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的擔心很快就應驗了,意大利人剛把那些落水的船員打撈上來,正準備對著那艘還在燃燒的巡洋艦釋放魚雷以徹底擊沉,結果英國人來自空中的打擊便已經抵達。
三架颶風和六架大青花魚式飛機出現在空中,意大利人的觀察手在發現掛載著魚雷的大青花魚式後立刻發出警告,意大利艦隊開始緊急機動。
英魚雷機冒著意艦上射出的密集炮火勇敢俯衝,開始在2000米高度上俯衝後拉平向意戰列艦投下了掛載的魚雷。
而經過幾分鍾之後,他們發迴了驅逐艦受損的消息,一艘的裏雅斯特號巡洋艦幫利托裏奧號戰列艦擋下了一發魚雷,這發魚雷攻擊機投下的魚雷命中了巡洋艦的左螺旋槳,戰艦頓時失去了動力,並在損管展開後發現進水4,000噸,必須停航維修。
可亞基諾又害怕解散編隊後使這艘喪失動力的巡洋艦遭受更嚴重的第二波打擊,於是他命令編隊整體減速,圍著受傷巡洋艦組成環形防空陣型,等待的裏雅斯特號完成緊急維修恢複動力後,再讓他獨自返航。
這樣的決定我是讚同的,並不是我和意大利人一樣心疼他們的戰艦,而是艦隊不再追擊,能使得英國人暫時獲得的主動權喪失,反倒讓他們需要出動戰艦尋找,但如果在我們第三波空軍掩護抵達、 或者在意大利第二波負責偵察的飛機找到英國人的航母之前英國人的空軍便給予意大利艦隊重創,使得他們損失遠超預期,那麽我們即便取得最後的勝利,也是不敗而敗。
“意大利人的空軍距離他們還有多遠?”我問基恩道。
“最近一次的匯報,第三批次食雀鷹他們距離70海裏,而第二批次已經飛離了40海裏!”基恩想都沒想便說出了答案。
薩沃亞?馬謝蒂 sm.79 “食雀鷹” 轟炸機的作戰半徑約為 1220 千米,70海裏,也就是129 千米左右的距離,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很短的距離,即便是最慢的飛行速度,再有二十五分鍾也足夠飛到了。
地中海相較於太平洋來說簡直就像後花園的泳池,這樣的地理條件也決定了在此展開航母作戰的便捷。
即便是英國颶風210 千米左右的作戰半徑,也足夠他在地中海逞能了,連fw190a1的500 千米到 600 千米左右的作戰航程放在地中海都相當於零式,隻可惜我們在地中海沒有航母,不過也應該讓戈林推進fw190上艦進程了。
就在我做著各種設想的時候,意大利人的飛機已經抵達,對於我們最壞的情況已經消失。
那些食雀鷹直接將他們的掛載丟到了海裏,為他們的艦隊構建起了外圍防禦圈,同時也能警戒英國艦隊的出現。
四十分鍾後,已經是下午3時09分,的裏雅斯特號巡洋艦右工機啟動,戰艦終於恢複了航行動力,他立刻脫離艦隊,在部分食雀鷹的掩護下,以20節航速向著塔蘭托基地方向撤退,而法國混合艦隊已經將意大利艦隊追趕至黎塞留級主炮最大射程之內,隨時可以提供支援。
所以,在受傷軍艦離開後,盡管艦隊力量受到削弱,但亞基諾依舊有勇氣命令艦隊重新加速。
與此同時,第二批偵察飛機開始返航,他們一無所獲,於是亞基諾又分了六架食雀鷹前去執行偵察。
有了友軍海上和空中掩護的意大利艦隊表現確實較為英勇,他們直接加速向著之前英艦撤退的方向追去,而原本好不容易趕上艦隊的我們再次被拉開。
法國艦隊則同樣重視高速,他們的軍艦能夠輕易跟上意大利艦隊,甚至黎塞留的32節最高航速,還比維內托級的30節高出兩節。
可此時,英軍的艦載機再次來襲,他們這次組織的力量更多,12架海颶風和12架大青花魚分批抵達,速度更快的颶風開始和意大利的食雀鷹纏鬥,而大青花魚則直奔防禦圈中心的意大利艦隊。
剛剛解除環形防空陣型不久的意大利艦隊再次開始機動,並進行防空任務,這次沒有了還要同時兼顧海戰的幹擾,有了上一次防空經驗的意大利人直接擊落了四架還沒進行投彈的大青花魚和一架完成投彈的飛機。
這些雙翼機的航速本來就慢,甚至還沒伊塔洛?巴爾博當初乘坐的食雀鷹航速快,因此這樣的戰績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他們也損失了四架食雀鷹,英國人的颶風則沒有一架損失。
在這一批次集中打之後,也許這樣的長間隔大規模攻擊效果不佳,英國人開始使用頻繁出動艦載轟炸機和魚雷攻擊機對意大利艦群展開攻擊的戰術。
盡管此後英國人每次隻有三到四架戰機掩護同樣數量的青花魚魚雷攻擊機或是賊鷗”俯衝轟炸機,但在長時間的防空中,這樣的小規模突襲還是拚光了意大利留守在艦隊上空的全部飛機,並造成一艘驅逐艦嚴重受損和一艘巡洋艦輕微受損。
不過我並不擔心,因為法國艦隊已經在我的“勸說”下,派出了一艘驅逐艦,打著他們的旗幟,從更遠的方向跟著英國人返航的飛機。
我並不清楚他現在是否被英國人發現,反正直到17時,英軍結束艦載機的攻擊,這艘莫加多爾級驅逐艦沒有受到任何攻擊,並且憑借他33節的高速,在夜晚來臨之前發現了降低高度的艦載機,不過限於其政府命令,他停止了可能和英國艦隊發生戰鬥的行為,轉向返迴。
而為了不暴露法國混合艦隊的存在,我直接命令他向北非的阿萊曼港口方向前進,正好提前為他們的運輸船提供警戒,不過我方徹底失去了一艘滿載排水量超過 4000 噸的高速驅逐艦的戰力。
意大利人罕見的堅強為我們換來了這一份寶貴的情報,當然,也有可能是海上無處可逃……
總之,兩支艦隊開始靠著夜色,向著伏爾他號匯報的位置駛去。
三架颶風和六架大青花魚式飛機出現在空中,意大利人的觀察手在發現掛載著魚雷的大青花魚式後立刻發出警告,意大利艦隊開始緊急機動。
英魚雷機冒著意艦上射出的密集炮火勇敢俯衝,開始在2000米高度上俯衝後拉平向意戰列艦投下了掛載的魚雷。
而經過幾分鍾之後,他們發迴了驅逐艦受損的消息,一艘的裏雅斯特號巡洋艦幫利托裏奧號戰列艦擋下了一發魚雷,這發魚雷攻擊機投下的魚雷命中了巡洋艦的左螺旋槳,戰艦頓時失去了動力,並在損管展開後發現進水4,000噸,必須停航維修。
可亞基諾又害怕解散編隊後使這艘喪失動力的巡洋艦遭受更嚴重的第二波打擊,於是他命令編隊整體減速,圍著受傷巡洋艦組成環形防空陣型,等待的裏雅斯特號完成緊急維修恢複動力後,再讓他獨自返航。
這樣的決定我是讚同的,並不是我和意大利人一樣心疼他們的戰艦,而是艦隊不再追擊,能使得英國人暫時獲得的主動權喪失,反倒讓他們需要出動戰艦尋找,但如果在我們第三波空軍掩護抵達、 或者在意大利第二波負責偵察的飛機找到英國人的航母之前英國人的空軍便給予意大利艦隊重創,使得他們損失遠超預期,那麽我們即便取得最後的勝利,也是不敗而敗。
“意大利人的空軍距離他們還有多遠?”我問基恩道。
“最近一次的匯報,第三批次食雀鷹他們距離70海裏,而第二批次已經飛離了40海裏!”基恩想都沒想便說出了答案。
薩沃亞?馬謝蒂 sm.79 “食雀鷹” 轟炸機的作戰半徑約為 1220 千米,70海裏,也就是129 千米左右的距離,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很短的距離,即便是最慢的飛行速度,再有二十五分鍾也足夠飛到了。
地中海相較於太平洋來說簡直就像後花園的泳池,這樣的地理條件也決定了在此展開航母作戰的便捷。
即便是英國颶風210 千米左右的作戰半徑,也足夠他在地中海逞能了,連fw190a1的500 千米到 600 千米左右的作戰航程放在地中海都相當於零式,隻可惜我們在地中海沒有航母,不過也應該讓戈林推進fw190上艦進程了。
就在我做著各種設想的時候,意大利人的飛機已經抵達,對於我們最壞的情況已經消失。
那些食雀鷹直接將他們的掛載丟到了海裏,為他們的艦隊構建起了外圍防禦圈,同時也能警戒英國艦隊的出現。
四十分鍾後,已經是下午3時09分,的裏雅斯特號巡洋艦右工機啟動,戰艦終於恢複了航行動力,他立刻脫離艦隊,在部分食雀鷹的掩護下,以20節航速向著塔蘭托基地方向撤退,而法國混合艦隊已經將意大利艦隊追趕至黎塞留級主炮最大射程之內,隨時可以提供支援。
所以,在受傷軍艦離開後,盡管艦隊力量受到削弱,但亞基諾依舊有勇氣命令艦隊重新加速。
與此同時,第二批偵察飛機開始返航,他們一無所獲,於是亞基諾又分了六架食雀鷹前去執行偵察。
有了友軍海上和空中掩護的意大利艦隊表現確實較為英勇,他們直接加速向著之前英艦撤退的方向追去,而原本好不容易趕上艦隊的我們再次被拉開。
法國艦隊則同樣重視高速,他們的軍艦能夠輕易跟上意大利艦隊,甚至黎塞留的32節最高航速,還比維內托級的30節高出兩節。
可此時,英軍的艦載機再次來襲,他們這次組織的力量更多,12架海颶風和12架大青花魚分批抵達,速度更快的颶風開始和意大利的食雀鷹纏鬥,而大青花魚則直奔防禦圈中心的意大利艦隊。
剛剛解除環形防空陣型不久的意大利艦隊再次開始機動,並進行防空任務,這次沒有了還要同時兼顧海戰的幹擾,有了上一次防空經驗的意大利人直接擊落了四架還沒進行投彈的大青花魚和一架完成投彈的飛機。
這些雙翼機的航速本來就慢,甚至還沒伊塔洛?巴爾博當初乘坐的食雀鷹航速快,因此這樣的戰績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他們也損失了四架食雀鷹,英國人的颶風則沒有一架損失。
在這一批次集中打之後,也許這樣的長間隔大規模攻擊效果不佳,英國人開始使用頻繁出動艦載轟炸機和魚雷攻擊機對意大利艦群展開攻擊的戰術。
盡管此後英國人每次隻有三到四架戰機掩護同樣數量的青花魚魚雷攻擊機或是賊鷗”俯衝轟炸機,但在長時間的防空中,這樣的小規模突襲還是拚光了意大利留守在艦隊上空的全部飛機,並造成一艘驅逐艦嚴重受損和一艘巡洋艦輕微受損。
不過我並不擔心,因為法國艦隊已經在我的“勸說”下,派出了一艘驅逐艦,打著他們的旗幟,從更遠的方向跟著英國人返航的飛機。
我並不清楚他現在是否被英國人發現,反正直到17時,英軍結束艦載機的攻擊,這艘莫加多爾級驅逐艦沒有受到任何攻擊,並且憑借他33節的高速,在夜晚來臨之前發現了降低高度的艦載機,不過限於其政府命令,他停止了可能和英國艦隊發生戰鬥的行為,轉向返迴。
而為了不暴露法國混合艦隊的存在,我直接命令他向北非的阿萊曼港口方向前進,正好提前為他們的運輸船提供警戒,不過我方徹底失去了一艘滿載排水量超過 4000 噸的高速驅逐艦的戰力。
意大利人罕見的堅強為我們換來了這一份寶貴的情報,當然,也有可能是海上無處可逃……
總之,兩支艦隊開始靠著夜色,向著伏爾他號匯報的位置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