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之後,一名少年官差身帶刑部公文,快馬馳進孤州府府衙。孤州府知府聞訊,親自出來接待。
少年官差將刑部公文交給了知府,知府見那公文濕皺,有些文字墨跡暈染,顯然被水打濕過,好奇問道:“這公文怎麽這樣了?”
“這是加急公文!老子日夜馬不停蹄送過來,不小心沾了露水,才會這樣。”少年官差解釋道。
知府大人嘀咕道:“刑部公文背麵材質特殊,能可防水,卷起來時,掉進水裏也不會濕,一點露水怎麽會……”
“知府大人是在懷疑這公文麽?”少年官差聞言反問,有意無意的甩動著手裏明晃晃的刑部令牌。
知府大驚,連忙請罪說道:“下官絕對沒有,下官多嘴了!”
說完,立即吩咐師爺將公文謄抄下來,又命畫匠將公文後兩人的畫像臨摹下來,製成通緝令,一麵張貼於孤州城四處,一麵派人加急送於孤州轄下各縣。
一個時辰之後,幾乎整個孤州城的人都知道了,有一個人叫凰圃笑卿的人在京州城犯下大案,屠殺了刑部尚書陳之通滿門;還有一個叫佑儆麟的賊子,從獄司地牢越獄了。
而全城百姓都不知道,他們看到的凰圃笑卿的畫像,實則是陳囂的容貌;而佑儆麟的畫像,實則卻是承天侯府前副統領刑勇的容貌。
少年官差嘴角一揚,欣喜地點了點頭。孤州知府還以為這位“上差”在嘉許自己的辦事效率,卻不知道,這位“上差”正在為自己的手筆得意。
原來這少年官差不是別人,正是石敬麟。
自兩天前在茶寮打死官差,石敬麟便從那年輕官差身上扒下公服,穿在自己身上,來了一個“李代桃僵”,裝起了官差。
這一身公服,讓石敬麟大大方方奔馳在官道之上,一路上不知少了多少麻煩。
不過至於如何處理截獲的那刑部公文,卻成了石敬麟的頭痛的事情。
他想如果直接毀去公文最是簡單,但時間一長,刑部就會發現公文沒有下達,到時再另派人向各州下發公文,皇甫笑卿和自己終究難免逃難天涯的下場。
於是幾經搜腸刮肚之後,石敬麟終於想到了這個絕妙的點子。
他在趕路之餘,抽空將公文裏的名字全部加了偏旁,形成了麵目全非的兩個新名字。
那公文原本極為工整,添了筆畫之後,顯得格格不入。為了更顯真實,石敬麟故意向公文上灑了水珠,再用袖子吸幹,如此一來,公文上多處文字模糊了,那新添的筆畫,便不再突兀了。
至於那公文後的兩張假畫像,則是石敬麟在趕路時路過一個小鎮,花了五兩銀子,請一名落魄書生依他口述畫下的。
這也算是石敬麟送給陳囂和刑勇這兩個“老朋友”的一份大禮了。
-------------------------------------
通緝令成功發出,石敬麟沒在孤州府衙久呆,徑直策馬趕往孤江渡。
孤江自西向東貫穿神州中陸,從孤江坐船順流而下,可以經光州、泗州,不到兩日便能直入東海。
他原先計劃在孤江渡買一條船,再雇個船夫,往東海而去。不料沿江行至半道時,卻遠遠瞧見江岸處斜靠著一條小船。
石敬麟見那船停靠的位置特別奇怪,旁邊江岸是個丈半高的泥土斷崖,若非身負輕功,尋常船家若將船停在那裏,必然上不了岸。
石敬麟有些好奇,策馬靠近一些,才見那是條紅篷船。
石敬麟心中一動,心想:“這紅篷船長得就很眼熟,莫非是老子那兒子,‘孤江橫棹’賦清詩新造的小船?”
當下玩心大起,下馬悄悄靠近紅篷船,見船中無人,便輕輕一縱,跳上船頭,矮身進船艙一看,果見船艙之中擺著一個矮幾,幾後堆了兩筐書籍。
看這裝飾,果真就是賦清詩的船了。石敬麟哈哈大笑:“果然是老子那乖兒子的,乖兒子孝敬老子,替老子省下了一筆買船錢!”
於是將紅篷船的纖繩解開,輕輕一推,小船橫著移出了十餘丈,順著江流往下流飄去。
這時忽然岸上匆匆奔來一人,朗聲喊道:“可惡的偷船賊,快將吾船還來!”
石敬麟出倉來看,見來者左手拎著一個滿當當的菜籃子,右手操著琴,狼狽追趕,正是“孤江橫棹”賦清詩。
石敬麟登時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賦清詩眼力也是極好,相距十餘丈,將石敬麟五官瞧得清清楚楚,一邊疾追,一邊喝道:“陳囂狗賊,快將吾船還來!”
石敬麟聽他依然還叫自己“陳囂”,顯然還將自己半年前謊報姓名之言信以為真,更是笑得連眼淚都快出來,當下應道:“乖兒子,這船老子要了,你迴頭再去造一艘吧!”
半年多前,賦清詩的愛書和烏篷船被石敬麟燒毀,起初真的是夜不能寢,食不知味,恨不得將“陳囂”大卸八塊。
他渡江之後連追了三天,始終都沒能追到“陳囂”,心想天大地大,一個人刻意要躲的話,找起來果真無異於大海撈針。
再加上不過他是讀書人,自詡讀得是聖賢之書,時間一長,心裏恨意減退,心想得饒人處且饒人,於是就打消了追殺“陳囂”的念頭,又迴到了孤江過著自己安穩的江上生活。
但他哪裏能夠想到,這可惡的“陳囂”半年後竟會再度出現,一來就又滿口穢言,一來就又偷走他的心愛的小船?
試問這種憤怒,哪裏還能再忍?
賦清詩眼見紅篷船離岸還不遠,當下丟開菜籃子,施展水上飄的輕功,在江麵上奔行五丈,緊接一個鷂子翻身,徑朝船尾落來。
石敬麟也不禁為他這漂亮輕功喝了聲彩,右手勁力使處,拿起船尾棹木,將偌長棹木當成一把超長之劍,朝賦清詩刺去。
賦清詩身在半空,這一刺之下,便將賦清詩下身去路全部封住,竟使他進退不得。
好在這棹木畢竟不是真劍,賦清詩閃避不得,索性雙腳便朝棹木踏去。
哪知石敬麟那一刺竟是個虛招,等到賦清詩伸腳腳踏之時,他早將棹木劃過圓弧,朝賦清詩腰間狠狠掄了過去。
少年官差將刑部公文交給了知府,知府見那公文濕皺,有些文字墨跡暈染,顯然被水打濕過,好奇問道:“這公文怎麽這樣了?”
“這是加急公文!老子日夜馬不停蹄送過來,不小心沾了露水,才會這樣。”少年官差解釋道。
知府大人嘀咕道:“刑部公文背麵材質特殊,能可防水,卷起來時,掉進水裏也不會濕,一點露水怎麽會……”
“知府大人是在懷疑這公文麽?”少年官差聞言反問,有意無意的甩動著手裏明晃晃的刑部令牌。
知府大驚,連忙請罪說道:“下官絕對沒有,下官多嘴了!”
說完,立即吩咐師爺將公文謄抄下來,又命畫匠將公文後兩人的畫像臨摹下來,製成通緝令,一麵張貼於孤州城四處,一麵派人加急送於孤州轄下各縣。
一個時辰之後,幾乎整個孤州城的人都知道了,有一個人叫凰圃笑卿的人在京州城犯下大案,屠殺了刑部尚書陳之通滿門;還有一個叫佑儆麟的賊子,從獄司地牢越獄了。
而全城百姓都不知道,他們看到的凰圃笑卿的畫像,實則是陳囂的容貌;而佑儆麟的畫像,實則卻是承天侯府前副統領刑勇的容貌。
少年官差嘴角一揚,欣喜地點了點頭。孤州知府還以為這位“上差”在嘉許自己的辦事效率,卻不知道,這位“上差”正在為自己的手筆得意。
原來這少年官差不是別人,正是石敬麟。
自兩天前在茶寮打死官差,石敬麟便從那年輕官差身上扒下公服,穿在自己身上,來了一個“李代桃僵”,裝起了官差。
這一身公服,讓石敬麟大大方方奔馳在官道之上,一路上不知少了多少麻煩。
不過至於如何處理截獲的那刑部公文,卻成了石敬麟的頭痛的事情。
他想如果直接毀去公文最是簡單,但時間一長,刑部就會發現公文沒有下達,到時再另派人向各州下發公文,皇甫笑卿和自己終究難免逃難天涯的下場。
於是幾經搜腸刮肚之後,石敬麟終於想到了這個絕妙的點子。
他在趕路之餘,抽空將公文裏的名字全部加了偏旁,形成了麵目全非的兩個新名字。
那公文原本極為工整,添了筆畫之後,顯得格格不入。為了更顯真實,石敬麟故意向公文上灑了水珠,再用袖子吸幹,如此一來,公文上多處文字模糊了,那新添的筆畫,便不再突兀了。
至於那公文後的兩張假畫像,則是石敬麟在趕路時路過一個小鎮,花了五兩銀子,請一名落魄書生依他口述畫下的。
這也算是石敬麟送給陳囂和刑勇這兩個“老朋友”的一份大禮了。
-------------------------------------
通緝令成功發出,石敬麟沒在孤州府衙久呆,徑直策馬趕往孤江渡。
孤江自西向東貫穿神州中陸,從孤江坐船順流而下,可以經光州、泗州,不到兩日便能直入東海。
他原先計劃在孤江渡買一條船,再雇個船夫,往東海而去。不料沿江行至半道時,卻遠遠瞧見江岸處斜靠著一條小船。
石敬麟見那船停靠的位置特別奇怪,旁邊江岸是個丈半高的泥土斷崖,若非身負輕功,尋常船家若將船停在那裏,必然上不了岸。
石敬麟有些好奇,策馬靠近一些,才見那是條紅篷船。
石敬麟心中一動,心想:“這紅篷船長得就很眼熟,莫非是老子那兒子,‘孤江橫棹’賦清詩新造的小船?”
當下玩心大起,下馬悄悄靠近紅篷船,見船中無人,便輕輕一縱,跳上船頭,矮身進船艙一看,果見船艙之中擺著一個矮幾,幾後堆了兩筐書籍。
看這裝飾,果真就是賦清詩的船了。石敬麟哈哈大笑:“果然是老子那乖兒子的,乖兒子孝敬老子,替老子省下了一筆買船錢!”
於是將紅篷船的纖繩解開,輕輕一推,小船橫著移出了十餘丈,順著江流往下流飄去。
這時忽然岸上匆匆奔來一人,朗聲喊道:“可惡的偷船賊,快將吾船還來!”
石敬麟出倉來看,見來者左手拎著一個滿當當的菜籃子,右手操著琴,狼狽追趕,正是“孤江橫棹”賦清詩。
石敬麟登時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賦清詩眼力也是極好,相距十餘丈,將石敬麟五官瞧得清清楚楚,一邊疾追,一邊喝道:“陳囂狗賊,快將吾船還來!”
石敬麟聽他依然還叫自己“陳囂”,顯然還將自己半年前謊報姓名之言信以為真,更是笑得連眼淚都快出來,當下應道:“乖兒子,這船老子要了,你迴頭再去造一艘吧!”
半年多前,賦清詩的愛書和烏篷船被石敬麟燒毀,起初真的是夜不能寢,食不知味,恨不得將“陳囂”大卸八塊。
他渡江之後連追了三天,始終都沒能追到“陳囂”,心想天大地大,一個人刻意要躲的話,找起來果真無異於大海撈針。
再加上不過他是讀書人,自詡讀得是聖賢之書,時間一長,心裏恨意減退,心想得饒人處且饒人,於是就打消了追殺“陳囂”的念頭,又迴到了孤江過著自己安穩的江上生活。
但他哪裏能夠想到,這可惡的“陳囂”半年後竟會再度出現,一來就又滿口穢言,一來就又偷走他的心愛的小船?
試問這種憤怒,哪裏還能再忍?
賦清詩眼見紅篷船離岸還不遠,當下丟開菜籃子,施展水上飄的輕功,在江麵上奔行五丈,緊接一個鷂子翻身,徑朝船尾落來。
石敬麟也不禁為他這漂亮輕功喝了聲彩,右手勁力使處,拿起船尾棹木,將偌長棹木當成一把超長之劍,朝賦清詩刺去。
賦清詩身在半空,這一刺之下,便將賦清詩下身去路全部封住,竟使他進退不得。
好在這棹木畢竟不是真劍,賦清詩閃避不得,索性雙腳便朝棹木踏去。
哪知石敬麟那一刺竟是個虛招,等到賦清詩伸腳腳踏之時,他早將棹木劃過圓弧,朝賦清詩腰間狠狠掄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