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寧與友邦,造不如買
逆轉北宋,開局收下潘金蓮 作者:天使之翼飛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虹雖然年過三十,但並不影響她的美麗動人,反而更有一番成熟風情,而魏容玉樹臨風,風流倜儻,兩人在一起,仿佛天造地設的一對。
陳東禁不住自言自語,
“原來竟是駙馬都尉麽?我怎麽感覺,小魏大人和長公主才是一對。”
“噤聲!”李若水嚇得趕緊捂住陳東的嘴,
心想大哥你可真敢說啊,
人家一個駙馬,一個長公主,都是尊貴之人,你背後嘀咕兩句行,你當著這麽多人,說這麽大聲,被聽到怎麽辦?
好在眾人的注意力,要麽在美豔絕倫的蘇虹身上,要麽在氣質剽悍的士卒身上,一時間,無人留意。
李若水左顧右盼一番,這才鬆了口氣。
片刻之後,使臣團遠去,但周圍百姓並未散去,因為稍晚還會有金國使臣團,經過這裏。
太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果然是盛名之下無虛士,我還是頭一次見到駙馬都尉,果然英武不凡,手下士卒,也都是敢戰之士,氣勢不遜西軍。”
陳東發自肺腑地說道。
眾人紛紛讚同,
“正是如此,小魏大人,文武雙全,是我等榜樣。”
“聽說耿南仲彈劾他是司馬懿。”
“耿南仲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不過一腐儒爾,怎能跟小魏大人相比?”
這些太學生中,李若水是魏容的忠實粉絲,也最維護魏容。
“哎,當初我朝名將狄青,也是被文臣汙蔑打壓,最終竟活活嚇死,希望小魏大人不要步其後塵。”
陳東當即慨然道:“如此忠臣良將,怎能被奸賊打壓陷害?我輩士子,理應為駙馬都尉,出一份力!”
眾人聽了,心照不宣,紛紛附和。
宋朝的太學,地位比於後世的清北更高,裏麵的學生,都是人中之傑,將來的朝廷棟梁,前程不可限量。
別看他們隻是學生,但他們也擁有強大的力量,那就是話語權。
在古代,讀書人少,漁輪和話語權就掌握在讀書人手中,
魏容長得帥,又能做事,相比其他官員,更受學生們歡迎。
陳東的意思,就是要發動學生的力量,追捧魏容。
又過了一會,金國使臣團,終於踏上行程,當陳東等人看到金兵時,一時間,無不色變!
如果說西軍和魏容麾下兵馬,看上去都是精銳的話,這些金兵看上去,就仿佛來自地獄的魔神一般。
猙獰,可怕,兇殘,冷酷。
個個都是膀大腰圓,胳膊比普通人大腿都粗,肌肉發達,兇神惡煞,
手裏拿著連枷,狼牙棒等重武器,上麵還帶著血跡和碎肉,殺氣衝天,
隻遠遠地看著,就讓人膽寒萬分。
金兵所過之處,老百姓們一時間,竟然不敢出聲,紛紛用畏懼的目光,盯著這些金兵。
當先一名金將,身高八尺,長相猙獰,頭皮剃得錚亮,隻在中間留個小辮子,看上去不過是十七八歲年齡,手裏卻提著一對碩大沉重的八棱紫金錘。
赤著上身,腿上皮甲,腳下牛皮戰靴,每走一步,仿佛地麵都在微微顫抖。
看到這金將,陳東,李若水等人,不約而同,倒吸一口涼氣!
暗想這大錘,揮舞起來,豈不是宛若雷霆?哪怕是擦上一下,都要骨折筋斷。
有認得這金將的,便低聲給眾人介紹,
“此乃張從龍,乃是完顏宗翰手下頭號猛將,有萬夫不當之勇,金國攻遼時,其在宗翰麾下,衝鋒陷陣,所向無敵,遼將不敢與其交手,聽聞其名,便望風而逃。”
陳東,李若水兩人聽了,心中驚懼,
暗想金將金兵如此兇惡,朝廷卻要與其聯合攻遼,豈不是與虎謀皮?
便是滅了遼國,也是去了一狼,迎來一虎,不是什麽好事。
想到這裏,兩人對視一眼,彼此都看出對方心中的擔憂。
此刻,金鑾殿中,真臘使臣團的覲見,已接近尾聲。
蘇虹聽說了魏容跟耿南仲打鬥之事,因此在宋朝皇帝麵前,對魏容多有推崇和感謝,這讓魏容很感動。
覲見完畢後,宋徽宗金口玉言,封真臘國主為真臘國王,給予其與交趾,占城兩國,一樣的待遇。
蘇虹謝恩退下,
宋徽宗環顧群臣,最終目光落在魏容身上,
冷哼了一聲,
“好個魏容,你是不是以為,成了朕的女婿,便可以無法無天,當街毆打朝廷大臣了?”
魏容趕緊上前謝罪,
“實在是耿南仲挑釁在先,臣一時忍無可忍……”
“你給朕住嘴!”宋徽宗也懶得聽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如何應付金國使臣,才是今日重點。
當即快刀斬亂麻,解決此事。
“魏容你拯救護送使臣團有功,但你不該恃寵而驕,毆打朝廷重臣,此事算你功過相抵,再有下次,定不輕饒!”
魏容鬆了口氣,知道自己過關了,急忙謝恩,然後退下去,侍立在旁。
過了片刻功夫,童貫興衝衝地,帶著使臣勃堇,曷魯,以及一名身材異常魁偉的金將,走了上來。
金使到了。
見禮完畢後,使臣宣讀完顏阿骨打的國書,又奉上禮物,宋徽宗含笑收下,命人迴禮。
然後童貫上前稟報,“自從陛下定下聯金抗遼的大計,臣兢兢業業,殫思竭慮,不敢懈怠,唯恐有負陛下厚望,
好在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亦是通情達理之人,反複磋商後,攻遼之事,臣已與金人約定,明年春季舉兵,攻伐遼國!”
宋徽宗聽了,頓時大喜。
宋太祖,宋太宗都沒能做成的事,他宋徽宗,即將做成了!
兩國同時夾攻,何愁大事不成?
隻要能如願拿下燕雲十六州,他的聲望,將會超過宋朝曆代帝王,開疆拓土,成為人人稱頌的大帝。
朝堂上文武百官,喜氣洋洋,隻有魏容冷眼旁觀,不以為然,
說的倒是好聽,一句輕飄飄的,金太祖通情達理,同意聯合攻遼,一筆帶過,他童貫怎麽不提宋朝答應,每年給遼國五十萬貫的歲幣呢?
五十萬貫,能養多少精銳兵馬啊?此舉,豈不是典型造不如買的思維麽?
不過轉念一想,站在宋徽宗的角度,似乎也能理解皇帝的動機,
畢竟金國再強大,也是外國,錢給了他們,也沒什麽,
但是若用這筆錢,養一支百戰雄兵……
萬一這支兵馬造反怎麽辦?
他們都這麽精銳了,誰能打得過他們?
金國隻是要錢,內部人鬧起來,是要皇帝之位,是要命啊!
念及此處,魏容歎了口氣,
此舉,莫非是宋朝版本的,寧與友邦,不與家奴麽?
陳東禁不住自言自語,
“原來竟是駙馬都尉麽?我怎麽感覺,小魏大人和長公主才是一對。”
“噤聲!”李若水嚇得趕緊捂住陳東的嘴,
心想大哥你可真敢說啊,
人家一個駙馬,一個長公主,都是尊貴之人,你背後嘀咕兩句行,你當著這麽多人,說這麽大聲,被聽到怎麽辦?
好在眾人的注意力,要麽在美豔絕倫的蘇虹身上,要麽在氣質剽悍的士卒身上,一時間,無人留意。
李若水左顧右盼一番,這才鬆了口氣。
片刻之後,使臣團遠去,但周圍百姓並未散去,因為稍晚還會有金國使臣團,經過這裏。
太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果然是盛名之下無虛士,我還是頭一次見到駙馬都尉,果然英武不凡,手下士卒,也都是敢戰之士,氣勢不遜西軍。”
陳東發自肺腑地說道。
眾人紛紛讚同,
“正是如此,小魏大人,文武雙全,是我等榜樣。”
“聽說耿南仲彈劾他是司馬懿。”
“耿南仲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不過一腐儒爾,怎能跟小魏大人相比?”
這些太學生中,李若水是魏容的忠實粉絲,也最維護魏容。
“哎,當初我朝名將狄青,也是被文臣汙蔑打壓,最終竟活活嚇死,希望小魏大人不要步其後塵。”
陳東當即慨然道:“如此忠臣良將,怎能被奸賊打壓陷害?我輩士子,理應為駙馬都尉,出一份力!”
眾人聽了,心照不宣,紛紛附和。
宋朝的太學,地位比於後世的清北更高,裏麵的學生,都是人中之傑,將來的朝廷棟梁,前程不可限量。
別看他們隻是學生,但他們也擁有強大的力量,那就是話語權。
在古代,讀書人少,漁輪和話語權就掌握在讀書人手中,
魏容長得帥,又能做事,相比其他官員,更受學生們歡迎。
陳東的意思,就是要發動學生的力量,追捧魏容。
又過了一會,金國使臣團,終於踏上行程,當陳東等人看到金兵時,一時間,無不色變!
如果說西軍和魏容麾下兵馬,看上去都是精銳的話,這些金兵看上去,就仿佛來自地獄的魔神一般。
猙獰,可怕,兇殘,冷酷。
個個都是膀大腰圓,胳膊比普通人大腿都粗,肌肉發達,兇神惡煞,
手裏拿著連枷,狼牙棒等重武器,上麵還帶著血跡和碎肉,殺氣衝天,
隻遠遠地看著,就讓人膽寒萬分。
金兵所過之處,老百姓們一時間,竟然不敢出聲,紛紛用畏懼的目光,盯著這些金兵。
當先一名金將,身高八尺,長相猙獰,頭皮剃得錚亮,隻在中間留個小辮子,看上去不過是十七八歲年齡,手裏卻提著一對碩大沉重的八棱紫金錘。
赤著上身,腿上皮甲,腳下牛皮戰靴,每走一步,仿佛地麵都在微微顫抖。
看到這金將,陳東,李若水等人,不約而同,倒吸一口涼氣!
暗想這大錘,揮舞起來,豈不是宛若雷霆?哪怕是擦上一下,都要骨折筋斷。
有認得這金將的,便低聲給眾人介紹,
“此乃張從龍,乃是完顏宗翰手下頭號猛將,有萬夫不當之勇,金國攻遼時,其在宗翰麾下,衝鋒陷陣,所向無敵,遼將不敢與其交手,聽聞其名,便望風而逃。”
陳東,李若水兩人聽了,心中驚懼,
暗想金將金兵如此兇惡,朝廷卻要與其聯合攻遼,豈不是與虎謀皮?
便是滅了遼國,也是去了一狼,迎來一虎,不是什麽好事。
想到這裏,兩人對視一眼,彼此都看出對方心中的擔憂。
此刻,金鑾殿中,真臘使臣團的覲見,已接近尾聲。
蘇虹聽說了魏容跟耿南仲打鬥之事,因此在宋朝皇帝麵前,對魏容多有推崇和感謝,這讓魏容很感動。
覲見完畢後,宋徽宗金口玉言,封真臘國主為真臘國王,給予其與交趾,占城兩國,一樣的待遇。
蘇虹謝恩退下,
宋徽宗環顧群臣,最終目光落在魏容身上,
冷哼了一聲,
“好個魏容,你是不是以為,成了朕的女婿,便可以無法無天,當街毆打朝廷大臣了?”
魏容趕緊上前謝罪,
“實在是耿南仲挑釁在先,臣一時忍無可忍……”
“你給朕住嘴!”宋徽宗也懶得聽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如何應付金國使臣,才是今日重點。
當即快刀斬亂麻,解決此事。
“魏容你拯救護送使臣團有功,但你不該恃寵而驕,毆打朝廷重臣,此事算你功過相抵,再有下次,定不輕饒!”
魏容鬆了口氣,知道自己過關了,急忙謝恩,然後退下去,侍立在旁。
過了片刻功夫,童貫興衝衝地,帶著使臣勃堇,曷魯,以及一名身材異常魁偉的金將,走了上來。
金使到了。
見禮完畢後,使臣宣讀完顏阿骨打的國書,又奉上禮物,宋徽宗含笑收下,命人迴禮。
然後童貫上前稟報,“自從陛下定下聯金抗遼的大計,臣兢兢業業,殫思竭慮,不敢懈怠,唯恐有負陛下厚望,
好在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亦是通情達理之人,反複磋商後,攻遼之事,臣已與金人約定,明年春季舉兵,攻伐遼國!”
宋徽宗聽了,頓時大喜。
宋太祖,宋太宗都沒能做成的事,他宋徽宗,即將做成了!
兩國同時夾攻,何愁大事不成?
隻要能如願拿下燕雲十六州,他的聲望,將會超過宋朝曆代帝王,開疆拓土,成為人人稱頌的大帝。
朝堂上文武百官,喜氣洋洋,隻有魏容冷眼旁觀,不以為然,
說的倒是好聽,一句輕飄飄的,金太祖通情達理,同意聯合攻遼,一筆帶過,他童貫怎麽不提宋朝答應,每年給遼國五十萬貫的歲幣呢?
五十萬貫,能養多少精銳兵馬啊?此舉,豈不是典型造不如買的思維麽?
不過轉念一想,站在宋徽宗的角度,似乎也能理解皇帝的動機,
畢竟金國再強大,也是外國,錢給了他們,也沒什麽,
但是若用這筆錢,養一支百戰雄兵……
萬一這支兵馬造反怎麽辦?
他們都這麽精銳了,誰能打得過他們?
金國隻是要錢,內部人鬧起來,是要皇帝之位,是要命啊!
念及此處,魏容歎了口氣,
此舉,莫非是宋朝版本的,寧與友邦,不與家奴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