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張叔夜的請求
逆轉北宋,開局收下潘金蓮 作者:天使之翼飛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叔夜先是東拉西扯了幾句,這才步入正題,
“雲騰,其實老夫這次前來,乃是有事相求。”
魏容暗道不妙,心想你張叔夜,精明強幹,足智多謀,能讓你說出有事相求,隻怕這事,很棘手!
但還是硬著頭皮說道:“老大人不必客氣,有話請講。”
張叔夜道:“雲騰,你在陽穀縣,政績斐然,無論是農耕,人口,還是治安,都是東平府最佳,遠超過其他四個府縣,
不過,
老夫這次在海州,遇到些困難,不知你是否願意去海州,幫老夫做事?”
去海州?
魏容記得趙河前些日子,去了海州做縣丞,他想象不出,海州那邊,究竟是怎樣個險惡局麵,居然能讓以才幹過人而著稱的張叔夜,也不得不跑到陽穀,請求外援。
“那下官若是過去的話,擔任何職?”
“老夫準備讓你擔任東海知縣。”張叔夜說道。
魏容微微皺眉,
自己在陽穀縣,政績很好,可以說接下來的吏部考核,肯定是最上等,東平府通判高化,前些日子曾暗示過,明年知府陳文昭就會調往他處,到時將是高化接任,而憑借過硬的政績, 魏容有希望,繼任東平府通判一職。
就算不留在東平府,憑借政績,魏容也可以找老師張商英活動,去京師任職,一樣會高升。
現在聽張叔夜的意思,海州那邊形勢險惡,老張都有點要撐不住,自己去管那邊的爛攤子,還是做知縣,平級調動,若是出了差錯,反倒影響自己接下來的升職。
怎麽算,都劃不來。
魏容沉吟了一下,想著該如何推辭,
“老大人,海州那邊,局勢究竟惡化到了何等地步?乃至老大人不遠千裏,前來陽穀尋找下官?”
張叔夜長歎一口氣,“海州有門閥世家,橫行鄉裏,為富不仁,百姓困苦,老夫擔心,長此以往,會激起民變,
但當地官員,私下與門閥世家勾結,魚肉百姓,對老夫也是陽奉陰違,老夫拿他們也沒辦法,不得已,隻得前來尋求雲騰你的幫助。”
魏容心裏一沉,聽張叔夜這麽說,海州那邊的形勢,不容樂觀啊,官員是貪官汙吏,地方縉紳是禍害百姓的門閥世家,
張叔夜不是軟弱的文人,他也有鐵腕手段,卻沒有直接處理當地的貪官汙吏,這麽說來,在海州,那些貪官還有保護傘,以至於張叔夜也動不了他們。
“哎,如今我朝,亂軍四起,反賊叢生,且不說遠的有河北田虎,淮西王慶,就說魏容,你們附近的梁山賊寇,聲勢最近也是大漲,四處打家劫舍,如入無人之境。”
“前幾天把獨龍崗都給掃平了,實在兇悍。”
“老夫一直有個想法,以文馭武雖然是祖製,但在當即情況下,卻有些不合時宜,民政,軍政分開,難以集中力量,剿滅亂匪,
老夫以為,應該恢複盛唐時的節度使,由節度使獨掌軍政,這樣才能避免掣肘,也便於用最小的代價,最快的速度,平複田虎,王慶之類的匪亂。”
說到這裏,張叔夜大有深意地看了魏容一眼,“雲騰你乃天家駙馬,皇親國戚,又是文武雙全,若是恢複實權節度使,老夫以為,你是最佳人選。”
節度使?
魏容頓時怦然心動。
節度使這個官銜,唐朝就有了,但節度使權力太大,軍政一把抓,如果是野心勃勃之輩,很容易造反作亂,禍害天下。
到了宋朝,雖然還有節度使一職,但基本上屬於虛職,沒有實權,並且軍事和民政是分開的,互相掣肘,監視,雖然這樣一來,減少了官員造反的可能性,但是也嚴重地影響了士卒的戰力。
節度使隻能管兵,但管不了士卒的錢糧。
所以說像王慶,田虎,宋江這樣的匪人,四處作亂,官府卻拿他們沒辦法,就是因為官府力量過於分散,並且還互相掣肘,嚴重減弱了官軍實力。
魏容很想做節度使,因為權力大,方便他施展抱負,不用顧忌太多,再過幾年靖康之恥時,他就可以手握重兵,力挽狂瀾。
借著亂世,順勢崛起。
不過這事對魏容來說,有點太大了,他很謹慎地,沒有馬上答應張叔夜,隻說會考慮考慮。
張叔夜表示理解,“老夫不便在陽穀久留,稍後就返迴海州,雲騰若是有意前往,命人快馬加鞭,送信給老夫即可,
老夫便會設法,在朝堂上運作,把雲騰你給調過來。”
於是魏容起身送客,張叔夜走後,魏容思忖半天,最終還是難以決斷,隻得把梁月找了過來,把張叔夜的來意,跟她分說了一番。
梁月思忖了半晌,說道:“大人是什麽想法?”
魏容說道:“雖然去海州,雖然困難很大,但一旦成功,收獲也大,張叔夜暗示,將來可能會推動我做節度使,去剿滅匪亂。”
梁月微微點頭,
“既如此,你就去海州吧,在東海城,以王家勢力最強,大人要小心。”
“還有,滕不群大概後年就會卸任開封府尹,目前來看,接替開封府尹的,以清流領袖張叔夜唿聲最高,你若能助他在海州站穩腳跟,將來張叔夜,定能讓你如願以償,
畢竟現在田虎,王慶,宋江之流,造反愈演愈烈,聲勢浩大,連地方官軍都對付不了他們,若是動用朝廷最精銳的西軍,又會影響對西夏的戰事。
雖然以文馭武是祖宗舊法,但隨著反賊不斷增多,朝中有很多大臣,支持恢複實權節度使。”
魏容沉吟片刻,最終咬了咬牙,“好,那這次,咱們就拚一把。”
拿定主意後,魏容先是寫了一封信,連夜送往海州,交給張叔夜,表明自己願去海州,但希望張叔夜能聯合滕不群,保舉林衝為海州兵馬都監,同時又舉薦鐵麵孔目裴宣,接替自己,擔任陽穀知縣一職。
同時派人去海州,聯係趙河,了解那邊的情況。
接下來魏容安排陽穀縣這邊的人事部署,花榮留下,鎮守東平府,魯智深帶著李忠,周通,楊林四將,據守獨龍崗。
楊誌,扈三娘,曹正等,維持鏢局日常運轉,負責押送錢莊的財物。
魏容將會帶著武鬆,欒廷玉,石秀,楊雄,時遷等將領,前去海州。
對他去海州的行為,高化很不理解,魏容在陽穀政績已經做出來了,隻要靜靜等著,熬時間,熬資曆,就能順利升官,何必跑去蹚渾水,風險太大。
但魏容決心已下,高化也沒辦法。
於是,在十多天後,收到朝廷的任命文書後,魏容便率人啟程,前往海州,
魏容雖然在陽穀隻有兩年,但是給當地老百姓,帶來非常多的好處,治安穩定,糧食豐收,商業繁榮,
他臨走的那天,老百姓自發來到道路兩邊,歡送魏容,很多人都流下依依不舍的淚水。
魏容也流了眼淚。
“雲騰,其實老夫這次前來,乃是有事相求。”
魏容暗道不妙,心想你張叔夜,精明強幹,足智多謀,能讓你說出有事相求,隻怕這事,很棘手!
但還是硬著頭皮說道:“老大人不必客氣,有話請講。”
張叔夜道:“雲騰,你在陽穀縣,政績斐然,無論是農耕,人口,還是治安,都是東平府最佳,遠超過其他四個府縣,
不過,
老夫這次在海州,遇到些困難,不知你是否願意去海州,幫老夫做事?”
去海州?
魏容記得趙河前些日子,去了海州做縣丞,他想象不出,海州那邊,究竟是怎樣個險惡局麵,居然能讓以才幹過人而著稱的張叔夜,也不得不跑到陽穀,請求外援。
“那下官若是過去的話,擔任何職?”
“老夫準備讓你擔任東海知縣。”張叔夜說道。
魏容微微皺眉,
自己在陽穀縣,政績很好,可以說接下來的吏部考核,肯定是最上等,東平府通判高化,前些日子曾暗示過,明年知府陳文昭就會調往他處,到時將是高化接任,而憑借過硬的政績, 魏容有希望,繼任東平府通判一職。
就算不留在東平府,憑借政績,魏容也可以找老師張商英活動,去京師任職,一樣會高升。
現在聽張叔夜的意思,海州那邊形勢險惡,老張都有點要撐不住,自己去管那邊的爛攤子,還是做知縣,平級調動,若是出了差錯,反倒影響自己接下來的升職。
怎麽算,都劃不來。
魏容沉吟了一下,想著該如何推辭,
“老大人,海州那邊,局勢究竟惡化到了何等地步?乃至老大人不遠千裏,前來陽穀尋找下官?”
張叔夜長歎一口氣,“海州有門閥世家,橫行鄉裏,為富不仁,百姓困苦,老夫擔心,長此以往,會激起民變,
但當地官員,私下與門閥世家勾結,魚肉百姓,對老夫也是陽奉陰違,老夫拿他們也沒辦法,不得已,隻得前來尋求雲騰你的幫助。”
魏容心裏一沉,聽張叔夜這麽說,海州那邊的形勢,不容樂觀啊,官員是貪官汙吏,地方縉紳是禍害百姓的門閥世家,
張叔夜不是軟弱的文人,他也有鐵腕手段,卻沒有直接處理當地的貪官汙吏,這麽說來,在海州,那些貪官還有保護傘,以至於張叔夜也動不了他們。
“哎,如今我朝,亂軍四起,反賊叢生,且不說遠的有河北田虎,淮西王慶,就說魏容,你們附近的梁山賊寇,聲勢最近也是大漲,四處打家劫舍,如入無人之境。”
“前幾天把獨龍崗都給掃平了,實在兇悍。”
“老夫一直有個想法,以文馭武雖然是祖製,但在當即情況下,卻有些不合時宜,民政,軍政分開,難以集中力量,剿滅亂匪,
老夫以為,應該恢複盛唐時的節度使,由節度使獨掌軍政,這樣才能避免掣肘,也便於用最小的代價,最快的速度,平複田虎,王慶之類的匪亂。”
說到這裏,張叔夜大有深意地看了魏容一眼,“雲騰你乃天家駙馬,皇親國戚,又是文武雙全,若是恢複實權節度使,老夫以為,你是最佳人選。”
節度使?
魏容頓時怦然心動。
節度使這個官銜,唐朝就有了,但節度使權力太大,軍政一把抓,如果是野心勃勃之輩,很容易造反作亂,禍害天下。
到了宋朝,雖然還有節度使一職,但基本上屬於虛職,沒有實權,並且軍事和民政是分開的,互相掣肘,監視,雖然這樣一來,減少了官員造反的可能性,但是也嚴重地影響了士卒的戰力。
節度使隻能管兵,但管不了士卒的錢糧。
所以說像王慶,田虎,宋江這樣的匪人,四處作亂,官府卻拿他們沒辦法,就是因為官府力量過於分散,並且還互相掣肘,嚴重減弱了官軍實力。
魏容很想做節度使,因為權力大,方便他施展抱負,不用顧忌太多,再過幾年靖康之恥時,他就可以手握重兵,力挽狂瀾。
借著亂世,順勢崛起。
不過這事對魏容來說,有點太大了,他很謹慎地,沒有馬上答應張叔夜,隻說會考慮考慮。
張叔夜表示理解,“老夫不便在陽穀久留,稍後就返迴海州,雲騰若是有意前往,命人快馬加鞭,送信給老夫即可,
老夫便會設法,在朝堂上運作,把雲騰你給調過來。”
於是魏容起身送客,張叔夜走後,魏容思忖半天,最終還是難以決斷,隻得把梁月找了過來,把張叔夜的來意,跟她分說了一番。
梁月思忖了半晌,說道:“大人是什麽想法?”
魏容說道:“雖然去海州,雖然困難很大,但一旦成功,收獲也大,張叔夜暗示,將來可能會推動我做節度使,去剿滅匪亂。”
梁月微微點頭,
“既如此,你就去海州吧,在東海城,以王家勢力最強,大人要小心。”
“還有,滕不群大概後年就會卸任開封府尹,目前來看,接替開封府尹的,以清流領袖張叔夜唿聲最高,你若能助他在海州站穩腳跟,將來張叔夜,定能讓你如願以償,
畢竟現在田虎,王慶,宋江之流,造反愈演愈烈,聲勢浩大,連地方官軍都對付不了他們,若是動用朝廷最精銳的西軍,又會影響對西夏的戰事。
雖然以文馭武是祖宗舊法,但隨著反賊不斷增多,朝中有很多大臣,支持恢複實權節度使。”
魏容沉吟片刻,最終咬了咬牙,“好,那這次,咱們就拚一把。”
拿定主意後,魏容先是寫了一封信,連夜送往海州,交給張叔夜,表明自己願去海州,但希望張叔夜能聯合滕不群,保舉林衝為海州兵馬都監,同時又舉薦鐵麵孔目裴宣,接替自己,擔任陽穀知縣一職。
同時派人去海州,聯係趙河,了解那邊的情況。
接下來魏容安排陽穀縣這邊的人事部署,花榮留下,鎮守東平府,魯智深帶著李忠,周通,楊林四將,據守獨龍崗。
楊誌,扈三娘,曹正等,維持鏢局日常運轉,負責押送錢莊的財物。
魏容將會帶著武鬆,欒廷玉,石秀,楊雄,時遷等將領,前去海州。
對他去海州的行為,高化很不理解,魏容在陽穀政績已經做出來了,隻要靜靜等著,熬時間,熬資曆,就能順利升官,何必跑去蹚渾水,風險太大。
但魏容決心已下,高化也沒辦法。
於是,在十多天後,收到朝廷的任命文書後,魏容便率人啟程,前往海州,
魏容雖然在陽穀隻有兩年,但是給當地老百姓,帶來非常多的好處,治安穩定,糧食豐收,商業繁榮,
他臨走的那天,老百姓自發來到道路兩邊,歡送魏容,很多人都流下依依不舍的淚水。
魏容也流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