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手大概是因為看不慣鮑崢那麽囂張,也因為我身具二重天的實力,而對方所有人都沒達到先天。”


    仔細的想了想,楚鏡開口說到。


    楚瞳點點頭。


    “不錯,知道靜下心思考了,不是一昧的埋怨了,也算是說到了一點根由,挺好,繼續加油吧。”


    楚瞳如師傅一般給予肯定和鼓勵。


    達者為先,盡管楚瞳比楚鏡要小上幾歲,但離月還是覺得,少爺更像一個長者。


    “要知道,善源於心與身的無意識,而不是有意識的強迫,不是紅塵中的枷鎖,行善更不應該是因為有所倚仗。


    那一日,你直接挑釁鮑崢,未曾看那男子一眼。在發現自己不能施展先天真氣時,轉身就逃,又何來善意可言?


    不過自恃實力,想要教訓鮑家一番,救人才是真的順手而為。


    那你和仗勢欺人的鮑崢又有什麽不同?何必打著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旗號呢?


    善是舍己,而不是自恃。


    善是盡力而為,可以量力而行,卻不能隨力而為。


    天道之下我們有太多的無能為力,在適當的時候保證自身的安危,也是對紅塵中所有的情感羈絆負責任。


    所以,在你還沒有堅定為何行善之時,大可不必非要去做善事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或是因為別人的喜聞樂見。


    善一旦有了所求,有了私心就不再純粹,也未必會有什麽好的結果。”


    楚瞳慢慢吞吞的長篇大論一番。周圍的食客有人聽著,陷入了沉思,有人麵露不屑。


    楚鏡和離月倒是極為認真。


    白雪則是在離月懷裏不停地打著哈欠,盯著楚瞳,露出不耐煩的神色,隻是周圍的食客都沒有人注意罷了。


    聽完二少爺的話,楚鏡先是想了一會兒


    “那一日,若我隻是普通人卻依然站出來,盡我所能將男子救走,不與鮑崢等人糾纏令自己陷入困境,是否也算一種善呢?”


    “當然。出於善意而行的,就是善。”


    “你本無善意,卻認為自己想要救人,便是沒有明確己之所求。


    連自己心中所願都沒能明了,行,自是不知所終,不能馬到而功成。


    常因外力而左右兼顧,隨事態發展之波而逐流,自己卻深陷其中,迷途而不能知返。


    如在激戰中,不能明了誰才是自己最終的目標,被眼前不斷變換的敵人而引導著戰鬥,不能快速的解決目標,深陷重圍,進退兩難。


    又如同道,遲遲不知心中所願,看似前進,實則原地踏步。


    今日,有人言:他道適於你,便隨之,來日又有人言道,再隨之,始終行別人之道,不知己所求。


    欲明道,先知己所求,有所求故有所終,知其終,便知其始,從其始便可去其終。


    而你若是不想隨波逐流,就必須明確己之所求,以所求決定自己的“道”。


    以你的“道”為基準去看待今後所遇見的每一件事,應該如何解釋,解決。


    這同樣是他人無法幫住你的,需要你自己的心去指引。”


    楚瞳就這樣旁若無人的給楚鏡講述著自己的理解,以及對人生的感悟。


    在楚瞳看來,人生萬事萬物皆有緣之一字在牽引,緣即是一種媒介,也可以理解為正確的時間。


    時間到了該說的話就該說了,往日裏模棱兩可的引導楚鏡,今日恰巧談到這裏,也就傾囊相授了,這就是一種緣分的推動。


    “無論是以自己為地,吸收天氣交融,行陰陽之道來體悟,感悟修煉的過程,還是如外麵的凡人行乞討,偷盜或是隨波逐流都是在修行的路上。


    不過是悟與不悟,明與不明罷了。


    所謂修行即是明道,悟道,行道,至道的過程。


    經過不斷的成長與接受新鮮事物被動的去了解和接受,使心性發生變化。


    或是成長,或是瘋魔,或是被紅塵色欲沾染不得脫離,直至感悟自身經曆解得天地規則之變幻的秘密,了解真知獲得大自在。


    所以萬物尚生者即在修行


    對於別人修行或是活著的方式,你可以不認同,但也不能否認,誰又能確定在乞討的路上就不能有所感悟呢?”


    楚瞳沒完沒了,小白雪了解他的性格,實在聽的不耐煩,便用神識與三人交流


    “差不多行了,墨跡起沒完沒了的跟個凡人老娘們兒似的。”


    聽到白雪的傳音,三人都是噗嗤一笑


    “大小姐,說的真對,少爺剛剛還真像個婆婆媽媽的凡人老太婆呢。”


    “我覺得少爺說的都很對啊,就是我還有好多沒想明白”


    “說的就是你這榆木腦袋,也聽不懂,小嘮叨說再多不也是對牛彈琴”


    白雪繼續傳音,小獅子臉上也是極具人性化的露出了一臉嫌棄的表情。


    楚鏡聽了白雪的話,天性歡快樂觀的他,也不自卑也不惱,摸了摸自己的頭,不好意思的嘿嘿傻樂。


    惹得離月在一旁盯著他,美目不時流露出莫名的味道,掩著嘴角偷偷的笑。


    楚瞳見到楚鏡的模樣,也知道貪多嚼不爛的道理。


    要知道自己所明悟的這些,都是一次又一次在紅塵中摸爬滾打,體悟出來的,有些事不經曆永遠都不懂,像這般強行灌輸,也未必就是好事,凡事還是得學會適可而止。楚瞳微微一笑說到


    “聽白雪的,我就不嘮叨了,咱們吃菜喝酒,吹著小風,多好”


    說著說著,楚瞳腦袋一搖,舉起酒杯,看著窗外日薄西山,略微沉吟便繼續說道


    “借一壺酒,飲上幾酌,看月升日落。


    偷眼楊柳,微風拂過,已不再是我。”


    吟罷,杯中酒一飲而盡,然後仰天閉目,似沉思,似享受,配上那絕美側顏,一身白色衣衫,背負長劍,真是讓旁人也感受到了那明確自己之所願,不為世俗之語所煩憂的灑脫與自在。


    一時間,周圍食客寂靜無聲,一臉向往,仿佛沉浸在了自己那朝思暮想,卻又因種種外力,所不能實現的生活。


    而楚鏡看了看周圍,又看了看二少爺,緊接著也陷入了沉思,似有所得,又好似無所得,至少他不明白,明明眼前的二少爺沒有變化,為何卻說出“微風拂過,已不再是我”的話來。


    不同境界的人聽一句話所帶來的感悟自然不同,以白雪的境界就能明白,楚瞳想是又有所感。


    所謂“月升日落,微風拂過”表述的是天道自然不斷的變化,而人也隨之在變。一朝一夕,一問一答,一行一止,道即變,人亦變。


    就像今日,楚瞳看似一直在教導楚鏡,可對其自身而言也是經曆一件不同的事,體悟未曾體悟過的道,楚鏡在成長,楚瞳也有所進境。


    瞬間就能看清因果的白雪,也不多想,她的心性使她本就不是那種對一件事的思考能夠花費太多時間的人。


    離月自然沒有白雪的眼力,但勝在聰慧,也是瞬間明白了世間萬物的一絲變化都在影響著道的運行與變化。


    道雖然還是那道,但道卻不一樣了。


    這世間從來不缺少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場景,例如此刻的酒樓。


    但同樣,也不缺少看不得美好事物的人,更不缺少,看不得別人不如自己卻在高談闊論的人。


    “什麽時候一個修為低下的黃口小兒也敢大庭廣眾之下論道了?”


    隨著話音漸落,一名老者帶著一名青年從一旁的包間走了出來,看著楚瞳。


    看清剛剛高談闊論的人以後,老者先是一愣,隨後又一次開口


    “原本以為是什麽天才呢,沒想到確是一個連修煉都不能修煉的廢物,竟然還敢在此大放厥詞,滿口胡言。


    看清來人,楚瞳也不惱,


    “此是我一家之談,做不得數,前輩若不喜,我不再說即可”


    “哼,若是修煉者,你這般說,老夫也就不和你一般見識,興許是在修煉中有所感悟,可一個不能修煉的廢物,大庭廣眾之下胡言亂語,妖言惑眾,老夫既然遇到,豈能饒你”


    按理說,楚瞳已經退讓,這老者也不應再得寸進尺,可有些人就是這樣,你越退讓,他就會以為你懼怕他,也就更加助長了對方想要仗勢欺人的欲望。


    此時,老者就是這樣,之所以出言嘲諷楚瞳,就是想滿足一下,彰顯自己的欲望。


    再加上看到,對方是個廢物,那就更不能放過楚瞳了。


    要說這老頭如此,也是有原因的。


    此人姓候,他身旁的是他徒弟,姓尤。


    這尤家原是西北的一普通百姓,有點兒小財,因緣際會尤家公子拜了一重天的候老頭兒為師,自此在那一方,尤家算是隻手遮天。


    如今,揚州國新建兩大城池,尤家和候老頭兒就來到了天雲城,仗著小財愣是擠進了內城,可一進了內城才發現,天雲內城的家族都是勢力龐大的世家。


    因為距離當年的趙都,如今的三候城已經不遠了。


    天雲城的世家有些都是和三候城裏的大家族有著關係的,在這天雲都是連城主也不敢輕易得罪的。


    每個世家最少都有三個以上的先天,而尤家不過是普通小老百姓,指著一個一重天的候老頭兒,在內城不過就是被欺負的角色。


    仗著候老頭一向囂張跋扈的尤家,一時接受不了這樣的轉變,可現實從來不管你能不能接受。


    所以,候老頭今日帶著自己的徒兒來到外城,就是想找迴仗勢欺人的感覺。


    恰巧碰到楚瞳在酒樓講道,自認為自己一個先天都未敢如此托大,一個黃口小兒竟敢大庭廣眾之下,堂而皇之的論道,本就心中憋屈的候老頭心想,


    “老頭子我在內城爭不過那些世家的先天高手,還擺平不了你外城的一個黃毛小子嗎?”


    於是,才有了他出言訓斥楚瞳的一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求巔峰永不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適並收藏道求巔峰永不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