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城的王宮深處,一場關乎血脈與權力的暗中較量正悄然展開。
趙姬和呂不韋的風言風語,如暗潮般在宮廷內外湧動。大臣們私下裏議論紛紛,有人在暗中推敲嬴政究竟是不是莊襄王嬴子楚的親生兒子。
呂不韋,這位權傾朝野的秦國相邦,此刻也深陷在這風口浪尖的局勢之中,倍感煎熬。他深知,這謠言若是不加以平息,必將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
迴想起當初,他將趙姬獻給嬴子楚,本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投資。那時異人子楚20歲,趙姬17歲左右,他們非常的投緣,一心想著借助子楚,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可如今,這風言風語卻讓他的處境變得微妙而危險。
“大人,如今局勢緊張,我們該如何是好?”呂不韋的心腹李斯憂心忡忡地問道。
呂不韋停下腳步,沉思片刻:“當下必須盡快平息這些謠言,絕不能讓它們繼續蔓延。”
“可那嬴政的身世……”李斯欲言又止。
呂不韋皺了皺眉頭:“嬴政乃嬴子楚之子,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趙姬是在嫁給嬴子楚之後,足月生下的嬴政。”
他心裏清楚,秦國的權力結構複雜且嚴密,血脈傳承更是關係到宗室、大臣等多方麵的利益。嬴子楚作為秦國的公子,其後代的身份必然經過了一定的確認和程序。
“那我們該采取什麽行動呢?”李斯急切地問道。
呂不韋緩緩說道:“首先,要加強與宗室和其他大臣的聯係,穩定人心。讓他們明白,嬴政的王位繼承是合法正統的。
其次,可散布一些有利於嬴政的言論,強調他的才能和領導能力。”
李斯:“大人所言極是。隻是這謠言傳播甚廣,恐怕難以輕易平息啊。”
呂不韋眼中閃過一絲精明:“此外,我會找機會在王上麵前表明忠心,讓大王明白我對秦國的忠誠。”
與此同時,已年滿十八九歲的嬴政,思想愈發成熟。對於這些風言風語,他雖表麵上不動聲色,但內心卻充滿了疑惑和思索。
嬴政心中隻有天下,他常常與大臣們,老師,同學探討著當前國內和鄰國的局勢。
“如今外界傳言紛紛,你們對此有何看法?”嬴政目光銳利地看著他們。
其中一位大臣:“殿下,這些謠言或許是別有用心之人故意散播,企圖擾亂朝局。”
嬴政微微頷首:“所言有理,但此事不可掉以輕心。我自小在趙國曆經磨難,深知人心險惡。這背後是否有人在暗中操縱,還需仔細調查。”
大臣:“殿下,呂不韋大人在秦國權勢頗大,或許這些謠言與他有關。”
嬴政:“呂不韋對我大秦有一定功績,但他與母後之間的關係,確實容易引人猜疑。不過,在沒有確鑿證據之前,不可輕易下結論。”
嬴政深知,自己雖已繼位,但權力尚未完全掌握在手中。在這複雜的局勢中,他必須保持冷靜和睿智,不能被謠言所左右。
然而,呂不韋的種種舉動,卻並未讓嬴政對他的身世疑慮消散。相反,嬴政開始更加密切地關注呂不韋的言行舉止。
在宮廷的一次宴會上,嬴政看似不經意地對呂不韋說道:“仲父,如今這外界的傳言,倒是讓本王頗為困擾啊。”
呂不韋心中一驚,但臉上仍保持著鎮定,連忙說道:“大王無需煩惱,這些不過是無稽之談。大王乃先王之子,這是毫無疑問的事實。”
嬴政微微一笑,並未言語。
呂不韋心中暗自揣測,嬴政的態度讓他感到不安。他意識到,隨著嬴政逐漸掌握權力,自己必須更加小心謹慎。
而在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上,嬴政展現出了果斷和睿智。他深知,此時的秦國雖強大,但也不能忽視外部的威脅。麵對各國的試探和挑釁,他一方麵加強軍事防禦,另一方麵運用外交手段,巧妙地周旋其中,維持著秦國的地位和穩定。
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下,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和目的而謀劃。而曆史的真相,就如同那迷霧中的道路,需要人們透過種種跡象去探尋和分辨……
呂不韋的眉頭緊鎖,猶如烏雲密布。他與趙姬之間的風言風語如狂風驟雨,讓他深陷輿論的漩渦,難以自拔。
據《史記·呂不韋列傳》中的記載,趙姬是“至大期時,生子政”,“大期”一般被解釋為十二個月或十個月。若是十二個月,在古代醫療水平相對低下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出現懷孕這麽久才生產的情況,且早產兒往往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很難瞞天過海。
若“大期”是十個月,那趙姬懷孕的時間則在嫁給異人之後,符合正常的生理周期。秦始皇嬴政是莊襄王嬴異人之子的可能性更大。但曆史的真相往往難以完全確定,不同的觀點和解讀仍然存在,這也使得這段曆史充滿了神秘色彩,讓後人不斷去研究和探討。
其次,秦國的權力結構複雜,血脈傳承至關重要。異人作為秦國公子,其後代的身份必然會經過嚴格的確認和程序。倘若嬴政的身世存在疑問,很難不被發現。
再者,從呂不韋的角度分析,如果他有意讓自己的兒子成為秦王,那麽在嬴政成長過程中,理應會采取更多有利於嬴政繼承王位和鞏固權力的行動。
但實際上,並沒有明顯證據表明他有這樣的舉動。相反,呂不韋在嬴政13歲登基後的幾年他就開始籌劃,如何與趙姬逐漸疏遠。
公元前 239 年,他的心腹鄭三匆匆來報:“相邦,小的在市井之中偶然聽聞一人,或許能解您的燃眉之急。”
呂不韋急切問道:“何人?速速道來!”
鄭三:“此人名為嫪毐,在鹹陽城的街頭巷尾頗有名氣。生得高大英俊年青,能言善辯,很是會討女人歡心。”
呂不韋聽聞,心中一動,決定親自去見見這嫪毐。在一家喧鬧的酒肆中,呂不韋隱於角落,目光緊緊鎖定那傳聞中的嫪毐。隻見嫪毐身著粗布衣裳,卻難掩其挺拔身姿。劍眉星目,嘴角上揚時帶著一抹不羈的笑容,舉手投足間散發著一種獨特的魅力。
呂不韋招來鄭三,低聲吩咐:“去,將那人請來。”
鄭三領命,不多時,便將嫪毐帶到了呂不韋麵前。
嫪毐初時略有惶恐,但見呂不韋目光和善,便定了定神,恭敬行禮。
呂不韋微笑著說道:“聽聞你在這鹹陽城中頗有名聲,今日一見,果然不凡。”
嫪毐忙道:“小人不過是市井之徒,承蒙大人抬愛。”
呂不韋輕抿一口酒,緩緩道:“我且問你,可有心謀求富貴?”
嫪毐眼中閃過一絲驚喜,隨即正色道:“若能得大人提攜,小人定當肝腦塗地。”
呂不韋微微點頭,開始試探著與嫪毐交談。一番言語下來,呂不韋發現他不僅巧舌如簧,且心思細膩,善於揣摩他人心思。呂不韋心中暗喜,覺得此人或許正是他所需要的。
呂不韋將嫪毐秘密帶迴府中,將他安置在一處偏僻的院落。
“從今日起,你便在此處,我自會安排。”呂不韋說道。
嫪毐連連點頭:“全憑大人吩咐。”
接下來的日子裏,呂不韋一麵繼續處理朝中事務,一麵思考著如何將嫪毐送入宮中。他深知此事需萬分謹慎,一旦敗露,後果不堪設想。
經過多日的籌謀,呂不韋決定買通負責宮刑的官員馬六。這馬六本是個貪財之人,在呂不韋的重金利誘下,終於答應協助此事。
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呂不韋將馬六秘密約至府中。
“馬六,此事若成,榮華富貴少不了你的。但倘若有半分差池,你可知下場?”呂不韋目光如炬。
馬六嚇得冷汗直冒:“相邦放心,小人定當守口如瓶,全力相助。”
一切準備就緒,呂不韋開始實施他的計劃。
一日,呂不韋安排嫪毐在宮門口故意鬧事,引得眾人圍觀。嫪毐按照呂不韋的指示,大聲叫嚷,引得守衛紛紛上前。
隨後,呂不韋裝作恰巧路過,怒斥道:“大膽狂徒,竟敢在宮門前滋事,拉下去,重罰!”
就這樣,嫪毐被帶入宮中,交由馬六處置。
馬六按照事先的約定,假裝對嫪毐實施了宮刑,實則暗中放水。在這過程中,嫪毐咬緊牙關,強忍著內心的恐懼。
終於,嫪毐以宦官的身份被送進了宮廷。
初入宮的嫪毐小心翼翼,謹言慎行。他深知自己的命運係於呂不韋之手,稍有不慎,便會前功盡棄。
而另一邊,趙姬在宮中的日子愈發寂寞。嬴政日益成長,專注於政事,對趙姬的關心逐漸減少。趙姬心中的空虛與日俱增。
一日,趙姬在宮中散步,偶然遇見了嫪毐。嫪毐見趙姬走來,連忙跪地請安。
趙姬抬眼望去,隻見眼前之人眉清目秀,身姿挺拔,心中不禁一動。
“你是何人?”趙姬問道。
嫪毐恭聲道:“迴太後,小人嫪毐,新入宮的宦官,負責宮中雜務。”
趙姬微微點頭:“起來吧。”
自那日後,嫪毐尋得了接近趙姬的機會。他時常在趙姬麵前獻殷勤,講些市井趣事逗她開心。
趙姬漸漸地對嫪毐產生了好感。嫪毐深知趙姬的心思,甜言蜜語不斷,百般討好。
在一個寧靜的夜晚,趙姬心情煩悶,難以入眠。嫪毐適時出現,陪她聊天解悶。
月光灑在庭院中,趙姬望著嫪毐英俊的臉龐,心中泛起漣漪。
嫪毐輕輕握住趙姬的手:“太後,小人願一生陪伴左右,為您排憂解難。” 從此,嫪毐與趙姬的關係愈發親密。
公元前 239 年,嬴政 20 歲,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基本編撰完畢,這本書從嬴政十歲左右開始編著。
《呂氏春秋》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多萬字。《呂氏春秋》既有儒家倡導的仁政思想,以仁愛為本,主張君主應關愛百姓,方能得民心;又有法家的嚴苛律法,強調以法治國,令行禁止,確保國家秩序井然。墨家的兼愛非攻理念也融入其中,倡導天下平等,反對戰爭。道家的無為而治思想,教導君主應順應自然,不過多幹預,讓國家自然發展。
呂不韋編撰此書,其一目的在於展示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治國方略。他深知秦國即將迎來大一統的關鍵時刻,期望此書能為未來的治理提供指引,讓秦國在他的構想下走向昌盛。
其二,他欲借此彰顯自身的文化影響力與政治權威。通過集合眾多門客的智慧,展現自己雄厚的實力和廣泛的人脈。
其三,他妄圖總結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構建一個融合各家之長的理論體係,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為亂世中的秦國尋找一條通向繁榮的道路。
此書一出,在秦國乃至整個天下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秦國,它引發了朝堂之上的激烈討論,大臣們對其中的觀點各抒己見,有的讚成其中的仁政思想,有的則推崇法家的律法主張。
這使得秦國的治國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豐富和拓展。
《呂氏春秋》成為了學者們研究和爭論的焦點。不同學派的學者們圍繞書中的觀點展開激烈辯論,推動了學術的交流與發展。
在民間,此書的一些思想也逐漸傳播開來,百姓們對國家的治理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期待。
然而,也正因《呂氏春秋》所涵蓋的思想豐富且複雜,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秦國宮廷內部的權力鬥爭和思想分歧。但無論如何,它都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成為了那個時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瑰寶。
公元前 239 年,趙姬與嫪毐如熊熊烈火,燃燒不止,讓呂不韋陷入了深深的憂慮與恐慌之中。
嫪毐,野心勃勃,生得高大威猛,相貌堂堂。一雙狹長的桃花眼,總是閃爍著狡黠與諂媚的光芒。
那巧舌如簧的嘴巴,吐出的盡是甜言蜜語,仿佛能將人心融化。他深知趙姬內心的孤獨與渴望。
每日清晨,嫪毐總會手捧一束精心挑選的嬌豔鮮花,虔誠地跪在趙姬寢宮門前,那花朵嬌豔欲滴,還帶著清晨的晶瑩露珠,他滿臉諂媚:“太後,這是臣為您在百花園中尋覓到的世間最美的花,唯有您這般高貴美麗之人,才配得上這花的嬌豔。”
午後,他如影隨形地陪趙姬漫步於宮廷花園,繪聲繪色地講述著宮外的奇聞軼事,講到有趣處,還不忘加上誇張的動作和表情,把趙姬逗得前仰後合,笑聲在花園中迴蕩。
夜晚,當趙姬因心事難以入眠,嫪毐便輕拂琴弦,彈奏出一曲曲悠揚纏綿的琴音,那旋律如泣如訴,仿佛能將趙姬所有的煩惱都帶走,讓她沉醉在這溫柔的夢鄉之中。
趙姬在嫪毐的甜言蜜語和百般殷勤下,漸漸迷失了自我,全然不顧宮廷的規矩和自己的尊貴身份。“
嫪毐,有你相伴,本宮才感受到了真正的溫暖與快樂。”趙姬的眼神中充滿了對嫪毐的癡迷與眷戀,仿佛整個世界隻剩下他們二人。
呂不韋看著這一切的發展,心中懊悔不迭。他深知自己當初安排嫪毐進宮是為了擺脫與趙姬的風言風語,卻未曾料到會引發如此嚴重的後果。為了在這複雜的局麵中自保,呂不韋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周旋於趙姬與嫪毐之間。
呂不韋也會給趙姬送去珍貴的珠寶首飾,緩和一下自己和趙姬之間疏遠的關係。
趙姬對嫪毐的寵愛,呂不偉也從不直言反對,隻是委婉地提醒趙姬要注意宮廷的風評和影響: “太後,嫪毐雖能為您帶來一時的歡愉,但宮廷之事還需謹慎處理,以免落人口實。”然而,趙姬往往對他的勸告置若罔聞。
與此同時,嬴政已年滿 20 歲。英姿勃發,,胸懷大誌,對權力充滿了渴望,卻尚未完全掌握朝政大權。
麵對嫪毐在宮廷中的囂張跋扈和趙姬對其的縱容,嬴政心中憤懣不已,但他深知此時還不是與他們正麵衝突的時候。
嬴政深知自己目前的實力還不足以與嫪毐和趙姬直接對抗,於是他選擇了隱忍。依舊對母後表現出尊敬,對嫪毐的行為也暫作容忍。但在私下裏,嬴政開始秘密培養自己的親信,收集嫪毐的罪證。
嬴政常常與心腹大臣在密室中商議對策。“嫪毐此賊,仗著太後的寵愛,在宮中為非作歹,若不除之,必成大患。”嬴政緊握著拳頭,目光中燃燒著怒火。
李斯進言:“陛下,此時還需忍耐,待時機成熟,一舉將其鏟除。”嬴政微微點頭,心中暗暗下定決心。
嫪毐的勢力愈發膨脹。他不僅在宮廷中廣結黨羽,還把手伸向了朝廷的重要職位,安插自己的親信。嫪毐甚至開始覬覦更高的權力,妄圖取代呂不韋的地位。
而趙姬在嫪毐的迷惑下,對他的所作所為一味縱容。她不顧眾人的反對,賜予嫪毐大量的土地和財富,使得嫪毐越發得意忘形。更糟糕的是,趙姬竟為嫪毐生下了兩個孩子。
呂不韋得知此事後,驚得冷汗直冒。他深知此事一旦敗露,後果不堪設想。他一方麵試圖穩住趙姬,勸她不要聲張此事,另一方麵開始謀劃如何應對可能到來的危機。
呂不韋秘密找到趙姬,苦口婆心地勸道:“太後,此事關乎秦國的安危和您的聲譽,切不可讓外人知曉。”
趙姬卻嗔怒地迴道:“呂不韋,你莫要多管閑事,本宮自有分寸。”
呂不韋無奈,隻能暗自盤算著如何在這場危機中保全自己。
六國對秦國的崛起虎視眈眈,時刻尋找著秦國的破綻,企圖聯合起來對抗秦國的強大勢力。而秦國國內,除了宮廷內部的爭鬥,地方上也時有叛亂和災害發生,給國家的穩定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趙姬和呂不韋的風言風語,如暗潮般在宮廷內外湧動。大臣們私下裏議論紛紛,有人在暗中推敲嬴政究竟是不是莊襄王嬴子楚的親生兒子。
呂不韋,這位權傾朝野的秦國相邦,此刻也深陷在這風口浪尖的局勢之中,倍感煎熬。他深知,這謠言若是不加以平息,必將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
迴想起當初,他將趙姬獻給嬴子楚,本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投資。那時異人子楚20歲,趙姬17歲左右,他們非常的投緣,一心想著借助子楚,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可如今,這風言風語卻讓他的處境變得微妙而危險。
“大人,如今局勢緊張,我們該如何是好?”呂不韋的心腹李斯憂心忡忡地問道。
呂不韋停下腳步,沉思片刻:“當下必須盡快平息這些謠言,絕不能讓它們繼續蔓延。”
“可那嬴政的身世……”李斯欲言又止。
呂不韋皺了皺眉頭:“嬴政乃嬴子楚之子,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趙姬是在嫁給嬴子楚之後,足月生下的嬴政。”
他心裏清楚,秦國的權力結構複雜且嚴密,血脈傳承更是關係到宗室、大臣等多方麵的利益。嬴子楚作為秦國的公子,其後代的身份必然經過了一定的確認和程序。
“那我們該采取什麽行動呢?”李斯急切地問道。
呂不韋緩緩說道:“首先,要加強與宗室和其他大臣的聯係,穩定人心。讓他們明白,嬴政的王位繼承是合法正統的。
其次,可散布一些有利於嬴政的言論,強調他的才能和領導能力。”
李斯:“大人所言極是。隻是這謠言傳播甚廣,恐怕難以輕易平息啊。”
呂不韋眼中閃過一絲精明:“此外,我會找機會在王上麵前表明忠心,讓大王明白我對秦國的忠誠。”
與此同時,已年滿十八九歲的嬴政,思想愈發成熟。對於這些風言風語,他雖表麵上不動聲色,但內心卻充滿了疑惑和思索。
嬴政心中隻有天下,他常常與大臣們,老師,同學探討著當前國內和鄰國的局勢。
“如今外界傳言紛紛,你們對此有何看法?”嬴政目光銳利地看著他們。
其中一位大臣:“殿下,這些謠言或許是別有用心之人故意散播,企圖擾亂朝局。”
嬴政微微頷首:“所言有理,但此事不可掉以輕心。我自小在趙國曆經磨難,深知人心險惡。這背後是否有人在暗中操縱,還需仔細調查。”
大臣:“殿下,呂不韋大人在秦國權勢頗大,或許這些謠言與他有關。”
嬴政:“呂不韋對我大秦有一定功績,但他與母後之間的關係,確實容易引人猜疑。不過,在沒有確鑿證據之前,不可輕易下結論。”
嬴政深知,自己雖已繼位,但權力尚未完全掌握在手中。在這複雜的局勢中,他必須保持冷靜和睿智,不能被謠言所左右。
然而,呂不韋的種種舉動,卻並未讓嬴政對他的身世疑慮消散。相反,嬴政開始更加密切地關注呂不韋的言行舉止。
在宮廷的一次宴會上,嬴政看似不經意地對呂不韋說道:“仲父,如今這外界的傳言,倒是讓本王頗為困擾啊。”
呂不韋心中一驚,但臉上仍保持著鎮定,連忙說道:“大王無需煩惱,這些不過是無稽之談。大王乃先王之子,這是毫無疑問的事實。”
嬴政微微一笑,並未言語。
呂不韋心中暗自揣測,嬴政的態度讓他感到不安。他意識到,隨著嬴政逐漸掌握權力,自己必須更加小心謹慎。
而在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上,嬴政展現出了果斷和睿智。他深知,此時的秦國雖強大,但也不能忽視外部的威脅。麵對各國的試探和挑釁,他一方麵加強軍事防禦,另一方麵運用外交手段,巧妙地周旋其中,維持著秦國的地位和穩定。
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下,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和目的而謀劃。而曆史的真相,就如同那迷霧中的道路,需要人們透過種種跡象去探尋和分辨……
呂不韋的眉頭緊鎖,猶如烏雲密布。他與趙姬之間的風言風語如狂風驟雨,讓他深陷輿論的漩渦,難以自拔。
據《史記·呂不韋列傳》中的記載,趙姬是“至大期時,生子政”,“大期”一般被解釋為十二個月或十個月。若是十二個月,在古代醫療水平相對低下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出現懷孕這麽久才生產的情況,且早產兒往往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很難瞞天過海。
若“大期”是十個月,那趙姬懷孕的時間則在嫁給異人之後,符合正常的生理周期。秦始皇嬴政是莊襄王嬴異人之子的可能性更大。但曆史的真相往往難以完全確定,不同的觀點和解讀仍然存在,這也使得這段曆史充滿了神秘色彩,讓後人不斷去研究和探討。
其次,秦國的權力結構複雜,血脈傳承至關重要。異人作為秦國公子,其後代的身份必然會經過嚴格的確認和程序。倘若嬴政的身世存在疑問,很難不被發現。
再者,從呂不韋的角度分析,如果他有意讓自己的兒子成為秦王,那麽在嬴政成長過程中,理應會采取更多有利於嬴政繼承王位和鞏固權力的行動。
但實際上,並沒有明顯證據表明他有這樣的舉動。相反,呂不韋在嬴政13歲登基後的幾年他就開始籌劃,如何與趙姬逐漸疏遠。
公元前 239 年,他的心腹鄭三匆匆來報:“相邦,小的在市井之中偶然聽聞一人,或許能解您的燃眉之急。”
呂不韋急切問道:“何人?速速道來!”
鄭三:“此人名為嫪毐,在鹹陽城的街頭巷尾頗有名氣。生得高大英俊年青,能言善辯,很是會討女人歡心。”
呂不韋聽聞,心中一動,決定親自去見見這嫪毐。在一家喧鬧的酒肆中,呂不韋隱於角落,目光緊緊鎖定那傳聞中的嫪毐。隻見嫪毐身著粗布衣裳,卻難掩其挺拔身姿。劍眉星目,嘴角上揚時帶著一抹不羈的笑容,舉手投足間散發著一種獨特的魅力。
呂不韋招來鄭三,低聲吩咐:“去,將那人請來。”
鄭三領命,不多時,便將嫪毐帶到了呂不韋麵前。
嫪毐初時略有惶恐,但見呂不韋目光和善,便定了定神,恭敬行禮。
呂不韋微笑著說道:“聽聞你在這鹹陽城中頗有名聲,今日一見,果然不凡。”
嫪毐忙道:“小人不過是市井之徒,承蒙大人抬愛。”
呂不韋輕抿一口酒,緩緩道:“我且問你,可有心謀求富貴?”
嫪毐眼中閃過一絲驚喜,隨即正色道:“若能得大人提攜,小人定當肝腦塗地。”
呂不韋微微點頭,開始試探著與嫪毐交談。一番言語下來,呂不韋發現他不僅巧舌如簧,且心思細膩,善於揣摩他人心思。呂不韋心中暗喜,覺得此人或許正是他所需要的。
呂不韋將嫪毐秘密帶迴府中,將他安置在一處偏僻的院落。
“從今日起,你便在此處,我自會安排。”呂不韋說道。
嫪毐連連點頭:“全憑大人吩咐。”
接下來的日子裏,呂不韋一麵繼續處理朝中事務,一麵思考著如何將嫪毐送入宮中。他深知此事需萬分謹慎,一旦敗露,後果不堪設想。
經過多日的籌謀,呂不韋決定買通負責宮刑的官員馬六。這馬六本是個貪財之人,在呂不韋的重金利誘下,終於答應協助此事。
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呂不韋將馬六秘密約至府中。
“馬六,此事若成,榮華富貴少不了你的。但倘若有半分差池,你可知下場?”呂不韋目光如炬。
馬六嚇得冷汗直冒:“相邦放心,小人定當守口如瓶,全力相助。”
一切準備就緒,呂不韋開始實施他的計劃。
一日,呂不韋安排嫪毐在宮門口故意鬧事,引得眾人圍觀。嫪毐按照呂不韋的指示,大聲叫嚷,引得守衛紛紛上前。
隨後,呂不韋裝作恰巧路過,怒斥道:“大膽狂徒,竟敢在宮門前滋事,拉下去,重罰!”
就這樣,嫪毐被帶入宮中,交由馬六處置。
馬六按照事先的約定,假裝對嫪毐實施了宮刑,實則暗中放水。在這過程中,嫪毐咬緊牙關,強忍著內心的恐懼。
終於,嫪毐以宦官的身份被送進了宮廷。
初入宮的嫪毐小心翼翼,謹言慎行。他深知自己的命運係於呂不韋之手,稍有不慎,便會前功盡棄。
而另一邊,趙姬在宮中的日子愈發寂寞。嬴政日益成長,專注於政事,對趙姬的關心逐漸減少。趙姬心中的空虛與日俱增。
一日,趙姬在宮中散步,偶然遇見了嫪毐。嫪毐見趙姬走來,連忙跪地請安。
趙姬抬眼望去,隻見眼前之人眉清目秀,身姿挺拔,心中不禁一動。
“你是何人?”趙姬問道。
嫪毐恭聲道:“迴太後,小人嫪毐,新入宮的宦官,負責宮中雜務。”
趙姬微微點頭:“起來吧。”
自那日後,嫪毐尋得了接近趙姬的機會。他時常在趙姬麵前獻殷勤,講些市井趣事逗她開心。
趙姬漸漸地對嫪毐產生了好感。嫪毐深知趙姬的心思,甜言蜜語不斷,百般討好。
在一個寧靜的夜晚,趙姬心情煩悶,難以入眠。嫪毐適時出現,陪她聊天解悶。
月光灑在庭院中,趙姬望著嫪毐英俊的臉龐,心中泛起漣漪。
嫪毐輕輕握住趙姬的手:“太後,小人願一生陪伴左右,為您排憂解難。” 從此,嫪毐與趙姬的關係愈發親密。
公元前 239 年,嬴政 20 歲,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基本編撰完畢,這本書從嬴政十歲左右開始編著。
《呂氏春秋》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多萬字。《呂氏春秋》既有儒家倡導的仁政思想,以仁愛為本,主張君主應關愛百姓,方能得民心;又有法家的嚴苛律法,強調以法治國,令行禁止,確保國家秩序井然。墨家的兼愛非攻理念也融入其中,倡導天下平等,反對戰爭。道家的無為而治思想,教導君主應順應自然,不過多幹預,讓國家自然發展。
呂不韋編撰此書,其一目的在於展示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治國方略。他深知秦國即將迎來大一統的關鍵時刻,期望此書能為未來的治理提供指引,讓秦國在他的構想下走向昌盛。
其二,他欲借此彰顯自身的文化影響力與政治權威。通過集合眾多門客的智慧,展現自己雄厚的實力和廣泛的人脈。
其三,他妄圖總結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構建一個融合各家之長的理論體係,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為亂世中的秦國尋找一條通向繁榮的道路。
此書一出,在秦國乃至整個天下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秦國,它引發了朝堂之上的激烈討論,大臣們對其中的觀點各抒己見,有的讚成其中的仁政思想,有的則推崇法家的律法主張。
這使得秦國的治國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豐富和拓展。
《呂氏春秋》成為了學者們研究和爭論的焦點。不同學派的學者們圍繞書中的觀點展開激烈辯論,推動了學術的交流與發展。
在民間,此書的一些思想也逐漸傳播開來,百姓們對國家的治理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期待。
然而,也正因《呂氏春秋》所涵蓋的思想豐富且複雜,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秦國宮廷內部的權力鬥爭和思想分歧。但無論如何,它都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成為了那個時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瑰寶。
公元前 239 年,趙姬與嫪毐如熊熊烈火,燃燒不止,讓呂不韋陷入了深深的憂慮與恐慌之中。
嫪毐,野心勃勃,生得高大威猛,相貌堂堂。一雙狹長的桃花眼,總是閃爍著狡黠與諂媚的光芒。
那巧舌如簧的嘴巴,吐出的盡是甜言蜜語,仿佛能將人心融化。他深知趙姬內心的孤獨與渴望。
每日清晨,嫪毐總會手捧一束精心挑選的嬌豔鮮花,虔誠地跪在趙姬寢宮門前,那花朵嬌豔欲滴,還帶著清晨的晶瑩露珠,他滿臉諂媚:“太後,這是臣為您在百花園中尋覓到的世間最美的花,唯有您這般高貴美麗之人,才配得上這花的嬌豔。”
午後,他如影隨形地陪趙姬漫步於宮廷花園,繪聲繪色地講述著宮外的奇聞軼事,講到有趣處,還不忘加上誇張的動作和表情,把趙姬逗得前仰後合,笑聲在花園中迴蕩。
夜晚,當趙姬因心事難以入眠,嫪毐便輕拂琴弦,彈奏出一曲曲悠揚纏綿的琴音,那旋律如泣如訴,仿佛能將趙姬所有的煩惱都帶走,讓她沉醉在這溫柔的夢鄉之中。
趙姬在嫪毐的甜言蜜語和百般殷勤下,漸漸迷失了自我,全然不顧宮廷的規矩和自己的尊貴身份。“
嫪毐,有你相伴,本宮才感受到了真正的溫暖與快樂。”趙姬的眼神中充滿了對嫪毐的癡迷與眷戀,仿佛整個世界隻剩下他們二人。
呂不韋看著這一切的發展,心中懊悔不迭。他深知自己當初安排嫪毐進宮是為了擺脫與趙姬的風言風語,卻未曾料到會引發如此嚴重的後果。為了在這複雜的局麵中自保,呂不韋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周旋於趙姬與嫪毐之間。
呂不韋也會給趙姬送去珍貴的珠寶首飾,緩和一下自己和趙姬之間疏遠的關係。
趙姬對嫪毐的寵愛,呂不偉也從不直言反對,隻是委婉地提醒趙姬要注意宮廷的風評和影響: “太後,嫪毐雖能為您帶來一時的歡愉,但宮廷之事還需謹慎處理,以免落人口實。”然而,趙姬往往對他的勸告置若罔聞。
與此同時,嬴政已年滿 20 歲。英姿勃發,,胸懷大誌,對權力充滿了渴望,卻尚未完全掌握朝政大權。
麵對嫪毐在宮廷中的囂張跋扈和趙姬對其的縱容,嬴政心中憤懣不已,但他深知此時還不是與他們正麵衝突的時候。
嬴政深知自己目前的實力還不足以與嫪毐和趙姬直接對抗,於是他選擇了隱忍。依舊對母後表現出尊敬,對嫪毐的行為也暫作容忍。但在私下裏,嬴政開始秘密培養自己的親信,收集嫪毐的罪證。
嬴政常常與心腹大臣在密室中商議對策。“嫪毐此賊,仗著太後的寵愛,在宮中為非作歹,若不除之,必成大患。”嬴政緊握著拳頭,目光中燃燒著怒火。
李斯進言:“陛下,此時還需忍耐,待時機成熟,一舉將其鏟除。”嬴政微微點頭,心中暗暗下定決心。
嫪毐的勢力愈發膨脹。他不僅在宮廷中廣結黨羽,還把手伸向了朝廷的重要職位,安插自己的親信。嫪毐甚至開始覬覦更高的權力,妄圖取代呂不韋的地位。
而趙姬在嫪毐的迷惑下,對他的所作所為一味縱容。她不顧眾人的反對,賜予嫪毐大量的土地和財富,使得嫪毐越發得意忘形。更糟糕的是,趙姬竟為嫪毐生下了兩個孩子。
呂不韋得知此事後,驚得冷汗直冒。他深知此事一旦敗露,後果不堪設想。他一方麵試圖穩住趙姬,勸她不要聲張此事,另一方麵開始謀劃如何應對可能到來的危機。
呂不韋秘密找到趙姬,苦口婆心地勸道:“太後,此事關乎秦國的安危和您的聲譽,切不可讓外人知曉。”
趙姬卻嗔怒地迴道:“呂不韋,你莫要多管閑事,本宮自有分寸。”
呂不韋無奈,隻能暗自盤算著如何在這場危機中保全自己。
六國對秦國的崛起虎視眈眈,時刻尋找著秦國的破綻,企圖聯合起來對抗秦國的強大勢力。而秦國國內,除了宮廷內部的爭鬥,地方上也時有叛亂和災害發生,給國家的穩定帶來了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