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真相很簡單
朱重八,哪裏跑,我是你小舅子 作者:快樂的小橙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廷和就是這樣,勸說皇太後張氏,一個沒有父親的孩子,年底剛剛14歲,又沒有什麽見識,也沒有人指導,我控製朝廷,太後控製後宮,難道還有什麽問題嗎?
張太後雖然野心勃勃,但是能力並不足,加上這些年和兒子皇帝朱厚照的關係並不好,主要還是因為張太後的兩個弟弟。
大明王朝的繼承人就這樣形成了,明知道自己的兒子皇帝朱厚照去世了,這個女人並沒有多少傷心,反而因為自己能夠掌控權力,愚蠢的居然笑了。
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聰明人,有些人自以為自己聰明,把別人當作傻子,楊廷和和張太後就是這樣的人。
前車之鑒,後車之師,張太後要求楊廷和,將自己的“懿旨”改為“聖旨”,一個能力不足的女人,居然自稱皇帝的朕。說是愚蠢也不為過,主要是小門小戶,沒有見過什麽世麵,也沒有讀過什麽曆史,畢竟文化程度不高。
一個女人有一個寵愛自己的丈夫,又有自己唯一的一個兒子,多年來有丈夫和兒子為自己遮風擋雨,從來就沒有麵對過這個殘酷的世界。
英宗時期的張太後和孫太後控製朝政,那是因為人家有這樣的能力,愚蠢的張太後,壓根就沒有自知之明,反而覺得自己也能夠做到,就是這樣一種感覺,我上我也行。
張太後一直就不明白一個道理,楊廷和當然一定要弄死自己的兒子朱厚照,麵對這樣的要求,在權力麵前,親情算什麽?兒子又算什麽?
彌留之際的朱厚照已經想到這一點了,自從土木堡之後,軍隊的權利已經落入文官的兵部尚書,還有地方的懸浮手中,皇帝已經失去了軍隊權力的控製。正德皇帝完全是迫不得已,隻能利用太監,試圖奪取文官手中的軍隊權利,文官集團得到了權利,又怎麽會輕易地放棄?自然是強烈的反對,每一次的失敗,都是對權力的穩固,這就像營養一樣,在不斷地促進文官集團成長。
張太後雖然也對劉謹不滿意,認為這就是一個太監胡搗亂,實際上呢?這是皇帝朱厚照的行動,打擊了文官的貪汙腐敗,徹底得罪了文官集團,整頓軍隊的行動,又引發了武將的不滿,皇帝還喜歡在外麵跑,等同於奪取軍隊的權利,文官集團又怎麽可能放過朱厚照?
皇帝朱厚照也意識到,隻要自己不想當傀儡,就必須拿到軍隊的權利,想要奪取文官手中的權利,太監是沒有辦法的,就扶持下層武將,這樣皇帝才能夠親自掌控軍隊。
文官集團也終於明白了,皇帝要的是軍隊權利,皇帝朱厚照的操作,跑出京城,來到前線,太監古大用代替巡關禦史。自己當大將軍統領軍隊,打仗就是為了掌握軍隊的權利,對外戰爭的勝利,完全就是對權力的一種穩固。
文官集團已經看明白了,既然皇帝朱厚照你這樣搞,那我們就準備弄死你,但是朱厚照非常聰明,我選擇認幹兒子,沒錢我就開辦皇家企業,隻有這樣才能夠養活軍隊,我壓根就不依靠你們文官。
文官集團本身就是讀書人,自然要對皇帝的所作所為展開誣蔑,你打蒙古人,我們就說你失敗了,雖然我們不能明著說,但是我們可以歪著嘴說,你皇帝身強力壯,我們可以說你從小體弱多病,反正記載的筆放在我們手裏,還想得到一個好名聲不成?
張太後永遠沒有明白女人之間的鬥爭,會涉及到政治權利的鬥爭。自己的兒子朱厚照,隻有下皇後曾經懷孕小產,然後就再也沒有了孩子,這就是李榮幹的,李榮被寧王收買了,而且又跟江南士紳不清不楚,跟集團關係非常好。
皇帝朱厚照發現的太晚了,也不知道是誰給了自己一碗斷子絕孫湯,如果不是李榮自己記載的,恐怕曆史就沒有真相了。
皇帝釣魚落水,本來就是後來補的筆記,皇帝遊泳變成了再次落水,隻有這樣真真假假的記載,才能夠夠讓人摸不著頭腦,權力的鬥爭非常激烈,有些事情隻是一個名義,實際上還是為了軍隊的權利。
楊廷和提前就有準備,興獻王的長子朱厚熜早就選定了這個人,看似合理合規的人選,實際上是早有預謀,張太後本來就是一個頭腦簡單的女人,被一個老謀深算的楊廷和忽悠,再加上兩個弟弟的慫恿,這件事情就這樣辦成了。
楊廷和雷厲風行的舉措,短短幾天之內就完成了,順利掌控了全局,操縱著整個大明的生殺大權,張太後居然選擇了配合。
楊廷和為了讓皇帝朱厚照,再也沒有辦法翻身,斷了皇帝朱厚照的繼承血脈,直接變成了興獻王一脈,你都沒有後人了,還不是任由我怎麽說,就算是後來的皇帝,也絕對不會給你寫好聽的,肯定是怎麽醜化怎麽來,否則的話,怎麽顯得我英明神武?
楊廷和那時候內心是非常驕傲的,皇帝朱厚照,你就算有主見又怎麽樣?你就算知道醫生在毒害你,又能怎麽樣?你還想換醫生,你出得了門嗎?你說的話有用嗎?我就是要斷絕你通過其他途徑治療,要麽慢慢地死,要麽快點死,喝藥你就馬上死,不喝藥你就慢慢地死,我絕對不會允許任何人打亂我的計劃。
畢竟一個皇帝的死亡,在封建社會是非常嚴重的政治事件。我肯定要讓後人產生更多的說法,這樣才能夠起到迷惑作用,楊廷和的授意下,各種千奇百怪的記載就出現了。
皇帝朱厚照兩次落水,剛好嗆肺,秋天著涼,落水之後又被嚇著了,從而引發了肺炎。然後皇帝就死了。
這樣的說法隻能是騙騙老百姓,因為就算在明朝的時候,如果真的是肺炎,皇帝朱厚照劇烈的咳嗽聲,會讓皇宮裏的太監宮女都知道,可問題是一點記載都沒有。
現代的醫學知識我們都可以判斷出來,一個強壯的身體,就算真的是肺炎,也隻是發燒,持續發燒半年,恐怕哪一個醫生也不可能不察覺,首先想到的辦法就是退燒,這麽簡單的問題不可能解決不了,因為就算皇帝身邊的太監多少也懂一點,大不了我自己抓一副藥,這次總沒問題了吧。
然後又產生一種說法,皇帝朱厚照死於血吸蟲病,這種病主要是在人和動物之間相互感染的寄生蟲。主要還是流行於江南一帶,患病的人呢,發熱怕冷,咳嗽,胸痛,表麵上看,與曆史上記載的皇帝朱厚照的症狀基本差不多。
但是實際上是不對的,因為血吸蟲病的感染季節是在夏天,遊泳的時間是在九月份,落水的地區也並不是說容易被感染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想被血吸蟲感染,你得經常接觸。
短短的一點遊泳的時間,這樣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普通人強大的免疫力很難具備感染的條件,這種可信度隻能蒙騙老百姓。
有些人為了詆毀皇帝朱厚照,又開始胡說八道了,說皇帝朱厚照縱欲過度而亡。因為經常幹這種事情,所以經常吃春藥,這玩意兒都是大涼大熱,做完了就是重金屬中毒。
楊廷和千方百計的想要迅速拆毀豹房,就是因為不能給後來的人留下證據,如果說真的還存在的話,別人一看,好家夥,這簡直就是一個政治軍事中心,雖然也存在尋歡作樂的地方,如果這個地方徹底沒有了,那就會引起別人的各種想象,這就是用來蒙蔽,後來想追求真相的人。
任何人做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目的和看法,能不能達到,這就不好說了。畢竟有些事情就是事與願違。
馬小帥這時候才看明白了,皇帝朱厚照隻要一死,文官集團再也不怕了,皇帝朱厚照生前做的事情,無論是奪迴皇帝的權力,也無論是扶持武將勢力,更不用說頻繁的調動軍隊,一夜之間都恢複了原狀。曾經嚴重的威脅,現在都徹底消失了。剛剛準備上任的小皇帝,隻不過是一個14歲的小孩,一個沒爹的孩子,皇帝根本就沒有什麽權利,又沒有正統性,說話先軟了三分,文官集團就能夠徹底地得到權利,得到了他們夢想統治大明王朝的權利。
皇帝朱厚照就這樣去世了,曆史往往是由勝利者寫的,楊廷和迅速掌控局勢,自己編寫曆史,又怎麽會記錄真實的情況?
馬小帥重新審視這段曆史,權力的鬥爭,利益的博弈,一直充滿了整個大明王朝的曆史,真相不會永遠被掩埋。
張太後雖然野心勃勃,但是能力並不足,加上這些年和兒子皇帝朱厚照的關係並不好,主要還是因為張太後的兩個弟弟。
大明王朝的繼承人就這樣形成了,明知道自己的兒子皇帝朱厚照去世了,這個女人並沒有多少傷心,反而因為自己能夠掌控權力,愚蠢的居然笑了。
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聰明人,有些人自以為自己聰明,把別人當作傻子,楊廷和和張太後就是這樣的人。
前車之鑒,後車之師,張太後要求楊廷和,將自己的“懿旨”改為“聖旨”,一個能力不足的女人,居然自稱皇帝的朕。說是愚蠢也不為過,主要是小門小戶,沒有見過什麽世麵,也沒有讀過什麽曆史,畢竟文化程度不高。
一個女人有一個寵愛自己的丈夫,又有自己唯一的一個兒子,多年來有丈夫和兒子為自己遮風擋雨,從來就沒有麵對過這個殘酷的世界。
英宗時期的張太後和孫太後控製朝政,那是因為人家有這樣的能力,愚蠢的張太後,壓根就沒有自知之明,反而覺得自己也能夠做到,就是這樣一種感覺,我上我也行。
張太後一直就不明白一個道理,楊廷和當然一定要弄死自己的兒子朱厚照,麵對這樣的要求,在權力麵前,親情算什麽?兒子又算什麽?
彌留之際的朱厚照已經想到這一點了,自從土木堡之後,軍隊的權利已經落入文官的兵部尚書,還有地方的懸浮手中,皇帝已經失去了軍隊權力的控製。正德皇帝完全是迫不得已,隻能利用太監,試圖奪取文官手中的軍隊權利,文官集團得到了權利,又怎麽會輕易地放棄?自然是強烈的反對,每一次的失敗,都是對權力的穩固,這就像營養一樣,在不斷地促進文官集團成長。
張太後雖然也對劉謹不滿意,認為這就是一個太監胡搗亂,實際上呢?這是皇帝朱厚照的行動,打擊了文官的貪汙腐敗,徹底得罪了文官集團,整頓軍隊的行動,又引發了武將的不滿,皇帝還喜歡在外麵跑,等同於奪取軍隊的權利,文官集團又怎麽可能放過朱厚照?
皇帝朱厚照也意識到,隻要自己不想當傀儡,就必須拿到軍隊的權利,想要奪取文官手中的權利,太監是沒有辦法的,就扶持下層武將,這樣皇帝才能夠親自掌控軍隊。
文官集團也終於明白了,皇帝要的是軍隊權利,皇帝朱厚照的操作,跑出京城,來到前線,太監古大用代替巡關禦史。自己當大將軍統領軍隊,打仗就是為了掌握軍隊的權利,對外戰爭的勝利,完全就是對權力的一種穩固。
文官集團已經看明白了,既然皇帝朱厚照你這樣搞,那我們就準備弄死你,但是朱厚照非常聰明,我選擇認幹兒子,沒錢我就開辦皇家企業,隻有這樣才能夠養活軍隊,我壓根就不依靠你們文官。
文官集團本身就是讀書人,自然要對皇帝的所作所為展開誣蔑,你打蒙古人,我們就說你失敗了,雖然我們不能明著說,但是我們可以歪著嘴說,你皇帝身強力壯,我們可以說你從小體弱多病,反正記載的筆放在我們手裏,還想得到一個好名聲不成?
張太後永遠沒有明白女人之間的鬥爭,會涉及到政治權利的鬥爭。自己的兒子朱厚照,隻有下皇後曾經懷孕小產,然後就再也沒有了孩子,這就是李榮幹的,李榮被寧王收買了,而且又跟江南士紳不清不楚,跟集團關係非常好。
皇帝朱厚照發現的太晚了,也不知道是誰給了自己一碗斷子絕孫湯,如果不是李榮自己記載的,恐怕曆史就沒有真相了。
皇帝釣魚落水,本來就是後來補的筆記,皇帝遊泳變成了再次落水,隻有這樣真真假假的記載,才能夠夠讓人摸不著頭腦,權力的鬥爭非常激烈,有些事情隻是一個名義,實際上還是為了軍隊的權利。
楊廷和提前就有準備,興獻王的長子朱厚熜早就選定了這個人,看似合理合規的人選,實際上是早有預謀,張太後本來就是一個頭腦簡單的女人,被一個老謀深算的楊廷和忽悠,再加上兩個弟弟的慫恿,這件事情就這樣辦成了。
楊廷和雷厲風行的舉措,短短幾天之內就完成了,順利掌控了全局,操縱著整個大明的生殺大權,張太後居然選擇了配合。
楊廷和為了讓皇帝朱厚照,再也沒有辦法翻身,斷了皇帝朱厚照的繼承血脈,直接變成了興獻王一脈,你都沒有後人了,還不是任由我怎麽說,就算是後來的皇帝,也絕對不會給你寫好聽的,肯定是怎麽醜化怎麽來,否則的話,怎麽顯得我英明神武?
楊廷和那時候內心是非常驕傲的,皇帝朱厚照,你就算有主見又怎麽樣?你就算知道醫生在毒害你,又能怎麽樣?你還想換醫生,你出得了門嗎?你說的話有用嗎?我就是要斷絕你通過其他途徑治療,要麽慢慢地死,要麽快點死,喝藥你就馬上死,不喝藥你就慢慢地死,我絕對不會允許任何人打亂我的計劃。
畢竟一個皇帝的死亡,在封建社會是非常嚴重的政治事件。我肯定要讓後人產生更多的說法,這樣才能夠起到迷惑作用,楊廷和的授意下,各種千奇百怪的記載就出現了。
皇帝朱厚照兩次落水,剛好嗆肺,秋天著涼,落水之後又被嚇著了,從而引發了肺炎。然後皇帝就死了。
這樣的說法隻能是騙騙老百姓,因為就算在明朝的時候,如果真的是肺炎,皇帝朱厚照劇烈的咳嗽聲,會讓皇宮裏的太監宮女都知道,可問題是一點記載都沒有。
現代的醫學知識我們都可以判斷出來,一個強壯的身體,就算真的是肺炎,也隻是發燒,持續發燒半年,恐怕哪一個醫生也不可能不察覺,首先想到的辦法就是退燒,這麽簡單的問題不可能解決不了,因為就算皇帝身邊的太監多少也懂一點,大不了我自己抓一副藥,這次總沒問題了吧。
然後又產生一種說法,皇帝朱厚照死於血吸蟲病,這種病主要是在人和動物之間相互感染的寄生蟲。主要還是流行於江南一帶,患病的人呢,發熱怕冷,咳嗽,胸痛,表麵上看,與曆史上記載的皇帝朱厚照的症狀基本差不多。
但是實際上是不對的,因為血吸蟲病的感染季節是在夏天,遊泳的時間是在九月份,落水的地區也並不是說容易被感染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想被血吸蟲感染,你得經常接觸。
短短的一點遊泳的時間,這樣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普通人強大的免疫力很難具備感染的條件,這種可信度隻能蒙騙老百姓。
有些人為了詆毀皇帝朱厚照,又開始胡說八道了,說皇帝朱厚照縱欲過度而亡。因為經常幹這種事情,所以經常吃春藥,這玩意兒都是大涼大熱,做完了就是重金屬中毒。
楊廷和千方百計的想要迅速拆毀豹房,就是因為不能給後來的人留下證據,如果說真的還存在的話,別人一看,好家夥,這簡直就是一個政治軍事中心,雖然也存在尋歡作樂的地方,如果這個地方徹底沒有了,那就會引起別人的各種想象,這就是用來蒙蔽,後來想追求真相的人。
任何人做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目的和看法,能不能達到,這就不好說了。畢竟有些事情就是事與願違。
馬小帥這時候才看明白了,皇帝朱厚照隻要一死,文官集團再也不怕了,皇帝朱厚照生前做的事情,無論是奪迴皇帝的權力,也無論是扶持武將勢力,更不用說頻繁的調動軍隊,一夜之間都恢複了原狀。曾經嚴重的威脅,現在都徹底消失了。剛剛準備上任的小皇帝,隻不過是一個14歲的小孩,一個沒爹的孩子,皇帝根本就沒有什麽權利,又沒有正統性,說話先軟了三分,文官集團就能夠徹底地得到權利,得到了他們夢想統治大明王朝的權利。
皇帝朱厚照就這樣去世了,曆史往往是由勝利者寫的,楊廷和迅速掌控局勢,自己編寫曆史,又怎麽會記錄真實的情況?
馬小帥重新審視這段曆史,權力的鬥爭,利益的博弈,一直充滿了整個大明王朝的曆史,真相不會永遠被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