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的葬禮在一片莊嚴肅穆的氛圍中,按部就班地緩緩結束。整個葬禮的每一個環節都嚴格遵循著既定的規製,每一個步驟都被精心安排,一切流程皆有條不紊,秩序井然。


    隨著太上皇葬禮的最終落幕,朝廷局勢也逐步開始邁向平穩之態。然而,此前的幾次朝廷動蕩,卻猶如洶湧澎湃、勢不可擋的波濤,猛烈地衝擊著原本穩固堅實的朝堂架構。這一係列的動蕩,給朝廷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和破壞,導致各個官職的缺額狀況依舊十分嚴重,猶如一個個亟待填補的巨大空洞。


    麵對如此嚴峻的局麵,永正皇帝當機立斷,果斷地下旨特開恩科。這一英明的決策,旨在廣納天下英才,為朝廷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詔令明確昭示,各種各樣有才能的人才,不論出身是高貴還是貧賤,皆有機會在這一舞台上一展抱負,大放異彩。隻要能獲得五品以上官員的鄭重推薦,便可進京參加嚴格的選拔。


    此次意義非凡且至關重要的恩科考試,最終交由禮部全權負責。賈瑀領受皇命之後,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疏忽,即刻帶領著禮部的一眾官員,全身心地投入到緊張而繁忙的籌備工作之中。


    賈瑀深知此次恩科籌備工作的重要性,不敢有絲毫馬虎。


    他首先召集禮部的官員們,舉行了一場嚴肅而細致的商討會議。在寬敞的會議廳中,賈瑀神情凝重,目光堅定地說道:“諸位,此次恩科乃是聖上為選拔賢能、重振朝綱之舉,我們肩負重任,萬不可掉以輕心。此次籌備工作,必須做到盡善盡美,不容有失!”眾官員紛紛點頭,表情嚴肅,齊聲應道:“大人放心,我等定當全力以赴!”


    賈瑀安排官員們分別負責不同的事務。一部分人負責整理和審核五品以上官員推薦的人才名單,確保每一個被推薦者的信息準確無誤,身世背景清晰可查。負責此事的官員說道:“大人,我們定會仔細核查,絕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保證推薦名單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另一部分人則著手準備考試場地,從考場的布置到桌椅的擺放,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做到完美。負責場地的官員表態:“大人,考場的布置定會按照最高標準,為考生提供一個舒適、公正的考試環境。”


    他親自帶領幾個經驗豐富的老臣,精心製定考試的規則和流程。他們查閱了以往的科舉資料,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反複斟酌每一個環節,確保考試的公平、公正、公開。


    賈瑀說道:“此次考試規則,必須嚴格公正,絕不能讓任何有舞弊之心的人有機可乘。”


    一位老臣迴應道:“大人放心,有我們在,定會製定出最為嚴謹合理的規則。”


    為了保證考題的質量和保密性,賈瑀挑選了幾位學識淵博、品行端正的大儒負責出題。他多次與這些大儒交流,強調考題要既能考察考生的學識,又能檢驗其應對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賈瑀誠懇地說道:“諸位大儒,此次考題關乎朝廷選拔人才的質量,還望各位多多費心。”


    大儒們紛紛表示:“定不辜負大人所托!”


    在籌備的過程中,賈瑀還不忘關注後勤保障工作。他安排專人負責考生們的食宿安排,確保他們在考試期間能夠安心應考。同時,他還組織了一支巡邏隊伍,加強考場周邊的治安管理,防止任何可能幹擾考試的因素出現。


    隨著考試日期的臨近,賈瑀更是日夜操勞,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他的身影頻繁出現在禮部的各個角落,疲憊的麵容卻依然透著堅定和執著。


    終於,在賈瑀和禮部官員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切準備工作就緒。考場莊嚴肅穆,秩序井然,隻待考生們一展才華,為朝廷選拔出真正的棟梁之材。


    就在一切準備工作即將收尾之際,永正皇帝突然召見了賈瑀。


    賈瑀懷著忐忑的心情匆匆入宮,踏入那威嚴的宮殿。皇帝高坐在龍椅之上,目光銳利地看著賈瑀。


    “賈瑀,恩科之事籌備得如何?”皇帝的聲音在空曠的宮殿中迴蕩。


    賈瑀趕忙跪地行禮,恭敬地迴答道:“迴陛下,一切皆已準備妥當,隻待開考。”


    皇帝微微點頭,神色稍緩,接著說道:“此次恩科,朕要的是優選多選,為朝廷招攬更多的賢能之士,彌補之前的空缺。你可明白?”


    賈瑀連忙應道:“陛下聖意,臣已銘記在心。定當嚴格把關,為陛下選拔出真正的英才。”


    皇帝目光深邃,語重心長地說:“朕相信你的能力,莫要讓朕失望。”


    賈瑀再次叩頭謝恩:“陛下放心,臣必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托。”


    皇帝揮了揮手,示意賈瑀退下。賈瑀緩緩退出宮殿,心中的壓力更重了幾分,深知此次恩科責任重大。


    李白居聽聞此次特開恩科的消息後,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苗。他很快便聯係了昔日的同窗好友蕭江、劉洵等人。


    李白居激動地說道:“諸位兄弟,此次恩科可是我們難得的機會,定要好好把握!”


    蕭江等人紛紛點頭應和。


    這些曾經一同求學、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如今再次相聚,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與此同時,公孫羽也得知了這個消息,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此次恩科。


    李白居嘴上雖說著不想參加考試,然而他的內心深處,實則是希望能夠進入官場,取得官身。


    因為在他的心底,一直有著一個堅定的想法,那就是能夠更好地協助賈瑀,為朝廷效力,為百姓謀福祉。


    賈瑀趁著這次朝廷官職空缺較多的時機,決定為許芸的出嫁事宜做一番周全的考慮。


    他親自前往拜訪了蘇龍。在蘇龍的府宅中,賈瑀言辭懇切,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


    賈瑀說道:“蘇大人,此次還望您能幫襯一二,許芸出嫁,娘家有人總是好的。”


    蘇龍思索片刻,說道:“賈大人一片真心,我豈有不應之理。”


    經過一番深入的交談,蘇龍最終被賈瑀的誠意所打動,同意了他的請求。


    於是,賈瑀成功地把許正平調迴了京師。


    這樣一來,在許芸出嫁之時,娘家便能有人參加,給予她應有的支持和祝福,也讓這樁婚事更加圓滿。


    隨著許正平的到來,京城的氛圍似乎都變得熱鬧了幾分。


    這一日,賈瑀特意安排了一場聚會,邀請了昔日的好友鄭鹹安、何來興、蕭江、劉洵、李白居、公孫羽。聚會的場所布置得典雅而溫馨,幾案上擺滿了美酒佳肴。


    賈瑀率先踏入屋內,臉上洋溢著久別重逢的喜悅。不一會兒,鄭鹹安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了進來,拱手向眾人行禮,說道:“毅恆,許久不見,別來無恙啊!”


    何來興則是帶著爽朗的笑聲,大步流星地走進來,說道:“哈哈,今日可真是熱鬧!”


    眾人相聚一堂,歡聲笑語不斷。他們迴憶著往昔的歲月,分享著各自的經曆和見聞。酒杯交錯間,氣氛越發融洽,情誼也在這相聚中愈發深厚。


    賈瑀微笑著看向眾人,說道:“如今諸位兄弟都在朝中任職,也算是各展其能。鄭鹹安,你這吏部員外郎做得可還順心?”


    鄭鹹安輕抿一口酒,迴道:“承蒙毅恆掛念,吏部事務雖繁雜,但也能應付得來。”


    何來興放下酒杯,朗聲道:“我這禦史之職,責任重大,每日都要監察百官,不敢有絲毫懈怠。”


    這時,許正平接過話頭:“這次能當差在通政使司,上傳下達,也算是為朝廷的信息通暢盡一份力。”


    眾人紛紛點頭,對各自的職責和使命都心懷敬畏。


    賈瑀感慨道:“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際,我們當盡心盡力,為聖上分憂,為百姓謀福。”


    大家齊聲應和,眼中滿是堅定。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眾人的話題又轉向了此次的恩科。


    鄭鹹安說道:“此次恩科,定能為朝廷選拔不少英才,也能為我們增添新的助力。”


    何來興點頭表示讚同:“但願能選到真正有才能、有品德之人。”


    許正平思索片刻,說道:“這也需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悉心引導和培養,方能讓這些新人盡快適應朝堂之事。”


    眾人又就恩科之事討論了許久,直至夜深,才意猶未盡地散去。


    隨後,蕭江、劉洵、李白居、公孫羽也陸續到達。蕭江依舊風度翩翩,拱手笑道:“諸位,我來遲了,還望莫怪。”


    劉洵眼中透著睿智,說道:“不遲不遲,正當時。”


    李白居神情灑脫,大聲說道:“哈哈,來了就好!”


    公孫羽則顯得英姿勃勃,向眾人抱拳行禮。


    眾人相聚一堂,歡聲笑語不斷。他們迴憶著往昔的歲月,分享著各自的經曆和見聞。酒杯交錯間,氣氛越發融洽,情誼也在這相聚中愈發深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之萬人之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中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中日並收藏紅樓之萬人之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