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觀正門大開,二十來名火工道人從中魚貫而出,分列正門兩旁,其中一個領頭的火工道人,徑直來到與百姓同樣等候在門前的縣尊身邊,低聲說了幾句,隻見縣尊在旁做細心聆聽狀,不時輕輕地點了點頭,等那道人說完後,縣尊便安排了手下人去維持秩序,同時又將一應規矩告知了眾人。


    此時山門前聚集了大量百姓,其中至少有一半是幼童,一時之間略顯擁堵。衙差護衛們忙活了好半天終於將秩序維持了起來。隻見從山門前一直到將近山腳下,基本是一大帶一小,每個家庭之間都分隔開來,然後按照先後順序,在道路左側形成了一列長隊。至於道路右側,是專門留作下山通行用的。


    九鹿山並不巍峨,說是山都有些勉強,就是比較大的丘陵,地勢較緩。在道路兩旁也並無險要,隻要不發生踩踏,安全還是無虞的。


    楊家的位置比較靠前,在他們前麵就是譚家爺孫,是楊建豪主動請讓的位置,為此兩人還相互謙讓扯皮了幾句。


    楊文興對周遭的事物並不關心,他隻是安靜站在楊建豪的身邊耐心等待著。


    突然間,一聲清脆悅耳的鈴音響起,整個九鹿山上的嘈雜瞬間被平複了下去。這鈴音來的突然,方向不明,仿佛響徹在耳邊一樣,讓人內心沉靜,心神平和。


    不用說,這正是仙家手段。眾百姓少有見過這等場麵,紛紛納頭便拜,口唿上仙顯靈。就連楊文興一時之間也被震撼,但很快就擺脫出這種狀態,等他迴過神來,發現身邊沒有幾個站立著的人了,無奈下也隻好蹲下身,順勢坐在了地上。


    他是敬畏這種神奇法力不假,但還沒必要給人下跪,說到底,山門內的也不過是修道有成的人,而不是真正的神仙。


    再者說,他現在不過是一個小童,找些機巧,也不會被人詬病。等身邊的人紛紛起身後,楊文興也跟著站起身來。


    這個時候,他才注意到前方的遴選似乎已經開始了,不過因為位置原因看不到具體過程。


    楊家父子所在的位置雖然比較靠前,但前方至少還有三十多家。直等到兩刻鍾後(一個時辰八刻,一刻十五分鍾)便輪到他前頭的譚家爺孫二人了。


    在這段時間當中,排在他們前麵的人家,似乎隻有一個人被選上。通過那些失敗者傳來的消息,所有人都知道了仙家選徒是個什麽章程。


    在觀內院子裏的一棵蒼鬆樹枝上,掛著一個銅鈴,似乎是小童隻要站到懸掛在高處的銅鈴下,鈴音能自動響起,就算是被選上了。適才的那一聲鈴響則表明已經選中了一人。


    這種玄奇手段選徒,讓許多人一時之間摸不著頭腦,隻覺得這種事聽起來玄玄乎乎。就連楊建豪也是皺著眉頭,顯得心事重重,倒是楊文興,始終是一副莫不關己的樣子,似乎對於自己能不能選上一點也不在乎,或者是胸有成竹?


    ……


    女童雙兒被爺爺領著來到了一棵鬆樹下,在她頭頂的樹梢枝頭正掛著一個銅鈴。正當她剛剛站定時,頭頂的銅鈴馬上就發出了一陣清脆悅耳的鳴響聲。


    叮、叮、叮。


    三聲鈴音連響,隻是瞬間就傳遍了整個九鹿山。


    周圍的道士們,包括在山門外的百姓們都清楚的聽到了這三聲鈴響,一時之間引發出不小紛亂。


    站在雙兒旁邊的譚老頭此時已經樂的合不攏嘴了,旁邊的火工道士們也都紛紛上前道喜,大家都是鄉裏鄉親的,盤安這個地方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對於縣城裏的名人,還真沒幾個不認識的。


    “嗬嗬,資質不錯,資鈴三響,中人之資。”太清觀的老方丈始終坐在不遠處,此時他離開椅子走上前來向譚老頭打了個稽首說道。


    周圍的道士們見到此幕,一個個也都驚異的不行,要知道就是剛才那位第一個就被選中的小童出現時,老方丈也沒這般態度,竟然離開座位上前道賀。


    不過眾人想想也就釋然了,畢竟是響了三次鈴,連響一次都能選中,三次定是不凡了。


    “多謝方丈。”譚老頭見方丈親自道喜不敢怠慢,他是知道這老道不是凡俗,身上是有法力的,於是急忙收斂情緒迴禮。


    倒是引發鈴響的女童雙兒則是不停眨巴眼睛看著眼前這一幕,一直處於懵懵懂懂之中。


    老方丈麵露慈祥的看著雙兒,他在以前就見過這女童,不過並沒有測試過其資質,一時之間倒是驚訝不已,他實在沒想到這女童竟然跟他資質相同。老方丈自己當年修道時也不過是鈴響三聲。


    這意味著,這名叫雙兒的女童如果根骨夠好,將來成就必定在他之上,就算根骨稍差,未來也必定超凡脫俗,會成為他的道友。


    “你們先在一旁等候,等差不多選完時,再測根骨,事情基本上就能定下來了。”老方丈說道。


    譚老頭一聽說還有一關,立馬就不淡定了,還未等他開口,老方丈似乎是能看破人心,又對他說道:“嗬嗬,不礙事的,鈴響三聲,必有根骨,隻是好壞程度罷了,要是三聲以下,就真的不好說了。上宗選徒必定要資質根骨皆備者,你這孫女一個上宗名額是跑不掉的。”


    譚老頭聞言心中大安,也不在糾纏,又與老方丈淺聊了幾句話後,在火工道人的引領下跟隨孫女去到一旁偏殿休息,期間他還朝下一順位的楊家父子拱了拱手,楊建豪見狀連忙迴禮,就連楊文興不禁也多看了女童雙兒兩眼。


    “下一個。”一名火工道人此時高聲道。


    楊建豪聞聲先是對老方丈行了個禮,老方丈與楊建豪倒也熟悉,便隨口鼓勵了幾句,楊建豪見好就收,止住話頭後連忙領著楊文興來到鬆樹下,等楊文興站定後,悅耳的鈴音再次響起。


    叮、叮、叮、叮。


    幾個唿吸間,鈴音四聲連響,楊建豪直接激動地仰天哈哈大笑,楊文興隻是悄悄地吐了口氣,便又恢複了之前的淡漠性子。


    眾道士和山門外的眾人再次議論紛紛起來。這次老方丈自始至終就站在楊建豪身邊,高聲道賀了幾句,說是早就知道楊文興是有資質的雲雲,也不知他說的真假。


    楊建豪也沒多想,與老方丈言談歡笑了好一陣,最後在楊文興膩歪的眼神中,楊建豪結束了與方丈的交談,隨後他們父子二人也如之前的譚老頭一樣,被火工道人帶入偏殿,與其會合去了。


    剛一來到偏殿,楊家父子二人就見譚老頭坐在一個蒲團上,他的孫女在身旁膩歪著。譚老頭不遠處的旁邊是一對父子,楊建豪看著有些眼熟,雖然並不認識,但也沒有失了禮數,繼而向對方拱了拱手。那邊做父親的卻認識楊家的人,連忙起身迴禮不敢怠慢。


    “沒想到你家小子竟然也如此了得,不如你我做個親家,給娃娃把親事定下?”譚老頭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對楊建豪說道。


    就連九鹿山山下都能聽到鈴音,更何況是在偏殿當中的幾人。譚老頭前腳剛坐下,後麵這父子二人緊接著就跟來了,還能說明什麽?


    楊文興一聽就差點急了,但當看到這便宜父親的神色後,心中稍安,於是隨便找個蒲團休息去了。


    楊建豪沉吟半天,歎了口氣道:“老哥,這事還是算了吧。”


    “怎麽,難道我孫女配不上你家小子?”譚老頭故意語氣不悅道。


    “你這老貨,真是個不想事的。”楊建豪與譚老頭算是老相識了,語氣也不客氣,又道:“我兒與你孫女這事,以前吧,倒還可以咱們做主,但是現在不同了。入仙門後,有些事還能輪到你我說的算?”


    譚老頭一聽這話,頓時一怔,稍顯落寞的歎了口氣,便也不再提這事了,同時鬆了口氣的還有旁邊看似不在意的楊文興。


    “兒孫自有兒孫福,這話真不假啊。”譚老頭道出這麽句話就算是看開了,看開後,他又立馬與楊建豪聊起別的話題來,多是居家瑣事,一些朋友裏道。


    ……


    時間過的飛快,馬上就要到正午,太清觀的遴選也基本到了尾聲。五百多幼童看著挺多,其實按照這種速度來檢測資質,速度快些也是理所當然。


    在這期間,自楊文興鈴響四聲後,陸續又有三家來到偏殿。他們當中不過都是一些一聲兩聲的資質,連超過女童雙兒的都沒有,是差不多百分之一的篩選概率。


    其實這種概率真的不算低了,老方丈算上這次,一輩子才總共主持過三次大規模的選徒,其中前兩次加起來都沒有這次的多,雖然還未曾測過根骨,但他估計超過三人應該是不難的。要知道前兩次總共也才選出來兩個人。他經常歎息為何上宗不放寬年歲,即便是稍大些也好,這樣說不定還能多選出來幾人。


    但規矩如此,上宗開山收徒向來沒有規律,他這個外院的小小方丈人微言輕,又哪有非議的權利。


    老方丈在太清觀邀請眾人用過午飯後,便開始了根骨的測試。


    這個過程非常簡單,簡直不值一提,隻見老方丈拿出來一麵比手掌稍大的銅鏡,喚作骨鏡,挨個對著幾個孩子照了一照,就出來結果了。


    按照古鏡散發出來的光芒強弱,就能判定根骨的好壞。算上楊文興在內的六個孩童,有兩個是沒有根骨的,這種情況就算是沒有被選中。老方丈溫言安慰了幾句,又送了些銀子,就將其打發走了。


    眾人沒想到的是,他們五個其中根骨最好的竟是隻有鈴響一聲,這人正是第一個進入偏殿的那對父子當中的兒子,名叫田重。楊文興的根骨排在第三位,第二位是女童雙兒。剩下的一人也是女童叫陳苗,資質根骨皆是剛夠門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渾天仙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途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途風並收藏渾天仙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