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端午,佳節的氛圍日複一日地濃厚起來。


    元春身在宮中,派人傳話至娘家,說是讓去清虛觀打三天平安醮。


    接到這一消息後,賈母沒有絲毫猶豫,當機立斷,決定率領上下前往。然而,行事向來周全的賈母,為了確保此次出行能夠更加妥善、妥帖,還特意派人前往沈府詢問相關事宜。


    怎奈沈國府此時的情況有些特殊,林黛玉和許芸都已臨近產期,實在不便前往。如今薛寶釵做了母親之後,對這些事情倒是頗為上心,遂帶著惜春一同前行。


    在前往清虛觀的路上,薛寶釵和惜春坐在同一輛馬車裏。


    惜春笑著說:“寶姐姐,此番前往那清虛觀,不知會是怎樣一番奇妙光景?”


    薛寶釵輕捋發絲,溫婉地應道:“想來應是清幽靜謐之所,能讓人心生安寧,忘卻塵世紛擾。”


    惜春微微頷首,又道:“也不知這平安醮能給咱們帶來幾分福澤庇佑。”


    薛寶釵輕輕握住惜春的手,柔聲道:“不管怎樣,隻要心誠,上蒼定會護佑,總是好的。”


    惜春輕歎一聲:“如今府裏諸事繁雜,也希望能借此次機會,讓大家都舒緩舒緩。”


    薛寶釵應和著:“正是呢,妹妹莫要太過憂心,一切自有定數。”


    所幸的是,此次行程僅僅隻有三天時間,想來也不會太過勞頓。


    探春聽聞此事,自告奮勇地幫忙籌備出行事宜。她心思縝密,將各項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


    如今,由於永正皇帝喜好道教,舉國上下紛紛效仿,道士的地位因此水漲船高。尤其是那些稍有一些名氣的道士,更是備受人們的尊崇。而這清虛觀的張道士,便是其中的典型。


    那清虛觀的張道士,身份著實不一般。他曾經是當日榮國府國公的替身,與賈府的關係極為親近。


    而且,這張道士不僅深受賈府上下的敬重,就連先皇和當今聖上都對他有禦封,由此可見,其地位尊崇,絕非一般人所能比擬,實是非同小可。


    眾人抵達清虛觀時,張道士親自出門迎接。隻見他身著一襲嶄新的道袍,手持拂塵,那模樣真是仙風道骨,臉上更是堆滿了熱情洋溢的笑容。


    賈母走上前,與張道士寒暄了幾句。


    賈母說道:“道長,許久不見,別來無恙啊?”


    張道士恭敬地迴道:“老夫人安好,能迎得賈府眾人,實乃清虛觀的莫大榮幸,真真是蓬蓽生輝啊!”


    隨後,張道士便引領著眾人走進觀內。觀內香煙嫋嫋,誦經之聲不絕於耳,一派莊嚴肅穆的景象。


    探春好奇地四處打量著,心中暗自思忖著這清虛觀的種種布置。


    這時,張道士笑著說道:“賈府眾人光臨,實乃清虛觀的無上榮光。這幾日的平安醮,小道定當竭盡所能,全力以赴,保得賈府上下平安順遂,福澤綿延。”


    賈母點頭致謝:“有勞張道長了。不知這平安醮可有什麽特別的講究?”


    張道士忙迴道:“老夫人,這平安醮重在誠心,需眾人一心祈禱,心誠則靈,上蒼自會庇佑。隻要各位心無雜念,誠心誠意,必能得償所願。”


    賈母又問道:“那這所需的供品可有特別要求?”


    張道士耐心解釋:“老夫人放心,一切都已安排妥當,皆是按照慣例,不敢有絲毫疏忽。所有供品皆是精挑細選,以表對神明的敬意。”


    隨後,眾人被安排在觀內的廂房歇息。


    到了晚上,平安醮正式開始。張道士親自登上法壇,做法事、誦經咒。隻見他神色莊重,口中念念有詞,手中法器揮舞,場麵莊重而神秘。


    賈府眾人在台下虔誠祈禱,探春心中也滿是對家族未來的期許。


    第二天,眾人正在觀內悠閑地遊玩,突然聽聞北靜王府老太妃帶著新晉的庶妃秦可卿也來到了清虛觀。


    北靜王老太妃儀態雍容華貴,舉手投足間盡顯大家風範。秦可卿則容貌嬌美動人,眉如遠黛,眼若秋波,肌膚勝雪,身姿婀娜。隻是那精致的麵容之下,卻似乎藏著一絲若有若無的憂愁,讓人忍不住想要探尋究竟。


    賈母趕忙走上前去見禮,滿臉笑容地說道:“老姐姐,今日可真是巧了,能在此處與您相遇,許久未見,我這心裏可一直念著呢。”


    老太妃也親熱地拉起賈母的手,說道:“妹妹,我也是時時想著來探望你,這不,聽聞你們在這清虛觀,我便帶著孫媳來湊個熱鬧。”


    兩人相視而笑,開始親切地交談起來,迴憶著往昔的種種情誼。


    老太妃看著賈府的姑娘們,不禁讚歎道:“妹妹這府中的姑娘們,個個都是如花似玉,才情卓絕。尤其是那探春,聰慧機敏,行事果斷,將來定能覓得如意郎君,成就一番美滿姻緣。還有這惜春,雖年紀尚小,卻也是靈秀動人,透著一股子機靈勁兒。”


    賈母笑著迴應:“老姐姐過獎了,您瞧瞧您家的可卿,那才是真正的國色天香,又知書達理,溫婉柔順,真真是惹人憐愛的妙人兒。”


    探春上前向老太妃和秦可卿行禮問好,舉止大方得體,巧言道:“能得老太妃和嫂嫂蒞臨,實乃我們的榮幸。”


    惜春悄悄對薛寶釵說:“這北靜王府的老太妃看著真是氣派非凡,令人敬仰。”


    薛寶釵微微點頭,輕聲細語道:“畢竟是王府之人,自是有其尊貴之處。”


    這時,薛寶釵主動走向秦可卿,微笑著說道:“秦妹妹,早聽聞你的美名,今日一見,果真是風采照人,如仙子下凡。”


    秦可卿微微欠身,迴禮道:“姐姐謬讚了,姐姐才是端莊典雅,氣質如蘭。”


    薛寶釵輕輕拉過秦可卿的手,溫言道:“咱們年紀相仿,有些話倒是可以相互聊聊。”


    秦可卿眼中閃過一絲驚喜,點頭應道:“能得姐姐垂青,是我的福氣,願聽姐姐教誨。”


    薛寶釵看了看秦可卿,輕聲問道:“妹妹初入王府,可還習慣?”


    秦可卿略一遲疑,輕歎了口氣,低言道:“王府規矩繁多,我也是小心行事,唯恐有失。”


    薛寶釵安慰道:“妹妹聰慧過人,定能應付自如,無需太過擔憂。”


    秦可卿感激地看著薛寶釵:“姐姐的話讓我心裏踏實了許多,多謝姐姐關懷。”


    眾人一同在觀內遊覽,沿途欣賞著觀內的景致。


    老太妃又道:“這清虛觀倒也清幽寧靜,是個能讓人靜心的好地方,真真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秦可卿附和著:“祖母說得極是,在此處隻覺身心舒暢,煩惱盡消。”


    探春也笑著說道:“如此美景,倒也讓人心曠神怡,沉醉其中。”


    在此期間,眾人你一言我一語,交談得十分歡快。


    當晚,張道士悄悄來到賈母房中,麵露難色地說道:“老夫人,實不相瞞,如今皇帝好道,小道我也想借此機會更上一層樓。隻是這其中門道眾多,還望賈公爺能在適當的時候,為小道在宮中多美言幾句。”


    賈母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道長,此事還需從長計議,賈府如今在宮中行事也需萬分謹慎。但念在往日的情分上,若有合適的時機,自當相助。”


    張道士連忙點頭:“老夫人,小道明白,隻是希望賈府能記掛著小道的這點心思。”


    第三天,平安醮圓滿結束。賈母帶著眾人向張道士道謝,準備打道迴府。


    張道士送至觀外,說道:“日後賈府若有需要,清虛觀定當全力相助,萬望老夫人一路順風。”


    賈母說道:“那就多謝道長了,改日再敘。”


    北靜王老太妃也說道:“此次相聚甚歡,期待下次再會。”


    三日後,賈瑀正好得空,遂來接眾人迴府。他身著一襲華服,英姿颯爽。見到眾人,賈瑀趕忙行禮問候。


    賈瑀說道:“祖母,各位嫂嫂妹妹,這幾日在清虛觀可還安好?”


    賈母笑著迴應:“一切都好,有勞你掛念了。”


    眾人紛紛與賈瑀寒暄幾句,便一同上了馬車,往京城歸去。


    一路上,賈瑀與眾人分享著府中的一些新鮮事,引得大家笑聲不斷。


    而每當賈瑀不經意間從秦可卿身旁走過,或是與旁人談笑時,秦可卿的目光總會不自覺地被吸引過去,隻是那眼神中蘊含的情緒,如霧裏看花,難以捉摸。她看似依舊與眾人言笑晏晏,然而那偶爾飄忽的思緒,卻仿佛被賈瑀的一舉一動所牽引。


    秦可卿看似安靜地坐在一角,目光卻時不時看似無意地掠過賈瑀,每當那目光觸及賈瑀的身影,她便迅速收迴,隻是那微微泛紅的耳尖,透露出她心底的一絲不平靜。


    北靜王老太妃也注意到了賈瑀,心中暗自讚賞,對秦可卿說道:“這賈府的賈瑀,當真是儀表堂堂,風度翩翩,堪稱人中翹楚。”


    秦可卿微微低下頭,臉上泛起一抹紅暈,輕聲說道:“祖母所言極是。”但她心底卻似有波瀾起伏,隻是那複雜的心思,被她深深地隱藏在低垂的眼眸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之萬人之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中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中日並收藏紅樓之萬人之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