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下看,見牆上續寫道:“某雖不才,得江湖同道抬愛,引群雄集聚浙東,評論天下武功。
無奈天不垂憐,膝下獨子天生體虛,不能承載家業,某尋近千方,終究徒勞,此之為憾,蓋因某耽於武道,素日造福未深之故也。
某曾收一人入堂中,主管堂中巨細事務。此人姓徐名慶魁,某年輕嗜武,短於識人,及至將如今日薄西山,始知其性奸狡至極。”
石敬麟念到這裏,心道:“原來皇甫老堂主早就知道,徐慶魁有問題!”
“某身體每況愈下,徐賊日益驕縱。某知自己死後,徐賊必欺吾兒而奪其業。
“某欲於死前誅殺徐賊,但轉念一想,覬覦某家業者何獨他一人?某雖能誅殺徐賊,但某若一死,又有誰能助吾兒以避天下?
“況且吾兒年幼,不可無人照顧。徐賊雖然奸狡,但既有主仆之份,吾兒對他沒有威脅,必不傷吾兒性命。
“吾思及此處,遂心生一計,命人自島上掘一地道,直通東湖湖底之下,遂成此室。”
接下一段,說的是那水洞有水不流下的原理,說神奇也神奇,說簡單也簡單。
原來那水洞,是在洞室封閉之後才開鑿的。當時洞室形成之後,皇甫惟功用特殊之法將外麵空氣導入洞室,再將地道和洞室出口層層封住,形成密室。
洞室之內空氣積壓,氣壓較地麵高出數倍。皇甫惟功之後又在朝湖底的牆上開出一洞,因為湖底流水被洞室裏的氣壓頂住,便流不下來。
這就和在一個斟滿水的茶盞上蓋一張白紙,再把茶盞倒扣過來,茶水和白紙都不會掉下的現象是一個道理。
石敬麟看到這裏,心想皇甫老堂主連這鬼斧神工的洞室都能造出,當真是個天才!
轉念又一想:這個洞室是密室,空氣吸了一口便少一口。
當下心中大凜,連忙減緩唿吸,原先一個彈指兩個唿吸,如今四個彈指才唿吸一次。
與此同時,石敬麟繼續閱覽牆上文字,見上麵續寫道:“某知自己死後,徐慶魁必霸占論招堂,甚而為禍一方。
“為防堂內典藏精髓為徐賊所得,此洞室將成之時,某暗中將典藏精髓移至此洞,共計一百三十部,皆為天下絕技。
“為防徐賊起疑,某還估計在徐賊麵前佯裝銷毀典籍。從此之後,除吾兒笑卿,天下再一人無人得知典藏所在。
“今君得入此洞,抑或是吾兒指示,抑或是天大機緣。不論何者,皆是與某有緣。
“某之典藏及夜明寶珠,悉數贈君所有。唯有兩願:一者盼君以洞中典藏,誅殺徐賊,除暴安良;二者盼君盡力護吾兒周全。”
末了還有一行小字,大意是提醒進洞的人,這個洞裏空氣有限,洞室距島五百步,每百步共有四道石門,每兩道石門之間蓄有空氣,必要時可作洞室空氣補充之用。
石敬麟看罷全文,心裏對皇甫惟功佩服得五體投地,尋思:“原來皇甫老堂主並沒有將那些典藏絕技毀掉,而且徐慶魁的所作所為,皇甫老堂主死前便全部料到。
“難怪皇甫兄弟兩次提醒老子‘湖底’,還說掌握後能可在英雄大會勝出!既如此,老子便將這些武功學了!半個月後,去好好收拾徐慶魁那老王八蛋!”
石敬麟於是往書架走去,取下第一本武典看了,見是一套名為《龍象拳》的拳法。
他將六十四招《龍象拳》飛速瀏覽一遍,隨即拉開架勢,施拳演練。這不練還好,一練卻嚇了一大跳。
原來這洞室之內的氣壓較陸地高出數倍,人身體處於其中,便如浮在水中一樣。
石敬麟一拳打出,手臂受浮阻之力影響,揮出的力道衰減十倍不止,而且拳頭被空氣一拖,方向也朝上偏了數寸。
石敬麟隻得調整氣息,暗運內勁,一拳一拳地揮出,直至將身形、拳勁、拳向調整到武典上的位置,如此一來,便要對抗身邊巨大氣壓,隻練了拳法中的一招,竟已覺微微吃力了。
石敬麟練武從未遇到這種情況過,心想是不是該將武典搬到陸麵再練。
不過片刻之後,他就知道這個想法是不通的。因為這洞室一麵出口在東湖湖底,另一麵出口倘若全開則湖水灌入,書冊盡毀。
石敬麟心中苦笑,知道除了在洞中將所有武功練熟,別無他法。隻得摒除雜念,繼續依武典演練拳法。
他此前也曾在地底下的獄司地牢演練武功,但此時與彼時,竟完全不同。
彼時在獄司地牢,他隻管依招練武,完全不必理會他事。
但此時在這湖底洞室之內,他一麵顧及洞內空氣、減緩唿吸頻率,一麵又要時刻對抗周遭氣壓,一套拳法下來,體力消耗何止在獄司地牢練武時的數倍?
即便他所學傲川訣,能使他內勁耐力遠超常人,但饒是如此,一套龍象拳下來,竟也已氣喘籲籲,似乎比和十數人惡鬥千招後還要疲憊幾分。
石敬麟練功從沒遇到這麽吃力的情況,頓時有些退卻想要偷懶。
這個念頭起來片刻,石敬麟立即大罵自己:“石敬麟啊石敬麟,這裏的武學典藏價值連城,皇甫兄弟提醒你尋得此洞,是對你的信任。
“這裏這麽多武典,你此時不刻苦練習,半月之後如何勝得過徐慶魁那老王八蛋?難道你隻能靠你體內那力量與徐慶魁拚命麽?
“你如此憊懶,如何對得起皇甫兄弟的信任?如何還得了皇甫兄弟的自由?豈不是要炎魔了皇甫老堂主設下如此布置的良苦用心?”
想及此處,吸了口氣,重新抖索精神。他將《龍象拳》武典翻到最後一頁,見上麵有皇甫惟功的注解,寫道:“此掌法乃煙東龍象門絕技。所謂龍象者,佛門所謂世間最大力者。
“今使此拳者,顧名思義,拳拳追求重力,恨不能砸山開石,狠辣無比,殊不知此已脫離拳創拳者本意。
“須知創拳者出身佛門,心懷慈悲,拳下怎會莽橫無情?
“所謂龍象,不過大道之象征,故知此拳奧義,在於慈悲,雖力大而有情,如同佛門高僧,雖武功高強,但不以武服人,以佛法度大道撼對手也。”
無奈天不垂憐,膝下獨子天生體虛,不能承載家業,某尋近千方,終究徒勞,此之為憾,蓋因某耽於武道,素日造福未深之故也。
某曾收一人入堂中,主管堂中巨細事務。此人姓徐名慶魁,某年輕嗜武,短於識人,及至將如今日薄西山,始知其性奸狡至極。”
石敬麟念到這裏,心道:“原來皇甫老堂主早就知道,徐慶魁有問題!”
“某身體每況愈下,徐賊日益驕縱。某知自己死後,徐賊必欺吾兒而奪其業。
“某欲於死前誅殺徐賊,但轉念一想,覬覦某家業者何獨他一人?某雖能誅殺徐賊,但某若一死,又有誰能助吾兒以避天下?
“況且吾兒年幼,不可無人照顧。徐賊雖然奸狡,但既有主仆之份,吾兒對他沒有威脅,必不傷吾兒性命。
“吾思及此處,遂心生一計,命人自島上掘一地道,直通東湖湖底之下,遂成此室。”
接下一段,說的是那水洞有水不流下的原理,說神奇也神奇,說簡單也簡單。
原來那水洞,是在洞室封閉之後才開鑿的。當時洞室形成之後,皇甫惟功用特殊之法將外麵空氣導入洞室,再將地道和洞室出口層層封住,形成密室。
洞室之內空氣積壓,氣壓較地麵高出數倍。皇甫惟功之後又在朝湖底的牆上開出一洞,因為湖底流水被洞室裏的氣壓頂住,便流不下來。
這就和在一個斟滿水的茶盞上蓋一張白紙,再把茶盞倒扣過來,茶水和白紙都不會掉下的現象是一個道理。
石敬麟看到這裏,心想皇甫老堂主連這鬼斧神工的洞室都能造出,當真是個天才!
轉念又一想:這個洞室是密室,空氣吸了一口便少一口。
當下心中大凜,連忙減緩唿吸,原先一個彈指兩個唿吸,如今四個彈指才唿吸一次。
與此同時,石敬麟繼續閱覽牆上文字,見上麵續寫道:“某知自己死後,徐慶魁必霸占論招堂,甚而為禍一方。
“為防堂內典藏精髓為徐賊所得,此洞室將成之時,某暗中將典藏精髓移至此洞,共計一百三十部,皆為天下絕技。
“為防徐賊起疑,某還估計在徐賊麵前佯裝銷毀典籍。從此之後,除吾兒笑卿,天下再一人無人得知典藏所在。
“今君得入此洞,抑或是吾兒指示,抑或是天大機緣。不論何者,皆是與某有緣。
“某之典藏及夜明寶珠,悉數贈君所有。唯有兩願:一者盼君以洞中典藏,誅殺徐賊,除暴安良;二者盼君盡力護吾兒周全。”
末了還有一行小字,大意是提醒進洞的人,這個洞裏空氣有限,洞室距島五百步,每百步共有四道石門,每兩道石門之間蓄有空氣,必要時可作洞室空氣補充之用。
石敬麟看罷全文,心裏對皇甫惟功佩服得五體投地,尋思:“原來皇甫老堂主並沒有將那些典藏絕技毀掉,而且徐慶魁的所作所為,皇甫老堂主死前便全部料到。
“難怪皇甫兄弟兩次提醒老子‘湖底’,還說掌握後能可在英雄大會勝出!既如此,老子便將這些武功學了!半個月後,去好好收拾徐慶魁那老王八蛋!”
石敬麟於是往書架走去,取下第一本武典看了,見是一套名為《龍象拳》的拳法。
他將六十四招《龍象拳》飛速瀏覽一遍,隨即拉開架勢,施拳演練。這不練還好,一練卻嚇了一大跳。
原來這洞室之內的氣壓較陸地高出數倍,人身體處於其中,便如浮在水中一樣。
石敬麟一拳打出,手臂受浮阻之力影響,揮出的力道衰減十倍不止,而且拳頭被空氣一拖,方向也朝上偏了數寸。
石敬麟隻得調整氣息,暗運內勁,一拳一拳地揮出,直至將身形、拳勁、拳向調整到武典上的位置,如此一來,便要對抗身邊巨大氣壓,隻練了拳法中的一招,竟已覺微微吃力了。
石敬麟練武從未遇到這種情況過,心想是不是該將武典搬到陸麵再練。
不過片刻之後,他就知道這個想法是不通的。因為這洞室一麵出口在東湖湖底,另一麵出口倘若全開則湖水灌入,書冊盡毀。
石敬麟心中苦笑,知道除了在洞中將所有武功練熟,別無他法。隻得摒除雜念,繼續依武典演練拳法。
他此前也曾在地底下的獄司地牢演練武功,但此時與彼時,竟完全不同。
彼時在獄司地牢,他隻管依招練武,完全不必理會他事。
但此時在這湖底洞室之內,他一麵顧及洞內空氣、減緩唿吸頻率,一麵又要時刻對抗周遭氣壓,一套拳法下來,體力消耗何止在獄司地牢練武時的數倍?
即便他所學傲川訣,能使他內勁耐力遠超常人,但饒是如此,一套龍象拳下來,竟也已氣喘籲籲,似乎比和十數人惡鬥千招後還要疲憊幾分。
石敬麟練功從沒遇到這麽吃力的情況,頓時有些退卻想要偷懶。
這個念頭起來片刻,石敬麟立即大罵自己:“石敬麟啊石敬麟,這裏的武學典藏價值連城,皇甫兄弟提醒你尋得此洞,是對你的信任。
“這裏這麽多武典,你此時不刻苦練習,半月之後如何勝得過徐慶魁那老王八蛋?難道你隻能靠你體內那力量與徐慶魁拚命麽?
“你如此憊懶,如何對得起皇甫兄弟的信任?如何還得了皇甫兄弟的自由?豈不是要炎魔了皇甫老堂主設下如此布置的良苦用心?”
想及此處,吸了口氣,重新抖索精神。他將《龍象拳》武典翻到最後一頁,見上麵有皇甫惟功的注解,寫道:“此掌法乃煙東龍象門絕技。所謂龍象者,佛門所謂世間最大力者。
“今使此拳者,顧名思義,拳拳追求重力,恨不能砸山開石,狠辣無比,殊不知此已脫離拳創拳者本意。
“須知創拳者出身佛門,心懷慈悲,拳下怎會莽橫無情?
“所謂龍象,不過大道之象征,故知此拳奧義,在於慈悲,雖力大而有情,如同佛門高僧,雖武功高強,但不以武服人,以佛法度大道撼對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