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鳳陽分壇
無敵:從天龍八部開始 作者:躺平了的牛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丁敏君心中一聽到這個就心裏發毛,這個人可是活生生的把她的師父逼死了,都根本沒有自己動手的那種。
所以但凡是對方說給你選擇,那絕對是一個非常難的決定。
丁敏君咽了咽口水,開口詢問:“什。。什麽選擇?”
“很簡單。
第一個選擇就是我幫你解了生死符,但我同時會廢了你的武功,並且經脈受損,以後都不能重新習武。”
丁敏君聽到要廢除自己的武功,搖搖頭有些接受不了。
沒有了武功那她還是個屁?,那她怎麽去謀奪掌門之位,這一切不就都沒有了希望了嘛。
別說這個,她甚至都無法在峨眉立足,可能會成為任人欺負,隨意使喚的那種人,就好比她欺負那些新弟子一樣。
“那第二個選擇呢?,第二個選擇是什麽,隻要不是這個,隨便換一個條件都可以。”
李信嗤笑,哪裏有什麽第二個選擇,其實真正的選擇就這麽一個。
他開口,:“那更簡單。
第二個選擇不就是我不給你解生死符嘛,你自己去想辦法啊,沒準別人也能幫你解呢,又不一定要我。
你說是吧?”
丁敏君聽懂了李信的意思,沒有所謂的第二選擇,就是自己答不答應的問題,現在輪到自己做決定了。
但是這個決定很難,真的很難,至少對她自己而言是這樣的。
她不想再次嚐試生死符發作的滋味,那種感覺確實是生不如死;
但她同樣的不想失去一身的武藝,這是她辛辛苦苦幾十年才練出來的,沒有了這身武藝,她就是一個廢人了,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普通人。
再想到她平時欺負的那些門中弟子,如果她們知道了自己現在的情況的話,那以後絕對就是無盡的嘲諷,和受不完的白眼;
以後都是這種生活,那人還活著有什麽意義?
丁敏君還在心中糾結的時候。
李信催促道:“你最好快點給出你的答複,不然我可就馬上走了,沒看到我們正打算出門嗎。”
丁敏君沉默不語,她很難下定決心,說出同意廢除武功的話。
她不答話。
她還是把希望寄托在了另一句話上麵。
也許。
也許除了李信,別人也可以幫自己解除生死符也不一定。
其他人肯定沒有李信這般難說話,到時候自己什麽條件都可以答應。
如此一來,自己就能一舉兩得。
既不失去武功,也能解開生死符。
李信看到她的反應,猜到了她在想什麽。
“看來你已經做出了決定。”
丁敏君能做出這樣的反應,李信也不奇怪。
她就是一個欺軟怕硬的人,這些年估計欺負了不少人。
她是在害怕自己沒了武功之後,反過來會被人欺負。
李信轉頭對著公孫綠萼說:“萼兒,我們走吧。”
公孫綠萼點頭,與李信一同離開。
客棧內隻剩下了丁敏君和那個掌櫃。
丁敏君一時有些不知道該怎麽辦,自己偷摸跑出來一趟,沒想到得到的是一個這樣的結果。
實際情況根本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對方給了她一個選擇,但是她放棄了。
丁敏君在原地發了一會兒呆之後就趕緊離開。
她知道自己的時間現在很急。
她要去找人幫忙,她要去尋訪名醫。
這些都需要時間。
所以她必須抓緊時間,要趕在下一次生死符發作之前,找到解決辦法。
丁敏君不知道的是,她的生路已斷。
她根本不知道自己這個選擇意味著什麽,李信也沒有告訴她。
在這個世界,生死符除了李信與公孫綠萼應該無人能解。
它不是常規的毒藥,而是用內力將液體化為冰而成,解除生死符需要的是天山六陽掌配合特定的運行路線,方可解除。
就是因為解除的條件相當困難,所以才成為了《天龍八部》當中,令人聞風喪膽的手段。
天山童姥可是用這個把那些三教九流的人物,都壓製的死死的。
三個月。
丁敏君最多還有三個月的時間,生死符就會再次發作。
因為一顆藥丸的壓製時間最多就是三個月。
到時候可就生死由天了。
大概率她是死定了,而且會死的很慘。
……
李信對這些毫不關心,他已經給過對方機會,是丁敏君自己放棄了。
到時候死了,那也怪不了他。
他與公孫綠萼此次不著急趕路,所以連馬都沒有騎,一路慢慢的向著東南方向,徒步走去。
他們的速度不快不慢。
一天後到達安豐路,兩天後到達集慶路,在揚州玩了兩天;又轉道去了江浙行省的杭州路玩了兩天。
得出來休閑一趟,旅旅遊也是應該的。
風景雖然不錯,但老百姓過得卻是不怎麽樣,甚至可以說是貧苦。
連向來富饒的江浙地區都是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其他的先不論,蒙古統治下的管理無疑是失敗的。
特別是現在處在末期,蒙古王朝馬上就要分崩離析。
各地起義不斷、兵戈四起,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逛完杭州,本來可以馬上就去海邊,但李信他們又轉道去了一趟濠州。
明教的鳳陽分壇就在那裏,那裏也是朱元璋的發家之地。
作為明教的教主,去視察一下明教的分壇,這合情合理。
……
明教鳳陽分壇。
在被滅絕師太端了一波之後,不僅沒有一蹶不振,還在李信的大力扶持之下比以前發展的更好。
朱元璋在此處,可謂是混的風生水起。
不僅有常遇春的輔佐,還打出驅除韃虜的口號正式起義,招募了大量的人手加入自己的麾下,儼然成了當地的霸主級勢力。
就連元朝朝廷在此就設立的官府,都已經被朱元璋搞定了,已經正式和元朝朝廷開始對抗。
當時李信去汝陽王府的時候,為什麽汝陽王不在?
就是因為各地的民變已經四起,很多都公然打出了反抗元朝的旗幟,而且局勢在逐漸惡化。
所以汝陽王正忙著到處圍剿這些反賊。
李信與公孫綠萼進入城中,很輕易的就找到了明教分壇的所在。
因為這裏很好找,大家都知道這裏是起義軍的總部所在。
門口還有著人在把守。
把守之人看到有陌生人靠近,趕緊出言喝止,:
“此處重地,閑雜人等趕緊離開。”
所以但凡是對方說給你選擇,那絕對是一個非常難的決定。
丁敏君咽了咽口水,開口詢問:“什。。什麽選擇?”
“很簡單。
第一個選擇就是我幫你解了生死符,但我同時會廢了你的武功,並且經脈受損,以後都不能重新習武。”
丁敏君聽到要廢除自己的武功,搖搖頭有些接受不了。
沒有了武功那她還是個屁?,那她怎麽去謀奪掌門之位,這一切不就都沒有了希望了嘛。
別說這個,她甚至都無法在峨眉立足,可能會成為任人欺負,隨意使喚的那種人,就好比她欺負那些新弟子一樣。
“那第二個選擇呢?,第二個選擇是什麽,隻要不是這個,隨便換一個條件都可以。”
李信嗤笑,哪裏有什麽第二個選擇,其實真正的選擇就這麽一個。
他開口,:“那更簡單。
第二個選擇不就是我不給你解生死符嘛,你自己去想辦法啊,沒準別人也能幫你解呢,又不一定要我。
你說是吧?”
丁敏君聽懂了李信的意思,沒有所謂的第二選擇,就是自己答不答應的問題,現在輪到自己做決定了。
但是這個決定很難,真的很難,至少對她自己而言是這樣的。
她不想再次嚐試生死符發作的滋味,那種感覺確實是生不如死;
但她同樣的不想失去一身的武藝,這是她辛辛苦苦幾十年才練出來的,沒有了這身武藝,她就是一個廢人了,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普通人。
再想到她平時欺負的那些門中弟子,如果她們知道了自己現在的情況的話,那以後絕對就是無盡的嘲諷,和受不完的白眼;
以後都是這種生活,那人還活著有什麽意義?
丁敏君還在心中糾結的時候。
李信催促道:“你最好快點給出你的答複,不然我可就馬上走了,沒看到我們正打算出門嗎。”
丁敏君沉默不語,她很難下定決心,說出同意廢除武功的話。
她不答話。
她還是把希望寄托在了另一句話上麵。
也許。
也許除了李信,別人也可以幫自己解除生死符也不一定。
其他人肯定沒有李信這般難說話,到時候自己什麽條件都可以答應。
如此一來,自己就能一舉兩得。
既不失去武功,也能解開生死符。
李信看到她的反應,猜到了她在想什麽。
“看來你已經做出了決定。”
丁敏君能做出這樣的反應,李信也不奇怪。
她就是一個欺軟怕硬的人,這些年估計欺負了不少人。
她是在害怕自己沒了武功之後,反過來會被人欺負。
李信轉頭對著公孫綠萼說:“萼兒,我們走吧。”
公孫綠萼點頭,與李信一同離開。
客棧內隻剩下了丁敏君和那個掌櫃。
丁敏君一時有些不知道該怎麽辦,自己偷摸跑出來一趟,沒想到得到的是一個這樣的結果。
實際情況根本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對方給了她一個選擇,但是她放棄了。
丁敏君在原地發了一會兒呆之後就趕緊離開。
她知道自己的時間現在很急。
她要去找人幫忙,她要去尋訪名醫。
這些都需要時間。
所以她必須抓緊時間,要趕在下一次生死符發作之前,找到解決辦法。
丁敏君不知道的是,她的生路已斷。
她根本不知道自己這個選擇意味著什麽,李信也沒有告訴她。
在這個世界,生死符除了李信與公孫綠萼應該無人能解。
它不是常規的毒藥,而是用內力將液體化為冰而成,解除生死符需要的是天山六陽掌配合特定的運行路線,方可解除。
就是因為解除的條件相當困難,所以才成為了《天龍八部》當中,令人聞風喪膽的手段。
天山童姥可是用這個把那些三教九流的人物,都壓製的死死的。
三個月。
丁敏君最多還有三個月的時間,生死符就會再次發作。
因為一顆藥丸的壓製時間最多就是三個月。
到時候可就生死由天了。
大概率她是死定了,而且會死的很慘。
……
李信對這些毫不關心,他已經給過對方機會,是丁敏君自己放棄了。
到時候死了,那也怪不了他。
他與公孫綠萼此次不著急趕路,所以連馬都沒有騎,一路慢慢的向著東南方向,徒步走去。
他們的速度不快不慢。
一天後到達安豐路,兩天後到達集慶路,在揚州玩了兩天;又轉道去了江浙行省的杭州路玩了兩天。
得出來休閑一趟,旅旅遊也是應該的。
風景雖然不錯,但老百姓過得卻是不怎麽樣,甚至可以說是貧苦。
連向來富饒的江浙地區都是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其他的先不論,蒙古統治下的管理無疑是失敗的。
特別是現在處在末期,蒙古王朝馬上就要分崩離析。
各地起義不斷、兵戈四起,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逛完杭州,本來可以馬上就去海邊,但李信他們又轉道去了一趟濠州。
明教的鳳陽分壇就在那裏,那裏也是朱元璋的發家之地。
作為明教的教主,去視察一下明教的分壇,這合情合理。
……
明教鳳陽分壇。
在被滅絕師太端了一波之後,不僅沒有一蹶不振,還在李信的大力扶持之下比以前發展的更好。
朱元璋在此處,可謂是混的風生水起。
不僅有常遇春的輔佐,還打出驅除韃虜的口號正式起義,招募了大量的人手加入自己的麾下,儼然成了當地的霸主級勢力。
就連元朝朝廷在此就設立的官府,都已經被朱元璋搞定了,已經正式和元朝朝廷開始對抗。
當時李信去汝陽王府的時候,為什麽汝陽王不在?
就是因為各地的民變已經四起,很多都公然打出了反抗元朝的旗幟,而且局勢在逐漸惡化。
所以汝陽王正忙著到處圍剿這些反賊。
李信與公孫綠萼進入城中,很輕易的就找到了明教分壇的所在。
因為這裏很好找,大家都知道這裏是起義軍的總部所在。
門口還有著人在把守。
把守之人看到有陌生人靠近,趕緊出言喝止,:
“此處重地,閑雜人等趕緊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