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楚摸了摸肩頭,微微皺著眉,小心翼翼的觀察著眼前的兵器。


    順式門的拳路始於清朝末年,由河北鏢師馮萬和先生所創。


    其人號稱“天下第一槍,神拳馮”!


    這門拳術也是博采眾長,自成體係,講究的就是一個“順”字。


    順氣,順勢,順其自然;勢順、氣順、力順,以順為核心,以封為輔。


    其拳路,也是快慢相間,剛柔相濟,所謂快而不亂,慢而不斷;剛而不強,柔而不軟。即有太極連連不斷之長,又博長拳挺拔大方之美。


    馮拳師手中長兵,棍杆的前後都裝有兵刃,前端是一個彎月形的鏟。


    此鏟,內凹,似月牙朝外,正是喚作月牙鏟。


    順式門長兵,則唯以月牙鏟當先。


    是以,江楚認出這柄兵器的來曆,多少也猜到了他的路數。


    這人姓馮,又是出自順式門,想來是盡得真傳的人物。


    這柄月牙鏟在他手中瀟灑大方,氣勢磅礴。


    這可正是合了一句鏟隨身走,身械合一的境界。


    想要破了去,隻能走險棋,如陳識那般近身。


    江楚心中暗暗打定主意,定了定神,雙刀倒持,慢慢擺出架勢。


    馮拳師麵色不變,前腳一步踏下,手中月牙鏟似龍出水,當麵擊來。


    江楚身子微俯,右手閃電一般擺出,兵刃相撞發出鐺的一聲脆響。對方手一翻,鏟身斜斜向下,便要去鏟江楚下三路,他急忙錯身避開,拔步飛快向前。


    後者本能的去橫掃,江楚卻猛地止步一轉身,左手麟角刀隨之一翻,分叉正架住杆身。


    馮拳師當即後退,一邊發力抽迴長兵,江楚也緊跟著他步伐往前,右手隨之落下,雙臂朝上猛地發力一抬,自己乘著這個機會,矮身錯步來到另一麵。


    在這個過程中,長杆上抬,馮拳師不得不雙臂下壓,可隨著江楚隻是乍一發力,旋即便錯身探過,沒有與他角力,鏟身受他的力徑直砸在地麵上,整塊青石斷成了兩截。


    到了這一步,江楚已經欺身近前,手中麟角刀落在他把持杆身處,對方先一步縮手迴去,可他另一隻手中刀刃卻已經抵在馮師傅的咽喉處。


    抵著對方靠牆站定後,江楚甩著刀身繼續向前,他似乎進入到了一種狀態裏。


    周遭的一切都不在他注意力中,視線始終聚焦在對手身上,渾身四肢關節,肌肉的勁,全身上下的氣都似乎擰成了一股繩,有種福至心靈的通透感。


    這種身隨心動的感覺很奇妙,更讓他整個人由內而外發出一股子銳氣。


    步伐向前,那手持三頭叉的拳師麵色凝重,手中長兵一抖,一聲不吭便迎麵挑了過來。


    江楚早就已經凝神注意,對方剛一起手情況,他突然隨之動了,身體敏捷得像一頭捕食的豹子般,矮身一個錯步滑了出去,順勢就是一手上抬,勁力帶起衣服,發出清脆的響聲。


    這是慣用的鑽拳手法,有晃動之勁,又有鑽天之意,氣勢如將海上之物拋向空中。特別是在有麟角刀在手時,更是如虎添翼,這分叉麟角就能夠徑直把對方長兵架住高抬。


    本來說對方這是發力下壓,而江楚憑力上抬,可他沉肩墜肘,如錐如箭,無法抑製。


    而借著這個機會,對於江楚而言,便是有了可欺身而近的間隙。


    對方臉色鐵青,雙手猛然一搓,長杆翻動,他退步迴拉,麟角刀正抵在三頭叉末端。


    這個距離,江楚的臉幾乎貼在叉尖前方。


    那拳師毫不猶豫發力前推,三頭叉向前猛然一刺!


    鐺!


    右手中的麟角刀徑直紮在三頭叉縫隙間,同時江楚身子向後一仰,避開了紮刺,前後手也成功鎖住了對方長兵。


    那人立時步子一踏,重心下沉,顯然是要角力了。


    江楚右手下壓,左手上抬,突然發勁牽引,猛烈斜向上一甩。


    那拳師雙手一鬆,三頭叉的柄端登時脫手,抽打在一旁的牆壁上。


    旋即,江楚雙刀收迴,長兵便落在了地上。


    對方深深看了他一眼,歎了一聲,低頭無聲的站在了一側。


    江楚掠過他身旁,毫不停留繼續往前。


    眼前這第三人默默的看著他毫不停留的走來,雙手驀地在胸前抱拳,旋即也不說二話,腰腿起伏,好似身下跨著一匹奔馬,手中大槍一抖,槍尖好像出動的毒蛇,朝著江楚的咽喉疾點而出。


    這三棱大槍刃,講究的就是一個紮字。


    這一字寫起來雖然簡單,可真要練起來,沒有幾年水磨的功夫,根本拿不出手。


    所謂月棍年刀一輩子槍,寶劍必須隨身藏。


    棍無刃好耍,入門隻需月餘;刀出鋒有去無迴,數載可成。


    劍則是短兵器變化最多的,劍走輕靈,對手腕對身法要求極高。


    想要練好劍,則必需襲時刻劍隨身,保持手感。


    而槍屬長兵之王,變化最多,要想練好要花一輩子功夫去水磨。


    若有人武功高強,一般也會稱為槍劍雙絕,可有曾聽過刀棍無雙?


    丁連山雖然沒有教江楚八兵器,但卻一一同他講過其中的妙法機理。


    形意八兵——大槍、樸刀、苗刀、單手刀、雙刀、雙棍(鞭鐧)、雙手長劍、雙匕首。


    形意有“脫槍為拳”的說法,是以最為重要在於大槍,名列第一,丁連山著重闡述。


    槍法要拿得出手,如此講求三點,一者在於準、一者在於疾、一者在於穩。


    甚至丁連山親自給江楚演示過,當然是以大杆子為槍以做演示。


    老先生一槍點出,能點死落在木樁上的蒼蠅,而且木樁不晃不動,無聲無響!


    疾、準、穩,真可謂是三者皆俱。


    若不準,不能準確點中蒼蠅落處。


    若不疾,槍身未到,蒼蠅便飛了去。


    若不穩,氣力在發出後,即將落至木樁上時不可能瞬間收迴,不可能無聲無息。


    麵前這拳師自然是到不了這等高深境界,那對氣力的把控要求著實細微。


    但是在數米之外,紮人咽喉,他肯定也是有百發百中的把握,不然也沒臉立在這裏了。


    江楚隻感覺那槍影如蛇出洞撲食,瞬間便有勁風撲麵,激得他喉節滾動,有一種窒息的感覺。


    但他動作卻也不可謂不快,刹那便是左手猛抬,護住自己的喉嚨口。


    “鐺!”的一聲,對方手掌一搓,杆身如蛟龍翻身,力道傳導鑽得江楚手臂發麻。


    他心中大叫不好,急忙偏過頭去,那槍刃便直接擦著江楚耳朵紮了一個空。


    對方還想收迴,可江楚哪裏肯願意,再來一次,自己喉嚨差點便被他點碎了。


    手一翻,江楚一下便鉗住了對方杆身。


    砰!


    雖然得手,可那拳師手上青筋暴起,驀然一抖,江楚隻覺得五指一鬆,隨後張開。


    他來不及收手,對方槍杆一晃,朝著江楚腰間掃了過來。


    江楚知道不好,心中驟驚,血氣上湧,急忙腳步連盤,屈膝如趟泥,猛的斜踩到側麵。


    與此同時,他迴手便是一擋,整個人身子都是一晃,好像是裝了半桶水一樣晃蕩。


    不過總算是將樁功基礎打得牢固,下盤穩如青鬆,生生抗了這勁,沒翻出去。


    生生挨得這麽一下,腰間原本的傷口頓時被打得鮮血流了出來。


    江楚整個人眼睛都有些發紅,咬牙不顧得疼痛,一個箭步便衝了出去。


    對方本能抽槍迴守,可江楚步子卻突然一暫,側身一個飛踢生生砸在了槍杆上。


    這一下力氣用的可是不小,那人哪裏想到他會來這麽一手,白蠟杆被踢得發彎成弓,槍尖砸在牆壁上,他手上虎口都隨之一顫。


    不等他反應,江楚已經是來到近前,猛然一個膝頂,這人方收迴心神,便覺得腹部一陣劇痛,頓時縮成了一團,被江楚隨之一記鞭腿抽了出去。


    身上傷越是疼的如同火燒,江楚頭腦就越發冷清,目光直直的看向最後兩個白西裝,手中麟角刀一翻,當即毫不停留的衝了出去。


    那人手持方天戟,右步在前左側,左步在後右側,看似執拗,似有深意的樣子。


    江楚右手上麟角刀剛一觸及對方長兵,左手已經暗暗向前。


    對方卻直把右步收迴,方天戟一擺,鐺的一聲擋住了刀身。


    他目光一閃,雙手忽然一撒,右手飛快的向肩頭去摸。


    可還未抽出,手腕便突然遭到重擊,江楚一個錯身,另一隻手刀鋒向後,正抵在他喉嚨處,整個人赫然已經摸到了他身後。


    二人朝向相背,江楚根本沒有迴頭看,他手向後伸,刀背卻擦著他脖子慢慢收迴。


    頓了頓,江楚認真的看了一眼那麵相英俊的年輕人,視線轉而落在他手中的長兵上。


    “很少見...”微微點了點頭,他輕聲說道。


    的確很少見,這兵刃經常在拳術界流傳,但少有人見到真正的麵目。


    陳識那個,隻是個半吊子武器,不值一提。


    這刀兩頭弧形利刃取象為“日”,中段一對月牙護手取象為“月”。


    “乾坤”象征天地陰陽,故而取名為“日月乾坤刀”。


    僅如此,就足以看出創造了這奇門兵刃的前輩境界。


    日月乾坤,敢如此稱謂,沒有幾斤幾兩,豈不是惹人笑話。


    “祖上傳授下來的,代代單傳,是以流傳不廣...”那年輕人咧嘴笑了笑,好似根本沒有大戰臨頭的緊張感,更像是在向外人介紹自家獨門兵刃一樣,帶著某種自豪意味。


    江楚點頭,甩著手腕輕輕說:“所以說,功夫最好別家門內傳。”


    “我要是在這裏打死了你,這日月乾坤刀豈不是就失傳了?”


    年輕人眯了眯眼,笑容收斂。


    “你可以試試。”


    江楚左腳微微後退半步,呈弓馬勢。


    “形意,江楚。”


    “河北,曹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行大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歲末末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歲末末子並收藏武行大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