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劉基的想想,其實,也真的就是想想而已。


    在這個講究貧賤夫妻不可欺,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年代。


    如果你是家道中落,不想拖累對方而去退親還好說,但如果你是因為升官發財,然後嫌棄對方,而退親話。


    嗬嗬,


    用腳趾頭想,也可以知道,你要承受多少輿論壓力。


    口誅筆伐,不要懷疑,這真的是一個用嘴也能殺人的時代!


    所以,劉基很快便擺正了自己的姿態,滿臉笑容的道:“伯言所言正是,這也是正式基一直再考慮的問題。


    我已經與父親商議過,十日後,會為我舉行冠禮,冠禮之後便可娶親了。”


    冠禮,是華夏民族嘉禮的一種,是古代中國漢族男性的成年禮。冠禮表示男青年至一定年齡,性已經成熟,可以婚嫁,並從此作為氏族的一個成年人,參加各項活動。


    按周製,男子二十歲行冠禮,然天子諸侯為早日執掌國政,多提早行禮。傳說周文王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


    古代冠禮在宗廟內舉行,日期為二月,冠前十天內,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內無吉日,則筮選下一旬的吉日。


    然後將吉日告知親友。及冠禮前三日,又用筮法選擇主持冠禮的大賓,並選一位“讚冠”者協助冠禮儀式。


    理論上。劉基應該是在接任刺史之位前進行冠禮的,因為未進行冠禮,便表示他還是一個小孩子。


    是不具備幾人刺史的資格的。


    但事急從權。劉繇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隻好數項工作同時進行。


    包括冠禮,包括繼位大典,包括劉基的婚事。


    而這裏麵,刺史之位接任大典,準備的最快,便第一個施行了。


    劉基的迴答令陸遜很是滿意。一旦劉陸兩家聯姻,陸家就算是吳郡真正的外戚了。甚至可以算是未來整個江東的外戚。


    這對於正在休養生息的陸家而言,是個很滿意的結局。


    當然,劉基接下來的話,會令他更加滿意。


    “伯言啊。你雖然年少,但卻少年老成,在加上陸家變故,是以早早便擔任了陸家家主之位。怎麽樣,你對未來有什麽想法嗎?”劉基淡淡的說道。


    對於陸遜,劉基從始至終就是關注的,就連當初答應與陸家聯姻,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看在陸遜的麵子上。


    畢竟。這是一個在能力上堪比諸葛亮的人才,沒有任何人能夠忽視這種人才。


    陸遜眼中微微閃過一道亮光,劉基的招攬之意他自然聽的明白。


    心中也是不由一喜。事實上,這也正是他進來準備與劉基說的事,如果劉基還不招攬,他就恐怕就要厚著臉龐前來投靠了。


    作為江東四大家族之一,陸家經曆過廬江之戰後,族中嫡係子弟死傷慘重。不得不進入了休養生息的局麵。


    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就要退出江東的官場。


    世家是什麽?


    千萬不要把世家等同與地主。地主可以不管其他,隻是守著自己的幾百畝地,坐地收租即可。


    但世家卻不行,世家必須在官場上有人。


    或者軍界、活著政界。


    因為隻有在官場上有人的世家,才能保證自己的財富,甚至更進一步,為自己的家族謀取發展。


    一個在官場上沒人的世家,會飛快的虛弱。


    不要說什麽世家紮根地方,沒人敢惹。


    自古以來,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不管你在地方上有再大的勢力,麵對官府都是不堪一擊的!


    那時被地方官員們顧忌,不敢輕舉妄動的世家,都是在朝中有人的。


    朝中沒人的,看看哪個敢隨便囂張!


    陸家在廬江之戰中最大的損失,就是死去了大批的成年子弟。


    這些子弟活著已經進入仕途,活著正在準備進入仕途,他們是今後陸家仗義發展的依靠。


    但在孫策的兵鋒下,全都變成了泡影。


    以至於,隻能讓年僅十二歲的陸遜支撐門戶。


    陸遜其實早就在謀劃怎麽才能進入江東的官場。


    但江東的局勢對陸家而言真的很不利,因為按照當時的局勢,最有可能成為江東之主的是孫策!


    孫策與陸家血海深仇,陸遜視若父親的陸績又是被孫策親手斬殺,他怎能去投靠孫策?


    事實上,按照曆史進程,陸遜是再到幾年後,孫策死去,而陸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才不得不投靠孫家的。


    所以,但凡有一線生機,他都不會投靠孫策的。


    不過,老天對陸家總算是不錯,一番掙紮,孫策身死,劉基成為未來江東之主的形勢明顯。


    而最重要的是,劉陸聯姻,陸遜之後就是劉基的小舅子了,看來陸家從此走上發展的快車道不是夢。


    所以,在這個時候,陸遜的下一步目標,自然是要把這些優勢,轉化成真正的利益。


    而轉化利益的最好辦法,就是進入仕途!


    “劉陸兩家聯姻,大人可就是遜的姐夫了,遜年幼,哪有什麽想法,一切單憑姐夫做主!”陸遜道。


    劉基淡淡瞥了他一眼,對他的心思自然了如指掌,輕笑道:“既然如此,你便先為秘書閣侍從吧。”


    秘書閣,劉基剛剛組建的一個機構,甚至這個機構在陸遜到來之前,還是空無一人的。


    這算是劉基靈機一動,想起的一個東西。


    秘書閣的作用。說簡單也簡單,但說不簡單也不簡單。


    說他簡單,是因為他基本上就相當於劉基專用的一個辦公室。裏麵得人可以將劉基做出的決定傳遞出去,僅此而已。


    但說他不簡單,則是因為,這裏麵會處理劉基所需要處理的所有軍政事務!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個秘書閣,基本相當於後世內閣的雛形,隨著劉基掌控範圍日多。尤其是在繼任刺史之位之後。


    需要他處理的軍政事務會飛速增多,劉基再想一個人處理。顯然是忙不過來了。就算有諸葛瑾幫他也是一樣。


    畢竟,政務中,有很多是非常繁瑣的,重複的事務。如果讓諸葛瑾處理這些,不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當然,組建秘書閣,在劉基的心中還有著更為重大的意義。


    這裏,日後會成為劉基勢力高級官員的培訓及考核基地!


    劉基從來不認為人才是天定的,或許有些人天生資質較高,但沒有後天的曆練,沒有具體事物的鍛煉,也難成大器。


    三國有很多名垂千古的人才。如諸葛亮,如陸遜,如周瑜。如龐統,但在他們還沒有入仕的時候,真的就能有多強的能力嗎?


    劉基早就過了盲目崇拜名人的時期,在他看來,名人也好,草民也罷。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才是正理!


    以後,隻要是青年人才。尤其是陸遜這種名氣不錯,日後可堪大用的人物,一律扔進秘書閣。


    這裏站得高,看得遠,真正得人才,在這裏必定能展現出應有的風采。


    到時才不會有諸葛亮失街亭之憾!


    不過,想到秘書閣,劉基心中卻又不由一動,或許是時候,組建軍校、政務堂及各類專科學校了。


    這是劉基心中一直在籌措的一件事。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一切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


    如果想讓華夏這片土地永遠的立在世界巔峰。


    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全麵提高百姓的知識層次。


    辦教育,開民智,隻是提高一個民族實力的根本之路。


    不過,興辦這些,顯然是一件需要耗費極大的時間,以及極大的財力的事,非短時間內所能見效。


    恩,放到以後再說吧。


    打法走陸遜,劉基繼續向前,去找張昭。


    張昭坐在正殿一角獨自飲酒。


    他在這裏的身份頗為尷尬,因為之前支持孫策的緣故,這個殿中的人不可避免的要與他保持一定的距離。


    畢竟,劉基雖然邀請了他前來,但到底會怎麽樣,還沒有定論,殿中這些人都是人精,怎會不知道規避風險。


    這也就造成了堂堂江東四大世家之首,張家的家主,竟然要淪落到獨自飲酒的地步。


    不過張昭就是張昭,旁人的冷落,並沒有讓他有絲毫的不安,身為仙階高手,身為江東四大世家之首,張家的家主,他有足夠的資本無懼一切。


    當然,要說真正的無懼一切,倒也不盡然,畢竟,如果不是顧忌劉基對張家出手,他也不會來到這裏。


    隻能說,除了劉基外,他不畏懼這個殿中的任何人!


    “子布先生,近來可好?”劉基端著酒,笑吟吟的走過去。


    張昭端著酒杯站起來,道:“見過刺史大人,昭一切皆好,多承大人掛念。”


    “哈哈,子布還是如此客氣,基對先生可是掛念已久,說來,早在先生尚未入孫策軍中之時,基對先生便仰慕已久,恨不能朝夕伴先生左右,以承教導。”劉基道。


    張昭大驚,連忙道:“昭一老朽,安敢勞大人如此掛念,愧不敢當,愧不敢當。”


    “應該的,應該的,基請父親向朝廷上表,表先生為丹陽太守,不知先生以為如何?”劉基道。


    “丹陽太守?”張昭眉毛輕輕一挑,沉默不語。


    丹陽郡此時並不在劉基手中,理論上,劉基並沒有拿它來做價碼的資格。


    但張昭的猶豫並不是因為這個。


    不論是他,還是劉基都很清楚,丹陽已經算是劉基的囊中之物。


    孫策身死,連帶著上萬的丹陽兵被俘,丹陽郡麵對劉基已經毫無抵抗之力。劉基隨時後可以取過來。


    但讓張昭猶豫的是,丹陽郡並不是他想去的地方。


    江東四大世家,各有自己的勢力範圍。


    陸家是吳郡,張家是廬江郡,虞家在會稽,周家在丹陽!


    四大世家之所以被稱為四大世家,是因為,他們在整個江東都享有盛名,但同時,他們對自己根本之地的控製,更是達到了一種近乎極致的效果。


    在這四郡,他們各自的勢力,已經參透了每一個角落,幾乎到了插腳不下的地步。


    對於張昭而言,其實他最想要的職務是廬江太守,因為這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張家的利益。


    這也正是他來這裏的目的,當然目前劉基連丹陽都沒有攻下,說什麽廬江貌似有點遠。


    但在張昭看來,這是早晚的事,袁術經此一戰,銳氣盡失,如何能抵抗奮發圖強的劉基?


    張家掌控廬江,自然不能允許廬江太守落於他人之手。


    所以,必須早做打算。


    張昭想了想,還是決定拒絕,丹陽是周家勢力盤踞之地,除了周家人,旁人便是去了,也發揮不出什麽作用。


    這一定,就跟劉基若是派一個不是張家人的官員去廬江一樣,幾百年的世家,絕非泛泛。


    況且,看目前的情況,劉基也正在準備招募周瑜,到時讓周瑜擔任丹陽太守,豈不是正合適?


    “大人,丹陽情況錯綜複雜,老夫恐怕有心無力,所以……”張昭說道。


    劉基擺了擺手,不等張昭說完便打斷道:“子布先生先不要急,可否聽基一言。”


    張昭一愣,連忙說道:“這是自然,大人有話盡管說。”


    “先生剛過三十,又是仙階術士,何來老朽之說?先生不願去丹陽,不是因為老朽,隻怕是因為丹陽周家吧。”劉基淡淡道。


    “這……”


    張昭頓時臉漲的通紅,有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便行了,哪有說出來的!


    劉基卻沒有理會張昭的臉色,繼續道:“我本有心招攬周瑜,可惜,周瑜執著於孫策,卻是遲遲不肯投靠於我,恐怕是對我心存怨念。


    如此的話,隻怕周家也不夠可靠,既然如此,我怎能讓他們在繼續把持丹陽郡?此時必須有一人幫我去丹陽郡消除周家影響力,不知先生可願意幫我!”


    天下人才,不為我所用,必為我所殺,這幾乎是一條法則。


    雖然劉基並不認同這個法則,但卻不妨他用這個理由來說服張昭。


    而且,這*裸的理由,*裸的態度,讓張昭忽然意識到,如果自己不接受這項任命,隻怕張家的命運就是下一個周家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騎馬與砍殺之三國縱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油水膩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油水膩歪並收藏騎馬與砍殺之三國縱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