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不同於公文,無須泥封;家書亦不同於情報,無需專遞。


    所以田瑭這封家書郵出去的第二天,謄抄本就已經放在了公孫瓚麵前。


    公孫瓚看後的第一印象,這是一封普通的家書。


    裏麵雖然有一些看起來讓人起疑的話,諸如“有書來言,青州受迫”“督玄德務政,促子龍奮勇”等,卻也不能說明什麽。


    一個侄子向族叔報喜報平安,又奉請族叔保重身體,這不是人之常情麽,不是很正常麽?


    說明田瑭對他和田楷之間的親緣關係很重視,好事啊!


    關靖也是小心過頭了,像這種沒什麽價值的東西,就不該拿來耽誤他的精力!


    公孫瓚提起毛筆,在最後一片竹簡上畫了個圈。


    然後揉了揉眼睛,打起精神去看別的文書。


    幸好絕大多數公文已被關靖辦妥,能呈到他這裏來的,都是經過篩選的重要信息。


    不然公孫瓚真不一定有耐心一一看完。


    下一封,是寫給他的書信,劉虞親筆。


    公孫瓚皺著眉頭瀏覽一遍,感覺有些不可思議,又瀏覽一遍,不禁笑出聲來。


    這劉虞真是迂腐至極,竟然不忍那些冀州來的百姓忍饑挨餓,願意派人給百姓們送救濟糧,希望公孫瓚不要阻攔。


    天下還有這樣的好事!


    公孫瓚提筆,畫了個圈。


    你願意做好人,你便去做唄,反正吃虧的又不是我!


    再看下一封,是公文,還是劉虞親筆。


    公孫瓚有些摸不著頭腦,劉虞這是吃錯什麽藥了,莫不是在消遣自己!


    耐著性子敲開泥封,展卷一讀,立即火冒三丈!


    公文中,劉虞以幽州牧的身份正式告知奮武將軍公孫瓚:即日起,停止撥付糧草!


    因為公孫瓚雖是朝廷外派的將軍,但沒有哪份旨意明確他是邊軍。


    依漢律,地方隻有義務為邊軍供糧,其餘軍隊不在供糧之列。


    你要糧?你找朝廷去要!


    “啪”的一聲,毛筆被公孫瓚緊握的拳頭捏成兩截。


    他算明白過來了,劉虞這是要拿原本給他供的糧去救城外的百姓!


    “拿我的東西,去收買我的人!”公孫瓚吼了一聲,把手中斷筆摜出去老遠,“劉虞老狗!豈能事事如你所願!”


    吼完了,那一瞬間的暴怒也就消了一半。公孫瓚畢竟不是莽夫,他把劉虞的書信和公文並排放在一起,重新認真去看。


    這兩份竹簡串起了一個簡單的邏輯,公孫瓚立刻就想到了破解之法。


    劉虞想把原本給他的糧草扣了給駐軍城外的百姓,他隻要不同意,劉虞還能強行發糧不成?


    而且,劉虞不給他供糧,薊縣卻不能不給薊候供糧,否則就是造反。


    假設劉虞破罐子破摔,卡了薊縣的供養,那他便去劫掠往來的商賈,反正薊縣現在商貿繁盛,各地商旅絡繹不絕。


    就算鬧到朝廷上去,也是劉虞理虧在先!


    怎麽看,劉虞做的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想到這裏,公孫瓚的精神稍微放鬆了一些。無論如何,他都是手上握著刀的人,大不了和劉虞撕破臉皮。


    兵戎相見而已,誰怕誰啊!


    隻要公孫度不摻和進來,公孫瓚單獨麵對劉虞就一點也不怵。


    “嗯,隻要公孫度不摻和進來。”公孫瓚自顧自地嘟囔一句,又想到,“之前派去遼東的使者應該也快到了,看此情形,最好親自書信一封給公孫度,再派個分量重些的人攜重禮去一趟遼東。”


    公孫瓚認為自己已經看破了劉虞的圖謀,並且想好了應對方略,便繼續看剩下的兩份竹簡。


    一份是青州送來的,田楷說青州周邊壓力頗大,需要加強守備力量。鑒於公孫瓚北上時把趙雲留在了青州,田楷想委趙雲為東平陵守將,專門防守東邊的柳毅。


    但趙雲長兄亡故,請求迴鄉守靈,田楷不能不顧人倫大事,所以打算許他離去。


    因此,田楷請示是否重用劉備,以彌補人手不足。


    此文涉及人事安排,故而關靖不敢擅作主張,報上來讓公孫瓚親自定奪。


    公孫瓚想想並無不妥,隻是可惜這趙雲剛要被重用,就出了喪兄之事,難免再要埋沒幾年。


    公孫瓚拿起另一支筆,畫了個圈。


    最後一份竹簡是秘件,乃公孫瓚同鄉公孫紀所書。


    想到公孫紀,公孫瓚露出一副不屑的神情。


    這既是對劉虞的不屑,他明知公孫紀與自己這邊瓜葛甚密,仍然任用此人,真是婦人之仁!


    這也是對公孫紀的不屑,他整天想著劉虞垮台後光明正大的效力於公孫瓚麾下,可誰會用一個吃裏扒外的家夥呢!


    帶著這樣不屑的態度,公孫瓚敲碎泥封,審閱內容。


    裏麵匯報了一些劉虞那邊的動向,諸如軍隊操練、器械製造、民心士氣等等內容,不過都是老生常談的東西,其後用大段篇幅講述他在劉虞營中如何兢兢業業的為公孫瓚效力的事跡,最後就是邀功請賞了。


    這封密件記錄的事情非常瑣碎,基本沒有什麽高價值的信息,但其中仍有一條引起的公孫瓚的注意。


    說是鮮於銀、田瑭、沮授等人最近常在劉虞麵前提起趙雲,這讓劉虞對趙雲的興趣越來越大了。


    通常情況下,這條信息會被公孫瓚忽略,因為趙雲力守白狼城,確實是出了些名的,劉虞他們經常談論並不奇怪。


    但有田瑭那封家書在前,又有田楷的請示在後,這時候再看這信息,就有了些別樣的意味。


    三份竹簡裏,都提到了趙雲!


    好巧,趙雲就是在最近請求返鄉的,而且是在田楷打算重用他的情況下。


    長兄死了,又不是父母亡故,可不是一定要迴去守靈的!


    最近,薊縣眾人經常提起趙雲,也是在趙雲請求返鄉的時候。


    一旦同意趙雲北上,他究竟是返鄉!還是去薊縣!


    公孫瓚雙眼一瞪,意識到了這其中的微妙聯係。


    趙雲這不會是想背叛自己吧?


    極有可能!


    一個自視甚高的人,一個長時間不被重用的人,一個已經心懷不滿的人!


    他要去劉虞那裏,理由充分!順理成章!


    “好你個趙雲!”公孫瓚咬牙切齒的吼叫道,“枉我當年收留你的義從兵,你就是這麽知恩圖報的!”


    吼罷,他發了狂一般去撕扯那些竹簡。


    田瑭的家書再次進入公孫瓚的視線。


    公孫瓚僵住了,他想起了那家書中的兩句話:“有書來言,青州受迫”“督玄德務政,促子龍奮勇”。


    看來他們早就已經暗通款曲了,田瑭甚至還在田楷那裏幫他們謀求升官!


    而且,聯係田瑭的不止趙雲一個人!


    應該還有個劉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建安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存在的邊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存在的邊緣並收藏建安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