬。
通州外域早就有訓練,騎兵戰馬碎步但齊整,騎兵長刀在空中挽起刀花一片,隨後長刀立於右上方,士兵目光從刀尖延伸向閱兵台。
肅殺的方陣,士兵挺拔的身形幾乎完全一致,筆直如鋼鐵。
兇戾、殺氣也隨之蔓延。
左叔達聲音拔高:“女真滿萬不可敵,建賊南下,精銳騎兵自遵化橫衝直撞而來。通州一線,我朝騎兵正麵對抗,打破女真滿萬不可敵的傳說。他們帶著曾經死去弟兄的血衣、繃帶、隨身的甲片、殘破的刀鋒追殺對手到寬城,如今,他們凱旋而歸,榮譽而歸,血染盔甲而歸,他們豎立了我朝軍士的楷模、標杆,他們永遠是我朝所向披靡的紅厲,鐵流”
言語攻心,畫麵刺激,朱由檢和通過的士兵一樣繃直了身體。
所有的一幕太過於震撼,朱由檢看到了士兵矚目向自己時的火熱、忠誠,也感受到了身側大臣的被震動。
文無忌不折不扣給自己以另類的方式大禮,而如今自己隻需要再點燃一把火,徹底將軍士融入到自己指令、唿吸當中。
騎兵最後檢閱,早先通過的五軍營士兵又繞圈折了迴來,不久之後五萬的騎步兵方陣齊整的出現在點將台下方空地。
以點將台為核心蔓延出去的區域,完全的安靜了下來。民眾、朝堂大臣及其負責安全保衛的六扇門、左『操』軍士兵目光神情不一看著完成檢閱的軍士。
中央區域步軍、騎兵五萬左右,但就是這個數字規模的軍隊給人感覺是將整片天撕扯了下來又肩抗了一片天。
每個人內心都有不同的感受。
宋秦歌眼眶是濕潤的,這一刻,眼下的畫麵,未穿越之前的意識,種種交錯在一起,一次次的衝刷著情感。
時代不同,或許空間也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不同時代都有一些人在為一個目標不懈努力,奮鬥,為中華之崛起、複興奮鬥,粉身碎骨渾不怕!
範永金身體在輕微顫抖。
女真軍士真正的戰力如何,其實範永金並沒有直觀感受,能參考的也無非就是朝堂和女真開戰從無勝績,但明軍戰力底下範永金確實知道。
視線內的一幕顛覆了範永金以往看法,至少從殺氣而言,眼前明軍士兵是同自己進入盛京時看到的女真士兵別無二致。
想著這些,神情凝重。
鬼腳杜九齡也被深深的震撼刺激著。
這種感觸來自場地中錦衣衛、東廠人員。
杜九齡是武學大家,對錦衣衛、東廠少數能和自己不相上下高手了若指掌。因為範永金原因,曹少商等人也是認識。
一千多名錦衣衛、東廠人員參戰,前所未聞,錦衣衛、東廠人員原本不是執行此類任務。
了解到大明兩大特殊機構參戰的經曆,有些畫麵在杜九齡意識中更加的清晰起來,不管朝堂軍隊戰力如何,錦衣衛、東廠人員的戰力是超出普通女真士兵。
一千多人能起到數萬明軍士兵所無法替代的作用,諸如突擊、刺殺、偵查等任務的執行,普通軍隊便無法勝任,而錦衣衛可以。
讓杜九齡震驚的還有場內錦衣衛、東廠人員所散發出來的氣質,這是一種脫胎換骨的變化,心境的突破。
換而言之,所有存活下來的錦衣衛、東廠人員都突破了往日武技修煉時無法短期內達到的境界。
此戰結束,這些人員心堅如鐵,意識境界拔高,心境高遠,修為自然也會提升。
錦衣衛、東廠看似折損了大量人員,但勢力絕對會不弱反強。
田爾耕、魏忠賢五內雜陳。
尤其是田爾耕,看向不遠處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時更加複雜。之前自己掌管的是錦衣衛,但如今,風光不再,錦衣衛也以另外方式出現在朝堂文武大臣視線收獲讚揚。
魏忠賢想法和田爾耕又是不一樣。
東廠名義還在自己手中,但誰都能看的出來,朱由檢其實已經完全的架空了自己。
被架空,以往阿諛奉承的文武大臣都在避嫌和自己保持距離。
曹少商、霍泰安等人卻沒有多少雜念。
隊形齊整,視線的焦點放在點將台的朱由檢身上。
當然內心中兩人還想著文無忌。
如果沒有文無忌,一切或許又是另外一個走向。對於已經結束的戰事,兩人也傷感那些再也走不迴來的屬下。
錦衣衛、東廠和軍隊不同。
所出擊一千多人,都是相互識得,也曾經無數次執行過任務,如今絕大多數卻是留在了長城內外的莽莽山林中。
青山處處埋忠骨,為國家大義,值得,雖死無憾。
想到青山處處埋忠骨這句話,兩人又想到了文無忌和陸仟等人。
戰事結束清理戰場,文無忌、陸仟等人是出現在了墳陵。
墳陵沒有講究,土堆一個,埋有陣亡士兵的甲胄碎片、折斷的刀劍,甚至是水囊,當然還有屍體。
“青山處處埋忠魂”就是文無忌在墳陵說的句子。
曹少商、霍泰安辦案無數,行行**之人都有接觸,但兩個人肯定,文無忌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一個真正將國家、漢家放在心裏,體現在行為的智者。
科學角度,兩個人判斷正確,文無忌是穿越而來。前無古人。
民眾當中還有鐵劍辛力,混元手喬梓,兩個人知道閱兵一幕的策劃者是文無忌,閱兵時畫麵的衝擊,血『液』的沸騰令兩人再一次想到戰場。
人群中兩人也看到了其他參戰的綠林人物,兩人知道文無忌沒有讓這些人參與閱兵到原因,看的不遠處昔日共同對抗過女真的夥伴,鐵劍辛力,混元手喬梓眼神也是炙熱的,在這個時刻,是忘記了諸葛子賢任務。
被震驚的還有諸葛子賢。
前夜是不知道文無忌部署,現在真相大白。
諸葛子賢隻有一個念頭,文無忌是鬼才。
文無忌是能將任何角『色』,任何派係的力量都拿捏在一起,可以將不同『性』質的利益訴求變成大眾一致的追求目標、
這樣的人,如若當梟雄就是王,會功高蓋主也會危機朝堂。
文無忌會嗎?諸葛子賢想著。
朱由檢依舊被震撼著,也激動著;
一個反反複複的意念總在問朱由檢,這是我的兵嗎?
民眾也有不一的想法。
整體而言,駐守在京城區域明軍士兵不管是戰力還是紀律超出其他區域衛所士兵,但這些自戰場存活下來,擊潰女真的士兵和尋常太不相同。
舉手投足都有殺氣,威懾。
比百姓多看出門道的是朝堂官員。
在軍陣士兵身上是看到了以往不曾目睹過的自信、鋒芒。
“戰事不是沒有過,為何唯獨此戰特殊,因為皇上親征原因?”
各種想法,各種目光,焦點依舊在台上的朱由檢和台下的軍士當中。
朱由檢的說話聲擲地有聲響起;
“戰事打了多少年,或許你們不清楚,因為有些戰事爆發在千裏之外,但朝堂知道。
撫順丟失,我們想著戰事或許會停止下來,沒有!
開原、鐵嶺丟失,我們想著戰事會停息下來,也沒有;
沈陽丟失,我們還想著戰事會停息下來,女真人掌握的土地已經夠過、夠大,但依舊沒有;
寧遠戰事爆發,女真受挫,我們想著女真將止步山海關,不過長城防線。
沒有,還是沒有,一年之前,先皇授命,南下賑災,遭遇滲透進入的女真試圖製造混『亂』,眼下又是女真侵邊南下將大軍壓迫到京城之外。
我們想著止兵戈,但建賊沒有,他們想著的是我朝萬裏江山,將這片江山占為己有,將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生活已久的我們變為奴才。
他們又如何會止兵戈,他們的掠奪欲是無休無止。
不能將朝堂安危,民眾安危寄托在女真人止於兵戈上,要活著,便隻有一條出路,殺!
我們幻想著停止兵戈,但建賊羅列了七大恨,不論貧富,皆誅。
所以,朕領軍出征,為了我朝百年基業,為了我朝萬萬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