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賬!黃口小兒,也敢謀奪玉璽,實在不知天高地厚!來人,給我攻牛渚大營,攻下牛渚,看我怎麽羞辱這小兒!”


    營帳中,袁術勃然大怒,拔出腰間寶劍,將身前案幾劈成兩半,厲聲吼道。


    對於閻象答應的賠償金,袁術並沒有什麽反應,這些錢雖然多,但在身家豪富的袁術眼中卻也不算什麽。


    但對於劉基索要傳國玉璽的事,他卻是大動肝火。


    傳國玉璽是什麽?


    這是他日後稱帝的依仗啊,豈能讓於他人!


    袁術眼中閃爍著狂怒的神色,沒錯,從他得到傳國玉璽的那一刻,他就已經立下了要稱帝的野心。


    這傳國玉璽幾經波折,沒有落在董卓手中,沒有落在袁紹手中,卻最終落到了他手中。


    這是什麽?


    這是天命所歸!


    這代表著上天選擇了他作為天下的真主!


    若是將這玉璽讓出去,豈不是等於是將未來的帝王之位拱手讓人?


    這讓已經認為自己是天命真主的袁術如何能夠容忍。


    “主公三思,劉基實力不弱,營中王猛更是仙階術士,又是以逸待勞,我軍冒然進攻,恐無勝算啊!”


    麵對袁術的暴怒,閻象卻是不慌不忙,慢悠悠的說。


    “仙階術士又如何?不過是個王猛罷了,本將軍也是仙階術士!本將麾下還有上萬精兵。難道還怕他劉基不成!”袁術厲聲說道。


    閻象依舊是慢吞吞的道:“可是,最多一日,身後秣陵的守軍就能趕上來了。到時我軍將受到前後夾擊。恐怕難以應對啊。”


    “前後夾擊?”袁術咬咬牙,勉強鎮定道:“不怕,你不是說過,劉基需要本將軍迴到淮南去幫他擋住曹操、劉備等人,以便為他騰出一統江東的時間嗎?既然劉基有這個想法,那就算不給他傳國玉璽,劉基也必然會放本將軍過河。本將軍何懼之有。”


    閻象搖搖頭,道:“主公有所不知。雖然對於劉基來說,讓主公迴到淮南去,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但這絕不代表著,放棄這個選擇就不行。對於劉基而言,即便主公沒有迴到淮南,也無所謂。


    說句大不敬的話,如果劉基將主公盡殲於此,那淮南之地變成了無主之地,曹劉呂三家必然出兵爭奪。


    雖然劉基迫於實力,無力角逐淮南,但隻要巧妙施為,必然可以讓這三家在淮南打成一團。


    這樣。他同樣能夠得到他想要的時間!”


    “劉基還有這種選擇?”


    袁術頓時嚇出一身冷汗,說起來,袁術雖然天資不錯。但跟在謀略上,跟這些頂級謀士們,還是有著很大差距的。


    之前還是多虧了閻象解釋,才會知道為何劉基隻是堵住退路,而不進攻。


    雖然劉基竟然敢利用他的想法,令他很生氣。但卻也讓他送給口氣,畢竟。總算不用死在這裏了。


    對於袁術這種人來說,沒有什麽是比這個更重要的了。


    卻不想,此時閻象上下嘴皮一碰,竟然又說出這麽一番話,頓時一顆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劉基不會真的選擇這種方法吧。


    看到袁術提心吊膽的表情,閻象心中暗暗一歎,貪生怕死,色厲內茬,如此性格怎能成就大事!


    唉,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自己投靠這種主公,此生隻怕是沒什麽希望了。


    不過,即為袁術家臣,哪怕對袁術失望透頂,卻也必須進到自己應盡的義務。


    “當然,這種方法遠比放主公迴去要麻煩,而且不可控製的變數也很多,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劉基是不會選擇這個方法的。”閻象淡淡的道。


    閻象的解釋,讓袁術鬆了一口氣,不過後麵的話,卻又讓他眉頭皺了起來。


    “萬不得已?什麽時候是萬不得已的時候。”


    “自然是他必得之物得不到的時候!”


    閻象抬起頭,眼中閃過一道精光,道。


    袁術的臉色陰沉下來,他明白閻象的意思,劉基的必得之物,自然就是指的傳國玉璽了。


    “難道就一定要給傳國玉璽?要不,把賠償金再提高一些怎麽樣,一倍?要不兩倍!這下劉基總該滿意了吧。”


    半響過後,袁術依然不死心的道。


    要知道,袁術答應的賠償金可是兩萬金,兩百億錢,提高一倍,就是四萬金,四百億錢,兩倍就是八萬金,八百億錢!


    這個數目,就是袁術拿出來,隻怕也要把國庫掏空了。


    閻象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袁術為了傳國玉璽,還真是不顧一切啊。


    不過,這更堅定了,他一定要把這傳國玉璽送出去的念頭。


    沒錯,就是要把傳國玉璽送出去。


    這就是閻象內心的想法。


    而且並不僅僅是現在,早在袁術得到玉璽不久,他便有了這個想法,隻是一直藏在心底,沒有顯露出來而已。


    似乎很奇怪,作為袁術的謀主,就算對袁術很是失望,但也應該跟袁術站在一個陣營才對,他又怎會想著將傳國玉璽送出去呢。


    但其實並不奇怪。


    正是因為閻象時刻都在為袁術考慮,才會時時想著,怎麽把傳國玉璽送出去!


    因為,玉璽留在袁術這裏,不會有絲毫好處。相反,它會很快將袁術送上滅亡的道路!


    袁術自以為將自己的心思隱藏的很好。


    但閻象是什麽人?


    這個在曆史上名聲不顯的家夥,可以個真正智力值接近後世劉伯溫的家夥。


    在這種妖人麵前。袁術又豈能隱藏心思?


    從袁術看向傳國玉璽那火熱的目光中,閻象早已洞悉了他的一切念頭。


    閻象知道,袁術已經徹底被玉璽給衝昏了頭腦。


    玉璽是什麽?


    帝王象征?


    這話倒也沒錯。從某種程度上講,確實可以這麽說。


    但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當這玉璽放在真正的帝王手中的時候!


    從來都是帝王成就玉璽。


    沒有帝王,那玉璽也無非就是一塊比較不錯的玉石而已。


    而袁術僅僅因為這玉璽到了自己手中,便認為這是上天選擇他為真主,這不是本末倒置嘛!


    當然,如果袁術僅僅是私底下這麽認為倒也無所謂。


    但事情壞就壞在。袁術竟然要付諸行動!


    他竟然想要稱帝!


    隻是因為一塊玉璽就要稱帝!


    這是何等腦殘的思維!


    如果得到玉璽者,真的就能成為天下共主的話。那玉璽又怎會從漢室天子手中遺漏出來?


    可惜,閻象的這番苦口婆心,袁術是不會理會的。


    他已經一心沉浸在,自己一朝稱帝。立即天下景從的夢幻之中了。


    從那一刻起,閻象就知道了,他必須讓傳國玉璽離開袁術,不然,袁術會拖著所有人,跟他一起死!


    “主公,劉基是漢室宗親,所以,隻要有機會。不管他願不願意,他都必須奪取傳國玉璽,不然他就會被天下人唾棄!這是一個不能變動的條件。如果主公不肯將玉璽交給劉基,就是再逼劉基對您動手!”閻象沉聲道。


    “這,這,這……”


    袁術麵露猶豫。


    見袁術已經心智動搖,閻象立即又道:“其實主公大可不必如此憂心,縱然將玉璽交給劉基又如何?難道他真能保住玉璽嗎?”


    “軍師的意思是……”袁術連忙問道。


    閻象淡淡一笑。道:“揚州本就是荒蠻之地,人煙稀少。看似地域廣闊,但事實上,論綜合實力,還不如中原繁榮之地的一個郡。


    所以,劉基此時看似實力不錯,但事實上,已經不可能再有大的發展了。主公今日將玉璽交予劉基,其實不過是寄存在他那裏罷了。


    等到主公迴到淮南之後,休整部隊,增強實力,日後再次渡江,那時不但能重新拿迴傳國玉璽,便是這江東之地,也是主公囊中之物!


    主公又何必爭一時之長短呢。”


    袁術頓時眼睛一亮,大笑道:“哈哈,軍師所言,果然在理,也罷,既然如此,便將這玉璽暫時寄存在劉基之處,待日後本將軍再來取!”


    “主公英明!”


    閻象躬身拜倒,隻是拜倒前,看向袁術的最後一眼中,不由閃過一絲憐憫。身為一個諸侯,竟然需要用這種自欺欺人的理由說服自己,難道不值得憐憫嗎?


    ……


    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麵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這便是名傳千古的傳國玉璽。


    春秋時,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獻與厲王。王使玉工辨識,雲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


    後武王即位,卞和複獻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於荊山之下。


    文王遣人問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


    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寶玉,因稱和氏璧。


    威王時,相國昭陽滅越有功,王以此和氏璧賜之。


    旋昭陽在水淵畔大宴賓客賞璧,是時有人大唿:“淵中有大魚!”


    眾人乃離室臨淵觀之,迴席後和氏璧竟不翼而飛。當時疑為門人張儀所竊,於是拘儀而嚴加拷問無果。


    張儀受此淩辱,懷恨在心,便一氣之下,離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王後元十年,拜為秦相,乃遊說諸國聯秦背齊,複以使節身份入楚,瓦解齊楚聯盟。後拘懷王,克郢都,盡取楚漢中之地,終得報此仇。


    後此璧為趙國太監繆賢所得,旋被趙惠文王據為己有。秦昭王聞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當時秦強趙弱,趙王恐獻璧而不得其城,左右為難。藺相如自請奉璧至秦,獻璧後,見秦王無意償城,乃當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並以擲璧相要挾,終致秦王妥協,得以“完璧歸趙”。


    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趙,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統,嬴政稱始皇帝。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鹹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傳國玉璽乃成。


    據傳,秦王政二十八年,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入湖中,祈求神靈鎮浪。


    玉璽由此失落。而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璽奉上。自是,其隨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數次,盡嚐坎坷流離之痛楚。


    秦子嬰元年冬,沛公劉邦軍灞上,嬰跪捧玉璽獻於鹹陽道左,秦亡。傳國璽得歸劉漢。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嬰年幼,璽藏於長樂宮太後處。王莽遣其弟王舜來索,太後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


    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及莽兵敗被殺,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傳國璽,趨至宛,獻於更始帝劉玄。


    更始帝劉玄三年,赤眉軍殺劉玄,立劉盆子。後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璽拱手奉於漢光武帝劉秀。


    至東漢末年,宦官專權。靈帝熹平六年,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段珪攜帝出逃,玉璽失蹤。


    至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洛陽。某日辰時,兵士見城南甄宮中一井中有五彩雲氣,遂使人入井,見投井自盡之宮女頸上係一小匣,匣內所藏正是傳國玉璽。


    孫堅如獲至寶,攜玉璽返迴江東,卻被劉表所阻,最終死於黃祖之手。玉璽便落入了孫策手中。


    之後,孫策欲起兵,卻苦無兵糧,終於將這玉璽獻於袁術,換取兵馬糧草。


    按照曆史記載,幾年後,袁術稱帝,最終被曹劉孫三家所破,玉璽被將荊州刺史徐璆攜至許昌,時曹操挾獻帝而令諸侯,至此,傳國璽得重歸漢室。


    “玉璽終於迴來了,總算是不枉一番辛苦啊。”


    看著流光四溢的傳國玉璽,劉基不由暗暗歎道。


    “恭喜主公得到傳國玉璽,此天命所歸矣!”


    諸葛瑾拱手謝道。


    劉基嘴角微微一撇,露出不置可否的一笑,道:“天命所歸?嗬嗬,得到玉璽者就是天命所歸的話,那這世上就不會有這麽多朝代更迭了。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天命的話,那就是民心,人心!得民心者的天下,人心所向,王者無敵!這才是什麽時候都成立的真理。


    至於傳國玉璽,說穿了,也不過是一塊高級些的石頭罷了,又有什麽作用?”(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騎馬與砍殺之三國縱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油水膩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油水膩歪並收藏騎馬與砍殺之三國縱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