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依靠著道士,趙王憑借著美人,近來都獲得了永正皇帝的青睞。


    這時,齊王蕭緯心中開始惶恐不安,趕忙將自己的長史唐思克找來商議。


    齊王滿麵愁容,說道:“唐長史,如今楚王憑借道士得寵,趙王靠著美人獲聖心,本王心中甚是不安啊。”


    唐思克拱手行禮道:“王爺莫要著急,您如今在朝臣中威望與日俱增,又有太後支持,被人稱為‘賢王’,這便是您的優勢所在。”


    齊王皺眉道:“可這立儲之事,終究還是皇上決定。本王雖有這些優勢,卻不受皇上喜歡,又有何用?”


    唐思克迴應道:“王爺,依臣之見,一方麵要鞏固好之前所取得的成果,朝臣和太後的支持不容小覷。”


    齊王急切問道:“那另一方麵呢?”


    唐思克說道:“另一方麵,也要爭取皇帝的寵愛。不過,如今永正皇帝好道好美人,但是我方不能東施效顰、步人後塵,應該另辟蹊徑。”


    齊王忙問:“如何另辟蹊徑?”


    唐思克接著說:“這兩件事情都需要大量金錢,而如今不論朝廷還是宮中都開銷巨大,入不敷出。我們如果能在錢財上滿足陛下,一樣能獲得聖寵。前者開南市舶司雖然被宮中收用,但也算齊王的功勞。如今可以在北方互市上想辦法,首輔葉高向來支持齊王,讓首輔葉高配合,把互市掌握在己方手裏。”


    齊王眼中閃過一絲疑慮,說道:“此事可行嗎?首輔葉高雖支持本王,可這互市之事牽連甚廣,操作起來怕不容易。賈瑀當年在互市上設計多方共管互相監督,是不是不好操作。”


    唐思克說道:“王爺,賈瑀確實是個人才,不過凡事都是由人來做的,不論幾方管理,隻要我們把人都換成自己人就行。”


    齊王說道:“這能行得通?若被察覺,可是大罪。”


    唐思克應道:“王爺,隻要我們做得隱秘,小心行事,未必會被發現。”


    齊王擔憂道:“若被其他皇子察覺,定會從中作梗。”


    唐思克說道:“王爺,隻要我們謀劃得當,定能成事。有首輔相助,可減少諸多阻礙。但此事需謹慎行事,萬不可走漏風聲。”


    齊王說道:“那在具體操作上,王爺覺得先從何處入手為好?”


    唐思克說道:“先得與首輔葉高秘密商議,製定出詳盡的計劃。”


    齊王搖搖頭,說道:“這還需從長計議,你可有合適的人選?”


    唐思克說道:“臣倒是想到幾人,隻是還需進一步觀察其忠誠度。”


    齊王說道:“此事要快,不可拖延。”


    唐思克迴道:“王爺,臣明白。還有,這互市的利益分配也需提前規劃好,以免日後生亂。”


    齊王說道:“這是自然,不能讓參與之人覺得吃虧,也不能讓本王損失過多。”


    唐思克接著說:“王爺,在爭取皇上寵愛的事情上,除了在錢財方麵下功夫,您是否考慮多在皇上跟前表現表現?”


    齊王歎了口氣,說道:“本王也曾多次嚐試,可父皇總是對本王的表現不太在意。”


    唐思克說道:“或許是方式不對,王爺不妨換個角度,從皇上近期關注的事務入手。”


    齊王疑惑道:“父皇近期關注何事?”


    唐思克說道:“聽聞皇上對邊疆防務頗為上心,王爺若能在這方麵提出獨到的見解,說不定能引起皇上的注意。”


    齊王皺眉道:“這方麵本王倒是不太熟悉,該如何著手?”


    唐思克說道:“王爺,臣可收集相關資料,為王爺提供參考。”


    齊王說道:“那便有勞你了。”


    唐思克又道:“還有,王爺在與皇上交流時,語氣和態度也需注意,不可過於急切,也不可太過謙卑。”


    齊王點頭道:“本王知曉了。”


    唐思克說道:“另外,王爺平日裏也需多與其他朝臣聯絡感情,鞏固自己的勢力。”


    齊王說道:“本王明白,隻是這其中分寸需把握好,不能讓人覺得本王在結黨營私。”


    唐思克說道:“王爺放心,臣會提醒王爺的。”


    齊王歎道:“但願本王能早日擺脫這困境,達成所願。”


    唐思克寬慰道:“王爺吉人自有天相,定能如願以償。”


    齊王又問道:“那關於互市的人選,你心中可有大致的方向?”


    唐思克思索片刻後說道:“臣覺得可以從我們的親信中挑選一些善於經營之人,但還需進一步考察他們應對複雜局麵的能力。”


    齊王點頭表示認可,接著說:“那你盡快去辦,切不可走漏風聲。”


    唐思克應道:“王爺放心,臣定當小心行事。”


    第二日,內閣議事。


    葉高率先開口說道:“諸位,今日兇奴左賢王察哈爾圖稱霸東胡,眾部歸附,如今東北防線吃緊。牛繼宗不僅有勇有謀,作戰勇敢,且對付兇奴頗有心得,我認為應該把牛繼宗調任東北,由牛繼宗任遼東總兵,以解東北防線之危。”


    王天培當即反對道:“葉大人,此舉萬萬不可。即使重用牛繼宗,也應該防區不變。畢竟正北方乃是兇奴本部,其威脅更大。一旦調動牛繼宗,北方防線恐有疏漏。”


    賈瑀也緊接著說道:“王天培大人所言極是。牛繼宗在北方駐守已久,熟悉當地局勢和敵軍情況。貿然調任,恐生諸多變故。”


    葉高皺了皺眉,反駁道:“東北防線如今形勢嚴峻,急需牛繼宗這樣的猛將去穩定局勢。若不調他過去,東北局勢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王天培神情嚴肅,迴應道:“葉大人,北方防線一直是抵禦兇奴的關鍵所在。牛繼宗在此駐守,多次擊退敵軍,若將其調離,重新適應新的防線,恐延誤戰機。”


    賈瑀補充道:“沒錯,而且北方防線的防禦體係也是圍繞牛繼宗的部署而建立的。此時調離他,整個防禦布局都需重新調整,風險太大。”


    葉高堅持己見,說道:“但東北防線的危機迫在眉睫,不能不盡快解決。牛繼宗的能力有目共睹,相信他在東北也能迅速建立起有效的防禦。”


    王天培搖搖頭,說道:“葉大人,我們不能隻看眼前的危機,而忽略了北方防線的長期穩定。北方一旦有失,局勢將更加難以收拾。”


    賈瑀說道:“還望葉大人三思,調任之事需從長計議,綜合考量各方因素。”


    葉高說道:“各位,我也明白此事的重要性,但東北局勢確實危急,不能再猶豫了。”


    王天培反駁道:“葉大人,如此倉促決定,恐會帶來更多隱患。”


    賈瑀說道:“葉大人,還是應當權衡利弊,謹慎決策。”


    最後,葉高不顧眾人反對,執意把條陳送入宮中。


    禦前,楚王蕭綱和趙王蕭繼也因為此事展開了激烈的辯駁。


    趙王蕭繼拱手說道:“父皇,萬萬不可調牛繼宗去東北。北方防線一直是重中之重,牛繼宗在此經營多年,貿然調離,定會影響整體布局,危及邊防安穩。”


    楚王蕭綱急忙應道:“陛下,東北防線如今危如累卵,急需牛繼宗這等良將去力挽狂瀾。若不調他過去,東北局勢一旦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趙王蕭繼反駁道:“二哥,你隻看東北,卻不顧北方。北方乃是兇奴本部,威脅更大。牛繼宗若走,北方防線誰來鎮守?”


    楚王趙綱說道:“三弟,東北若淪陷,對整個局勢亦是沉重打擊。牛繼宗有能力在東北建立新的防線,穩定局勢。”


    趙王蕭繼冷哼一聲:“簡直是無稽之談!牛繼宗在北方熟悉一切,到了東北重新開始,談何容易?”


    楚王蕭綱迴擊道:“三弟,你這是過於保守,不敢嚐試新的策略。”


    趙王蕭繼怒目而視:“我這是從大局出發,謹慎行事。”


    楚王說道:“三弟,如今形勢緊迫,不能因循守舊。”


    趙王說道:“二哥,你這是冒險之舉。”


    然而,這次齊王和楚王兩方不謀而合,都堅決要調任牛繼宗去東北。在激烈的交鋒中,趙王一係終是敗下陣來。


    最終,永正皇帝權衡再三,升牛繼宗為左都督府都督同知領遼東總兵,全權負責遼東防務。


    賈瑀在禮部衙門中,和公孫羽說道:“如今朝中眾人為了私利已經不顧一切。大同鎮是整個北方防線重中之重,他們居然隨意更改。”


    公孫羽說道:“大人不必太過擔憂,如今皇上不是調任蔡旭君大人接任嘛,蔡大人的能力咱們清楚。”


    賈瑀說道:“蔡旭君畢竟是初來乍到啊。”


    公孫羽道:“如今邊境太平,蔡大人可是您一手帶出來的,肯定能勝任。屬下擔心的不是蔡大人能否勝任,而是這件事背後的原因。”


    賈瑀皺眉道:“根據林龍報來的情報分析,齊王他們把整個大同鎮文武官員都換了,尤其是圍繞互市的官員。難道他們要在互市上做文章?”


    公孫羽說道:“葉高是山西人,應該是想幫晉商拿下整個北方的外貿吧。”


    賈瑀搖搖頭,說道:“此事恐怕沒那麽簡單。若隻是為了晉商的利益,齊王為何也參與其中?這裏麵定然還有更深的謀劃。”


    公孫羽附和道:“大人所言極是,咱們得小心留意他們的動向。”


    賈瑀沉思片刻,說道:“你派人密切關注大同鎮的情況,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刻向我匯報。通知蔡旭君上任後,隻要不是原則性問題,都配合他們,先搞清楚他們的預謀。”


    公孫羽拱手應道:“是,大人,屬下這就去安排。”


    賈瑀又道:“千萬要小心行事,不可打草驚蛇。”


    公孫羽說道:“大人放心,屬下明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之萬人之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中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中日並收藏紅樓之萬人之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