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大營;
瓜爾佳·鼇拜大發雷霆,十多名驍騎營騎兵追擊兩名漢人卻如同人間蒸發一樣無影無蹤。
搜尋未果後將所有的怒火發泄到大明軍隊及其沿途村鎮平民當中。
軍陣排山倒海推進,沿途雞犬不留。
文無忌等人也在這個時候一路向西進入到了另外空間地理坐標中位於蒙古高原東南部、東北平原西部的遼西丘陵地域。
綿延迭起的山嶺自視線內拔高,植被也一改之前蕭瑟稀疏漸變密集起來,文無忌地理知識不差,從山勢走向和沿途遭遇的數條河流判斷自己應該是抵達了陰山係的努魯兒虎山脈。
按照另外空間的曆史記載,區域內有遼省麵積最大的原始次森林。橫穿努魯爾兒虎山脈西南方向是承德,東北則是赤峰,沿山脈偏南走向為山海關。
大軍作戰,輜重先行,大規模的馬隊車輛穿透不過山脈,區域不是雙方重兵對陣的交戰帶,進入山區,塔拉等人也開始活躍起來。
沿途目睹觸目驚心殺戮所產生的壓抑也似乎在飛鳥走獸的山區中被驅散幹淨。
天將夕暮,河邊篝火燃起,陽光的餘暉裏帶著煙塵,香氣從嗶嗶啵啵的火堆中傳出。
塔拉帶數人隻用了極短時間便射殺了三隻獐子、四隻野兔,另外多人則被文無忌指使下河撈魚,收獲頗豐。
四堆篝火熊熊燃燒,氣氛也熱鬧起來,這算是沿途最有檔次的晚膳。
文無忌繪聲繪色的故事也將眾人一股腦的吸附到身側。
“……雷電交加,暴雨傾盆,海浪滔天,隻見那法海騰黑雲驅濃霧大吼一聲,大威天龍,世尊地藏,波若波若蜜,身上袈裟遮雲蔽日般綿延開來將整個金山寺托在其中,白娘子說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長袖連番飛舞,浪湧浪起,滔天巨浪轉眼覆蓋向金山寺。”
欲知後事,明日分曉!
“大爺的”
“乖乖,這白素貞小娘們端是厲害”
“還是大和尚厲害”
讚歎聲,唏噓聲,不滿文無忌就此打住的憤怒聲一股腦響起。
文無忌笑,沿途就是憑借這些故事將原本死氣沉沉的二十多名士兵凝聚在了一起。
不理會眾人的不滿,接過塔拉遞來的兔腿,文無忌慢慢的撕咬著,視線落在了遠處染著夕陽餘暉的山脈,眼睛眯了起來。
塔拉看著文無忌的眼神也將目光掃視向連綿起伏的山脈,收迴的時候開口:“和遼西河的山一樣,能養人”
靠到文無忌身側:“明個往哪兒走!”
咀嚼著口中兔肉,文無忌一字一句開口:“不走了,就在山裏尋地方安身!”
塔拉兩眼發光!
周邊二十多人也發出一聲歡唿聲。
文無忌知道塔拉等人的心思;
對於塔拉以及逃兵而言,天下雖大卻沒有安身之所。再次入軍,逃兵不是軍法處置就是成為兩軍對壘時的炮灰,逃兵落寇比比皆是,發展到一定勢力又會被招安,待遇反而超出從前,這算是求生策略的一種迂迴方案。
還有,最本質的原因。
戰爭產生了大量對募兵的需求,募兵不世襲,所以投軍隻是為了賣身,將自己賣給地方兵司,用寥寥無幾的錢財換取家人暫時溫飽。
從這個立場分析,落草為寇不僅僅沒有兩軍交陣的生命之憂而且能打家劫舍獲取不菲的報仇。
至於打家劫舍是否合理合法,逃兵不會去思考,戰亂年代,狼吃肉、狗吃屎,人在絕境當中可以易子相食,打家劫舍再稀疏平常不過。
這是逃兵的思想。
文無忌不這樣想;
所在區域東南就是後金和大明軍隊的交戰帶,區域有大量拖家帶口人群西南遷移。穿過山區東北是草原地帶,西南靠近大明京城,不算貧瘠的環境外加靠近交戰帶,區域內會活動有大量或者逃難、或者依靠戰爭發財致富的投機者及其殺人越貨的盜匪。
這種夾縫中的生存區域用另外空間的解釋就是三不管地帶,朝廷有心無力,後金無暇顧及,人活靠勢力,用拳頭說話。
文無忌觀點是先要救活自己,有自保的能力,在這個從來不講究公平和平等的區域,拉出一支人馬打下地盤爾後徐徐圖之。
按照常規的算籌,偏東南靠近承德,夾裹在交戰帶的區域走私泛濫,集市也普遍存在,如果時間線沒有太大變動,後金軍隊東南而下又會同大明軍隊打打停停數年,官方的、私下的商市雨後春筍般會建立起來。
拉出一支小而精的隊伍。不需要規模,勢力龐大絕對會被朝廷和後金絞殺,伺機西北出擊可以從後金控製的局部和蒙古方向奪取戰馬,區域內多的是亡命之徒,隻要不是十惡不赦就可以收服,鞏固地盤,不管自己進入京城探查局勢還有另外算籌,都不至於沒有後路。
如果時間線再向前百年,文無忌即便有赤子之心也或許終歸泯然在這個儒家一統的體製當中。
但當下格局另當別論。
後金改大清,軍隊南下,闖軍大順政權及其南明先後被*。
清兵轉戰燒殺37載,國內人口從明天啟三年的過億減至順治十七年的1900萬,導致人口銳減,有氣節的漢人被屠殺殆盡。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垂世而獨立的文明沒落。
所謂大清明君輩出,欺世之言而已,康乾“盛世”,人口數倍於明朝,然鐵和布匹兩項指標性的工業總產量卻始終未能恢複到明末的水平,工業產量同樣不及200年前的明末。
銷毀的書籍近三千餘種,六、七萬卷以上。
“盛世”實則是一個屍橫遍野、餓殍滿道,精神窒息、尊嚴全無的時代,倭人可以幸災樂禍地宣稱:“華變於夷之態也”,就此產生“支那”一詞。
高麗則驕傲的宣布:“今天下中華製度,獨存於我國。”
所以在偏安一隅文無忌做不到無動於衷。
但文無忌也知道這個時代桎梏太多。眼前的社會律法繁冗,儒家道統,君王教化萬民,講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且這種觀念根深蒂固。
所以文無忌知道必須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和主次。
瓜爾佳·鼇拜大發雷霆,十多名驍騎營騎兵追擊兩名漢人卻如同人間蒸發一樣無影無蹤。
搜尋未果後將所有的怒火發泄到大明軍隊及其沿途村鎮平民當中。
軍陣排山倒海推進,沿途雞犬不留。
文無忌等人也在這個時候一路向西進入到了另外空間地理坐標中位於蒙古高原東南部、東北平原西部的遼西丘陵地域。
綿延迭起的山嶺自視線內拔高,植被也一改之前蕭瑟稀疏漸變密集起來,文無忌地理知識不差,從山勢走向和沿途遭遇的數條河流判斷自己應該是抵達了陰山係的努魯兒虎山脈。
按照另外空間的曆史記載,區域內有遼省麵積最大的原始次森林。橫穿努魯爾兒虎山脈西南方向是承德,東北則是赤峰,沿山脈偏南走向為山海關。
大軍作戰,輜重先行,大規模的馬隊車輛穿透不過山脈,區域不是雙方重兵對陣的交戰帶,進入山區,塔拉等人也開始活躍起來。
沿途目睹觸目驚心殺戮所產生的壓抑也似乎在飛鳥走獸的山區中被驅散幹淨。
天將夕暮,河邊篝火燃起,陽光的餘暉裏帶著煙塵,香氣從嗶嗶啵啵的火堆中傳出。
塔拉帶數人隻用了極短時間便射殺了三隻獐子、四隻野兔,另外多人則被文無忌指使下河撈魚,收獲頗豐。
四堆篝火熊熊燃燒,氣氛也熱鬧起來,這算是沿途最有檔次的晚膳。
文無忌繪聲繪色的故事也將眾人一股腦的吸附到身側。
“……雷電交加,暴雨傾盆,海浪滔天,隻見那法海騰黑雲驅濃霧大吼一聲,大威天龍,世尊地藏,波若波若蜜,身上袈裟遮雲蔽日般綿延開來將整個金山寺托在其中,白娘子說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長袖連番飛舞,浪湧浪起,滔天巨浪轉眼覆蓋向金山寺。”
欲知後事,明日分曉!
“大爺的”
“乖乖,這白素貞小娘們端是厲害”
“還是大和尚厲害”
讚歎聲,唏噓聲,不滿文無忌就此打住的憤怒聲一股腦響起。
文無忌笑,沿途就是憑借這些故事將原本死氣沉沉的二十多名士兵凝聚在了一起。
不理會眾人的不滿,接過塔拉遞來的兔腿,文無忌慢慢的撕咬著,視線落在了遠處染著夕陽餘暉的山脈,眼睛眯了起來。
塔拉看著文無忌的眼神也將目光掃視向連綿起伏的山脈,收迴的時候開口:“和遼西河的山一樣,能養人”
靠到文無忌身側:“明個往哪兒走!”
咀嚼著口中兔肉,文無忌一字一句開口:“不走了,就在山裏尋地方安身!”
塔拉兩眼發光!
周邊二十多人也發出一聲歡唿聲。
文無忌知道塔拉等人的心思;
對於塔拉以及逃兵而言,天下雖大卻沒有安身之所。再次入軍,逃兵不是軍法處置就是成為兩軍對壘時的炮灰,逃兵落寇比比皆是,發展到一定勢力又會被招安,待遇反而超出從前,這算是求生策略的一種迂迴方案。
還有,最本質的原因。
戰爭產生了大量對募兵的需求,募兵不世襲,所以投軍隻是為了賣身,將自己賣給地方兵司,用寥寥無幾的錢財換取家人暫時溫飽。
從這個立場分析,落草為寇不僅僅沒有兩軍交陣的生命之憂而且能打家劫舍獲取不菲的報仇。
至於打家劫舍是否合理合法,逃兵不會去思考,戰亂年代,狼吃肉、狗吃屎,人在絕境當中可以易子相食,打家劫舍再稀疏平常不過。
這是逃兵的思想。
文無忌不這樣想;
所在區域東南就是後金和大明軍隊的交戰帶,區域有大量拖家帶口人群西南遷移。穿過山區東北是草原地帶,西南靠近大明京城,不算貧瘠的環境外加靠近交戰帶,區域內會活動有大量或者逃難、或者依靠戰爭發財致富的投機者及其殺人越貨的盜匪。
這種夾縫中的生存區域用另外空間的解釋就是三不管地帶,朝廷有心無力,後金無暇顧及,人活靠勢力,用拳頭說話。
文無忌觀點是先要救活自己,有自保的能力,在這個從來不講究公平和平等的區域,拉出一支人馬打下地盤爾後徐徐圖之。
按照常規的算籌,偏東南靠近承德,夾裹在交戰帶的區域走私泛濫,集市也普遍存在,如果時間線沒有太大變動,後金軍隊東南而下又會同大明軍隊打打停停數年,官方的、私下的商市雨後春筍般會建立起來。
拉出一支小而精的隊伍。不需要規模,勢力龐大絕對會被朝廷和後金絞殺,伺機西北出擊可以從後金控製的局部和蒙古方向奪取戰馬,區域內多的是亡命之徒,隻要不是十惡不赦就可以收服,鞏固地盤,不管自己進入京城探查局勢還有另外算籌,都不至於沒有後路。
如果時間線再向前百年,文無忌即便有赤子之心也或許終歸泯然在這個儒家一統的體製當中。
但當下格局另當別論。
後金改大清,軍隊南下,闖軍大順政權及其南明先後被*。
清兵轉戰燒殺37載,國內人口從明天啟三年的過億減至順治十七年的1900萬,導致人口銳減,有氣節的漢人被屠殺殆盡。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垂世而獨立的文明沒落。
所謂大清明君輩出,欺世之言而已,康乾“盛世”,人口數倍於明朝,然鐵和布匹兩項指標性的工業總產量卻始終未能恢複到明末的水平,工業產量同樣不及200年前的明末。
銷毀的書籍近三千餘種,六、七萬卷以上。
“盛世”實則是一個屍橫遍野、餓殍滿道,精神窒息、尊嚴全無的時代,倭人可以幸災樂禍地宣稱:“華變於夷之態也”,就此產生“支那”一詞。
高麗則驕傲的宣布:“今天下中華製度,獨存於我國。”
所以在偏安一隅文無忌做不到無動於衷。
但文無忌也知道這個時代桎梏太多。眼前的社會律法繁冗,儒家道統,君王教化萬民,講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且這種觀念根深蒂固。
所以文無忌知道必須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和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