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蕭緯一臉陰沉地迴到府中,滿心憤懣地向長史唐思克傾訴起今日之事。
齊王蕭緯怒氣衝衝地說道:“今日在太後的千秋節上,那老二和老三簡直是處處與我針鋒相對,實在是可惡到了極點!還有那賈瑀,也不知他究竟是從什麽地方弄來了如此珍貴無比的水晶雕塑,竟然將所有的風頭都搶了去,真真是讓我嫉妒得牙根癢癢!”
唐思克微微皺起眉頭,神情鎮定地說道:“殿下,切莫如此氣惱,這隻不過是一時之間的得失而已。”
齊王急切地追問道:“長史,那你倒是快跟本王說一說,本王究竟要怎樣才能在這激烈的爭鬥之中勝出?”
唐思克目光深邃,略微思考了一會兒,方才說道:“殿下切勿心急,此事還需要從長計議。當今的朝政局勢,外邊有邊疆的憂患不斷,內部又有民生的諸多艱難。朝廷之中派係之間的紛爭從未停止,權臣們各自形成陣營。而在這極為微妙的時局當中,陛下對於諸位皇子的考察始終都沒有停歇。殿下您呢,文采斐然出眾,心地更是仁慈善良,在朝堂之上向來有著賢名。然而,您有的時候過於瞻前顧後,在關鍵的時刻缺乏那種果斷做出決策的魄力。”
齊王緊接著問道:“那老二和老三的情況又如何?”
唐思克迴應道:“楚王孔武有力,其軍事方麵的才能相當出眾,在軍中擁有頗高的威望。不過他性格深沉內斂,做事過於謹小慎微,這樣很容易被他人誤解並且疏遠。趙王則為人處世圓滑世故,善於交際應酬,在朝中拉攏了眾多的人脈關係。但也正因如此,他顯得過於急功近利,而且缺乏真正能夠治國安邦的才能,難以讓眾人信服。”
齊王若有所思,緩緩說道:“那依長史之見,本王的優勢究竟在何處?”
唐思克說道:“殿下的優勢就在於您的仁德和賢能,如果能夠妥善地加以運用,必定能夠贏得民心以及大臣們的支持。”
齊王皺眉說道:“可如今麵臨這樣的局麵,本王究竟應該從何處著手呢?”
唐思克不緊不慢地踱步,仔細分析道:“殿下,今日之事,雖說看似您的《百壽圖》也受到了眾人的稱讚,但是楚王的和田玉觀音像和趙王的深海紅珊瑚樹同樣不可小覷。而且他們背後的母妃勢力在宮中早已盤根錯節,吳貴妃、蔡妃和娘娘相互之間明爭暗鬥由來已久,各自都拉攏了不少的人脈。這也就使得您們之間的競爭變得愈發激烈。如今在朝中,文官集團大多以清流自居,然而其中不乏投機取巧的人;武將之中,雖然有忠勇之士,但也有擁兵自重的家夥。殿下若想要脫穎而出,就必須在這混亂的局勢當中尋找到平衡之法,廣泛結交善緣。
至於賈瑀,殿下不必過於放在心上。他雖然一時風光無限,但未必能夠長久。他的財富或許來源不正,遲早都會惹來災禍。殿下應當將目光放在自身的發展之上,依靠正道取得勝利。他隻不過是一個臣子,並非您的對手,將來隻要您登上大位,他不過是您手中隨意擺弄的玩物罷了。”
齊王冷哼一聲:“那賈瑀不過是個諂媚逢迎的小人,竟然能夠擁有如此眾多的財富,本王實在是心有不甘。如今他又在太後的千秋節上大出風頭,本王看到他就覺得愈發不順眼,定要給他一點顏色瞧瞧,讓他知道本王的厲害。”
唐思克趕忙勸說道:“殿下,千萬不可意氣用事。賈瑀雖然引人注目,但此刻您若是對他出手,反而會被他人抓住把柄,讓陛下和太後認為您心胸狹隘,容不下他人。況且賈瑀在朝中也有著一定的勢力,若是貿然行動,恐怕對您十分不利。”
齊王急切地說道:“難道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他如此風光?”
唐思克說道:“殿下,賈瑀的風光不過是暫時的。您目前最要緊的是按照之前所說的策略,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和威望。等到時機成熟,再尋找合適的機會采取行動。”
齊王沉思了片刻,說道:“長史所言極是,是本王衝動了。”
唐思克胸有成竹地笑了笑,說道:“殿下,臣有三條計策,可供殿下仔細斟酌。其一,殿下可以在朝堂之上多多提出一些有利於國家和民眾的建議,讓陛下和大臣們都能夠看到您的治國之才。比如說,如今南方的水患頻繁發生,殿下可以提議興修水利,招募有能力的大臣進行治理,這樣既能夠為百姓謀取福祉,又能夠展現出您的憂國憂民之心。其二,平日裏要多多關心百姓的疾苦,在民間樹立起良好的口碑。可以派遣您的親信到民間開設粥棚,救助那些受災的民眾,讓百姓對殿下感恩戴德。其三,我們需要暗中留意其他兩位王爺的舉動,尋找他們的破綻。比如說,楚王喜好練武,性格陰沉,若是能夠在他處理事務的時候抓住他行事的不當之處;趙王為人圓滑,喜歡結交權貴,如果能夠發現他與不法之徒相互勾結的證據,到時候便可以在關鍵時刻揭露出來,讓陛下對他們心生不滿。
再者,如今邊疆的戰事緊張,軍費的開支十分巨大。殿下可以提議整頓軍備,精簡那些冗餘的部分,開源節流,這樣既能夠為朝廷節省開支,又能夠展現出殿下的深謀遠慮。而在朝堂之上,對於各方勢力的拉攏與打壓需要謹慎權衡。對於那些保持中立的大臣,殿下應當以禮相待,爭取得到他們的支持;對於那些敵對的勢力,需要找準合適的時機,一舉擊中。”
齊王聽得入神,眼中滿是敬佩之色,說道:“長史果然智謀超群,那宮中的勢力又應當如何拉攏呢?”
唐思克湊近齊王,壓低聲音說道:“殿下,宮中的掌事太監和太後身邊的幾位近侍可以作為拉攏的重點對象。掌事太監雖然身處內廷,但是他消息靈通,能夠為殿下傳遞重要的情報。太後身邊的近侍如果能夠為殿下美言幾句,太後對殿下的好感必然會有所增加。不過,拉攏這些人的事情需要謹慎行事,切不可操之過急,以免被他人抓住把柄。”
齊王連連點頭,又問道:“那具體應當如何操作呢?”
唐思克迴答道:“殿下可以先派人暗中了解這些人的喜好和需求,投其所好。但千萬不可做得過於明顯,以免落下口實。比如說,那掌事太監喜愛古玩,殿下可以尋得珍稀的古玩,借他人之手送給他。太後身邊的近侍,如果喜歡綾羅綢緞,殿下可以命人送上上等的料子。”
齊王說道:“長史此計甚妙,那之後又該如何呢?”
唐思克繼續說道:“待他們收下禮物之後,殿下再適時地與他們接觸,表達出您的誠意和尊重。但切不可顯得過於急切,一定要循序漸進。”
齊王深吸一口氣,說道:“長史所言極是,本王這就去安排。”
唐思克又提醒道:“殿下,想要成就大事,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定力,切不可因為一時的急切而亂了方寸。”
齊王鄭重地說道:“長史放心,本王明白。”
賈瑀滿心歡喜地迴到府中,臉上洋溢著抑製不住的喜悅。此次太後的千秋節得以順利完成,他不僅獲得了太後的讚賞,還得到了皇上的誇讚。
尤其是那個水晶雕塑,著實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眾人都以為那是極為珍貴異常的大塊水晶,實際上卻是最近工坊裏最新研製出來的水晶玻璃。雖說製作的過程也花費了不少的功夫,但絕對不像眾人想象的那樣價值連城。
賈瑀高興地和公孫羽說道:“雲生,這次的千秋節真是收獲頗豐。”
公孫羽卻麵露憂色,說道:“大人,您一定要小心呀。咱們自己清楚這個雕塑的真實價值,可是在別人的眼裏,這可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如此巨大而且純淨的水晶實屬世所罕見。其他人倒還好說,那齊王看您的眼神簡直都快要冒出火來了。”
賈瑀突然打了兩個噴嚏,不禁說道:“這是誰在惦記我呢?”
他皺了皺眉頭,接著道:“雲生,你說的確實有道理,說不定現在齊王已經在府中對我破口大罵了。可是現如今,三個皇子之間的爭鬥已然異常激烈,咱們要是再摻和進去,恐怕也不是什麽好事吧?到底有什麽辦法能夠應對呢?”
公孫羽思考了一下,說道:“我聽說,皇上在宮中如今沉迷於修仙、煉丹、求神,經常讓翰林院的人撰寫青詞。但是翰林院的很多人都寫得不符合皇上的心意,皇帝為此大為惱火。大人,您文思敏捷,又博學多才,想必能夠寫好這青詞吧?”
青詞乃是道教舉行齋醮時獻給上天的奏章祝文,通常會用朱筆書寫在青藤紙上。
永正皇帝對道教齋醮儀式極為熱衷。他一心想要追求長生不老等願望,故而經常舉行齋醮活動。而在這些活動之中,青詞便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賈瑀聽了公孫羽的話,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兒,他說道:“這倒是個機會,若能寫好青詞,博得皇上歡心,或許能在這複雜的局勢中尋得一絲庇護。但這青詞可不好寫,需得精心琢磨,還得投皇上所好。”
公孫羽點頭道:“大人所言極是,不過以大人的才華,隻要用心,定能寫出讓皇上滿意的青詞。”
賈瑀下定決心:“那好,雲生,你去幫我收集些有關皇上喜好和近期所求的消息,我要好好構思這青詞。”
公孫羽應下後,便匆匆去辦事了。
幾日之後,賈瑀日夜苦思,終於寫出了一篇青詞。他反複誦讀,修改,覺得滿意後,便準備呈給皇上。
齊王蕭緯怒氣衝衝地說道:“今日在太後的千秋節上,那老二和老三簡直是處處與我針鋒相對,實在是可惡到了極點!還有那賈瑀,也不知他究竟是從什麽地方弄來了如此珍貴無比的水晶雕塑,竟然將所有的風頭都搶了去,真真是讓我嫉妒得牙根癢癢!”
唐思克微微皺起眉頭,神情鎮定地說道:“殿下,切莫如此氣惱,這隻不過是一時之間的得失而已。”
齊王急切地追問道:“長史,那你倒是快跟本王說一說,本王究竟要怎樣才能在這激烈的爭鬥之中勝出?”
唐思克目光深邃,略微思考了一會兒,方才說道:“殿下切勿心急,此事還需要從長計議。當今的朝政局勢,外邊有邊疆的憂患不斷,內部又有民生的諸多艱難。朝廷之中派係之間的紛爭從未停止,權臣們各自形成陣營。而在這極為微妙的時局當中,陛下對於諸位皇子的考察始終都沒有停歇。殿下您呢,文采斐然出眾,心地更是仁慈善良,在朝堂之上向來有著賢名。然而,您有的時候過於瞻前顧後,在關鍵的時刻缺乏那種果斷做出決策的魄力。”
齊王緊接著問道:“那老二和老三的情況又如何?”
唐思克迴應道:“楚王孔武有力,其軍事方麵的才能相當出眾,在軍中擁有頗高的威望。不過他性格深沉內斂,做事過於謹小慎微,這樣很容易被他人誤解並且疏遠。趙王則為人處世圓滑世故,善於交際應酬,在朝中拉攏了眾多的人脈關係。但也正因如此,他顯得過於急功近利,而且缺乏真正能夠治國安邦的才能,難以讓眾人信服。”
齊王若有所思,緩緩說道:“那依長史之見,本王的優勢究竟在何處?”
唐思克說道:“殿下的優勢就在於您的仁德和賢能,如果能夠妥善地加以運用,必定能夠贏得民心以及大臣們的支持。”
齊王皺眉說道:“可如今麵臨這樣的局麵,本王究竟應該從何處著手呢?”
唐思克不緊不慢地踱步,仔細分析道:“殿下,今日之事,雖說看似您的《百壽圖》也受到了眾人的稱讚,但是楚王的和田玉觀音像和趙王的深海紅珊瑚樹同樣不可小覷。而且他們背後的母妃勢力在宮中早已盤根錯節,吳貴妃、蔡妃和娘娘相互之間明爭暗鬥由來已久,各自都拉攏了不少的人脈。這也就使得您們之間的競爭變得愈發激烈。如今在朝中,文官集團大多以清流自居,然而其中不乏投機取巧的人;武將之中,雖然有忠勇之士,但也有擁兵自重的家夥。殿下若想要脫穎而出,就必須在這混亂的局勢當中尋找到平衡之法,廣泛結交善緣。
至於賈瑀,殿下不必過於放在心上。他雖然一時風光無限,但未必能夠長久。他的財富或許來源不正,遲早都會惹來災禍。殿下應當將目光放在自身的發展之上,依靠正道取得勝利。他隻不過是一個臣子,並非您的對手,將來隻要您登上大位,他不過是您手中隨意擺弄的玩物罷了。”
齊王冷哼一聲:“那賈瑀不過是個諂媚逢迎的小人,竟然能夠擁有如此眾多的財富,本王實在是心有不甘。如今他又在太後的千秋節上大出風頭,本王看到他就覺得愈發不順眼,定要給他一點顏色瞧瞧,讓他知道本王的厲害。”
唐思克趕忙勸說道:“殿下,千萬不可意氣用事。賈瑀雖然引人注目,但此刻您若是對他出手,反而會被他人抓住把柄,讓陛下和太後認為您心胸狹隘,容不下他人。況且賈瑀在朝中也有著一定的勢力,若是貿然行動,恐怕對您十分不利。”
齊王急切地說道:“難道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他如此風光?”
唐思克說道:“殿下,賈瑀的風光不過是暫時的。您目前最要緊的是按照之前所說的策略,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和威望。等到時機成熟,再尋找合適的機會采取行動。”
齊王沉思了片刻,說道:“長史所言極是,是本王衝動了。”
唐思克胸有成竹地笑了笑,說道:“殿下,臣有三條計策,可供殿下仔細斟酌。其一,殿下可以在朝堂之上多多提出一些有利於國家和民眾的建議,讓陛下和大臣們都能夠看到您的治國之才。比如說,如今南方的水患頻繁發生,殿下可以提議興修水利,招募有能力的大臣進行治理,這樣既能夠為百姓謀取福祉,又能夠展現出您的憂國憂民之心。其二,平日裏要多多關心百姓的疾苦,在民間樹立起良好的口碑。可以派遣您的親信到民間開設粥棚,救助那些受災的民眾,讓百姓對殿下感恩戴德。其三,我們需要暗中留意其他兩位王爺的舉動,尋找他們的破綻。比如說,楚王喜好練武,性格陰沉,若是能夠在他處理事務的時候抓住他行事的不當之處;趙王為人圓滑,喜歡結交權貴,如果能夠發現他與不法之徒相互勾結的證據,到時候便可以在關鍵時刻揭露出來,讓陛下對他們心生不滿。
再者,如今邊疆的戰事緊張,軍費的開支十分巨大。殿下可以提議整頓軍備,精簡那些冗餘的部分,開源節流,這樣既能夠為朝廷節省開支,又能夠展現出殿下的深謀遠慮。而在朝堂之上,對於各方勢力的拉攏與打壓需要謹慎權衡。對於那些保持中立的大臣,殿下應當以禮相待,爭取得到他們的支持;對於那些敵對的勢力,需要找準合適的時機,一舉擊中。”
齊王聽得入神,眼中滿是敬佩之色,說道:“長史果然智謀超群,那宮中的勢力又應當如何拉攏呢?”
唐思克湊近齊王,壓低聲音說道:“殿下,宮中的掌事太監和太後身邊的幾位近侍可以作為拉攏的重點對象。掌事太監雖然身處內廷,但是他消息靈通,能夠為殿下傳遞重要的情報。太後身邊的近侍如果能夠為殿下美言幾句,太後對殿下的好感必然會有所增加。不過,拉攏這些人的事情需要謹慎行事,切不可操之過急,以免被他人抓住把柄。”
齊王連連點頭,又問道:“那具體應當如何操作呢?”
唐思克迴答道:“殿下可以先派人暗中了解這些人的喜好和需求,投其所好。但千萬不可做得過於明顯,以免落下口實。比如說,那掌事太監喜愛古玩,殿下可以尋得珍稀的古玩,借他人之手送給他。太後身邊的近侍,如果喜歡綾羅綢緞,殿下可以命人送上上等的料子。”
齊王說道:“長史此計甚妙,那之後又該如何呢?”
唐思克繼續說道:“待他們收下禮物之後,殿下再適時地與他們接觸,表達出您的誠意和尊重。但切不可顯得過於急切,一定要循序漸進。”
齊王深吸一口氣,說道:“長史所言極是,本王這就去安排。”
唐思克又提醒道:“殿下,想要成就大事,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定力,切不可因為一時的急切而亂了方寸。”
齊王鄭重地說道:“長史放心,本王明白。”
賈瑀滿心歡喜地迴到府中,臉上洋溢著抑製不住的喜悅。此次太後的千秋節得以順利完成,他不僅獲得了太後的讚賞,還得到了皇上的誇讚。
尤其是那個水晶雕塑,著實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眾人都以為那是極為珍貴異常的大塊水晶,實際上卻是最近工坊裏最新研製出來的水晶玻璃。雖說製作的過程也花費了不少的功夫,但絕對不像眾人想象的那樣價值連城。
賈瑀高興地和公孫羽說道:“雲生,這次的千秋節真是收獲頗豐。”
公孫羽卻麵露憂色,說道:“大人,您一定要小心呀。咱們自己清楚這個雕塑的真實價值,可是在別人的眼裏,這可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如此巨大而且純淨的水晶實屬世所罕見。其他人倒還好說,那齊王看您的眼神簡直都快要冒出火來了。”
賈瑀突然打了兩個噴嚏,不禁說道:“這是誰在惦記我呢?”
他皺了皺眉頭,接著道:“雲生,你說的確實有道理,說不定現在齊王已經在府中對我破口大罵了。可是現如今,三個皇子之間的爭鬥已然異常激烈,咱們要是再摻和進去,恐怕也不是什麽好事吧?到底有什麽辦法能夠應對呢?”
公孫羽思考了一下,說道:“我聽說,皇上在宮中如今沉迷於修仙、煉丹、求神,經常讓翰林院的人撰寫青詞。但是翰林院的很多人都寫得不符合皇上的心意,皇帝為此大為惱火。大人,您文思敏捷,又博學多才,想必能夠寫好這青詞吧?”
青詞乃是道教舉行齋醮時獻給上天的奏章祝文,通常會用朱筆書寫在青藤紙上。
永正皇帝對道教齋醮儀式極為熱衷。他一心想要追求長生不老等願望,故而經常舉行齋醮活動。而在這些活動之中,青詞便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賈瑀聽了公孫羽的話,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兒,他說道:“這倒是個機會,若能寫好青詞,博得皇上歡心,或許能在這複雜的局勢中尋得一絲庇護。但這青詞可不好寫,需得精心琢磨,還得投皇上所好。”
公孫羽點頭道:“大人所言極是,不過以大人的才華,隻要用心,定能寫出讓皇上滿意的青詞。”
賈瑀下定決心:“那好,雲生,你去幫我收集些有關皇上喜好和近期所求的消息,我要好好構思這青詞。”
公孫羽應下後,便匆匆去辦事了。
幾日之後,賈瑀日夜苦思,終於寫出了一篇青詞。他反複誦讀,修改,覺得滿意後,便準備呈給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