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急著迴答問題,而是再開始仔細觀察起這株壯蘭,過了將近一刻鍾後,楊文興還是沒發現什麽不同,但他也絲毫沒有要放棄的意思。
因為在這段觀察的時間當中,楊文興終究還是後知後覺地察覺到自己的錯漏之處。
其實隻要換個角度去思考,就能很容易的發現問題所在。
答案很簡單,因為在這一層不止有一株壯蘭。在同樣的環境下,但偏偏隻有這一株提前開花,那麽還是說明了問題就是出在這株壯蘭上麵。
韓山長在旁邊就這麽一直看著,也不著急催促,顯得頗有耐心。
直到又過了一刻鍾,楊文興的堅持終於獲得迴報,在他的細心觀察下突然有了重要發現。
他發現,在這株壯蘭根部的邊緣處,非常不起眼的一個小地方,竟然很不合理的出現了一個小孔。要不是自己身為築基修士在視力方麵比從前更加強大,怕是真的很難發現這個小孔。
在看到小孔的瞬間,楊文興就想到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到底是怎麽迴事了。
於是他迫不及待的說道:“原來是蝟蟲……”
“沒錯!這株壯蘭是要死了!所以才急於綻放,為了能留下花種。”山長突然打斷了楊文興接下來的話,神色有些黯然的說道。
楊文興開始還有些想不明白山長這是突然怎麽了。
但馬上的,他整個人頓時一怔,看向那株壯蘭的眼神也變得複雜起來。他又非常鄭重地向山長施了一禮,誠心誠意地說道:“弟子受教了!”
韓山長頗為意外的看向楊文興,高興讚賞道:“孺子可教!你知道麽,這道題我曾經問過一些人。這些人當中能如你一般能馬上意識到關鍵問題的卻隻有你。”
楊文興有些尷尬的笑了笑,看起來一副不好意思的樣子,心裏卻在想:要不是平時自己為了消耗掉人盤上開出來的一些,看起來奇奇怪怪的‘經驗’,從而多讀了一些雜書。鬼特麽能跟上你的腦迴路!不過,話說山長的思維散發的還真是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愣是從一道生物題引申到哲學思辨上,一般人誰受的了這個?
在楊文興前世,他記得有一部電影裏曾有這樣一句台詞:就算是一條內褲,一張衛生紙,都有它的用途。
楊文興對這句話印象比較深,頗以為然。
於是他在閑暇時,就將自己仙盤空間當中那些,看起來跟修煉一點都沾不上邊的,各種亂七八糟的奇怪‘經驗’,進行過多次整理消耗。
畢竟是仙盤出品,不能浪費不是?
其中有關於知識類的‘經驗’自然是比較容易處理的一種,隻要多看些各種方麵的書籍就可以了。而且自己也不用去做些奇奇怪怪的事惹人注意。
打個比方,像是‘廚藝經驗增加十年’這種經驗,難不成楊文興還得想辦法在修院去找一個廚房,自己去做一頓飯?
雖然也不是不可以,但畢竟顯得就太過刻意了,而且類似這種經驗他的庫存實在太多了,他能完成一次、兩次、乃至十次、八次,但終究不能太過頻繁,這是真的會出事的!
也隻有在自己周圍且順理成章的‘消耗’,才不會讓人察覺到異常。比如看書這件事就太正常不過了,即便是看些雜書,也隻能說是興趣愛好,聯想不到其他。
楊文興目前所在的世界,是一個完整且真實的世界。雖然沒有點亮科技樹,但卻走向了另一條同樣能踏上終極的道路。兩者的發展方向隻是過程不同,但該有的衍生卻一個都不少,隻不過稱唿有異罷了,比如哲學在這裏就叫隱學。
這個世界關於隱學較著名的一些書如:【蒼鬆思辨】、【九山問答】、【問生策】、【古庭奏對】、【師徒論蟻】等等等等……
韓山長那句話,就是從【問生策】當中的一句經意變化而來。楊文興在猝不及防下反應也是頗快,立刻就知曉了韓山長的真正用意。
於是他的思維在第一時間也開始向隱學的範疇散發過去。
雖然楊文興在心中對於韓山長不停吐槽,但這不代表楊文興是對於山長抱有敵意的態度。
相反,楊文興還是非常感激山長的指點的。
楊文興之前本想說的話大概意思是,因為土壤裏生出了蝟蟲。而蝟蟲的生長必須要寄生在植物體內,依靠吸收植物精華才能存活下去。
所以,蝟蟲的出現必然導致了壯蘭的提前死亡,但是壯蘭的天性就是在枯萎之前始終加速生長綻放,這才導致了現在結果。
這部分的學問在【植經】裏也是很冷門的學問,連記載也隻是非常簡單的一句‘或有蝟蟲自土而生,食其內質,斷其生機,此實惡蟲,亦無用也。’
首先壯蘭不是什麽名貴靈植,甚至連靈植都不是,它就是一種特別常見的野花。其次就是蝟蟲在土壤裏的誕生概率實在太過罕見,而且蝟蟲完全就是一種惡蟲,雖然罕見但卻沒什麽價值。
楊文興能迴答上來這個問題,也證明了他的學問非常紮實,對於【植經】的研習算是非常透徹。
但話又說迴來,這道問題的本質就是一隻蝟蟲弄死一株壯蘭而已,雖然不常見,但也沒必要重視,不是麽?
直到楊文興被山長打斷,並且說出那句話後,他才明白了山長提出這個問題的真正用意。
是啊!
壯蘭的天性確實就是如此,它卑微的一生始終在為了開花結果而努力著,這個目標從來沒有偏移過。如果有傷春悲秋的文人見到此幕,再稍微喝大點,或許能對其歌頌一番。
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裏麵道理,其實就像是一碗變了質還加了屎的毒雞湯。這種道理聽多了輕者會被洗腦,變成一隻坑,重者直接就會開始自我毀滅,其中因由就不在此過多贅述。
楊文興與韓山長從來沒打算去當詩人,他們也不是那種矯情造作的人,肯定不會糾纏這種問題。
那麽楊文興與韓山長究竟在打什麽啞謎呢?
這就要從哲學的角度或者是隱學的角度來解釋了。
山長說的那句話在【問生策】裏的解釋為:身為修士,應該更加重視自己對待生命的態度!
楊文興很顯然意識到了這點。
他之前在山長的引導下,始終對待的是問題,而不是對待問題當中時刻變化著的生命。這是沒錯的,也是正常的。
韓山長在最關鍵的一刻說出那句關鍵的話,其目的就是引導楊文興進行更深入更全麵的思考。
另外這種辦法不是對於每個人都實用,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用的。像是大街上一個乞丐隨便說了幾句頗有哲理的話,隻會徒惹笑柄,但是這名乞丐說完這句話後又引經據典,極為詳細解釋了出處,並且還加入了自己的思辨,那麽乞丐就會原地飛升變成大師。
同樣的道理,韓山長本身就是修院最高領導,修為上更是此地前三的存在,這些雖然與他將要說的話沒有一點關係,但卻能成為一個重要的引子。在他有準備並且刻意的說出一句話的時候,他有著絕對的自信,會引動思想進行思辨。
當然了,對方一定不能是‘木頭’,必須要有進行思辨的能力,否則就是對牛彈琴。這種狀況各位看客可以參考‘費米悖論’。
費米當時對一群科學家說過一句“他們都在哪兒呢?”,然後就成為了一個悖論,如果說出這句話的人不是費米,而是其他人,那隻是一個普通問句而已。如果聽客不是科學家而是一群普通人,那麽他們也不會理解費米這句話的含義。
書迴正題。
所以韓山長才會對楊文興更加讚許。
所以楊文興才會對山長鄭重行禮道謝。
那麽楊文興的思想進行了一次怎樣的蛻變呢?
簡單來說,楊文興變的更加重視生命了。聽起來是不是很扯淡?其實一點也不!
修士到底是什麽?還算是人類麽?不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麽,他們都改變不了他們是生靈的本質。
生靈與死物最大的區別就是生命!
修士在追求長生的道路上,會時常遇到一些關於生命的問題,其中包括自己的生命與其他的生命。
楊文興現在修為還淺,而且他受到前世的影響,對於任何生命始終保持著敬畏的態度。
但他也不敢保證自己的這種敬畏態度,在今後的漫長歲月中會不會發生變化,從敬畏逐漸變得輕視,直到漠視!
這個問題以前沒有人能給他答案,他也未曾思考過。
而不用思考這種問題,更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
這是他曾經那個世界裏所有人永遠都無法驗證的一個問題。
畢竟在地球沒有人能活上三五百年或者是上千年,就算有些關於這方麵的論調也都是假設。
但如今,有一個活了至少上千年的人在提醒告訴他,重視生命!局外人永遠無法想象這是多麽可貴的一件事情!
因為在這段觀察的時間當中,楊文興終究還是後知後覺地察覺到自己的錯漏之處。
其實隻要換個角度去思考,就能很容易的發現問題所在。
答案很簡單,因為在這一層不止有一株壯蘭。在同樣的環境下,但偏偏隻有這一株提前開花,那麽還是說明了問題就是出在這株壯蘭上麵。
韓山長在旁邊就這麽一直看著,也不著急催促,顯得頗有耐心。
直到又過了一刻鍾,楊文興的堅持終於獲得迴報,在他的細心觀察下突然有了重要發現。
他發現,在這株壯蘭根部的邊緣處,非常不起眼的一個小地方,竟然很不合理的出現了一個小孔。要不是自己身為築基修士在視力方麵比從前更加強大,怕是真的很難發現這個小孔。
在看到小孔的瞬間,楊文興就想到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到底是怎麽迴事了。
於是他迫不及待的說道:“原來是蝟蟲……”
“沒錯!這株壯蘭是要死了!所以才急於綻放,為了能留下花種。”山長突然打斷了楊文興接下來的話,神色有些黯然的說道。
楊文興開始還有些想不明白山長這是突然怎麽了。
但馬上的,他整個人頓時一怔,看向那株壯蘭的眼神也變得複雜起來。他又非常鄭重地向山長施了一禮,誠心誠意地說道:“弟子受教了!”
韓山長頗為意外的看向楊文興,高興讚賞道:“孺子可教!你知道麽,這道題我曾經問過一些人。這些人當中能如你一般能馬上意識到關鍵問題的卻隻有你。”
楊文興有些尷尬的笑了笑,看起來一副不好意思的樣子,心裏卻在想:要不是平時自己為了消耗掉人盤上開出來的一些,看起來奇奇怪怪的‘經驗’,從而多讀了一些雜書。鬼特麽能跟上你的腦迴路!不過,話說山長的思維散發的還真是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愣是從一道生物題引申到哲學思辨上,一般人誰受的了這個?
在楊文興前世,他記得有一部電影裏曾有這樣一句台詞:就算是一條內褲,一張衛生紙,都有它的用途。
楊文興對這句話印象比較深,頗以為然。
於是他在閑暇時,就將自己仙盤空間當中那些,看起來跟修煉一點都沾不上邊的,各種亂七八糟的奇怪‘經驗’,進行過多次整理消耗。
畢竟是仙盤出品,不能浪費不是?
其中有關於知識類的‘經驗’自然是比較容易處理的一種,隻要多看些各種方麵的書籍就可以了。而且自己也不用去做些奇奇怪怪的事惹人注意。
打個比方,像是‘廚藝經驗增加十年’這種經驗,難不成楊文興還得想辦法在修院去找一個廚房,自己去做一頓飯?
雖然也不是不可以,但畢竟顯得就太過刻意了,而且類似這種經驗他的庫存實在太多了,他能完成一次、兩次、乃至十次、八次,但終究不能太過頻繁,這是真的會出事的!
也隻有在自己周圍且順理成章的‘消耗’,才不會讓人察覺到異常。比如看書這件事就太正常不過了,即便是看些雜書,也隻能說是興趣愛好,聯想不到其他。
楊文興目前所在的世界,是一個完整且真實的世界。雖然沒有點亮科技樹,但卻走向了另一條同樣能踏上終極的道路。兩者的發展方向隻是過程不同,但該有的衍生卻一個都不少,隻不過稱唿有異罷了,比如哲學在這裏就叫隱學。
這個世界關於隱學較著名的一些書如:【蒼鬆思辨】、【九山問答】、【問生策】、【古庭奏對】、【師徒論蟻】等等等等……
韓山長那句話,就是從【問生策】當中的一句經意變化而來。楊文興在猝不及防下反應也是頗快,立刻就知曉了韓山長的真正用意。
於是他的思維在第一時間也開始向隱學的範疇散發過去。
雖然楊文興在心中對於韓山長不停吐槽,但這不代表楊文興是對於山長抱有敵意的態度。
相反,楊文興還是非常感激山長的指點的。
楊文興之前本想說的話大概意思是,因為土壤裏生出了蝟蟲。而蝟蟲的生長必須要寄生在植物體內,依靠吸收植物精華才能存活下去。
所以,蝟蟲的出現必然導致了壯蘭的提前死亡,但是壯蘭的天性就是在枯萎之前始終加速生長綻放,這才導致了現在結果。
這部分的學問在【植經】裏也是很冷門的學問,連記載也隻是非常簡單的一句‘或有蝟蟲自土而生,食其內質,斷其生機,此實惡蟲,亦無用也。’
首先壯蘭不是什麽名貴靈植,甚至連靈植都不是,它就是一種特別常見的野花。其次就是蝟蟲在土壤裏的誕生概率實在太過罕見,而且蝟蟲完全就是一種惡蟲,雖然罕見但卻沒什麽價值。
楊文興能迴答上來這個問題,也證明了他的學問非常紮實,對於【植經】的研習算是非常透徹。
但話又說迴來,這道問題的本質就是一隻蝟蟲弄死一株壯蘭而已,雖然不常見,但也沒必要重視,不是麽?
直到楊文興被山長打斷,並且說出那句話後,他才明白了山長提出這個問題的真正用意。
是啊!
壯蘭的天性確實就是如此,它卑微的一生始終在為了開花結果而努力著,這個目標從來沒有偏移過。如果有傷春悲秋的文人見到此幕,再稍微喝大點,或許能對其歌頌一番。
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裏麵道理,其實就像是一碗變了質還加了屎的毒雞湯。這種道理聽多了輕者會被洗腦,變成一隻坑,重者直接就會開始自我毀滅,其中因由就不在此過多贅述。
楊文興與韓山長從來沒打算去當詩人,他們也不是那種矯情造作的人,肯定不會糾纏這種問題。
那麽楊文興與韓山長究竟在打什麽啞謎呢?
這就要從哲學的角度或者是隱學的角度來解釋了。
山長說的那句話在【問生策】裏的解釋為:身為修士,應該更加重視自己對待生命的態度!
楊文興很顯然意識到了這點。
他之前在山長的引導下,始終對待的是問題,而不是對待問題當中時刻變化著的生命。這是沒錯的,也是正常的。
韓山長在最關鍵的一刻說出那句關鍵的話,其目的就是引導楊文興進行更深入更全麵的思考。
另外這種辦法不是對於每個人都實用,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用的。像是大街上一個乞丐隨便說了幾句頗有哲理的話,隻會徒惹笑柄,但是這名乞丐說完這句話後又引經據典,極為詳細解釋了出處,並且還加入了自己的思辨,那麽乞丐就會原地飛升變成大師。
同樣的道理,韓山長本身就是修院最高領導,修為上更是此地前三的存在,這些雖然與他將要說的話沒有一點關係,但卻能成為一個重要的引子。在他有準備並且刻意的說出一句話的時候,他有著絕對的自信,會引動思想進行思辨。
當然了,對方一定不能是‘木頭’,必須要有進行思辨的能力,否則就是對牛彈琴。這種狀況各位看客可以參考‘費米悖論’。
費米當時對一群科學家說過一句“他們都在哪兒呢?”,然後就成為了一個悖論,如果說出這句話的人不是費米,而是其他人,那隻是一個普通問句而已。如果聽客不是科學家而是一群普通人,那麽他們也不會理解費米這句話的含義。
書迴正題。
所以韓山長才會對楊文興更加讚許。
所以楊文興才會對山長鄭重行禮道謝。
那麽楊文興的思想進行了一次怎樣的蛻變呢?
簡單來說,楊文興變的更加重視生命了。聽起來是不是很扯淡?其實一點也不!
修士到底是什麽?還算是人類麽?不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麽,他們都改變不了他們是生靈的本質。
生靈與死物最大的區別就是生命!
修士在追求長生的道路上,會時常遇到一些關於生命的問題,其中包括自己的生命與其他的生命。
楊文興現在修為還淺,而且他受到前世的影響,對於任何生命始終保持著敬畏的態度。
但他也不敢保證自己的這種敬畏態度,在今後的漫長歲月中會不會發生變化,從敬畏逐漸變得輕視,直到漠視!
這個問題以前沒有人能給他答案,他也未曾思考過。
而不用思考這種問題,更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
這是他曾經那個世界裏所有人永遠都無法驗證的一個問題。
畢竟在地球沒有人能活上三五百年或者是上千年,就算有些關於這方麵的論調也都是假設。
但如今,有一個活了至少上千年的人在提醒告訴他,重視生命!局外人永遠無法想象這是多麽可貴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