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他做的玄武門,兄弟,還有他的侄兒,還有好多好多和他有關係的人,全部都死在了他的屠刀之下。做的時候根本不會去考慮什麽報應。
但是做完之後,卻開始做噩夢起來。最後還是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才好了的。
對於災難也是一樣,李世民心中也相信所謂的天人感應。甚至心中隱隱將這些天災歸結到自己這個皇帝身上。
但這並不能阻止他救百姓。所以當即宣布:“從即日開始,長安周邊多養雞鴨。以備不時之需。還有,在各個水域修建水車,將運水路線拉長,盡可能的澆灌更多的地方。”
李世民命令一下,下方關於立刻應諾。
“旱災就多建水車,拉長運水路線,爭取能憑借這些沒有幹涸的河流來澆灌更多的地。對付蝗災,便要多養雞鴨。楚王這兩條建議都十分中肯。”李世民說著,再次看向李佑:“如果災難真的來臨,不知楚王還有什麽好辦法嗎?”
李佑無語,李世民這是打算將自己掏空嗎?隻得在想了想說道:“父皇,兒臣以為,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對百姓科普蝗蟲的危害,打破蝗神的傳說。如果蝗災真的來臨,百姓也才敢去捕殺蝗蟲。”
“科普?何為科普?”
“科學普及。告訴蝗蟲的習性,蝗蟲就是蝗蟲,而非什麽魚蝦。蝗蟲隻是一種昆蟲,也不是什麽蝗神。”
“那你打算如何科普呢?”
“父皇,這便是之前兒臣所言的《大唐周刊》了。以後每隔七天,我們便會發布一次的文章報告。我們會在上麵科普關於蝗蟲的一切信息。”
李世民點點頭:“那朕和諸公就拭目以待了!”
下朝之後,整個朝廷都開始運轉起來了。杜如晦拿著甚至,親自到別的州郡去調度大量糧草、長孫無忌則帶著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出了長安城,他們要去各大名川大山祈雨祈福。
房玄齡等人也在忙著商量到時候百姓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如何安定保險,安定長安。到時候災民千萬亂不得,一旦亂了將一副不可收拾。特別是災難麵前,百姓的神經是極其敏感的。
記得在後世,華夏發生災難,軍人警察都會齊心協力的抗災救人。而災民也都齊心協力,共同克服困難。
而反觀世界其他大國,如果發生災難了。他們的軍人和警察到達現場的第一步並不是救災,而是荷槍實彈的維持秩序。以防止災民發生民變。
所以才有,華夏不理解他們救災為什麽要荷槍實彈,外國人也不理解華夏軍人和警察去救災,為什麽連一個拿槍的都沒有。感到不可思議。難道他們就不怕災民鬧事嗎??
雖然華夏百姓本來就比較溫和。不會輕易就發生民變。發生民變,除非是走投無路了,他們才會鋌而走險。
但是李佑對此也不敢那般篤定。因為現在他都不知道災難會有多麽嚴重。如果一定災難超出他們的預估,物質保證不充足的情況下。李佑也很難保證那些百姓就真的會好好的。
更何況是房玄齡他們這些呢!都是活了大半輩子的人了。以前都是從戰爭年代,災難年代走過來的人。他們見多了災民在走投無路下,會有什麽瘋狂舉動。那可真的是什麽都能夠做得出來的。
安撫好百姓,這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任務。
三天之後,長安城有著好多小孩子,手中拿著一圈紙。一個長度達到一米多,卷成筒狀的紙。而他們另一隻手卻是一張打開的紙張。
之間他們揮舞著手中紙張,一邊高聲喊道:“賣報咯,賣報咯。《三國演義》,不一樣的三國來咯!”
“賣報,賣報,精鹽被人造謠,現在書籍又被人造謠,遙言幾時休啊!!”
“賣報,賣報咯,楚王又有一詩篇問世界。”
......
這一切怪的場景讓眾人趕到好奇。這都說的是什麽啊?感覺好像挺有趣的。
雖然達到都是看個熱鬧。但也有不少人攔下了這些報童問道:“喂,小孩,你是賣手上的那個嗎?不知你這個賣多少錢啊?”
“三文錢!我這個隻要三文錢一張。”
眾人嘩然,這麽大一張紙,上麵密密麻麻都寫滿了字。就這麽說五十文,他們都覺得正常。現在卻沒想到,這個價格居然如此便宜。實在讓人匪夷所思啊。
“那個小娃娃,個老夫來一張!”“給我也來一張!”“我也要,這是三文錢。”
小孩子笑的眉開眼笑,連連出手。不多時手中的報紙就被掃蕩一空了。
“你們等等,我這就去拿過來繼續賣。”說著小孩就一溜煙跑掉了。他要去拿更多的報紙來賣更多的錢。
整個長安,不僅僅是這一處地方,李佑一共雇傭了十多個小孩,向著四麵八方去賣東西。
而且長安城的四麵八方都有代售店鋪。即便不在小孩子那裏買,也可以在代售點購買。
李佑給這般小孩的價格就是,他們賣出去兩份,就能獲得一文錢。
因為孩子不多,他們的競爭並不激烈。輕輕鬆鬆,每個孩子至少都能賣出去四五十張往上走吧。換而言之,這些小孩今天就賺了二三十文錢。
這個工作,即便有些大人出苦力都難以掙得到,他們以前小孩子卻能簡單掙到。站在現在大唐百姓的收入來看,這也不算太低的工錢了。
長安城的百姓,今天好多都新奇的買下了這一張特殊的紙張。當然了,買下來的人,要麽自己會讀書認字,要麽家裏有人會讀書認字。
這上麵的新聞板塊,有《大唐字典》被造謠的字樣,並且明確告訴大家,曲江池畔明天將會開始教拚音的使用。這也讓好多人都感到有興趣。決定到時候去聽一聽。反正閑來無事。
其他的新聞時事也讓京城百姓驚訝連連,有些事情他們聽說,有些他們完全不知情。沒想到這裏全都有報道。
詩詞板塊。李佑上傳了一首《春曉》上去,李佑不知道反響如何,但是看著信仰值的瘋狂提升就知道,這一波又賺了不少。
當然了,其中除了李佑本人的《春曉》以外,還收錄了最近出現,很不錯的兩首詩。
這兩首詩,極盡辭藻之華麗。猶如描寫天宮碧池之美,卻讓人感到虛幻而不真實。
反倒是承托的李佑這首清新淡雅的《春曉》,更加高尚耀眼。
而其中最為吸引人的,莫過於《三國演義》的內容了。雖然僅僅隻有兩章,卻讓人欲罷不能。
當然了,為了避免麻煩,李佑在小說前麵就著了說明(這是演義,是小說,而非史實。)
太極殿,李世民手中已經有了好幾張《大唐周刊》。他的這一份甚至比李佑還先拿到手上。
前麵的新聞沒什麽重點內容,看了一遍就忽略不管了。而詩詞方麵,李佑的那首《春曉》自然是吸引住了他。
仔仔細細,研讀半晌,興致來了,讓王德磨墨,提筆揮墨,筆走龍蛇,一氣嗬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看著自己寫下的這首詩,滿意點點頭:“王德,命人裝訂好,掛在朕的寢宮去。”
“咯!”王德應諾。
李世民繼續看著科普板塊。這裏麵科普了很多很多動物。而很多動物他聽都沒聽過。更不要說見了。
比如企鵝,北極熊,考拉,袋鼠,長頸鹿,斑馬,犀牛,等等
而且李佑當屬科普這些動物的時候,還畫出了他們的簡筆畫。雖然不是實體化,但李佑的簡筆畫,完全可以看清楚這是個什麽動物,也算比較傳神的了。
可是這些動物,李世民卻實實在在沒有見過啊。不由和王德麵麵相序。李世民遲疑的問道:“額,這些東西,你見過嗎?”
王德搖搖頭:“奴才也從未見過這些動物。奴才想來,想來可能是楚王憑空想象出來的也說不定。”
李世民看著報紙上的說明讀到:“企鵝,一種最古老的遊禽。特征為不能飛翔;腳生於身體最下部,故呈直立姿勢。耐嚴寒,生活在極南之地。”
李世民抬頭看向王德:“如果是編的,這些動物都有說明,卻是煞有其事一般。以朕看來,這可能並不像是編的。”
王德撓撓頭:“這個老奴就搞不懂了。我大唐往南便是無邊無際的海洋。就算嶺南在往南,也一樣是海洋。可這個企鵝並不在嶺南之地啊。”
李世民響起去年,李佑大病初愈的時候,曾經說過的話,淡淡一笑:“可能他說的都是真的。真的有哪些地方吧。”
李世民看著這些他從未見過的動物。心中也開始悸動了。真不知道,這些動物生活的地方距離大唐有多遙遠呢,如果可以,他也想親眼看看這些好看的動物呢。
“看來這就是科普!!”李世民看著這個科普板塊,淡淡一笑。他感覺如此給百姓科普一下蝗蟲應該也算不錯的事情呢。
翻看這一頁不堪。李世民也看向了《三國演義!》
從開始便和以前看的三國並不一樣。桃園三結義。斬黃巾首立功,看的李世民都不由暗暗叫好。
結義兄弟。書中自然就有了一份義氣情誼在其中。看官自然也會更加沉迷於書中。
第二章寫了大漢朝廷在十常事手中岌岌可危。袁紹向何進提議,招諸侯進京勤王。卻在這時,戛然而止。
李世民向王德問道:“這個就這麽一點嗎?怎麽沒有了??”
王德汗顏:“聖上,這是楚王殿下定下的。他說每一期都隻發布兩章。想要看後麵的,就隻能等待下一章才可以了。”
若是別人,自然對此沒有絲毫辦法。但是李世民和別人能一樣嗎?直接說道:“王德去一趟,將後麵的內容給朕拿迴來。他那裏一定不止是這麽一點點。很有可能,他已經寫完了。”
而再看看其他人。一處府邸。一位少年拿著周刊看的津津有味。因為對這周刊感到新奇。所以也是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那些新聞讓他感覺挺有意思的。詩詞讓他無感,至於那些動物,也是新奇,也好奇這些動物究竟生活在什麽地位,自己居然從未見過。
而這些沒什麽,最令他沒想到的是,後麵居然是《三國演義》。他最喜歡的就是三國曆史。不由好好研讀起來。
桃園三結義,讓他也覺得,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找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來一場桃園三結義?
故事越來越精彩,越來越好看。可故事就是有些短。戛然而止,讓他欲罷不能。當初喊道:“來人啊,給本少爺去各大售賣的店麵等著。好好問問他們這個什麽時候出下一張,下一張裏麵是不是也有《三國演義。》”
還有很多地方亦是如此。這點東西,根本看的不過癮。上午販賣的第一期。不到中午,便有人來問第二期什麽時候出售。
到了中午的時候,來問的人就更加多了。報道李佑耳中。李佑聽聞此事,便讓人立下牌子。上麵寫明七天為一周,下一期要等到七天之後才可以出售,請大家耐心等待。
得到這個消息,所有人都隻能失望離開。翹首以盼了。或者隻能拿著第一期,反複閱讀。
其實銷量並不多。實在是因為平民百姓識字的人並不多。這京城已經算是整個大唐識字率最高的了吧。
可就是這樣,這一天下來,再加上長安周邊,一共也不過賣出去了一千份而已。按照這個估計。整個大唐,賣出去五千份恐怕都難得。
這一天其實不光是長安在銷售。銷售其他地方的報紙也都已經出發了。相信距離長安近的地方,相信明天就可以開始售賣,即便距離遠一些的,相信三天之後,便可開始售賣。
因為這是報紙,是新聞。需要保持實時性。所以李佑下旨命令。運送報紙不能坐車,隻能騎馬。
不敢和那行朝廷八百裏加急信使相比。李佑他們送信的人,一天跑個三百多裏不成問題吧。三天也是上千裏了呢。
但是做完之後,卻開始做噩夢起來。最後還是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才好了的。
對於災難也是一樣,李世民心中也相信所謂的天人感應。甚至心中隱隱將這些天災歸結到自己這個皇帝身上。
但這並不能阻止他救百姓。所以當即宣布:“從即日開始,長安周邊多養雞鴨。以備不時之需。還有,在各個水域修建水車,將運水路線拉長,盡可能的澆灌更多的地方。”
李世民命令一下,下方關於立刻應諾。
“旱災就多建水車,拉長運水路線,爭取能憑借這些沒有幹涸的河流來澆灌更多的地。對付蝗災,便要多養雞鴨。楚王這兩條建議都十分中肯。”李世民說著,再次看向李佑:“如果災難真的來臨,不知楚王還有什麽好辦法嗎?”
李佑無語,李世民這是打算將自己掏空嗎?隻得在想了想說道:“父皇,兒臣以為,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對百姓科普蝗蟲的危害,打破蝗神的傳說。如果蝗災真的來臨,百姓也才敢去捕殺蝗蟲。”
“科普?何為科普?”
“科學普及。告訴蝗蟲的習性,蝗蟲就是蝗蟲,而非什麽魚蝦。蝗蟲隻是一種昆蟲,也不是什麽蝗神。”
“那你打算如何科普呢?”
“父皇,這便是之前兒臣所言的《大唐周刊》了。以後每隔七天,我們便會發布一次的文章報告。我們會在上麵科普關於蝗蟲的一切信息。”
李世民點點頭:“那朕和諸公就拭目以待了!”
下朝之後,整個朝廷都開始運轉起來了。杜如晦拿著甚至,親自到別的州郡去調度大量糧草、長孫無忌則帶著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出了長安城,他們要去各大名川大山祈雨祈福。
房玄齡等人也在忙著商量到時候百姓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如何安定保險,安定長安。到時候災民千萬亂不得,一旦亂了將一副不可收拾。特別是災難麵前,百姓的神經是極其敏感的。
記得在後世,華夏發生災難,軍人警察都會齊心協力的抗災救人。而災民也都齊心協力,共同克服困難。
而反觀世界其他大國,如果發生災難了。他們的軍人和警察到達現場的第一步並不是救災,而是荷槍實彈的維持秩序。以防止災民發生民變。
所以才有,華夏不理解他們救災為什麽要荷槍實彈,外國人也不理解華夏軍人和警察去救災,為什麽連一個拿槍的都沒有。感到不可思議。難道他們就不怕災民鬧事嗎??
雖然華夏百姓本來就比較溫和。不會輕易就發生民變。發生民變,除非是走投無路了,他們才會鋌而走險。
但是李佑對此也不敢那般篤定。因為現在他都不知道災難會有多麽嚴重。如果一定災難超出他們的預估,物質保證不充足的情況下。李佑也很難保證那些百姓就真的會好好的。
更何況是房玄齡他們這些呢!都是活了大半輩子的人了。以前都是從戰爭年代,災難年代走過來的人。他們見多了災民在走投無路下,會有什麽瘋狂舉動。那可真的是什麽都能夠做得出來的。
安撫好百姓,這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任務。
三天之後,長安城有著好多小孩子,手中拿著一圈紙。一個長度達到一米多,卷成筒狀的紙。而他們另一隻手卻是一張打開的紙張。
之間他們揮舞著手中紙張,一邊高聲喊道:“賣報咯,賣報咯。《三國演義》,不一樣的三國來咯!”
“賣報,賣報,精鹽被人造謠,現在書籍又被人造謠,遙言幾時休啊!!”
“賣報,賣報咯,楚王又有一詩篇問世界。”
......
這一切怪的場景讓眾人趕到好奇。這都說的是什麽啊?感覺好像挺有趣的。
雖然達到都是看個熱鬧。但也有不少人攔下了這些報童問道:“喂,小孩,你是賣手上的那個嗎?不知你這個賣多少錢啊?”
“三文錢!我這個隻要三文錢一張。”
眾人嘩然,這麽大一張紙,上麵密密麻麻都寫滿了字。就這麽說五十文,他們都覺得正常。現在卻沒想到,這個價格居然如此便宜。實在讓人匪夷所思啊。
“那個小娃娃,個老夫來一張!”“給我也來一張!”“我也要,這是三文錢。”
小孩子笑的眉開眼笑,連連出手。不多時手中的報紙就被掃蕩一空了。
“你們等等,我這就去拿過來繼續賣。”說著小孩就一溜煙跑掉了。他要去拿更多的報紙來賣更多的錢。
整個長安,不僅僅是這一處地方,李佑一共雇傭了十多個小孩,向著四麵八方去賣東西。
而且長安城的四麵八方都有代售店鋪。即便不在小孩子那裏買,也可以在代售點購買。
李佑給這般小孩的價格就是,他們賣出去兩份,就能獲得一文錢。
因為孩子不多,他們的競爭並不激烈。輕輕鬆鬆,每個孩子至少都能賣出去四五十張往上走吧。換而言之,這些小孩今天就賺了二三十文錢。
這個工作,即便有些大人出苦力都難以掙得到,他們以前小孩子卻能簡單掙到。站在現在大唐百姓的收入來看,這也不算太低的工錢了。
長安城的百姓,今天好多都新奇的買下了這一張特殊的紙張。當然了,買下來的人,要麽自己會讀書認字,要麽家裏有人會讀書認字。
這上麵的新聞板塊,有《大唐字典》被造謠的字樣,並且明確告訴大家,曲江池畔明天將會開始教拚音的使用。這也讓好多人都感到有興趣。決定到時候去聽一聽。反正閑來無事。
其他的新聞時事也讓京城百姓驚訝連連,有些事情他們聽說,有些他們完全不知情。沒想到這裏全都有報道。
詩詞板塊。李佑上傳了一首《春曉》上去,李佑不知道反響如何,但是看著信仰值的瘋狂提升就知道,這一波又賺了不少。
當然了,其中除了李佑本人的《春曉》以外,還收錄了最近出現,很不錯的兩首詩。
這兩首詩,極盡辭藻之華麗。猶如描寫天宮碧池之美,卻讓人感到虛幻而不真實。
反倒是承托的李佑這首清新淡雅的《春曉》,更加高尚耀眼。
而其中最為吸引人的,莫過於《三國演義》的內容了。雖然僅僅隻有兩章,卻讓人欲罷不能。
當然了,為了避免麻煩,李佑在小說前麵就著了說明(這是演義,是小說,而非史實。)
太極殿,李世民手中已經有了好幾張《大唐周刊》。他的這一份甚至比李佑還先拿到手上。
前麵的新聞沒什麽重點內容,看了一遍就忽略不管了。而詩詞方麵,李佑的那首《春曉》自然是吸引住了他。
仔仔細細,研讀半晌,興致來了,讓王德磨墨,提筆揮墨,筆走龍蛇,一氣嗬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看著自己寫下的這首詩,滿意點點頭:“王德,命人裝訂好,掛在朕的寢宮去。”
“咯!”王德應諾。
李世民繼續看著科普板塊。這裏麵科普了很多很多動物。而很多動物他聽都沒聽過。更不要說見了。
比如企鵝,北極熊,考拉,袋鼠,長頸鹿,斑馬,犀牛,等等
而且李佑當屬科普這些動物的時候,還畫出了他們的簡筆畫。雖然不是實體化,但李佑的簡筆畫,完全可以看清楚這是個什麽動物,也算比較傳神的了。
可是這些動物,李世民卻實實在在沒有見過啊。不由和王德麵麵相序。李世民遲疑的問道:“額,這些東西,你見過嗎?”
王德搖搖頭:“奴才也從未見過這些動物。奴才想來,想來可能是楚王憑空想象出來的也說不定。”
李世民看著報紙上的說明讀到:“企鵝,一種最古老的遊禽。特征為不能飛翔;腳生於身體最下部,故呈直立姿勢。耐嚴寒,生活在極南之地。”
李世民抬頭看向王德:“如果是編的,這些動物都有說明,卻是煞有其事一般。以朕看來,這可能並不像是編的。”
王德撓撓頭:“這個老奴就搞不懂了。我大唐往南便是無邊無際的海洋。就算嶺南在往南,也一樣是海洋。可這個企鵝並不在嶺南之地啊。”
李世民響起去年,李佑大病初愈的時候,曾經說過的話,淡淡一笑:“可能他說的都是真的。真的有哪些地方吧。”
李世民看著這些他從未見過的動物。心中也開始悸動了。真不知道,這些動物生活的地方距離大唐有多遙遠呢,如果可以,他也想親眼看看這些好看的動物呢。
“看來這就是科普!!”李世民看著這個科普板塊,淡淡一笑。他感覺如此給百姓科普一下蝗蟲應該也算不錯的事情呢。
翻看這一頁不堪。李世民也看向了《三國演義!》
從開始便和以前看的三國並不一樣。桃園三結義。斬黃巾首立功,看的李世民都不由暗暗叫好。
結義兄弟。書中自然就有了一份義氣情誼在其中。看官自然也會更加沉迷於書中。
第二章寫了大漢朝廷在十常事手中岌岌可危。袁紹向何進提議,招諸侯進京勤王。卻在這時,戛然而止。
李世民向王德問道:“這個就這麽一點嗎?怎麽沒有了??”
王德汗顏:“聖上,這是楚王殿下定下的。他說每一期都隻發布兩章。想要看後麵的,就隻能等待下一章才可以了。”
若是別人,自然對此沒有絲毫辦法。但是李世民和別人能一樣嗎?直接說道:“王德去一趟,將後麵的內容給朕拿迴來。他那裏一定不止是這麽一點點。很有可能,他已經寫完了。”
而再看看其他人。一處府邸。一位少年拿著周刊看的津津有味。因為對這周刊感到新奇。所以也是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那些新聞讓他感覺挺有意思的。詩詞讓他無感,至於那些動物,也是新奇,也好奇這些動物究竟生活在什麽地位,自己居然從未見過。
而這些沒什麽,最令他沒想到的是,後麵居然是《三國演義》。他最喜歡的就是三國曆史。不由好好研讀起來。
桃園三結義,讓他也覺得,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找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來一場桃園三結義?
故事越來越精彩,越來越好看。可故事就是有些短。戛然而止,讓他欲罷不能。當初喊道:“來人啊,給本少爺去各大售賣的店麵等著。好好問問他們這個什麽時候出下一張,下一張裏麵是不是也有《三國演義。》”
還有很多地方亦是如此。這點東西,根本看的不過癮。上午販賣的第一期。不到中午,便有人來問第二期什麽時候出售。
到了中午的時候,來問的人就更加多了。報道李佑耳中。李佑聽聞此事,便讓人立下牌子。上麵寫明七天為一周,下一期要等到七天之後才可以出售,請大家耐心等待。
得到這個消息,所有人都隻能失望離開。翹首以盼了。或者隻能拿著第一期,反複閱讀。
其實銷量並不多。實在是因為平民百姓識字的人並不多。這京城已經算是整個大唐識字率最高的了吧。
可就是這樣,這一天下來,再加上長安周邊,一共也不過賣出去了一千份而已。按照這個估計。整個大唐,賣出去五千份恐怕都難得。
這一天其實不光是長安在銷售。銷售其他地方的報紙也都已經出發了。相信距離長安近的地方,相信明天就可以開始售賣,即便距離遠一些的,相信三天之後,便可開始售賣。
因為這是報紙,是新聞。需要保持實時性。所以李佑下旨命令。運送報紙不能坐車,隻能騎馬。
不敢和那行朝廷八百裏加急信使相比。李佑他們送信的人,一天跑個三百多裏不成問題吧。三天也是上千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