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瑾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笑道:“術士最早出現的時間已經不可考證,據說炎黃之戰時便已經有術士了。但術士真正的大興於世,卻是在春秋之時。


    那時學術開放,百家橫行。百家諸子觀天地之道,創立百家學說。之後根據這些學說,便又形成了百家術法。這才讓術法真正大興,所以,如果說術士的傳承由來是在這裏,倒也不為過。”


    “百家學說?通過百家學說形成術法?那你的意思是,隻要精通百家學說,就能悟出術法?”劉基驚道。


    諸葛瑾點頭道:“理論上確實如此,百家學說乃是百家諸子觀天地大道,天人交感而著。若能精通諸子學說,便能體悟天地大道,自然就能使用術法了。”


    “那不知在何處可以找到百家學說?”劉基眼鏡一亮,道。


    諸葛瑾搖頭苦笑,道:“根本找不到!百家術法自春秋戰國之後,經曆了兩次大劫。其一是秦皇一統,焚書坑儒。其二則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兩次雖然都是以興廢儒術為名,但實質上都是因為術法的威脅引起皇權的恐懼,從而做出的打擊之舉。


    時至今日,真正的百家學說早已十不存一。也隻有那些最古老的家族手中,還掌握著一星半點的資料。


    所以,雖然人們知道隻要精通百家學說就可以自悟術法,但事實上,根本就找不到真正的百家學說!”


    “那豈不是說,當年的術法已經失傳了?”劉基驚道。


    “不錯。”


    “那今天的術法又是怎麽迴事呢?”劉基道。


    諸葛瑾道:“江山代有才人才,術法經過兩次大劫損毀嚴重,但自有才智之士的修補,這些才智之士修補的術法雖然達不到當年百家術法的威力,但也頗為強悍。這就是新術法。”


    “那這些新術法不知何處能學到?”


    諸葛瑾搖搖頭,表情嚴肅起來:“學不到,這些新術法都掌握在世家手中,是他們最寶貴的家學,莫說外人,便是他們自己,除了嫡子嫡孫,也不會傳授!”


    “世家的家學?”劉基一愣。


    諸葛瑾看了劉基一眼,道:“主公可知世家由來?”


    “不是因為光武帝中興漢室,大封功臣之故嗎?”劉基說道。


    這是後世公認的說法,光武中興,多依靠地方豪強之力,是以建國後便大封功臣。


    這一方麵是因為他們本身的功勞甚大,必須封賞。


    另一方麵也是因為這些地方豪強經過中興過程中的一係列戰爭,勢力已經飛速膨脹,到了即便是光武帝也隻能安撫的程度。


    但光武帝的措施卻隻是飲鴆止渴,雖然暫時安撫了他們,卻也讓他們的實力進一步擴張,到了朝廷也難以控製的地步。


    光武之後,朝廷三公九卿全部處於世家子弟,便是明證。


    諸葛瑾搖搖頭,道:“那隻是表象罷了,世人都說光武成事,多依靠地方豪強。但這些地方豪強是怎麽形成的?其實質在於術法!


    不論是修補術法,還是實驗術法,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財力。所以那些才智之士,在修複術法前,便先成了一個個地方豪強。


    借助豪強的財力修補術法,在借助術法的實力發展勢力。這本就是相輔相成的。


    至於說光武中興,大封功臣,這自然是讓地方豪強勢力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但隻要仔細看看就會知道,那些真正能從地方豪強化身為帝國世家的家族,無一不是掌握極高明術法者!


    所以,在這場豪強飛騰的背後,其實還是術法的角逐。”


    “原來是這樣。還真是世家皆有法,恃術自橫行啊。”


    劉基臉色已成呆滯狀態,雖然自從知道術法的強悍之後,他就明白,術法在這個世界必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當真的知道竟然是術法在影響著這個天下局勢後,還是讓他不由一陣蛋疼。這麽看來,想要學習術法是沒戲了。人家的家族根基,怎麽會傳授給你?


    “難道這天下就真的沒有學習術法的地方嗎?”劉基不死心的問道。


    劉基對這個問題本沒有報希望,但出乎預料,諸葛瑾竟然輕輕一笑,道:“有!自然是有的,雖說世家壟斷了絕大多數傳承。但還是有一些地方,可以學的術法。而這些地方,也是那些寒門天才,真正騰飛的基石。”


    “哪裏?”劉基一驚,連忙問道。


    諸葛瑾笑道:“主公可知三院三道!”


    “願聞其詳。”


    “三院是指朝廷設的太學院、潁川書院、荊州白鹿書院。這三院都是朝廷所設,太學院為首,潁川、白鹿為輔。招收天下英才,主要教授儒家術法。


    三道則是指太平道、天師道、混元道,這三道四方傳教,招收教徒,主要傳授道家術法。”


    竟是這些地方!


    劉基心中大震,再一次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奇妙。


    太學院是朝廷設立的用以教導太學生的場所,曆朝曆代都會設立。本來那裏教授的應該是四書五經,卻不想在這裏竟是傳授術法的地方。


    潁川、白鹿兩家書院更是名聲遠揚。


    曹操早期的謀士,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等人皆出自潁川書院。


    而劉備麾下的諸葛亮、龐統、徐庶、馬良等人則均出自白鹿書院。


    可以說,就是這兩所書院撐起了漢末時期最強勢的兩個諸侯!


    “太平道我知道,就是黃巾賊背後的勢力。隨著黃巾賊逐步被澆滅,太平道的勢力也被清掃的差不多了。天師道就是漢中的五鬥米教。但這個混元道是什麽來曆?”劉基問道。


    諸葛瑾皺皺眉道:“混元道我也不是很清楚,這個勢力向來隱秘,不像另外兩道那樣廣招門徒。


    他們的弟子極少,很多時候甚至是一脈單傳,但任何一個傳人都是天下絕頂高手。我隻知道這一代的混元道掌教好像叫左慈,其他的就不是很清楚了。”


    “左慈?趙雲、夏侯玄的師傅!”劉基心中一跳,終於明白,這些勢力,一個個都不是善於之輩呀!


    劉基臉上陰晴不定,諸葛瑾雖然給出了三個學習術法的地方,但對他而言卻都不現實。


    太學院且不說,隨著董卓燒毀長安,昔日名震天下的太學早已變成一團廢墟。


    潁川、白鹿兩所學院都在其他州縣,以劉基的情況也不可能前去求學。


    而三道中,太平道經黃巾之亂後,已成過街老鼠,連駐地在哪都不為人知。混元道他倒是想拜師,畢竟那可是趙雲的師傅,可這位老人家神龍見首不見尾,天知道在哪。


    天師道就更別說了,占據漢中,政教一體,已經隱隱露出反誌,他身為漢室宗親,怎能去投靠這種勢力?


    其實對於劉基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能有一本術士的修煉秘典,然後自己一個人修煉。一邊修煉一邊擴張勢力,兩不耽誤。


    但這些地方,顯然都不合適。


    “算了算了,如果實在找不到,就不找了,跟著係統按部就班的升級就好了。有沒有秘典都是一樣。等以後實力強了,想找秘典也就容易多了。”劉基有些煩躁的自語道。


    “其實主公若是想學習術法根本不需要求助外人,您自家就有啊。”諸葛瑾似笑非笑的說道。


    “自家就有?”劉基一愣。


    “不錯,劉氏皇族的天子秘術,乃是漢武帝收集百家秘法而創,之後又經光武帝修繕,實為天下一等一的術法。主公身為漢室宗親,為何舍近求遠?”


    諸葛瑾臉上露出古怪之色。其實在劉基最早找他詢問術士之事時,他便有些奇怪。術士之事對於別人算是隱秘,但對於劉基而言卻不應該不知道。


    而天子秘術,更是傳遍漢室。或許那些家道中落的子弟沒學過,但向劉基這種正處在興盛階段的漢室宗親,卻不應該不會。


    但劉基的表現卻好像從來就不知道一樣。這實在是讓諸葛瑾不由得不疑惑。


    “竟然是這樣!”


    劉基滿臉苦笑,枉他還費盡心機的想要求取一份術法秘典,卻想不到真正的寶物就在自己身邊!


    不過這卻並不能怪他,前任實在太坑爹,給他留下一份殘缺不全的記憶。沒用的東西一堆,有用的卻沒有幾件。


    像術法這種東西,更是一絲半毫的記憶都沒有。這才讓他沒有細想,直覺就以為自家沒有秘術了。


    “真心坑爹啊!”


    對著那已經魂飛渺渺的前任狠狠啐了口唾沫,劉基抬起頭,對著諸葛瑾尷尬一笑,道:


    “是這樣啊,都怪我以前對這方麵實在太不在意了。真是悔不當初啊。”


    吐出一句誰都不信的鬼話,劉基也不管諸葛瑾那滿是蛋疼的表情,連忙揮手告辭,他是實在不想在這待下去了,太丟人了。


    趕緊迴去想個辦法,從劉瑤那裏再要一份天子秘術才是正經!


    ……


    目送劉基離開府邸,諸葛瑾目光深邃。


    雖然劉基對術法知識的匱乏讓他感到奇怪,但他並沒有深究,皇族之中自有隱秘,劉基不知道術士之事,沒有修煉果術法不足為奇。


    事實上,如果劉基真的沒有修煉術法反倒是件好事。


    “因為那樣,那件事就更有把握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騎馬與砍殺之三國縱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油水膩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油水膩歪並收藏騎馬與砍殺之三國縱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