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逸深思熟慮後,明確了下一步的行動計劃,隨即身形一躍,化作一道流光,徑直朝西北方向的景德鎮飛去。他的目的地是尋找安公子,委托其前往錢唐傳遞密信,指示詩敏等三位女子與四位老人隱匿行蹤,靜待他功成名就之日再行商議後續步驟。此舉旨在預防不測,以免詩敏等人陷入險境。盡管親自迴去說明最為直接,但鍾逸擔憂三女會執意跟隨,不僅幹擾他的修行,還可能引發更多麻煩,故而選擇繞道尋求安公子的幫助,以避免直接與三女碰麵。


    抵達景德鎮後,鍾逸於某日午後找到那處隱秘山洞,不料發現洞內已聚集了眾多靈物,飛禽走獸,凡具靈性者皆匯聚於此。為求一個清靜的修煉之所,鍾逸施展渾身解數,憑借高超的武藝,逐一將這些誤入洞府的生靈溫和地驅逐出去。隨後,他利用寶劍劈開一塊巨石,巧妙地利用山藤將其懸掛於洞口,精心布置成一扇堅固的洞門。如此耗費五六日之功,鍾逸終於將山洞封閉,營造出一個理想的修行秘境。


    閑暇之餘,鍾逸心中掛念著那位神秘老道,近日來在洞內頻繁進出,卻似乎未曾再見其蹤影。盡管洞內昏暗,無照明之物,但他確信未曾捕捉到老道的絲毫氣息。


    “真是奇怪,難道他已經離去了?”鍾逸心中暗自嘀咕,對老道的突然消失感到難以置信。


    思索片刻後,鍾逸記起了洞內還有一條未曾探索的分支,那裏生長著奇異的白菇,或許老道正藏身於此。循跡而去,鍾逸果然發現了老道,但遺憾的是,眼前的隻是一具幹癟的屍體。更令人費解的是,老道頭頂百會穴處有一個拇指大小的孔洞,直通經脈,顯然是內力失控所致,絕非外力傷害。


    “這究竟是怎麽迴事?難道是他自願放棄一身修為,以求解脫?”鍾逸細細審視著老道頭上的洞孔,心中斷定其死因並非他殺,而是由於內力失控,從頭頂衝出,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對於老道此舉的動機,鍾逸百思不得其解,隻能從老道的遺體中尋找線索,卻一無所獲,隻能怔怔地發呆,心中不斷揣測。


    正當鍾逸沉浸在思索之中,洞內突然響起了一個蒼老而悠遠的聲音,仿佛是老道在耳邊低語,卻又難以分辨其真實來源。這一刻,關於山洞精靈的傳說在鍾逸心中浮現,加之他自幼在豐都城邊長大,那些神秘故事更是根深蒂固。因此,當這突如其來的聲音響起時,鍾逸的第一反應是想要逃離。然而,那聲音所傳遞的信息卻讓他停下了腳步,決定傾聽下去。隨著話語的深入,鍾逸逐漸意識到這聲音並非心中臆想之物,而是實實在在的指引。當聽完那段關於丹道之學的傳授後,他的心終於歸於平靜。


    鍾逸凝視著老道的遺體,心中仍存有一絲疑慮,難以相信這逝者竟能以某種方式留下話語。經過一番推敲,他推測老道可能是運用了一種道門獨有的秘法,將聲音封存在洞內,而他踏入此地時,或許無意間觸發了老道預設的機關,從而使得那篇丹道之學得以重現,傳入他的耳中。這一領悟讓鍾逸對老道的修為深感敬佩,心中暗自期盼自己也能掌握這等技藝。雖知此技實際應用有限,但若能以此向安公子傳話,無疑能增添幾分信服力,讓詩敏等三位女子更加堅信不疑。


    此前,鍾逸對老道並無太多好感,但此刻,他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對老道產生了更高的敬意。他覺得讓老道的遺體就這樣暴露在外實屬不妥,更何況他已決定在此定居,日日麵對老道的遺體,即便是膽識過人,心中也難免感到不適。於是,鍾逸決定采取行動,他揮劍就地挖掘深坑,小心翼翼地將老道的遺體安置其中,再用精心削製的石板封蓋好洞口。一切安排妥當後,他向老道鄭重地行了幾個大禮,這才站起身來,準備尋一處靜謐之地坐下,調整唿吸,正式開啟他的修行計劃。


    在尋找合適地點的過程中,鍾逸意外地發現老道原先坐的地方藏有一塊方石塊,形似石盒,之前他誤以為是普通的石頭。他將石盒拾起,仔細研究後找到了開啟的方法,輕而易舉地打開了它。石盒內藏著一冊皮革製成的冊子,封麵上赫然寫著三個大字:“無為篇”。鍾逸沒有多想,立刻翻開冊子閱讀起來。


    《無為篇》中記載了一篇名為“無為罡氣”的內功心法,以及之前聽聞的丹道之學,內容更為詳盡。雖然無為罡氣並非頂尖武學,但鍾逸在仔細研讀兩遍後,將其與自己的一元氣功進行了對比,發現一元氣功中已蘊含了無為罡氣的精髓,隻是未明確列出。即便一元氣功在某些穴脈上有所欠缺,但仍能發揮出無為罡氣的效果。


    麵對這一發現,鍾逸並未像常人那樣將無為罡氣棄之不顧,反而將其視為珍寶,沉下心來深入研究。他試圖探究無為罡氣為何設置了一兩個看似無用的穴脈,以免修習者在此浪費時間。經過一番努力,他終於找到了答案:這兩個穴脈實則是為了在受到攻擊時提供緩衝,防止身體直接承受反擊之力,從而避免受傷。


    “果真是妙計!我的一元氣功雖然高明,但作為新創的內功心法,在這方麵確實不及無為罡氣。”鍾逸心中暗自讚歎。


    有了這一認識後,鍾逸開始將無為罡氣與一元氣功進行對比,從中發現了一元氣功的不足之處。他迴想起之前在漠北與北神的激戰以及聖劍門中的伏擊,雖然最終都取得了勝利,但自己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現在想來,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一元氣功缺乏這樣的緩衝穴脈,導致身體在受到外力衝擊時隻能硬抗,無論能否承受,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


    “唉,前人之所以能成為前人,是因為他們憑借實力在幾百上千年的武林中屹立不倒。我自以為聰明過人,甚至高人一等,但終究還是受限於經驗和閱曆的不足,沒有深厚的根基。雖然修為頗高,但仍有諸多不足之處。今後,我一定要吸取今天的教訓,虛心求教,謙遜做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目空一切了。”鍾逸心中暗自警醒自己。


    鍾逸在深刻領悟之後,決定暫且擱置對三十六根石筍的直接探索,轉而沉浸於無為罡氣與那篇未名丹道之學的研習之中。那篇丹道之學,雖無正式名稱,似乎是老道從某處獲得的殘缺篇章,後經他在洞中參悟三十六根石筍而得以補全,最終助他修成正果。鍾逸為表敬意,將此丹道之學命名為“無為術”,並珍藏於懷,以待日後有誌於修道之時,再行深入探究。盡管他已做出這樣的決定,但內心深處仍對老道的死因抱有疑慮,隱約覺得這與無為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在未將無為術研究透徹之前,他不願輕易冒險,以免枉送性命。


    經過三日的苦修,鍾逸終於掌握了無為罡氣,並將其與自身的一元氣功完美融合,使得一元氣功的威力更上一層樓。


    隨後,鍾逸再次將目光投向了三十六根石筍。為了全麵深入地理解這些石筍所蘊含的武學奧秘,他不再像之前那樣有所取舍,而是從第一根石筍開始,逐一細細研究,直至完全吃透為止。對於那些他曾經修習過的石筍,為了避免重蹈無為罡氣的覆轍,他依然一絲不苟地重新修煉了一遍,結果果然又有新的收獲。這一發現讓鍾逸陷入了兩難境地,他意識到,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進行下去,那麽即便是窮盡一生,他也難以將三十六根石筍的武學全部修習完畢,因為每一次的修煉都可能帶來新的體會和收獲。


    於是,一個武學上的普遍問題擺在了鍾逸的麵前,迫使他做出選擇:是應該博采眾家之長,還是專精於其中一門武學?博采眾長雖能拓寬視野,但也可能導致貪多嚼不爛,最終一無所成;而專精一門雖能在某一方麵達到極高水平,但麵對聖劍門等神秘門派的武學,以及五聖中的聖劍、南僧和西商等高手,專精或許又顯得力不從心。更何況,身處這個武學寶庫之中,讓鍾逸放棄對其他武學的探索,專精於其中一門,他實在心有不甘。憑借他的聰明才智,他不願將自己的一生局限於一兩門絕學之中,而是希望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不斷突破自我,追求更高的武學境界。


    經過深思熟慮,鍾逸最終決定繼續走自己的老路:先將三十六根石筍的武學全部研習一遍,牢記於心,待日後有時間再逐一精研。他計劃以這三十六根石筍的武學為素材,研創出屬於自己的武學體係。如果這三十六根石筍上的武學並非武林中最高明的武學,他相信自己能夠像之前用七派武學提煉自己的武學一樣,創出獨樹一幟的武學;如果這些武學確實是武林中最高明的武學,那麽他相信,通過自己提煉出來的武學,一定會比這些石筍上的武學更加高明。


    於是,鍾逸不再猶豫,開始按照自己的計劃,逐一修習三十六根石筍上的武學。這些武學各具特色,如飛天蜈蚣九絕式、鷹飛魚揚十二式、旋風十八轉等,每一門都蘊含著深厚的武學精髓。雖然其中一些石筍的武學可以通過基部的留字悟出一二要旨,但也有一些石筍的武學讓人摸不著頭腦。不過,鍾逸對這些石筍並不陌生,早已理清了頭緒。此時,他真正投入到修煉之中,才深刻體會到這些石筍上的武功絕非一朝一夕就能悟解修成的。


    鍾逸不願半途而廢,更不願品嚐失敗的滋味,於是他毅然決然地將心中的雜念全部拋開,下定決心一定要修成石筍上的武功,才肯離開這個山洞,重出江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裏奇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上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上文並收藏千裏奇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