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的小廟就是關帝廟了。”無胡子嘍羅對梁振邦佩服得五體投地:話說人家跟我們非親非故,就因為我們加入了他的獨立縱隊,聽說我們蒙難,麵對強大的洪幫,還能挺身而出,這一份擔當就不是普通人可比!


    而且這位總指揮對一個隻見過一麵的人深信不疑,這人還是一名地痞,晚上就敢孤身一人跟著這地痞走,也不怕遭人暗算!通常這樣的人不是腦筋缺一根筋,就是藝高膽大之輩。


    這位總指揮無疑是後者。


    此事之後,老許及其手下無胡子嘍羅等人對梁振邦死心塌地,往後餘生一直唯梁振邦馬首是瞻,對梁振邦的命令不折不扣的執行。


    ……


    西山,關帝廟。


    普通的廟都很小,這間關帝廟卻很大,麵積500多平,是個三進院的廟宇,傳說這個關帝廟很靈,求財的、求子的、求官的,有求必應,是方圓百裏香火最鼎盛的廟宇,沒有之一。


    與廟外的黑暗相比, 廟內燈火通明,亮如白晝,人影憧憧。


    正殿,也就是忠義堂內,一尊2丈高的關帝像端坐在一張椅子上,一手拿著一本翻開的《春秋》,一手捋著長須,雙目聚精會神注視著《春秋》。


    左邊捧印的年青人就是關平,右邊一人滿臉虯須,雙手把青龍偃月刀立起來的就是周倉了。


    頭頂上有一橫額,上麵用隸書寫著“忠義無雙”,兩邊是一副對聯,上聯是“赤麵赤心扶赤帝”;下聯是“青燈青史映青天”。


    洪幫在西山關帝廟開香堂也是沒奈何之舉,原來的香堂在中日炮火籠罩之下,大半夜的開香堂,一不小心鬧的動靜太大,引得中日雙方都把大炮轟過來就麻煩了。


    而且洪幫素以忠義著稱,以忠義為先,在以忠義著稱的關帝廟裏開香堂,那是即名符其實,也是明智的選擇。


    “咚咚咚咚……”


    震心鼓響起,在忠義堂裏迴蕩,也迴蕩在站在兩邊的108名幫眾心裏。這108名清一色的精壯小夥子,名為護法弟子,人人黑衣黑褲黑腰帶,腰間插著一把刀。上身黑衣不扣扣子,露出裏麵的白衣,寓意黑白分明。


    忠義堂左右兩邊各有一個4米高的九層塔,大堂正中間放置著一個圓筒形的“令旗倉”, 上寫“木立鬥世天下知,順天興明和合同”字樣。


    “令旗倉”上方插著19麵顏色不一的令旗,令旗的旗杆寒光閃閃,仍精鐵鑄成。


    “紅花綠葉白蓮藕,三教九流本一家。香案一開天下知,祖爺臨壇把道開。開香堂!……”


    一名穿著長袍馬褂的傳道師站在忠義堂中間,他雙手抱著一杆令旗,抑揚頓挫的念了一首詩不詩、詞不詞段子之後,鼓樂聲大作,一行16人走了前來,個個穿著背心、長袍、馬褂,隻是精氣神兒不一樣。


    除了最前麵的一人昂首挺胸、趾高氣揚之外,後麵15人臉上的笑容很勉強,一副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


    關帝像下的供桌擺滿了供品,上麵點亮了一片蠟燭,這16人走到供桌麵前,人人手中拿著向枝點燃的線香,拜了幾拜之後把線香插到香爐裏。


    傳道師大聲道:“大哥請上座!”


    供桌前麵2米的地方,擺著8把椅子,椅子靠背上分別繡著一個字,分別是“彪、壽、和、同、龍、虎、鳳、合”。


    16人上了香之後,走了一圈繞到椅子前麵,隻有當先那名“趾高氣揚”的人坐到繡著“同”字的椅子上,另外15人則站到兩邊,敢情他們沒資格坐椅子。


    這15人小聲議論。


    “大佬都沒來啊!就蔡永深一個人來,他有什麽jb資格開香堂。”


    “噓!小聲點,聽說他投靠了小鬼子。”


    “是啊!看樣子上海要落到小鬼子手裏了!這小人要得勢了!”


    “我們更惹不起他啊!”


    ……


    “金盆洗手,淨麵開光!”傳道師的聲音還是那樣的抑揚頓挫。


    剛才進來的16人全部脫去背心、馬褂,摘下帽子和眼鏡,一個跟著一個走到一個金燦燦的麵盆前,先洗手,再走到旁邊一個麵盆,用一個口盅取了半盅水,用手指蘸水,塗抹到印堂上,然後用口盅裏剩下的水漱口,再一個跟一個走迴原來的位置。


    “請大哥登山!”傳道師拉長了音調。


    “咚咚鏘!咚咚鏘!……”


    “噠……嘀噠……”


    外麵又是一陣鼓、鑼、嗩呐聲齊鳴。


    坐在“合”字椅子上的蔡永深得意的站起來,坐到“彪”字椅子上。


    現場沒有輩份比他更高的人,於是他從第八把交椅坐到第一把交椅上,現在蔡永深是今天場麵上名符其實的大哥大。


    蔡永深年過四旬,眉毛細長且挺直,隻是眉梢下垂,像個“八”字,配上一雙三角眼,還有時不時畢露的兇光,一般人不敢直視他。他誌得意滿的坐在第一把“彪”字交椅上,努力忍住心底的得意,努力裝出一副嚴肅的樣子。


    “行禮參聖!”傳道師又是一聲呟喝,鼓樂聲再次齊鳴


    蔡永深站了起來,走到曆代祖師牌位前,先是雙手交叉,隨即雙手分開,右腿向前邁出一步,前弓後箭,左手握拳舉到耳朵下,右手指緊握,大拇指翹起。


    “鳳凰三點頭!”傳道師的拉長了調腔,聲音傳得老遠。鼓樂聲更盛……


    蔡永深右手大拇指對著曆代祖師牌位拜了三拜,然後肅立,走迴座位。


    傳道師舉起抱在懷中的紅色大令旗,朗聲道:


    “大令紅旗手中飄,滿園兄弟根苗紅(洪)。


    為人處世要光明,兄友弟恭傳美德。


    洪門鐵律非兒戲,二麵三刀血滿地。


    自古英雄忠義全,匡扶正義是洪門。


    五湖四海處處傳,東南西北人人誇!


    執法大令講完了,忠義堂前把令交!”


    忠義堂外的鑼鼓佬豎著耳朵,聽著傳道師說話,聽到“把令交”的“交”字,馬上掄起鼓槌向地上的牛皮大鼓敲去,咚咚聲中,打鑼的、吹嗩呐的連忙跟上,頓時鼓樂之聲四起。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之烽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赤旗飄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赤旗飄揚並收藏抗戰之烽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