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瑀與公孫羽整整商量了一夜。


    屋內,燭光微微搖曳,昏黃的光芒映照著兩人的身影。他們時而陷入沉思,表情凝重,仿佛思緒陷入了深深的泥沼;時而激烈討論,情緒激昂,雙手在空中揮舞,試圖描繪出心中的構想。那爭論的聲音,在寂靜的夜裏顯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兩顆心靈在激烈碰撞,試圖尋找到那一絲曙光。


    夜,越來越深,如墨般的黑暗籠罩著四周。一切都陷入了沉睡,唯有這間屋子內傳出的爭論聲,打破了這份寧靜。月光如水,輕柔地灑在屋外的小徑上,卻無法穿透那緊閉的窗戶,照不亮屋內人糾結與困惑的麵龐。


    直至東方泛起魚肚白,晨曦透過窗縫,悄悄地溜進屋內。那溫暖而柔和的光線,如同一雙溫柔的手,輕輕地撫摸著他們疲憊的麵容,終於讓他們那緊繃的神情有了一絲舒緩。經過漫長的一夜,他們才終於在觀點的交織與融合中達成了一致,給張晴兒寫了迴信。


    隨後,賈瑀安排自己親信主簿李用予和王芳術一同返迴。此次由李用予負責聯絡事宜,李用予乃是賈瑀親衛中培養起來的。他不僅機警果敢,能謀善斷,而且武藝高強,在賈瑀心中,他是完成此次任務的不二人選。


    張晴兒得到賈瑀的迴信時,起初高興萬分。她的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那光芒如同璀璨的星辰,滿心期待著信中的內容能為黃天教帶來轉機,能讓教眾們看到希望的曙光。她迫不及待地打開信件,目光急切地在字裏行間穿梭,仿佛在尋找著那能夠拯救眾人的密碼。


    然而,當她仔細閱讀完信的內容後,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如同被一陣寒風吹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愁眉不展,她的眉頭緊緊皺起,仿佛心中壓上了一塊沉重的石頭。


    原來,賈瑀在信中說道,隻要黃天教能夠戴罪立功,便可以對過往之事既往不咎。這本是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仿佛黑暗中的一絲曙光。


    可後麵緊跟著的要求,卻讓張晴兒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黃天教是她父親一生的心血,承載著太多的迴憶與情感。這裏也是眾多教眾的依靠,是他們在亂世中的避風港。解散教會,意味著要打破現有的一切,讓教眾們失去歸屬,如同飄零的落葉,失去了根基。


    同時賈瑀信中所說也很有道理,朝廷不會同意黃天教這種組織存在。不過,賈瑀也為黃天教教眾安排了出路。


    賈瑀在信中提到,黃天教解散後,可以轉型為以下幾種產業組織形式:


    其一,開辦農莊。可以選取襄陽城外適宜耕種的大片土地,由黃天教教眾們共同勞作。種植各類農作物,如小麥、水稻、蔬菜等。引入先進的農耕技術和灌溉係統,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同時,發展畜牧養殖,飼養家禽家畜,為市場提供豐富的農產品。


    其二,設立工坊。根據教眾們的技藝和專長,開辦各類工坊。例如,木匠工坊可以製作精美的家具;鐵匠工坊打造農具和兵器;紡織工坊生產布料和衣物。注重工藝的傳承和創新,提高產品的品質和競爭力,將產品銷售至周邊地區甚至更遠的地方。


    其三,經營商鋪。在襄陽城繁華的地段開設商鋪,售賣自己生產的農產品、手工製品以及從外地采購的特色商品。可以包括糧油鋪、布莊、雜貨店等。通過良好的商業運營,積累財富,為教眾們創造穩定的收入來源。


    在管理方麵,成立一個管理委員會,由張晴兒和幾位德高望重、有經營頭腦的教眾共同組成。負責統籌規劃產業的發展方向、資源分配、人員調度以及財務管理等重要事務。


    對於教眾們,根據他們的意願和能力進行分工。擅長農耕的去農莊勞作,有手藝的進工坊工作,善於交際和經營的則在商鋪服務。


    為了提高教眾們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設立合理的薪酬製度和獎勵機製。對於表現優秀、貢獻突出的教眾給予豐厚的獎勵,包括物質獎勵和榮譽表彰。


    同時,注重與當地官府和其他商業組織的合作。遵守朝廷的法規政策,按時繳納賦稅,積極參與地方的公益事業,樹立良好的形象,為產業的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還會定期組織培訓和學習活動,提升教眾們的技藝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使他們能夠適應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總之,通過這樣的產業組織安排,賈瑀承諾自己會幫助黃天教教眾能夠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憑借自己的努力過上幸福太平的日子。


    張晴兒把教中自己的親信骨幹找來,並且將李用予介紹給他們。眾人圍坐在一起,臉上滿是疑惑與擔憂。


    張晴兒神色凝重,緩緩開口說道:“各位,六省經略賈瑀的迴信來了,條件已經擺在我們麵前。”


    一位親信急切地問道:“聖姑,那賈瑀到底是怎麽說的?”


    張晴兒深吸一口氣,聲音略顯沉重地說道:“賈瑀說,隻要我們戴罪立功,過往之事可以不追究。但要解散黃天教,把它變成產業組織。”


    眾人一聽,頓時炸開了鍋。


    “什麽?解散黃天教?這怎麽行!”一位脾氣火爆的親信猛地站起身來,大聲嚷道,“黃天教可是我們的根基,怎麽能說散就散!”


    另一位親信也皺著眉頭,滿臉不舍地說道:“聖姑,這可是老教主一生的心血啊!我們怎麽能如此輕易地放棄?”


    李用予趕忙說道:“諸位,先別激動,聽我講幾句。賈大人也是為了大家的未來著想。不管什麽時候朝廷是絕對不會容忍黃天教這樣的組織存在的,如果我們不解散,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但如果變成產業組織,大家依舊能夠團結在一起,而且照樣能過上安穩的日子。就比如說開設農莊,我們有這麽多的人手,可以開墾大片的肥沃土地,種植各類糧食蔬菜,不但能夠滿足咱們自己的需求,還能把多餘的拿去賣錢。工坊裏能夠製作出各種精美的物件,商鋪也能讓咱們的東西有地方出售。這樣一來,大家的生活就不愁沒有著落了。”


    一位較為冷靜的親信沉思片刻後,微微搖了搖頭說道:“聽起來似乎是有幾分道理,但這一切真能像想象中那麽順利嗎?經營農莊、工坊和商鋪,哪一樣不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豐富的資源?我們從哪裏去獲取這些呢?”


    又有親信接著說道:“而且我們對這些生意根本就是一竅不通,能做好嗎?萬一賠了,那我們可就真的是一無所有了。”


    一位年輕的親信附和道:“是啊,這風險實在是太大了。我們在黃天教雖然現在處境艱難,但至少熟悉這裏的一切。說不定還有其他的辦法,沒必要非得走這一步啊。”


    另一位親信滿臉擔憂地說:“萬一賈瑀是在騙我們呢?解散了黃天教,又不給我們支持,那我們可就真的是走投無路了。”


    還有親信說道:“就算要做產業,我們能和那些經驗豐富的老手競爭嗎?市場就那麽大,人家早就站穩腳跟了,我們能擠得進去嗎?”


    一位年長的親信緩緩說道:“聖姑 ,我明白您的一番苦心。可這畢竟是一個重大的轉變,我們真的能夠適應嗎?而且這裏麵的麻煩事肯定不少,各種規矩、稅收,光是想想都讓人覺得頭疼。”


    張晴兒目光堅定地說道:“各位,我知道大家對黃天教感情深厚,不舍得就此解散。但如今的形勢大家也都清楚,襄陽王覆滅在即,我們如果不抓住這個機會,一旦被牽連,那後果將不堪設想。賈大人既然提出了這個方案,想必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我們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勇敢地嚐試一番。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就沒有什麽過不去的坎兒。”


    李用予緊接著說道:“諸位請放心,我們賈大人絕對是誠心誠意的。來之前他向我保證,會全力支持大家的轉變。資金方麵,他會想辦法幫忙籌集一部分,還會派專人來指導我們經營產業。關於競爭,雖然市場已經有其他人占據了,但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我們人力充足,而且大家又團結一心。隻要找準方向,做出特色,未必就不能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而且,賈大人說了,隻要大家真心投效,過往的恩怨就一筆勾銷,日後肯定不會虧待大家的。”


    經過一番更為激烈和深入的勸說與討論,眾人的態度漸漸有所轉變。


    最終,一位年長的親信說道:“聖姑,既然您都這麽說了,我們願意相信您,願意投效賈瑀。但要是出了差錯,那可怎麽辦?”


    張晴兒頓了一頓,說道:“我相信賈瑀,希望大家也相信我。”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表示同意,但眼中仍透露出一絲不安和猶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之萬人之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中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中日並收藏紅樓之萬人之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