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岐老兒!誤國!誤民!誤陛下!”劉虞痛心疾首的歎道,“此等行為,何異於縱容!何異於鼓動!擁兵自重者不懲,諸侯們會怎麽做!魚肉百姓者不罰,天下人會怎麽想!此乃飲鴆止渴、禍國殃民之舉!”


    所有人都默默不語。


    大家能猜到劉虞的想法,他一定是希望朝廷下詔,命他領兵從背後攻擊公孫瓚。公孫瓚本就連敗於袁紹,若再有六七萬幽州軍配合袁紹對其進行夾擊,要擊敗他並不困難。


    這樣才能一舉解決掉公孫瓚這個大麻煩。


    現在趙岐用此等懷柔手段,完全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簡直養虎為患,根本不是老成謀國之舉。


    這讓一心為公的劉虞如何接受?


    “我們該如何應對?”劉虞慨歎。


    “我們隻有兩條路可以走。”田瑭答道,“其一,遵從詔令的旨意,將邊境駐軍全部撤迴,並將三郡讓給公孫瓚,我們撤到上穀郡和代郡去;其二,我們抗詔,堅決將公孫瓚阻擊在幽州境外。”


    “幹他娘的!我們好不容易穩定了幽州,他又要來摘現成的桃子!幽州豈是想走就走,想來就來的地方!”鮮於輔怒道,“我即刻領兵南下,教訓教訓那些殘兵敗將!”


    “對!我們自己滅了公孫瓚,待到木已成舟,朝廷隻能更改詔令!”鮮於銀也是主戰派。


    “荒唐!”齊周果斷反對,“抗詔,公孫瓚便有了充足的理由和我們硬來,何況,袁紹狼子野心,未必會策應我們,我們西南還有黑山軍,他們可是公孫瓚的盟友,我們真能在短時間內打敗公孫瓚嗎?到時候朝廷再一封詔令下來申斥,我們再對抗?那就是真和朝廷對著幹,和天下對著幹了!袁紹說不定還會打著平叛的名義興兵來伐,而那個公孫度,他也一定會趁火打劫!”


    “朝廷此舉的核心目標,是趁董卓和王允死後暫無權臣把持朝政的機會,和解天下,重宣皇威。假以時日,各路諸侯重新聽命於朝廷,天下未必不會再現太平景象。”田疇也開口了,他的見識明顯高於常人,“我們抗詔,雖也是出於公心,卻和朝廷的大政方針不符,這會讓朝廷重建統治的努力毀於一旦,以後再要有這樣的機會,就不知要等到什麽時候了。”


    “我們不聽朝廷的,就等於給天下作了不好的示範。連大司馬都抗詔了,天下誰人還會把朝廷放在眼裏?”公孫紀不失時機的進言,“那樣的話,朝廷就再也製約不了諸侯了!”


    聽聞公孫紀的話,大家都皺起了眉頭。


    雖然人人皆知這家夥向著公孫瓚,但不可否認,他這次說得很有道理。


    而且這道理,說道了劉虞心坎上。劉虞是那種寧可自己粉身碎骨,也不願成為天子絆腳石的人!


    果然,劉虞點了點頭,把主和派的意見聽了進去。


    “公與先生,你看呢?”劉虞轉過頭去,詢問沮授的意見。


    “我們抗詔於大事不利,不抗詔於自己不利。”沮授迴答道,“自己的事情可以再想辦法,大局卻不能不顧。”


    沮授這算是非常明確的表態支持主和派。


    “我讚同公與先生的意見。”田瑭接過話茬說道,“詔令不能不遵,否則我們失了大義,將無立錐之地。”


    “上穀郡和代郡能算是立錐之地?”鮮於輔毫不猶豫地反駁。


    “一年來,我們已將代郡原有的人口和陸續安置到代郡的流民全部轉為府兵,代郡現有人口總計應該超過二十萬,並且已經實現了自給自足,這二十萬人之中,受過訓練的能戰之兵不下於五萬;上穀郡作為我們的冶鐵中心和工貿中心,除了可以源源不斷地為大軍提供武器裝備,更能創造可觀的財富,現在,我們的工商稅已經成了財稅的主要來源。”田瑭解釋道,“若我們準備充分,在公孫瓚北上之前就動員一些百姓去上穀郡和代郡,我們當能擁有和公孫瓚基本持平的人口數量和戰爭能力,以及比他強得多的財稅和製造能力。”


    這一番解釋有理有據,讓鮮於輔不能再言。


    “那就任由別人欺負咱們?”鮮於銀揮了揮殘臂,情緒激動。


    “為今之計,我們需做三件事。”沮授仔細聽了田瑭的全部論述,已經掌握其精要,並有了進一步的考慮,“其一,遣使速去長安求見天子,表示我們會遵詔而為,順便探一探別情;其二,即刻草擬告示,並遣快馬到三郡各縣張貼,凡願遷往上穀郡和代郡的百姓,官府負責安置,並分配田地和農具;其三,遣使去往張燕處,攜重金以結友好,同時令各地軍士迴薊縣,加緊訓練、牢固城防、做足準備!”


    “我願去長安!”田疇聽完沮授的話,毛遂自薦道。


    田疇願意執行沮授的建議,說明他已經認同了沮授的方略。


    “子泰若能去,再合適不過。”沮授點頭讚同,看向劉虞。


    所有的緣由和利弊都已經分析清楚,在場眾人的態度也都表露無遺,到了劉虞做最終決策的時刻。


    沉吟半晌,劉虞點了點頭,說道:“文佐和公與所言甚是,眼下我們隻有遵詔一條路可以走。子泰知事曉理,聰慧機警,前述又深明大義,堪為使者。”


    劉虞沒有再糾結於到底是抗命還是忍讓,而是直接開始安排部署,這讓還想要反駁的鮮於輔和鮮於銀識趣的閉上了嘴。


    緊接著,劉虞將安民之事交給了齊周,將軍事之事委托給了沮授。


    安排齊周管民生,理所應當。


    安排沮授管軍事,卻是頭一迴!


    細想想,劉虞的這個安排甚是妥當。鮮於輔和鮮於銀對沮授敬佩有加,配合沮授當無問題;田瑭和沮授私交甚密,合作更應該是如魚得水;現在薊縣的城防就是在沮授的參謀下修築的,由他繼續加固也是順理成章。


    更重要的是,去年戡平黃巾之亂時,沮授那運籌帷幄的能力,折服了所有人。


    由他總攬軍事準備,確是用人之長。


    “諸位,如今已近四月,公孫瓚的第一批軍隊差不多快到幽州了,他們會在我們眼皮子底下築城。”劉虞站了起來,環視眾人,“年底前,公孫瓚將在我們對麵虎視眈眈,屆時是何等光景,全賴諸位作為。眼下,我們需將各類事項一一商討。”


    “喏!”眾人齊聲應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建安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存在的邊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存在的邊緣並收藏建安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