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玄清道士進宮後,王道玄的地位就受到了影響,兩人在永正皇帝麵前經常是各顯神通,又因為兩人分屬不同門派,故而爭鬥不停,其他道士也是按照門派功法不同分別歸於兩人。
這一日,賈瑀奉命寫好一份青詞送來。當他踏入宮殿之時,正好遇到兩人在禦前激烈辯論。
隻見通元真人王道玄神色激昂,率先開口道:“陛下,吾之內丹派,主張以自身為鼎爐,修煉體內精氣神,凝聚內丹,此乃長生之根本。精氣神之煉化,需靜心守一,調和陰陽,方能達到天人合一之境。世人若能依照內丹之法修行,不僅可強身健體,更能洞察天地之機,感悟大道至理。”
通聖真人玄清道長微微一笑,從容迴應:“王真人,你這內丹之說,雖有其理,但太過注重內修,見效緩慢。吾之外丹派,以金石藥物煉製丹藥,服之可立竿見影,得長生之效。況且,外丹之術源遠流長,古代仙人多有借助外丹而飛升者。”
王道玄冷哼一聲:“你那外丹,多是金石之物,毒性難測,稍有不慎,便會傷身害命,豈是正道?多少人因服外丹而暴斃,此等慘痛教訓,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外丹之害?”
玄清道長不緊不慢地說道:“吾派煉丹之法,曆經數代傳承,自有其精妙之處,能去其毒性,留其精華。內丹修煉,若無人引導,極易走火入魔,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王道玄反駁道:“外丹之術,依賴外物,非自身之功。內丹修煉,乃是激發自身潛能,順應自然之道。依靠外物求得長生,終究是舍本逐末。”
玄清道長搖頭道:“內丹修煉,路途漫長,多數人窮其一生也難有所成。外丹之效,快速顯著,可助人早日超脫。且外丹之煉製,亦需深厚的道學功底和精湛技藝,並非簡單依賴外物。”
王道玄怒目而視,大聲說道:“外丹之法,違背天道自然。強行借助金石之力,妄圖速成,此乃逆天而行,必遭天譴!”
玄清道長依舊淡定自若,緩緩說道:“內丹修煉,雖順應自然,卻過於飄渺難測。外丹之術,精準可控,隻要配方得當,煉製精良,必能成就長生大道。吾派所煉外丹,皆依古法,選材嚴苛,工序縝密,絕無半分差錯。”
就在兩人爭論不休之時,楚王蕭綱走了進來。
他一向對玄清道長頗為賞識,此刻更是毫不掩飾地維護道:“本王倒是覺得玄清道長的外丹之術更有可取之處。玄清道長之能,堪稱驚世駭俗。想那富商因道長一言,於西南之地尋得轉機,不僅生意起死迴生,就連歸途中遭遇劫匪都能化險為夷,家中久病老母更是奇跡康複。此等神跡,豈是凡人所能為之?還有那官員,得道長玉佩,自此連連升遷,馬車失控之際竟能安然無恙,夫人久未生育也喜得麟兒。這一樁樁一件件,皆彰顯著玄清道長外丹之術的神奇。”
王道玄拱手道:“楚王殿下,內丹修煉乃是根基之法,雖耗時久,卻能穩固根本,避免諸多風險。況且,修煉之路,本就不應追求速成,否則極易誤入歧途。”
楚王蕭綱冷哼一聲:“王真人,你莫要在此強詞奪理。外丹之術若能精準把控,風險又能有幾何?世間眾人大多忙碌於生計,哪有那麽多時間去慢慢修煉內丹。”
王道玄說道:“殿下,外丹之術終究依賴外物,變數頗多,怎比得上內丹修煉全憑自身。一旦外物有變,後果不堪設想。”
楚王蕭綱反駁道:“若按你所說,那世間眾人豈不是都要耗費漫長歲月去修煉內丹,卻不知何時才能有所成?玄清道長的外丹之術,可為眾人提供一條捷徑。再者,玄清道長之能,本王深信不疑。他所展現的種種神奇,絕非偶然,定是其外丹之術的精妙所致。”
王道玄迴應道:“殿下莫要被表象所迷惑,外丹之術雖看似神奇,但其背後隱患重重。”
楚王蕭綱大聲道:“本王看你就是嫉妒玄清真人的本事,故意在此詆毀。”
此時,永正皇帝聽得有些不耐煩,轉頭看向賈瑀,和顏悅色地說道:“賈瑀,你且來說說,這內丹與外丹之術,孰優孰劣?”
賈瑀心中一驚,聽到點自己,小心翼翼地迴道:“陛下,微臣才疏學淺,對這道學之術實不敢妄加評判。隻是這內丹與外丹,皆有其理,或許應因人而異,看各自的機緣與悟性。”
永正皇帝依舊態度和藹:“朕讓你說,你便說,莫要諸多推脫。”
賈瑀額頭冒汗,斟酌著言辭說道:“陛下,微臣以為,王道玄道長的內丹之術,注重內在修煉,乃是對自身的深度磨礪與沉澱。此術需極大的耐心與堅韌,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但其一旦有所成,便能從根本上提升自我,達到身心的和諧與強大。而玄清道長的外丹之術,見效迅速,若能精準煉製,把控得當,確實能在短時間內帶來顯著效果。然而,其風險亦不可小覷,若稍有差池,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微臣覺得,兩者各有利弊,難以簡單地判定孰優孰劣。”
此時,一旁的楚王蕭綱插話道:“陛下,這賈大人怕是被兩位道長給嚇住了,不敢直言呐。”
賈瑀趕緊申辯:“楚王殿下莫要誤會,微臣隻是基於對兩位道長之術的觀察和思考,如實陳述。內丹修煉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堅持,外丹之術則需要高超的技藝和精準的把握。這兩種法門,皆有其獨特之處,也都麵臨著各自的挑戰。”
楚王蕭綱陰陽怪氣地說:“哼,賈大人,你這言語含糊,莫不是兩邊都不想得罪?”
賈瑀著急道:“殿下,微臣絕無此意。隻是這道學之術高深莫測,微臣實在難以透徹理解其中精妙,不敢妄言啊。”
楚王蕭綱冷笑道:“你倒是會找借口。”
賈瑀忙道:“殿下,微臣所言句句屬實。內丹修煉需靠自身心性,外丹之術依賴外物煉製,兩者皆有其難處與風險。”
永正皇帝微笑著說道:“賈瑀,莫要如此惶恐,朕不過是想聽聽你的看法。”
賈瑀惶恐道:“陛下息怒,微臣實在難以抉擇。內丹修煉需靠自身,考驗心性;外丹則借助外物,存在風險。若非要選,微臣認為兩者結合,取長補短,或許可行。微臣深知,修煉之道,因人而異,有人適合內丹的潛心修煉,有人追求外丹的快速成效。但無論哪種,都應遵循正道,不可為了追求長生而不擇手段。”
永正皇帝溫和地說道:“都別吵了,玄清道長,你還有何話要說?”
玄清道長雙手作揖道:“陛下,外丹之術傳承已久,雖有風險,但隻要嚴格遵循古法,必能造福眾人。”
王道玄緊接著道:“陛下,內丹之法才是順應天道,從根本上提升自身,外丹終究是旁門左道。”
永正皇帝沉思片刻,說道:“罷了,你們且各自展示一番功法,讓朕親眼瞧瞧。”
兩人準備一番後,首先是玄清道長踏上殿前的水池。他氣沉丹田,雙目微閉,片刻之後,身形如燕,腳尖輕點水麵,瞬間向前掠去。隻見他身姿輕盈,衣袂飄飄,每一步都恰到好處,在水麵上留下一連串細碎的漣漪。他的步伐靈動而迅捷,仿佛與水融為一體,展現出對內丹修煉所帶來的精妙控製。
接著王道玄也不甘示弱,他深吸一口氣,雙手抱於胸前,而後猛地踏出一步。他的腳掌落下時,水麵微微下陷,卻又穩穩地支撐住他的身體。他一步一步,沉穩有力,每一步都帶起一陣水花,卻又能迅速恢複平靜。他的動作剛柔並濟,展現出強大的力量與平衡感。
王道玄見狀,身形一轉,雙腳交錯,在水麵上畫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速度越來越快,如同幻影。
玄清道長則是雙手舞動,口中念念有詞,周身散發出一層淡淡的光芒,他的步伐更加堅定,每一步都震得水麵微微顫抖。
兩人你來我往,在水池中展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較量。王道玄的動作如行雲流水,玄清道長的身姿似山嶽穩固。
賈瑀在一旁仔細觀瞧,心中不禁驚歎。他深知這並非神仙道法,而是憑借著深厚的內功方能做到。他暗自思忖:“以往總以為道家一脈多是騙人的把戲,今日一見,倒也有些真東西。這兩人技巧不同,但其功力卻是不遑多讓。不過仔細看來確實王道玄的更高明一些。”
眾人皆屏氣凝神,注視著兩位道長的精彩展示。
賈瑀在一旁靜靜觀瞧,心中暗自揣測著這場禦前之爭的勝負與後果。
看了兩人的表現,永正皇帝大喜,覺得二人都是有道法之人。不過永正皇帝畢竟自小宮中養成,讓他天天苦修打熬肯定比較難,雖然他心中傾向玄清。遂獎勵兩人,玄清封為護國大國師,王道玄封為鎮國大國師。
這一日,賈瑀奉命寫好一份青詞送來。當他踏入宮殿之時,正好遇到兩人在禦前激烈辯論。
隻見通元真人王道玄神色激昂,率先開口道:“陛下,吾之內丹派,主張以自身為鼎爐,修煉體內精氣神,凝聚內丹,此乃長生之根本。精氣神之煉化,需靜心守一,調和陰陽,方能達到天人合一之境。世人若能依照內丹之法修行,不僅可強身健體,更能洞察天地之機,感悟大道至理。”
通聖真人玄清道長微微一笑,從容迴應:“王真人,你這內丹之說,雖有其理,但太過注重內修,見效緩慢。吾之外丹派,以金石藥物煉製丹藥,服之可立竿見影,得長生之效。況且,外丹之術源遠流長,古代仙人多有借助外丹而飛升者。”
王道玄冷哼一聲:“你那外丹,多是金石之物,毒性難測,稍有不慎,便會傷身害命,豈是正道?多少人因服外丹而暴斃,此等慘痛教訓,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外丹之害?”
玄清道長不緊不慢地說道:“吾派煉丹之法,曆經數代傳承,自有其精妙之處,能去其毒性,留其精華。內丹修煉,若無人引導,極易走火入魔,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王道玄反駁道:“外丹之術,依賴外物,非自身之功。內丹修煉,乃是激發自身潛能,順應自然之道。依靠外物求得長生,終究是舍本逐末。”
玄清道長搖頭道:“內丹修煉,路途漫長,多數人窮其一生也難有所成。外丹之效,快速顯著,可助人早日超脫。且外丹之煉製,亦需深厚的道學功底和精湛技藝,並非簡單依賴外物。”
王道玄怒目而視,大聲說道:“外丹之法,違背天道自然。強行借助金石之力,妄圖速成,此乃逆天而行,必遭天譴!”
玄清道長依舊淡定自若,緩緩說道:“內丹修煉,雖順應自然,卻過於飄渺難測。外丹之術,精準可控,隻要配方得當,煉製精良,必能成就長生大道。吾派所煉外丹,皆依古法,選材嚴苛,工序縝密,絕無半分差錯。”
就在兩人爭論不休之時,楚王蕭綱走了進來。
他一向對玄清道長頗為賞識,此刻更是毫不掩飾地維護道:“本王倒是覺得玄清道長的外丹之術更有可取之處。玄清道長之能,堪稱驚世駭俗。想那富商因道長一言,於西南之地尋得轉機,不僅生意起死迴生,就連歸途中遭遇劫匪都能化險為夷,家中久病老母更是奇跡康複。此等神跡,豈是凡人所能為之?還有那官員,得道長玉佩,自此連連升遷,馬車失控之際竟能安然無恙,夫人久未生育也喜得麟兒。這一樁樁一件件,皆彰顯著玄清道長外丹之術的神奇。”
王道玄拱手道:“楚王殿下,內丹修煉乃是根基之法,雖耗時久,卻能穩固根本,避免諸多風險。況且,修煉之路,本就不應追求速成,否則極易誤入歧途。”
楚王蕭綱冷哼一聲:“王真人,你莫要在此強詞奪理。外丹之術若能精準把控,風險又能有幾何?世間眾人大多忙碌於生計,哪有那麽多時間去慢慢修煉內丹。”
王道玄說道:“殿下,外丹之術終究依賴外物,變數頗多,怎比得上內丹修煉全憑自身。一旦外物有變,後果不堪設想。”
楚王蕭綱反駁道:“若按你所說,那世間眾人豈不是都要耗費漫長歲月去修煉內丹,卻不知何時才能有所成?玄清道長的外丹之術,可為眾人提供一條捷徑。再者,玄清道長之能,本王深信不疑。他所展現的種種神奇,絕非偶然,定是其外丹之術的精妙所致。”
王道玄迴應道:“殿下莫要被表象所迷惑,外丹之術雖看似神奇,但其背後隱患重重。”
楚王蕭綱大聲道:“本王看你就是嫉妒玄清真人的本事,故意在此詆毀。”
此時,永正皇帝聽得有些不耐煩,轉頭看向賈瑀,和顏悅色地說道:“賈瑀,你且來說說,這內丹與外丹之術,孰優孰劣?”
賈瑀心中一驚,聽到點自己,小心翼翼地迴道:“陛下,微臣才疏學淺,對這道學之術實不敢妄加評判。隻是這內丹與外丹,皆有其理,或許應因人而異,看各自的機緣與悟性。”
永正皇帝依舊態度和藹:“朕讓你說,你便說,莫要諸多推脫。”
賈瑀額頭冒汗,斟酌著言辭說道:“陛下,微臣以為,王道玄道長的內丹之術,注重內在修煉,乃是對自身的深度磨礪與沉澱。此術需極大的耐心與堅韌,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但其一旦有所成,便能從根本上提升自我,達到身心的和諧與強大。而玄清道長的外丹之術,見效迅速,若能精準煉製,把控得當,確實能在短時間內帶來顯著效果。然而,其風險亦不可小覷,若稍有差池,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微臣覺得,兩者各有利弊,難以簡單地判定孰優孰劣。”
此時,一旁的楚王蕭綱插話道:“陛下,這賈大人怕是被兩位道長給嚇住了,不敢直言呐。”
賈瑀趕緊申辯:“楚王殿下莫要誤會,微臣隻是基於對兩位道長之術的觀察和思考,如實陳述。內丹修煉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堅持,外丹之術則需要高超的技藝和精準的把握。這兩種法門,皆有其獨特之處,也都麵臨著各自的挑戰。”
楚王蕭綱陰陽怪氣地說:“哼,賈大人,你這言語含糊,莫不是兩邊都不想得罪?”
賈瑀著急道:“殿下,微臣絕無此意。隻是這道學之術高深莫測,微臣實在難以透徹理解其中精妙,不敢妄言啊。”
楚王蕭綱冷笑道:“你倒是會找借口。”
賈瑀忙道:“殿下,微臣所言句句屬實。內丹修煉需靠自身心性,外丹之術依賴外物煉製,兩者皆有其難處與風險。”
永正皇帝微笑著說道:“賈瑀,莫要如此惶恐,朕不過是想聽聽你的看法。”
賈瑀惶恐道:“陛下息怒,微臣實在難以抉擇。內丹修煉需靠自身,考驗心性;外丹則借助外物,存在風險。若非要選,微臣認為兩者結合,取長補短,或許可行。微臣深知,修煉之道,因人而異,有人適合內丹的潛心修煉,有人追求外丹的快速成效。但無論哪種,都應遵循正道,不可為了追求長生而不擇手段。”
永正皇帝溫和地說道:“都別吵了,玄清道長,你還有何話要說?”
玄清道長雙手作揖道:“陛下,外丹之術傳承已久,雖有風險,但隻要嚴格遵循古法,必能造福眾人。”
王道玄緊接著道:“陛下,內丹之法才是順應天道,從根本上提升自身,外丹終究是旁門左道。”
永正皇帝沉思片刻,說道:“罷了,你們且各自展示一番功法,讓朕親眼瞧瞧。”
兩人準備一番後,首先是玄清道長踏上殿前的水池。他氣沉丹田,雙目微閉,片刻之後,身形如燕,腳尖輕點水麵,瞬間向前掠去。隻見他身姿輕盈,衣袂飄飄,每一步都恰到好處,在水麵上留下一連串細碎的漣漪。他的步伐靈動而迅捷,仿佛與水融為一體,展現出對內丹修煉所帶來的精妙控製。
接著王道玄也不甘示弱,他深吸一口氣,雙手抱於胸前,而後猛地踏出一步。他的腳掌落下時,水麵微微下陷,卻又穩穩地支撐住他的身體。他一步一步,沉穩有力,每一步都帶起一陣水花,卻又能迅速恢複平靜。他的動作剛柔並濟,展現出強大的力量與平衡感。
王道玄見狀,身形一轉,雙腳交錯,在水麵上畫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速度越來越快,如同幻影。
玄清道長則是雙手舞動,口中念念有詞,周身散發出一層淡淡的光芒,他的步伐更加堅定,每一步都震得水麵微微顫抖。
兩人你來我往,在水池中展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較量。王道玄的動作如行雲流水,玄清道長的身姿似山嶽穩固。
賈瑀在一旁仔細觀瞧,心中不禁驚歎。他深知這並非神仙道法,而是憑借著深厚的內功方能做到。他暗自思忖:“以往總以為道家一脈多是騙人的把戲,今日一見,倒也有些真東西。這兩人技巧不同,但其功力卻是不遑多讓。不過仔細看來確實王道玄的更高明一些。”
眾人皆屏氣凝神,注視著兩位道長的精彩展示。
賈瑀在一旁靜靜觀瞧,心中暗自揣測著這場禦前之爭的勝負與後果。
看了兩人的表現,永正皇帝大喜,覺得二人都是有道法之人。不過永正皇帝畢竟自小宮中養成,讓他天天苦修打熬肯定比較難,雖然他心中傾向玄清。遂獎勵兩人,玄清封為護國大國師,王道玄封為鎮國大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