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侄兒所圖甚大啊!”
視察了一遍錢莊和商會之後,朱棣迴府就發出了這樣一聲感歎。
經濟民生上麵的事他不懂,但他懂人心。
皇家商會無需鹽引就賣起了食鹽,這絕對動了邊境那些靠鹽為中介,為大軍提供糧食、馬匹的商人,隻是這是大明儲君要做的事情,是國策, 這些商人無力阻止罷了。
“老和尚,你不是自詡學究天人嗎?你說說我那侄兒是否有意罷廢中鹽之製,改由朝廷專司此事?”
朱棣這個問題還真難到道衍和尚了。
都說最了解自己的人往往是自己的敵人,但道衍和尚還真不了解朱允熥想的是什麽。
盡管他已經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朱允熥的身上,可是仍然一無所獲。
改製寶鈔和軍製他還能夠理解,因為這是政治和軍事上的集權之舉,想將財權和軍權置於掌中,而後運用自如。
可讓食鹽光明正大地在商會出售, 這真有點超出他的理解範籌了。
既然寶鈔已經能折算成糧食, 那就沒有必要多此一舉,真要廢除中鹽之製,以那位如今的權力,這隻是一句話的事情,完全不需要如此拐彎抹角。
而且成立軍機處就算了,昨日他又接到了來自應天新的情報,他沒想到這位皇太孫居然大費周章地弄出來一個大明海軍?還是由極擅水事朱壽主理,這是要幹什麽?要去海上捕魚改善民生嗎?
他不相信一個小小的倭患,值得大明儲君花費如此氣力,寶鈔都還沒有遍及全國各地,哪來那麽多錢打造海船?
“殿下,皇太孫做事往往出人意料,貧僧不知這太孫到底想要幹什麽, 不過廢除中鹽之法應該在太孫的考慮範圍之內,隻是因為別的事給耽擱了, 現在不廢除,不代表以後不會廢物除。”
<a id="wzsy" href="https://www.yyxs.la">yyxs.la</a>
“窺一管而知全豹,太孫所行之事常人雖難以捉摸, 但從太孫一係列動作來看,這位應是有意自上而下進行大規模的改製,隻是如今皇上健在,行事難免有所顧忌,固而方有今日之局。”
不得不承認道衍和尚還真是有兩把刷子的,他已經猜到了朱允熥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隻是還不敢確定。
古代懂經濟的人不是沒有,但這其中不包括道衍和尚。
他雖然精通儒家、道家、釋家、醫家等各種所學,就連兵法他都有所涉獵,但經濟卻是他的短板,他想到了朱允熥要做的事,卻不知道他這麽做到底是為了什麽。
麵對朱允熥一係列的反常行為,讓他越鑽研越不明白其中道理。
“嗬嗬!沒想到你這老尚還有高看允熥的時候啊!你之前不是一直說他沒有人君之相嗎?為何改口如此之快?”
道衍和尚哪裏是改口快,而是朱允熥雷厲風行的動作讓他不得不改變原來的看法。
他現在倒希望是朱允炆來繼位了,至少那仁善的性格還做不出如此驚天動地的事情來。
皇上為什麽敢放手讓太孫秉持國政?不就是看到了皇太孫那做事的魄力和決心嗎?
沒人否認皇上期望的繼任之君是位仁君,可在嫡皇孫能力如此出眾的情況下,稍微有點頭腦的都知道該怎麽選,更不要說是那位殺伐果斷的洪武爺了。
“殿下就不要取笑貧僧了,想必太孫的能力殿下也是看得到的,雖然不想承認,但貧僧真的是已經看不透太孫了,小小年紀就有如此心機和手腕,這是貧僧從沒想到過的,想必殿下也是一樣。”
聽到道衍和尚對侄兒的評價,朱棣麵色凝重地點了點頭。
他從不是一個輕易認輸的人。
想到朱允熥的種種行為,他就想起了和朱允熥同歲的長子朱高熾。
一想到兒子那像個肉球一樣的身軀,他就莫名地很是生氣。
他可是聽說他那太孫侄兒在朝政如此繁忙的時候,都一直都在勤練武功,而他的那個長子卻注定是個不能習武的廢人,這讓他實在難以接受。
書得好有個屁用,身為大明燕王的嫡長子,不習武事與廢人無異。
“哐當!!”
想什麽來什麽,就在朱棣暗罵兒子廢物的時候,外麵院裏子就響起物品摔碎的聲音。
打開窗戶一看,正是他的嫡長子因為身體太胖,一不小心把侍女端的東西給打翻在地,侍女還跪在地上不停地請求著朱高熾的原諒。
朱棣此時本來就心情煩燥,現在看到這個胖子兒子後,氣更不打一處來。
“老和尚,你覺得孤之嫡長與允熥相比如何?”
這句話已經充份暴露了朱棣的野心,哪個藩王沒事敢把自己的兒子和儲君相比?這是大不敬。
要是朱允熥沒當皇太孫也就罷了,可君臣名份已定,再比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如此淺顯的道理,人老成精的道衍和尚一聽就聽出了其中的微妙,但讓他一個出家人撒謊,確實有些為難他了。
武事上明顯就不需要去比,燕王嫡長根本不適合習武,文事也上不好說,現在的皇太孫與以前的性格差別太大,他也不知道文學底蘊如何,不過從治政方針來看,這根本不像一個初出茅廬的黃口小兒。
如果能夠堅定燕王的決心,他倒不介意大開佛家的方便之門,隻是很明顯這位燕王並不認為他的嫡長子能在文事上比過那位皇太孫。
“殿下,王長子雖不是習武之才,但將來必會是仁義之君,這一點貧僧篤信不疑!”
這是道衍和尚的真心話,朱允熥怎麽樣他不知道,因為他都沒有和朱允熥說過話,然而他卻早已經看出朱高熾的不簡單。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雖然燕王嫡長沒有武事上的才能,可在治政上,卻難得一見的人才,隻是燕王以武功見長,忽略了這個兒子身上別樣的光芒,也許隻有等到他真正當皇帝時,才會發現這一點的難能可貴。
真正的文武全才很難見到,在皇家就更是如此,打天下需要武功,守天下也需要武功,可治理天下的卻隻能是以文事見長,且智計高深之輩,這位燕王的嫡長子很好地繼承了一點。
視察了一遍錢莊和商會之後,朱棣迴府就發出了這樣一聲感歎。
經濟民生上麵的事他不懂,但他懂人心。
皇家商會無需鹽引就賣起了食鹽,這絕對動了邊境那些靠鹽為中介,為大軍提供糧食、馬匹的商人,隻是這是大明儲君要做的事情,是國策, 這些商人無力阻止罷了。
“老和尚,你不是自詡學究天人嗎?你說說我那侄兒是否有意罷廢中鹽之製,改由朝廷專司此事?”
朱棣這個問題還真難到道衍和尚了。
都說最了解自己的人往往是自己的敵人,但道衍和尚還真不了解朱允熥想的是什麽。
盡管他已經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朱允熥的身上,可是仍然一無所獲。
改製寶鈔和軍製他還能夠理解,因為這是政治和軍事上的集權之舉,想將財權和軍權置於掌中,而後運用自如。
可讓食鹽光明正大地在商會出售, 這真有點超出他的理解範籌了。
既然寶鈔已經能折算成糧食, 那就沒有必要多此一舉,真要廢除中鹽之製,以那位如今的權力,這隻是一句話的事情,完全不需要如此拐彎抹角。
而且成立軍機處就算了,昨日他又接到了來自應天新的情報,他沒想到這位皇太孫居然大費周章地弄出來一個大明海軍?還是由極擅水事朱壽主理,這是要幹什麽?要去海上捕魚改善民生嗎?
他不相信一個小小的倭患,值得大明儲君花費如此氣力,寶鈔都還沒有遍及全國各地,哪來那麽多錢打造海船?
“殿下,皇太孫做事往往出人意料,貧僧不知這太孫到底想要幹什麽, 不過廢除中鹽之法應該在太孫的考慮範圍之內,隻是因為別的事給耽擱了, 現在不廢除,不代表以後不會廢物除。”
<a id="wzsy" href="https://www.yyxs.la">yyxs.la</a>
“窺一管而知全豹,太孫所行之事常人雖難以捉摸, 但從太孫一係列動作來看,這位應是有意自上而下進行大規模的改製,隻是如今皇上健在,行事難免有所顧忌,固而方有今日之局。”
不得不承認道衍和尚還真是有兩把刷子的,他已經猜到了朱允熥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隻是還不敢確定。
古代懂經濟的人不是沒有,但這其中不包括道衍和尚。
他雖然精通儒家、道家、釋家、醫家等各種所學,就連兵法他都有所涉獵,但經濟卻是他的短板,他想到了朱允熥要做的事,卻不知道他這麽做到底是為了什麽。
麵對朱允熥一係列的反常行為,讓他越鑽研越不明白其中道理。
“嗬嗬!沒想到你這老尚還有高看允熥的時候啊!你之前不是一直說他沒有人君之相嗎?為何改口如此之快?”
道衍和尚哪裏是改口快,而是朱允熥雷厲風行的動作讓他不得不改變原來的看法。
他現在倒希望是朱允炆來繼位了,至少那仁善的性格還做不出如此驚天動地的事情來。
皇上為什麽敢放手讓太孫秉持國政?不就是看到了皇太孫那做事的魄力和決心嗎?
沒人否認皇上期望的繼任之君是位仁君,可在嫡皇孫能力如此出眾的情況下,稍微有點頭腦的都知道該怎麽選,更不要說是那位殺伐果斷的洪武爺了。
“殿下就不要取笑貧僧了,想必太孫的能力殿下也是看得到的,雖然不想承認,但貧僧真的是已經看不透太孫了,小小年紀就有如此心機和手腕,這是貧僧從沒想到過的,想必殿下也是一樣。”
聽到道衍和尚對侄兒的評價,朱棣麵色凝重地點了點頭。
他從不是一個輕易認輸的人。
想到朱允熥的種種行為,他就想起了和朱允熥同歲的長子朱高熾。
一想到兒子那像個肉球一樣的身軀,他就莫名地很是生氣。
他可是聽說他那太孫侄兒在朝政如此繁忙的時候,都一直都在勤練武功,而他的那個長子卻注定是個不能習武的廢人,這讓他實在難以接受。
書得好有個屁用,身為大明燕王的嫡長子,不習武事與廢人無異。
“哐當!!”
想什麽來什麽,就在朱棣暗罵兒子廢物的時候,外麵院裏子就響起物品摔碎的聲音。
打開窗戶一看,正是他的嫡長子因為身體太胖,一不小心把侍女端的東西給打翻在地,侍女還跪在地上不停地請求著朱高熾的原諒。
朱棣此時本來就心情煩燥,現在看到這個胖子兒子後,氣更不打一處來。
“老和尚,你覺得孤之嫡長與允熥相比如何?”
這句話已經充份暴露了朱棣的野心,哪個藩王沒事敢把自己的兒子和儲君相比?這是大不敬。
要是朱允熥沒當皇太孫也就罷了,可君臣名份已定,再比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如此淺顯的道理,人老成精的道衍和尚一聽就聽出了其中的微妙,但讓他一個出家人撒謊,確實有些為難他了。
武事上明顯就不需要去比,燕王嫡長根本不適合習武,文事也上不好說,現在的皇太孫與以前的性格差別太大,他也不知道文學底蘊如何,不過從治政方針來看,這根本不像一個初出茅廬的黃口小兒。
如果能夠堅定燕王的決心,他倒不介意大開佛家的方便之門,隻是很明顯這位燕王並不認為他的嫡長子能在文事上比過那位皇太孫。
“殿下,王長子雖不是習武之才,但將來必會是仁義之君,這一點貧僧篤信不疑!”
這是道衍和尚的真心話,朱允熥怎麽樣他不知道,因為他都沒有和朱允熥說過話,然而他卻早已經看出朱高熾的不簡單。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雖然燕王嫡長沒有武事上的才能,可在治政上,卻難得一見的人才,隻是燕王以武功見長,忽略了這個兒子身上別樣的光芒,也許隻有等到他真正當皇帝時,才會發現這一點的難能可貴。
真正的文武全才很難見到,在皇家就更是如此,打天下需要武功,守天下也需要武功,可治理天下的卻隻能是以文事見長,且智計高深之輩,這位燕王的嫡長子很好地繼承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