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又是一年秋,整個洛陽城中車馬如龍,卻不見平日繁盛之景,遊人皆低頭卻步,一步一迴首,額上哀思似線,相凝成股,整個京城一片淒清。


    張林穿著複雜的朝服,手持朝板,麵色陰沉的從府門中踏出,登上了馬車,加入了那道頗似洪流般的隊伍,直奔皇宮而去。


    終於,終於還是來到了這一天,四百年漢帝國榮耀就將在今天散盡。


    從窗子裏探出頭來,枯黃的落葉如星星點點般密集飄落,伸手一抓,便很輕易的取了一片枯葉進來,仔細查看了落葉身上的紋路。


    “莫非你也在為這個偉大帝國的隕落而哀傷嗎?”


    搖頭歎了口氣,苦笑一聲,將心中那些雜七雜八的思緒丟出窗外,默默的放下枯葉,收斂了一下表情,閉上上了雙眼,不再說話,任由馬車帶著自己行走。


    時間沒過多久,馬車便進入了皇城,下車低頭緩行,心中似是過了不知道多少個日月,張林才再一次抬頭,來到了嘉德殿前。


    天子坐殿中,太後居幕後,文武俱在,董卓拔劍在手,站於百官之前,忽轉身,表情莊嚴肅穆,中氣十足的大聲說道:


    “天下大亂,群賊四起,生靈塗炭,而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為宣讀。”


    眾臣站於階下,不乏有雙手握拳,咬牙切齒之輩,但四望卻見呂布率兵護持左右,隻得壓製著胸中的怒火,隱而不發。


    少年天子劉辯跪坐在大殿上,隱藏在冕旒之後的麵孔流露出一絲絲恐懼,點點眼淚不由自主的往下流淌。


    珠簾之後的何太後此時早已沒有了往日的那種華貴與表麵上的剛強,甚至還沒有她平時顯得懦弱無比的兒子有勇氣,雙手捂著臉,早已泣不成聲。


    董卓瞥了一眼眾人,雖察覺到了百般姿態,但他依舊麵上波瀾不驚,一甩袖,對著李儒說道:


    “念!”


    李儒朝著董卓輕輕的點了點頭,小步走出,開始語速緩慢,卻又極為清晰的念道:


    “孝靈皇帝,早棄臣民;皇帝承嗣,海內側望。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後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後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


    陳留王協,聖德偉懋,規矩肅然;居喪哀戚,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茲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後還政,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


    李儒雖然讀的慢,但策文隻有這麽長,也沒能花到多少時間,但堂下眾臣卻如隔三秋,不少人都感覺在那一瞬間蒼老了許多。


    董卓不似眾人,神色頗為清爽,簡直是眉飛色舞,因為從這一刻起,整個大漢帝國都會顫伏在他的腳下,他離王莽之業隻有半步之遙。


    “來人,還不扶弘農王下殿,交還璽印還於真天子,北麵稱臣!”


    隨著董卓一聲大喝,左右近侍便紛紛上前扶著劉辯走下了台階,解下了璽綬,讓其向北長跪,行人臣之禮。


    “太後無德,霍亂朝綱,不尊禮儀,左右,還不去其冠服,儀仗!”


    聞此言,周圍幾個太監便戰戰兢兢的向著簾後走去,想要去掉何太後的太後服飾。


    何太後不肯,與太監爭執,眼淚橫流,口中大聲哭喊道:


    “本宮乃先帝正宮皇後,百官欽定的太後,爾等亂臣賊子...”


    話還沒說完,董卓便一巴掌打在何太後臉上,何太後瞬間便撲倒在地,額上的珠簾撒了一地。


    本救是邊地武將出身,董卓可沒那麽好脾氣去看何太後在這裏撒混耍潑,一衝動便打了何太後一巴掌,可一打,他就有些後悔了,若是私下裏便罷,但在這舊皇退位,新皇登基時那便是大不敬,等於將大漢所剩無幾的威儀踩在地上碾了又碾。


    見底下已經有很多朝臣怒目而視了,心中一驚,但又隨即靈機一動,指著何太後吼道:


    “汝有而今此等下場,豈能歸咎於旁人乎?不知我姑母孝仁穆成皇後被爾等鳩殺之時可有像汝此等惺惺作態?”


    漢朝是公羊大複仇時代,找了個借口,底下眾人的臉色才稍稍好看一點兒,雖然很是牽強,但畢竟沒人願意沒事找死不是!


    就這樣,朝中諸臣便眼睜睜的看著大漢的威儀一點點的在董卓麵前消散殆盡。


    “而今天下大亂,禍患皆起於宮闈之中,亂於閹宦之禍,而汝卻還想繼續掌控朝政於婦人之手,所欲何為?莫非想將這大漢四百年的基業盡數毀於你手嗎?還不速速交還朝政!”董卓沒有停歇,趁著大臣走神的那一個空擋,繼續向何太後發難。


    而這一招的效果也還不錯,瞬間便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讓朝臣都再也無暇去管剛才董卓給了何太後一巴掌的事。


    何太後見到事不可為,也隻好獨自暗暗垂淚,心中不知道將趙忠等人罵了多少遍,同樣也忍不住怪罪著自己,要不是自己與何進不和,遲遲不肯決斷,又怎會受今日這般屈辱。


    無奈,何太後有些心如死灰的褪下了冠服,可這也使她忍不住大聲哭了出來,劉辯見何太後此狀,也大聲啼哭,群臣無不麵帶悲戚之色。


    正此時,大殿左側,有一大臣見董卓眼神迷離,便立即揮簡而出,直擊董卓,口中大喝:


    “賊臣董卓,敢為欺天之謀,吾當以頸血濺之!”


    董卓可是武將出身,怎會被老邁大臣所傷,側身閃避,喝武士拿下,推出去斬首,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尚書丁管。


    雖被捕,但丁管麵色不變,依舊放聲大罵,致死也不改其色。


    張林站在朝臣中,仰天微微歎息,用著很小的聲音歎道:


    “董賊潛懷廢立圖,漢家宗社委丘墟。滿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丁管既死,登基大典便繼續進行,近侍扶劉協上殿,眾朝臣皆拜伏,口稱天子,改元初平,自此董卓加為相國,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威福莫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醫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橘貓本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橘貓本肥並收藏醫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