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衲希望各派長老也參與迴答這個問題,但為了避免影響弟子們的迴答,建議各位長老可以將答案書寫下來,然後交予施主,由施主進行評講。”悟戒大師提議道。


    “這個……”齊己未曾料到悟戒大師會有這樣的提議,他原本並未打算讓各派長老對他另眼相看,因此一時之間對這個問題的走向感到不確定,難以做出決定。


    “道友此提議甚好,先生是否願意讓我們幾位老者也參與迴答?”青城派長老玉玄道人首先表示支持。


    齊己見青城派長老如此說,又見其他幾派長老也顯露出興趣,便不好阻攔,隻能在事情發展過程中加以引導,或許這個問題能改變各派長老對他的看法。


    “既然大師和道長都這樣說了,齊某自然沒有異議。各派弟子可以自由迴答,暢所欲言,不受任何限製。”


    “請問先生,不離群的羊不會遇到任何意外嗎?”青城派弟子程飛若有所思地提出疑問,似乎並不期待齊己的迴答。


    齊己領會了程飛的意圖,環視四周,便幹脆給予程飛一個肯定的答複:“齊某也不清楚,一切答案都取決於各位自己思考,自由迴答。”


    “那麽,我認為那隻沒有離群的羊一定是病死了。”程飛立刻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為何是病死,難道不會老死嗎?”衡山派弟子提出質疑。


    “也許它又離群了,被狼吃了。”華山派弟子花一生帶著笑意說。


    “我認為它生了小羊,成為了羊媽媽或羊爸爸。”將今以玩笑的口吻說。


    “無賴!它一定是不小心跌下山崖摔死了。”付仙輕聲嗔怪。


    “我覺得一隻羊不離群應該不會有什麽事吧!”黃山派弟子顯得有些猶豫。


    “聖光小師父,你認為呢?”齊己注意到聖光沉默不語,便點名詢問,想聽聽這位多年未見的弟子在這一方麵有何進步。


    “迴先生,小僧認為那隻羊一定會成長,直到終老,最終歸於塵土。”聖光迴答。


    齊己對聖光的迴答感到不太滿意,忍不住在臉上流露出一絲不悅,輕“嗯”了一聲,掃視了各派長老一眼,他並沒有真正打算讓他們與弟子們一起迴答問題,而是直接地說:“各位的迴答正如那位先生問他的學生一樣,各不相同,這顯然與各位的生活經曆密切相關,更與各位作為修習武功之人的身份緊密相連。即便聖光小師父和杜姑娘的迴答有相似之處,也展現了兩人內心的慈悲之念不同,一個是佛門弟子,心中有輪迴,一個是道門弟子,心中是自然之理。由此可見,每個人在迴答這個問題時,已經在自己的答案上打上了個人的烙印,反映了自己過往的經曆,同時也說明在考慮這個問題時,每個人所站的位置不同,所見也不同。正如一個人,當我們從正麵看他時,可以看見他的臉,他的表情;從側麵看他時,隻能看見一隻手,一個人側麵的曲線;從背麵看時,隻能看見背影,看見後腦勺;從高處看,從低處看,等等。總之,無論是何種答案,都隻是迴答了同一個問題的一個方麵,沒有迴答其他方麵,更沒有觸及問題的本質,這就是我們作為人的局限性。因此,我們並非萬能,所見有時也是有限的,隻有我們不斷地對同一事物進行深入的認識,我們才會對這一事物有一個全麵的認識。要對任何事物有一個全麵的認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觀察事物時要有恆心和耐心,要鍥而不舍地堅持下去,從各個角度去觀察它,認識它,推測它,我們就會對這一事物有全麵的、清晰的認識。”


    齊己見堂下眾人已經將注意力集中到他的講課上,話鋒一轉說:“剛才我隻是論述了認識事物的過程,現在迴到那隻羊的問題上,對於離群的羊,迴答大都一致,這說明我們人類是群居動物,安全意識讓我們依賴群體,合則生,分則亡。對於沒有離群的羊,迴答則各不相同,這說明群居隻是為了安全,一旦安全得到保障,內部就會出現分歧,每個人為了自己的目的和利益,自然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迴答問題。不過,單就那隻沒有離群的羊而言,我們首先需要分析它是野羊還是家養的羊,野羊會有什麽結果,家養的羊又會有什麽結果?總之,這個世界是人的世界,是一群羊的世界,人沒有看見它們,羊群實際上並不存在;隻有人看見了那群羊,這一群羊才存在於天地之間。所以,我問的隻能是已經被人看見的羊,而不是沒有被人看見的羊。一群羊,或者一隻羊,一旦被人看見,無論是野生的還是家養的,結果隻有一個:成為人的食物。所以,那隻不離群的羊最終隻能成為人的口中食,盤中餐。但是,世事難料,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黃雀之後還有何物,這並非我們所能知曉。不過,無論黃雀之後是什麽,排在最後的一定是人。因此,人是萬物之靈,在大自然的自由競爭中,人一定會取得最後的勝利,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們現在是成是敗,這取決於我們自己。即便人是萬物之靈,如果不努力,同樣隻能成為其他生物的食物。儒學是什麽?歸根結底,答案隻有一個字:人。儒學就是人學,是教導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如何充分發揮我們人的力量的學問。”


    齊己從人生哲理出發,將佛學、道學關於人的論述、看法、認同與差異一一展開,儒釋道三教的精義便展現在各派長老和弟子麵前。齊己的授課方式,對於在座的年輕弟子而言,不僅前所未聞,即便是各派長老也未曾經曆,一時間引起了極大的興趣。他們聽得聚精會神,專注認真,直到齊己講完,仍覺得意猶未盡,渴望繼續聆聽。這一天的課程,已足夠讓齊己在各派長老和弟子心中樹立起他的威望,讓他們認識到這位前唐大儒、大詩人的真才實學,從此對他刮目相看,再不敢有絲毫輕視。


    齊己看到各派長老的反應,心中不禁有些愧疚,因為關於“人吃羊”的答案,其實是鍾逸告訴他的。當初鍾逸提出這個觀點時,齊己還覺得鍾逸的迴答既對又不對。直到鍾逸寫下“人不吃羊羊就不是羊”,齊己才恍然大悟:世間萬物,對人而言,隻有被認知才存在,不被認知的事物,即便實際存在,對人來說也如同不存在,因為它們對人沒有實際意義。這讓他深刻理解了人在以人為主的世界中的角色,以及一些他作為儒生未曾深思的問題。


    齊己想到鍾逸的悟性,又想到鍾逸正在修習的少林寺內功心法《易筋經》,他真心期待看到鍾逸這次苦修的成果。如果鍾逸真的修成,他相信這個弟子的未來成就將無可限量,作為這個孩子的養父和師父,他這一生就沒有白過。


    然而,鍾逸的修習結果讓齊己有些失望。苦修了一個月,鍾逸的外表似乎沒有任何變化,仿佛這一個月他並未認真修習《易筋經》。齊己感到不解,找時間仔細詢問鍾逸,沒想到這一問竟揭開了許多事情。鍾逸詳細地向齊己講述了他師法自然修習《易筋經》的經曆,齊己聽後臉色大變,緊緊握住鍾逸的手腕,仔細把脈,良久才放下,盯著鍾逸,滿臉的難以置信。


    “師父,弟子有什麽不對嗎?弟子並未感覺到身體有何不適。”鍾逸看到齊己的表情,不禁有些疑惑。


    “傻孩子,你的身體並無不妥,而是太好了,好得讓為師震驚!”齊己感歎道。


    “師父,你是說弟子的修為已經很高了嗎?”


    “何止是高,依為師之見,你的《易筋經》恐怕已經修成了。”


    “修成了?這就叫修成了嗎?弟子才覺得打開了玄關穴,還沒有打開會陰穴和天門大穴呢。”


    “真是個傻孩子!不過這樣也好,至少你會在不滿足中不斷進步。照此下去,你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為,這一點為師深信不疑,你一定不會讓為師失望。”


    “弟子一定聽師父的教訓,好好用功,爭取早日打開會陰穴,再打開天門大穴,修成《易筋經》。”


    “當然。你看來是走對了路,隻要不鬆懈,你就一定會修成少林寺這種久未有人修成的內功《易筋經》,這一點為師現在信心十足。”


    “但弟子卻有些不耐煩了,這一個月弟子就覺得沒有進步了。”


    “好了,你有這樣的上進心很好,但也不必過於焦慮。去玩吧,以後不必再像以前一樣,隻要別忘了練功就成了。”


    鍾逸聽齊己這樣說,他終究是個孩子,立刻高興起來,跳著出去玩耍了。


    齊己深知鍾逸修習少林寺《易筋經》的成就,心中不由自主地湧起激動之情,既為自己,也為少林寺深感驚歎。以自己的學識和少林寺大師的智慧,竟然不及一個聾啞孩子,若此事傳揚出去,相信者恐怕寥寥無幾。然而,齊己也意識到,若此事為武林所知,鍾逸將永無寧日,甚至可能一生受困。因此,他幾乎未加思索,便決定此事絕不能讓外界知曉。


    齊己對鍾逸,這個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懷有如天下父母般的感情。他首先考慮的是保護鍾逸,而非武學秘密,更沒有為了武林七派對付聖劍門的大義,而讓鍾逸分享他悟解的《易筋經》修習方法。


    悟戒大師前來尋求建議,齊己便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大師,經過深思熟慮,我認為七派的問題在於缺乏互信和私心過重。因此,我建議七派不妨公開講學,讓各派長老和弟子共同參與,這樣誰也不吃虧,誰也不占便宜。在此之前,為了避免時間浪費,七派長老應先商議各自能貢獻什麽,明確說明,以免屆時產生爭議。這正是先立規矩,後成方圓。至於各派弟子,我觀察過他們,若想單獨以各派絕學對抗聖劍門,恐怕還力有未逮。因此,我認為他們必須先深入學習各派武學,再創造一些獨到的武學,才有可能擊敗聖劍門。在我看來,這山上的弟子中,有幾位資質非凡,將來必有非凡成就,這一點相信大師也有所察覺。”


    “嗯,施主的提議確實高明。”悟戒大師沉思後點頭稱讚:“老衲也因身在局中而未能看清大局,耽誤了寶貴時間。多謝施主!老衲這就去與各派長老商議,看看他們還有什麽意見。”


    “大師不必客氣,齊某與七派並無直接利害關係,因此提出的建議較為中立。”


    “這正是老衲所想。好了,老衲先行告辭。待此事有了結果,老衲再來感謝施主。”


    齊己等待數日,未見悟戒大師迴音,便主動向七派弟子打聽,得知悟戒大師確實按照他的建議行事。七派長老雖有異議,但麵對其他門派,最終無奈同意。於是,七派長老決定將所有秘籍集中,由少林寺長老和悟戒大師共同保管,其他門派的長老和弟子若需借閱,需向少林寺長老和悟戒大師申請,但借閱時間不得超過十天,以便他人借閱。


    悟戒大師對此並無異議,反而是少林寺長老慎悔大師提出反對,認為不應由一人承擔此責任,建議各派長老輪流守護秘籍。這同樣是一個公平的提議,各派長老均無異議,事情便這樣定了下來。然而,還有一個問題,各派弟子是否能在各派長老的指導下,正確修習各派獻出的武學秘籍。若修習不當,不僅可能害了弟子,還可能引發許多問題。為此,悟戒大師再次找到齊己,希望他能發揮聰明才智,為各派想出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裏奇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上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上文並收藏千裏奇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