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母妃且問你。你發行那些從一文錢到一貫錢的票據意欲何為?你是不是想要用它來取代現在的銅錢?”
“額,母妃何意?”李佑眼皮一跳,這問的也太過直白了吧。
不過李佑倒是很想知道,和陰妃打牌的那些娘娘,誰會這麽聰明。難不成是長孫皇後??要說被她看穿這些,李佑也不會意外。
其實銀行的操作也並沒有隱瞞什麽。隻要是有心人,關注過銀行,再好好想想,聰明人都會想到這一點。
陰妃皺眉說道:“你可知道私自鑄幣將會是多大的罪名?為何還要明知故犯??”
李佑見狀,也知道不能隱瞞,隻能好好迴答了。至少不能讓這個關心自己的人再擔憂下去了。
李佑想了想說道:“母妃放心,孩兒自有分寸。母妃所言不錯,孩兒的確想要票據等到所有人的認同,成為名副其實的紙幣。
但在它還沒有被百姓認同,或者說還沒有被朝廷認同,它怎麽都算不上是紙幣吧。所以就憑現在,朝廷可治不了我的罪。
至於為何發行票據,孩兒也是想要大唐更加繁榮昌盛。等到以後,孩兒相信大唐一定會因為紙幣的存在更加繁榮。至於紙幣掌握在誰的手中,這一點倒是無所謂。隻是紙幣也算一把雙刃劍。要麽讓大唐更加繁華,要麽很有可能會重傷大唐。
如果父皇想要接手,兒臣自然無有不可。但其中的厲害關係還是需要讓父皇知曉才行。”
陰妃歎了口氣:“實不相瞞,你父皇已經猜出你的打算。隻是為娘也不知你父皇的打算如何。你還是有時間去和你父皇好好談一談吧。”
“好!!母妃放心就好。孩兒著實自有分寸。”李佑淡淡一笑,隨即說道:“好久沒陪母妃用餐了。這早餐不如就讓兒臣陪母妃用餐吧。”
陰妃點點頭,向外麵吩咐道:“小石子,該用早膳了。”
“娘娘,殿下稍等,早膳馬上就來。”
這裏的早餐食物和李佑帶來的很多都是一樣的。準確而言,這裏的早餐文化都是被李佑帶動起來的。
在晨夕宮用過早餐,李佑拜別母妃離開。
在走到皇城門口的時候,他再次返迴,一路向著太極殿而去。
“楚王殿下。不知殿下所來何事?”
太極宮門口,李君羨趕緊迎上來問道。
李佑說道:“勞煩李將軍向父皇通報一聲。就說佑有事稟報。”
“殿下稍等。”
李君羨說著便進入太極館,片刻又從裏麵走了出來。
“殿下,請進吧。”
李佑進入其中,李世民對他笑了笑:“你來找朕,可有什麽事嗎?”
李佑拱手說道:“父皇,兒臣想和你說一下關於銀行的事情。銀行關係到大唐的經濟命脈。還望父皇慎重對待。”
“過來坐下,想說什麽就說吧。朕聽著呢!”
李佑行禮之後坐在李世民對麵,想了想說道:“相比父皇也已經對銀行的運作模式有了個清晰的認識。兒臣便不再陳述。
兒臣是想和父皇商討一下紙幣流通的可行性。”
李世民點點頭:“朕也很想聽聽你的見解。為何想要發行紙幣。難道讓百姓用銅幣不好嗎?”
李佑搖搖頭:“父皇,銅幣有著太多弊端是不利於社會發展的。
比如銅幣過於笨重,流通起來非常困難。商人隻能換成金銀來做交易。也隻有大商隊才有能力帶兩馬車銅錢。
至少跨國的生意,佑想想基本都是金銀交易。而非銅幣交易。
可若是換成紙幣。以紙幣強大的流通性,以大唐為繁榮的經濟中心為基礎。
父皇,兒臣有信心,隻要是被我們大唐所輻射的國家或地區,他們都將會使用由大唐發行的紙幣。”
李佑淡淡一笑:“父皇,如果突厥,高句麗等國都在使用由我們所發行紙幣。
如果我們想要製裁他們,那可不就是輕輕鬆鬆嘛!”
李世民眼中不由有著光亮。心也被李佑給帶飛了。已經開始臆想以後其他的所有國家都受用大唐發行的紙幣。
那麽換而言之,那個國家的金銀或者其他物資好多都被兌換成了紙幣。
一旦雙方起衝突。大唐就可以隨便找個理由。禁止與對方進行交易。
他的金銀物資好多都被換成了紙幣。現在又被大唐封鎖了。他們又不能用這些紙幣當飯吃,當衣服穿吧。
隨便封鎖一下,就能讓對手難受好一陣。
如果換成更嚴重的經濟打擊呢?
李世民看著眼前的兒子。說不定他還真有一種用經濟將一個國家滅掉的能力。
李佑讓李世民幻想一會兒,繼續說道:“紙幣比銅幣更具流通性。兒臣很早之前就對父皇說過,貨幣流通起來,經濟自然就起來了。
貨幣都不流通,經濟從何而來。
再來說說銅幣的另一個壞處和紙幣的另一個好處吧。
我們現在用的開元通寶,是廢隋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
比原本的隋五珠輕了一半吧。畢竟銅這東西也是有限的。隨著人口的增加,社會體係的變大,市場y而會迅速發展。
到時候對錢的需求就變得更加龐大。到時候即便在將銅錢的重量減少,也擋不住啊。
可紙幣就不會有這樣的煩惱。隻要順應市場的規律,合理投放,不造成通貨膨脹。紙幣還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李佑可是知道古代錢幣的狀況。先銅幣,隨著發展,朝廷開采的銅已經開始入不敷出了。那就隻能越做越薄,越做越輕。
可還是不行啊,擋不住啊。那就減少數量。標準一貫錢是一千文。
那我八百文為一貫,我六百文為一貫。可還行?
減輕了重量,減少了數量,可還是不行啊。那就用鐵,做鐵幣!
李佑在想,還好古代的經濟體係在如何也就那樣。
看看後世的經濟體係吧。不要說金銀銅鐵了。就算紙幣也擋不住啊。
早就差不多虛擬化了。一半做生意都是你給我打錢,我給你打錢。全都隻是一串數字而已了。
李世民點點頭,這方麵他也想的通。畢竟早在以前就不止出現過一次這種情況。
“不錯,而且銅錢並沒有什麽鑄造技術可言。之所以沒人鑄造,無外乎兩點。
第一是法律,私自鑄幣的罪名很大,最低都是人頭落地。
可天下的亡命之徒何其之多。豈會擔心這些罪名。
還記得以前偶爾也能見到官府搗毀民間鑄幣窩點。可有著好多人,他們要麽服毒自盡,要麽本身聾啞,或者裝聾作啞,裝瘋賣傻。
大唐之所以還沒有多少這種事情。主要還是因為。銅幣的價值並不比銅高出多少。
一斤銅的本身價值和它鑄造的銅幣價值低不了多少,那些人鑄幣不賺錢,自然沒有人鑄幣了。”
李佑嗬嗬一笑:“可是如果以後朝廷鑄的幣更薄更輕了呢?他們一定會死灰複燃的。”
李世民點點頭:“確實如此。畢竟那銅幣的鑄造工藝實在簡單。不過就是用模具澆鑄而成。
隨便用枚現成的銅幣來做一個模具,還是很輕鬆的,然後澆築出新的銅幣即可。
隻是朕很想知道你那紙幣如何?不要讓別人隨便拿一張迴去稍微研究一下,就能做出來了。
紙幣可和銅幣不一樣。因為銅幣和銅的本身價值差不多。所以沒人鑄造銅幣。
可如果用紙來做一貫錢麵額的紙幣,那可真是一本萬利啊。”
“父皇放心,兒臣自然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
“你這個一定要小心一點。畢竟這個可不需要活字印刷。”
李佑隨意拿出一張一貫錢為李世民解釋道:“父皇請看。這種紅色現在還是市麵上第一次出現,和以往的紅色有著一定的區別。別人是做不出來的。
這還是我們紡織廠無意間調製而出的顏色。別人絕對仿製不出。
父皇請看這個字體的這個點……
父皇請看,透過個,這裏會有紫色透出來。
……”
李佑一次性就點出來七八個防偽標記。
從顏色,到字體,再到透光等等方麵。
這些自然有著一些並非原本世界紙幣的防偽標識。
李佑還借鑒了一些其他東西的防偽標識。比如“酒”!要麽就是將某某一點一筆弄的和正常有些差別。
別人仿製的時候,很多時候將會按照貫有思維。然後就和真品不一樣了。
比如正常思維,這是一橫,李佑非要隻點一個點。這裏的收口要突出,李佑就把他弄的圓潤。
那個圖案也是一樣。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弄一些違背正常思維的東西出來。
李世民見到都是連連稱奇:“你還真是讓人意外。盡然能想到如此厲害的方法。說不定以後鑄造銅幣都可以引入這套防偽標識了啊。”
李佑嗬嗬一笑:“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找厲害的防偽也有被別人破除的一天。
如果防偽不升級,總有一天,假紙幣依然會出現。
現在我們使用的方位標記,在技術層麵上還是不夠高深,更多的是在字體,圖案等方麵,這個毫無技術難度。我們想要絕對的領導,就必須在技術層麵上完全碾壓對手才行。”
其實想一想也的確如此。字體上的微末變化,圖案上的細枝末節的確可以做成一種防偽標記。在後世很多東西的正品和仿品的防偽標記就是這些東西。
但這些東西,隻要你有心觀察,還是可以被發現的。而且就算不會被發現,市麵上一旦流傳出假幣,你就需要向百姓講解如何分辨真假幣。如此一來,這些防偽標記就落入了對手的手中。
不就是改變一下字體或圖案嘛。這有什麽困難的,輕鬆搞定嘛。這就是沒技術含量的東西。以求別人不知道你這個防偽標記而來防偽。一旦對手知道你這個防偽標記了,他分分鍾都可以做出和你一模一樣的出來。
這些沒技術含量的李佑也隻能當做權宜之計。畢竟現在的技術沒達到,但也還需要這種防偽標記來杜絕其他人的造假才是真理。
“技術防偽?非技術防偽。如何做到技術防偽??”
李佑迴答道:“所謂技術防偽自然是用高超的技術來進行防偽。讓對手明明知道這個東西是防偽標記,他們卻模仿不來。”
李佑想了想說道:“從材質上,我們便可以做出一種獨一無二的材質。從明天開始,我們便要去嚐試第二個版本的票據了。他將會加入棉花等其他材料進行調和。希望調和成一種獨一無二,不易折損,非常適合的紙幣用紙。到時候,兒臣相信,就這種紙的本身就會成為一種強有力的防偽標記。”
李世民恍然的點點頭:“的確如此。那朕就拭目以待了。暫時性那票據還不會被朝廷認可為紙幣。還是按照你的計劃走,先讓他得到百姓的認同,然後朝廷再認同吧。如此一來,天下人也不會有異議了。
不然現在操之過急,那肯定有人作妖。在有心人的攛掇下,說不定百姓就會起一些暴亂了。”
李佑自然也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躬身一禮:“兒臣知曉,父皇放心,兒臣一定小心行事。”
無所謂現在的銅錢如何,至少大家握在手中的都是真金白銀。可如果朝廷認同了紙幣,那還要不要投放銅幣了呢?
原本的真金白銀,徹底換成了一遝遝的紙幣,放誰心理也不合適啊。也不希望如此的吧。感覺有人搶了你的錢一樣。
但是換成現在這種情況。百姓卻能自願辦理票據,因為他心理下意識的覺得,自己手中的是存錢的票據,而自己的錢在銀行裏麵好好存著呢。
這就是兩個不一樣的心境。現在就隻有等到百姓接受了紙幣之後。朝廷在宣布紙幣的合法性,並且將其定位大唐的合法性。
到了那時候,用銀本位還是金本位都可以繼續迎接經濟的騰飛。
“額,母妃何意?”李佑眼皮一跳,這問的也太過直白了吧。
不過李佑倒是很想知道,和陰妃打牌的那些娘娘,誰會這麽聰明。難不成是長孫皇後??要說被她看穿這些,李佑也不會意外。
其實銀行的操作也並沒有隱瞞什麽。隻要是有心人,關注過銀行,再好好想想,聰明人都會想到這一點。
陰妃皺眉說道:“你可知道私自鑄幣將會是多大的罪名?為何還要明知故犯??”
李佑見狀,也知道不能隱瞞,隻能好好迴答了。至少不能讓這個關心自己的人再擔憂下去了。
李佑想了想說道:“母妃放心,孩兒自有分寸。母妃所言不錯,孩兒的確想要票據等到所有人的認同,成為名副其實的紙幣。
但在它還沒有被百姓認同,或者說還沒有被朝廷認同,它怎麽都算不上是紙幣吧。所以就憑現在,朝廷可治不了我的罪。
至於為何發行票據,孩兒也是想要大唐更加繁榮昌盛。等到以後,孩兒相信大唐一定會因為紙幣的存在更加繁榮。至於紙幣掌握在誰的手中,這一點倒是無所謂。隻是紙幣也算一把雙刃劍。要麽讓大唐更加繁華,要麽很有可能會重傷大唐。
如果父皇想要接手,兒臣自然無有不可。但其中的厲害關係還是需要讓父皇知曉才行。”
陰妃歎了口氣:“實不相瞞,你父皇已經猜出你的打算。隻是為娘也不知你父皇的打算如何。你還是有時間去和你父皇好好談一談吧。”
“好!!母妃放心就好。孩兒著實自有分寸。”李佑淡淡一笑,隨即說道:“好久沒陪母妃用餐了。這早餐不如就讓兒臣陪母妃用餐吧。”
陰妃點點頭,向外麵吩咐道:“小石子,該用早膳了。”
“娘娘,殿下稍等,早膳馬上就來。”
這裏的早餐食物和李佑帶來的很多都是一樣的。準確而言,這裏的早餐文化都是被李佑帶動起來的。
在晨夕宮用過早餐,李佑拜別母妃離開。
在走到皇城門口的時候,他再次返迴,一路向著太極殿而去。
“楚王殿下。不知殿下所來何事?”
太極宮門口,李君羨趕緊迎上來問道。
李佑說道:“勞煩李將軍向父皇通報一聲。就說佑有事稟報。”
“殿下稍等。”
李君羨說著便進入太極館,片刻又從裏麵走了出來。
“殿下,請進吧。”
李佑進入其中,李世民對他笑了笑:“你來找朕,可有什麽事嗎?”
李佑拱手說道:“父皇,兒臣想和你說一下關於銀行的事情。銀行關係到大唐的經濟命脈。還望父皇慎重對待。”
“過來坐下,想說什麽就說吧。朕聽著呢!”
李佑行禮之後坐在李世民對麵,想了想說道:“相比父皇也已經對銀行的運作模式有了個清晰的認識。兒臣便不再陳述。
兒臣是想和父皇商討一下紙幣流通的可行性。”
李世民點點頭:“朕也很想聽聽你的見解。為何想要發行紙幣。難道讓百姓用銅幣不好嗎?”
李佑搖搖頭:“父皇,銅幣有著太多弊端是不利於社會發展的。
比如銅幣過於笨重,流通起來非常困難。商人隻能換成金銀來做交易。也隻有大商隊才有能力帶兩馬車銅錢。
至少跨國的生意,佑想想基本都是金銀交易。而非銅幣交易。
可若是換成紙幣。以紙幣強大的流通性,以大唐為繁榮的經濟中心為基礎。
父皇,兒臣有信心,隻要是被我們大唐所輻射的國家或地區,他們都將會使用由大唐發行的紙幣。”
李佑淡淡一笑:“父皇,如果突厥,高句麗等國都在使用由我們所發行紙幣。
如果我們想要製裁他們,那可不就是輕輕鬆鬆嘛!”
李世民眼中不由有著光亮。心也被李佑給帶飛了。已經開始臆想以後其他的所有國家都受用大唐發行的紙幣。
那麽換而言之,那個國家的金銀或者其他物資好多都被兌換成了紙幣。
一旦雙方起衝突。大唐就可以隨便找個理由。禁止與對方進行交易。
他的金銀物資好多都被換成了紙幣。現在又被大唐封鎖了。他們又不能用這些紙幣當飯吃,當衣服穿吧。
隨便封鎖一下,就能讓對手難受好一陣。
如果換成更嚴重的經濟打擊呢?
李世民看著眼前的兒子。說不定他還真有一種用經濟將一個國家滅掉的能力。
李佑讓李世民幻想一會兒,繼續說道:“紙幣比銅幣更具流通性。兒臣很早之前就對父皇說過,貨幣流通起來,經濟自然就起來了。
貨幣都不流通,經濟從何而來。
再來說說銅幣的另一個壞處和紙幣的另一個好處吧。
我們現在用的開元通寶,是廢隋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
比原本的隋五珠輕了一半吧。畢竟銅這東西也是有限的。隨著人口的增加,社會體係的變大,市場y而會迅速發展。
到時候對錢的需求就變得更加龐大。到時候即便在將銅錢的重量減少,也擋不住啊。
可紙幣就不會有這樣的煩惱。隻要順應市場的規律,合理投放,不造成通貨膨脹。紙幣還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李佑可是知道古代錢幣的狀況。先銅幣,隨著發展,朝廷開采的銅已經開始入不敷出了。那就隻能越做越薄,越做越輕。
可還是不行啊,擋不住啊。那就減少數量。標準一貫錢是一千文。
那我八百文為一貫,我六百文為一貫。可還行?
減輕了重量,減少了數量,可還是不行啊。那就用鐵,做鐵幣!
李佑在想,還好古代的經濟體係在如何也就那樣。
看看後世的經濟體係吧。不要說金銀銅鐵了。就算紙幣也擋不住啊。
早就差不多虛擬化了。一半做生意都是你給我打錢,我給你打錢。全都隻是一串數字而已了。
李世民點點頭,這方麵他也想的通。畢竟早在以前就不止出現過一次這種情況。
“不錯,而且銅錢並沒有什麽鑄造技術可言。之所以沒人鑄造,無外乎兩點。
第一是法律,私自鑄幣的罪名很大,最低都是人頭落地。
可天下的亡命之徒何其之多。豈會擔心這些罪名。
還記得以前偶爾也能見到官府搗毀民間鑄幣窩點。可有著好多人,他們要麽服毒自盡,要麽本身聾啞,或者裝聾作啞,裝瘋賣傻。
大唐之所以還沒有多少這種事情。主要還是因為。銅幣的價值並不比銅高出多少。
一斤銅的本身價值和它鑄造的銅幣價值低不了多少,那些人鑄幣不賺錢,自然沒有人鑄幣了。”
李佑嗬嗬一笑:“可是如果以後朝廷鑄的幣更薄更輕了呢?他們一定會死灰複燃的。”
李世民點點頭:“確實如此。畢竟那銅幣的鑄造工藝實在簡單。不過就是用模具澆鑄而成。
隨便用枚現成的銅幣來做一個模具,還是很輕鬆的,然後澆築出新的銅幣即可。
隻是朕很想知道你那紙幣如何?不要讓別人隨便拿一張迴去稍微研究一下,就能做出來了。
紙幣可和銅幣不一樣。因為銅幣和銅的本身價值差不多。所以沒人鑄造銅幣。
可如果用紙來做一貫錢麵額的紙幣,那可真是一本萬利啊。”
“父皇放心,兒臣自然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
“你這個一定要小心一點。畢竟這個可不需要活字印刷。”
李佑隨意拿出一張一貫錢為李世民解釋道:“父皇請看。這種紅色現在還是市麵上第一次出現,和以往的紅色有著一定的區別。別人是做不出來的。
這還是我們紡織廠無意間調製而出的顏色。別人絕對仿製不出。
父皇請看這個字體的這個點……
父皇請看,透過個,這裏會有紫色透出來。
……”
李佑一次性就點出來七八個防偽標記。
從顏色,到字體,再到透光等等方麵。
這些自然有著一些並非原本世界紙幣的防偽標識。
李佑還借鑒了一些其他東西的防偽標識。比如“酒”!要麽就是將某某一點一筆弄的和正常有些差別。
別人仿製的時候,很多時候將會按照貫有思維。然後就和真品不一樣了。
比如正常思維,這是一橫,李佑非要隻點一個點。這裏的收口要突出,李佑就把他弄的圓潤。
那個圖案也是一樣。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弄一些違背正常思維的東西出來。
李世民見到都是連連稱奇:“你還真是讓人意外。盡然能想到如此厲害的方法。說不定以後鑄造銅幣都可以引入這套防偽標識了啊。”
李佑嗬嗬一笑:“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找厲害的防偽也有被別人破除的一天。
如果防偽不升級,總有一天,假紙幣依然會出現。
現在我們使用的方位標記,在技術層麵上還是不夠高深,更多的是在字體,圖案等方麵,這個毫無技術難度。我們想要絕對的領導,就必須在技術層麵上完全碾壓對手才行。”
其實想一想也的確如此。字體上的微末變化,圖案上的細枝末節的確可以做成一種防偽標記。在後世很多東西的正品和仿品的防偽標記就是這些東西。
但這些東西,隻要你有心觀察,還是可以被發現的。而且就算不會被發現,市麵上一旦流傳出假幣,你就需要向百姓講解如何分辨真假幣。如此一來,這些防偽標記就落入了對手的手中。
不就是改變一下字體或圖案嘛。這有什麽困難的,輕鬆搞定嘛。這就是沒技術含量的東西。以求別人不知道你這個防偽標記而來防偽。一旦對手知道你這個防偽標記了,他分分鍾都可以做出和你一模一樣的出來。
這些沒技術含量的李佑也隻能當做權宜之計。畢竟現在的技術沒達到,但也還需要這種防偽標記來杜絕其他人的造假才是真理。
“技術防偽?非技術防偽。如何做到技術防偽??”
李佑迴答道:“所謂技術防偽自然是用高超的技術來進行防偽。讓對手明明知道這個東西是防偽標記,他們卻模仿不來。”
李佑想了想說道:“從材質上,我們便可以做出一種獨一無二的材質。從明天開始,我們便要去嚐試第二個版本的票據了。他將會加入棉花等其他材料進行調和。希望調和成一種獨一無二,不易折損,非常適合的紙幣用紙。到時候,兒臣相信,就這種紙的本身就會成為一種強有力的防偽標記。”
李世民恍然的點點頭:“的確如此。那朕就拭目以待了。暫時性那票據還不會被朝廷認可為紙幣。還是按照你的計劃走,先讓他得到百姓的認同,然後朝廷再認同吧。如此一來,天下人也不會有異議了。
不然現在操之過急,那肯定有人作妖。在有心人的攛掇下,說不定百姓就會起一些暴亂了。”
李佑自然也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躬身一禮:“兒臣知曉,父皇放心,兒臣一定小心行事。”
無所謂現在的銅錢如何,至少大家握在手中的都是真金白銀。可如果朝廷認同了紙幣,那還要不要投放銅幣了呢?
原本的真金白銀,徹底換成了一遝遝的紙幣,放誰心理也不合適啊。也不希望如此的吧。感覺有人搶了你的錢一樣。
但是換成現在這種情況。百姓卻能自願辦理票據,因為他心理下意識的覺得,自己手中的是存錢的票據,而自己的錢在銀行裏麵好好存著呢。
這就是兩個不一樣的心境。現在就隻有等到百姓接受了紙幣之後。朝廷在宣布紙幣的合法性,並且將其定位大唐的合法性。
到了那時候,用銀本位還是金本位都可以繼續迎接經濟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