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一次汐道開啟,無論是大小佛寺,定然是有著各自需求。
楊文興想要維持各方,卻要一一照顧到,要不然,此聯盟分崩離析也隻是瞬間。
話雖如此,但楊文興卻也需要分別對待。
因為就在剛才,他看到在他們中間有不少心思不定之人。
更何況常言道,鳳凰不可與雞同籠,處事不公,也不會讓人信服......
“嗬嗬,諸位佛子,貧僧有禮了。”
在送走了宗山這名不速之僧後,楊文興對在場眾位佛子溫和說道,合十行禮。
眾位佛子無論在心中作何想法,見此一幕具都起身還禮,口稱‘宗極佛子有禮’,眾僧維持相聚在一起,至少此時表麵看起來,一副其樂融融的模樣。
此處外圍雖然是空曠之地,但有華嚴寺帶來的五百僧兵把守,加之楊文興實力過人,等閑之人倒是無法進行探查。
除此之外,楊文興也有著十足底氣。
因為隨他而來的五百僧兵當中,也潛有一位六識高手存在,此人平時隱藏在暗中,專門負責保護楊文興一人。
這時眾僧集會,根本不用楊文興去吩咐,那位隱藏的高手也會負責警戒周圍,防備實力高強的宵小之徒。
各寺來人明麵上都相互遵守某種潛在規則,看起來隻是一名大禪師領隊。其實大家都心照不宣,暗地裏各自也都有隱藏暗手。
而關於這件事,智淨禪師礙於影響,也隻是告知了楊文興一人,就連宗善宗法也不知道。
與眾人打完招唿,楊文興便開始講起了場麵話,其內容無非是什麽齊心協力,今後互相扶持之類的客套之言。
等到半個時辰過後,楊文興話鋒一轉,開始說起了幹貨。
所謂幹貨,自然就是今後各方如何得利,如何分配,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此時昏昏欲睡的眾位佛子佛女,也都打起了精神。
在汐道門戶之內,一路上不僅有各種‘妖魔鬼怪’,自然也有外界無法獲得的天才地寶。
相對於極難獲得的羅漢慧珠來說,這些東西,才是來此大部分的所求目標。
楊文興提出的分配辦法很簡單。
大體上來說,便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
當然,僅僅如此還是不行,因為各家畢竟都有自己的訴求。而他們聯合在一起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能集合眾人強大之力,去謀得所求之物。
像是行覺寺和來自九師禪院的佛子,他們的目標自然也是慧珠,另外宗蓮佛女需要的是汐道盡頭所產出的一種靈植,宗癲佛子的需求也是差不多的類似之物。
至於剩下的中、小寺佛子倒是沒有什麽特定的目標,他們的需求倒是很簡單,隻要有等價的好處就行。
楊文興直接將與中小寺的商談的具體事宜,交給了宗善去處理,並且他還囑咐宗善,隻要那些佛子的要求不太過分,便都可以答應下來。
楊文興心中清楚明白,這些佛子裏麵有不少心思不定之人,但雙方本就是互相合作利用的關係。在他們沒做出實質影響聯盟的事情之前,他都不會過多計較。
其實說白了,楊文興也根本就沒將這些牆頭草佛子放在眼裏。
要不是為了湊夠足夠多的人數去闖汐道其中某一關,他連看都不會看這些人一眼。
安排完這些牆頭草。
楊文興便與兩大寺佛子,還有宗蓮宗癲來至別處,詳細商談了起來。
他先是確認了,宗蓮與宗癲所需不是同一種寶物後,便很痛快的答應下來,會幫助他們去獲得各自所需。
並且相互之間還立誓為證。
雖然說,並不是類似那種道心大誓之類,隻是形式上的誓言而已,但此時有另外兩大寺的佛子作為見證,卻也足夠。
將宗蓮與宗癲的事情商談妥後,楊文興便與兩大寺的佛子商量起,關於慧珠如何分配的問題。
汐道每隔百年才開啟一次,羅漢慧珠的產出自然不會隻有一顆、兩顆。而是多達數十,乃上百顆!
楊文興表示,保底會給兩家各三顆。如果眾人獲得的數量足夠多,他會取其中三分之二,將剩餘的三分之一分給兩家。
楊文興提出分配之法後,便不在出聲,耐心等待兩位大寺佛子思考。
就在楊文興與兩大寺佛子商討羅漢慧珠的事情之時,並未避諱宗蓮、宗癲二人。
而他們兩人,也始終做出一副不關己事,且毫不在意的樣子。
不是二人沒有想法。
而是他們很清楚,以自己的勢力所擁有的實力,似羅漢慧珠這等寶物,不是他們可以去染指的東西。
對於他們來說,羅漢慧珠不是寶物,而是帶來災禍的催命符。
......
汐道的秘密在外人看來神秘無比,但是對於每隔百年就會進入其中的各個大寺來說,大部分的隱秘也都探知的清清楚楚。
廣嗔曾對楊文興說過。
在汐道盡頭,有一尊真正的,來自上界的羅漢金身。而羅漢慧珠,便是由這金身泄露出的佛力凝結而成。
而且苦陀海水的顏色之所以呈現金色,也與此金身有著莫大關聯。
羅漢,乃是此界佛徒們追求的終極目標,相當於玄門修士修煉到真仙之境。
而此金身凝結出來的慧珠它的主要作用,是能夠幫助七識以上的高僧感悟上界法則佛意,有助於踏出最後一步。
對於低階佛徒來說,不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有極大的危險......
沒人知道這尊金身具體存在於何時,總之存在了很久。
另外楊文興還了解到,此金身不是完整無暇,而是還有些缺憾。
那尊羅漢的頭顱仿佛被人用利器豎著一分為二,整整齊齊的少了半張臉,而且在切麵之上始終不停的向外冒著濃烈的魔氣。
而這些魔氣,就是孕生汐道內各種危險的源頭所在。
也幸虧有著不周天寰的特殊規則鎮壓,魔氣無法來到外界。否則內海之地便會在魔氣的長久熏陶之下,徹底變成魔域不可。
但是,魔氣雖然無法溢出,但卻在汐道之中匯集積攢了下來。
各大寺院每隔百年,便會派佛徒進入其中將其清理一遍誕生出的邪物,同時對金身進行朝拜,收取慧珠。
楊文興曾問過廣嗔,為何高僧們不將那尊金身帶到外界,他相信以各寺實力,聯合之下應該不難做到此點。
誰知廣嗔隻是對楊文興高深一笑沒有解釋。
楊文興追問無果之下,也隻好罷休。
楊文興想要維持各方,卻要一一照顧到,要不然,此聯盟分崩離析也隻是瞬間。
話雖如此,但楊文興卻也需要分別對待。
因為就在剛才,他看到在他們中間有不少心思不定之人。
更何況常言道,鳳凰不可與雞同籠,處事不公,也不會讓人信服......
“嗬嗬,諸位佛子,貧僧有禮了。”
在送走了宗山這名不速之僧後,楊文興對在場眾位佛子溫和說道,合十行禮。
眾位佛子無論在心中作何想法,見此一幕具都起身還禮,口稱‘宗極佛子有禮’,眾僧維持相聚在一起,至少此時表麵看起來,一副其樂融融的模樣。
此處外圍雖然是空曠之地,但有華嚴寺帶來的五百僧兵把守,加之楊文興實力過人,等閑之人倒是無法進行探查。
除此之外,楊文興也有著十足底氣。
因為隨他而來的五百僧兵當中,也潛有一位六識高手存在,此人平時隱藏在暗中,專門負責保護楊文興一人。
這時眾僧集會,根本不用楊文興去吩咐,那位隱藏的高手也會負責警戒周圍,防備實力高強的宵小之徒。
各寺來人明麵上都相互遵守某種潛在規則,看起來隻是一名大禪師領隊。其實大家都心照不宣,暗地裏各自也都有隱藏暗手。
而關於這件事,智淨禪師礙於影響,也隻是告知了楊文興一人,就連宗善宗法也不知道。
與眾人打完招唿,楊文興便開始講起了場麵話,其內容無非是什麽齊心協力,今後互相扶持之類的客套之言。
等到半個時辰過後,楊文興話鋒一轉,開始說起了幹貨。
所謂幹貨,自然就是今後各方如何得利,如何分配,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此時昏昏欲睡的眾位佛子佛女,也都打起了精神。
在汐道門戶之內,一路上不僅有各種‘妖魔鬼怪’,自然也有外界無法獲得的天才地寶。
相對於極難獲得的羅漢慧珠來說,這些東西,才是來此大部分的所求目標。
楊文興提出的分配辦法很簡單。
大體上來說,便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
當然,僅僅如此還是不行,因為各家畢竟都有自己的訴求。而他們聯合在一起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能集合眾人強大之力,去謀得所求之物。
像是行覺寺和來自九師禪院的佛子,他們的目標自然也是慧珠,另外宗蓮佛女需要的是汐道盡頭所產出的一種靈植,宗癲佛子的需求也是差不多的類似之物。
至於剩下的中、小寺佛子倒是沒有什麽特定的目標,他們的需求倒是很簡單,隻要有等價的好處就行。
楊文興直接將與中小寺的商談的具體事宜,交給了宗善去處理,並且他還囑咐宗善,隻要那些佛子的要求不太過分,便都可以答應下來。
楊文興心中清楚明白,這些佛子裏麵有不少心思不定之人,但雙方本就是互相合作利用的關係。在他們沒做出實質影響聯盟的事情之前,他都不會過多計較。
其實說白了,楊文興也根本就沒將這些牆頭草佛子放在眼裏。
要不是為了湊夠足夠多的人數去闖汐道其中某一關,他連看都不會看這些人一眼。
安排完這些牆頭草。
楊文興便與兩大寺佛子,還有宗蓮宗癲來至別處,詳細商談了起來。
他先是確認了,宗蓮與宗癲所需不是同一種寶物後,便很痛快的答應下來,會幫助他們去獲得各自所需。
並且相互之間還立誓為證。
雖然說,並不是類似那種道心大誓之類,隻是形式上的誓言而已,但此時有另外兩大寺的佛子作為見證,卻也足夠。
將宗蓮與宗癲的事情商談妥後,楊文興便與兩大寺的佛子商量起,關於慧珠如何分配的問題。
汐道每隔百年才開啟一次,羅漢慧珠的產出自然不會隻有一顆、兩顆。而是多達數十,乃上百顆!
楊文興表示,保底會給兩家各三顆。如果眾人獲得的數量足夠多,他會取其中三分之二,將剩餘的三分之一分給兩家。
楊文興提出分配之法後,便不在出聲,耐心等待兩位大寺佛子思考。
就在楊文興與兩大寺佛子商討羅漢慧珠的事情之時,並未避諱宗蓮、宗癲二人。
而他們兩人,也始終做出一副不關己事,且毫不在意的樣子。
不是二人沒有想法。
而是他們很清楚,以自己的勢力所擁有的實力,似羅漢慧珠這等寶物,不是他們可以去染指的東西。
對於他們來說,羅漢慧珠不是寶物,而是帶來災禍的催命符。
......
汐道的秘密在外人看來神秘無比,但是對於每隔百年就會進入其中的各個大寺來說,大部分的隱秘也都探知的清清楚楚。
廣嗔曾對楊文興說過。
在汐道盡頭,有一尊真正的,來自上界的羅漢金身。而羅漢慧珠,便是由這金身泄露出的佛力凝結而成。
而且苦陀海水的顏色之所以呈現金色,也與此金身有著莫大關聯。
羅漢,乃是此界佛徒們追求的終極目標,相當於玄門修士修煉到真仙之境。
而此金身凝結出來的慧珠它的主要作用,是能夠幫助七識以上的高僧感悟上界法則佛意,有助於踏出最後一步。
對於低階佛徒來說,不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有極大的危險......
沒人知道這尊金身具體存在於何時,總之存在了很久。
另外楊文興還了解到,此金身不是完整無暇,而是還有些缺憾。
那尊羅漢的頭顱仿佛被人用利器豎著一分為二,整整齊齊的少了半張臉,而且在切麵之上始終不停的向外冒著濃烈的魔氣。
而這些魔氣,就是孕生汐道內各種危險的源頭所在。
也幸虧有著不周天寰的特殊規則鎮壓,魔氣無法來到外界。否則內海之地便會在魔氣的長久熏陶之下,徹底變成魔域不可。
但是,魔氣雖然無法溢出,但卻在汐道之中匯集積攢了下來。
各大寺院每隔百年,便會派佛徒進入其中將其清理一遍誕生出的邪物,同時對金身進行朝拜,收取慧珠。
楊文興曾問過廣嗔,為何高僧們不將那尊金身帶到外界,他相信以各寺實力,聯合之下應該不難做到此點。
誰知廣嗔隻是對楊文興高深一笑沒有解釋。
楊文興追問無果之下,也隻好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