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瓦零落白雪,高牆長短結冰,閑憶舊時遊上京,流水匆匆車馬,落花嫋嫋娉婷。
而今四方烽火,狼煙萬裏流星,孤城沉暮影相傾,寒風蕭蕭鍾鼓,江山破碎飄零。
自打陰神教作亂,以凡間百姓煉製陰傀,那真是生靈塗炭,哀鴻遍野。威國建國近百載,本也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然如此一來,這一番大好基業登時土崩瓦解。後雖有扶威軍大破叛黨於城下,仙宗弟子橫掃邪祟於四方,奈何那陰神教以百姓為引,煉出無數陰傀,這陰傀力大無比,更有邪法,時間一長,扶威軍損傷過半,逃迴華都,死守城池,隻有仙家弟子猶在四處遊蕩相抗,以為應援。
天外天中年月本就與凡間不同,天上雖然才一年多,但這凡間打從春秋軍作亂起,那可已過了十年有餘。北麵鵬州,西方流沙,東方望海,南方江城相繼為陰傀所破,無數難民流離失所,湧向華都,隻是這邪祟猖獗,十成的百姓大半死於路上,真能到華都的隻有兩成不到。
眼下威文帝久病不起,石江並刁全成駒盡都年邁,身體欠佳,相府一切事物都是由平楓郭石二人代為打理。這會災民一到,平楓郭石等人急忙出榜安民,將城中客棧酒樓盡數空了出來安置災民,牧嵐雲匡並莊靜兒三人也派出扶威軍日日巡邏,夜夜防護,唯恐生亂。
眼下時值三冬,已然下了好幾場大雪,華都城中一片銀裝素裹,穿銀掛白,大雪連下了一月有餘,這些日子方才好了些。轉眼到了臘月二十六,歲末將至,新春在即,隻是這外城內城卻並無半點喜慶熱鬧,反倒是愁雲慘霧,清冷蕭瑟。
這華都城東有一條街,兩旁遍植翠柳,一到春日柳絮紛飛,十分別致,故而便喚做落柳街。沿著這落柳街往裏走兩百步不到,正有一間房舍,這房子青磚搭建,內裏一明兩暗,中間是正堂,左邊是臥房,右邊書房也當臥房使用,後邊是廚房,內裏一幹應用之物俱都齊全,更有不少瓷器擺件,也算十分精致。
此時一名須發皆白的老人正立在正堂門口,手裏拿著一塊抹布,將門板外麵沾的殘雪細細打掃幹淨,隨後又轉迴屋中,小心翼翼地從桌上拿起一張鮮紅的剪紙窗花,這窗花剪的是雙鯉送福,竹報平安,鯉魚活靈活現,修竹惟妙惟肖,可見這剪紙之人手藝不凡。
老人把窗花捧在手裏翻過來掉過去看了好幾遍,不覺便樂出了一臉褶子,隨後才拿著窗花走到門前,顫顫巍巍地將窗花貼在門上,抬起手來輕輕將褶皺撫平,待到兩扇門都搭理妥當,老者這才後退兩步,對著這兩張窗花細細打量了一番,眼含笑意,暗自點頭。
“吱呀!”
老人正看得開心,兩扇門板忽然被推開,裏麵走出一名三十幾歲的男子,這男子身著灰白布袍,麵龐生得老實質樸,隻在眉眼之間尚能看出一點靈動圓滑,頭發梳到頭頂,用一根尋常木簪別住,這般相貌行止,扔在人群裏隻怕轉眼就找不到了。
男子望外頭瞅了一眼,見老人還立在雪地裏對著門板發愣,當即皺了皺眉,開口說道:“師父,這幾張窗花您都擺弄了一上午了,眼下兵荒馬亂的,誰家還往門上貼花啊?您呐聽我的,趕緊把窗花收了,咱到屋裏看行不行?待會給旁人瞧見,又難免一陣閑言碎語……”
男子話音未落,屋中又複走出一名女子,這女子身穿青衣絨袍,體態含嬌,行止溫柔,三千青絲垂在腦後,兩縷順著鬢角直搭在雙肩,這女子生得雖有媚意,但也頗為幹淨清爽,看得久了,便有一股巾幗不讓須眉的味道在其中。
女子輕挪蓮步,來在男子旁邊,先看了門外猶自傻笑的老人一眼,這才探手扶住男子臂彎,柔聲說道:“夫君,罷了,師父這幾年身子每況愈下,神誌不明,你和他說這許多也是無用,還是快快把師父攙進來罷,小心凍著了,那窗花我自去收,不用你操心的……”
男子聞言,麵上也有悲戚之色,望著幾步開外的師父長長一歎,這才走到屋外,扶著口水已然順著嘴角流下的老人,慢慢朝屋裏走去,一麵走一麵說道:“師父,咱們迴屋啊,要過年了,貼了窗花,咱們也該歇歇了……”
這會老人已然被扶到屋內,聞言雙目猛地一睜,須發皆張,抬手就在男子腦門上敲了一記,恨鐵不成鋼地說道:“歇個***下都……都……都快過年了!那客人還不得排著隊地來?這會你要歇,你歇了店怎麽辦,大過年的不招客,咱們五味樓什麽時候才能名揚江城?”
名揚江城?這會連江城都沒了,還談什麽名揚不名揚的?
男子眼圈泛紅,心下酸楚,當初江城為陰傀所破,五味閣毀於一旦,自己和師父鍾炎還有團花樓的青蓮,並水蔥倭瓜兩個孩子雖保得性命,然師父卻因年邁體衰,且多年基業被毀,沿途大病一場,傷損心神,自此神誌不清,行止顛倒,日日胡言亂語,句句不離五味樓。
江城既破,一行人離了舊地,曉行夜宿,饑餐渴飲,望北而來。說也奇怪,百姓去往華都,沿途多少都會遇見陰傀,命大的便能苟活,運衰的便橫屍當場,然鐵柱鍾炎一行打從江城出發,別說陰傀,就連強盜流寇都未曾遇見半個,就這麽相安無事地到了華都城中。
鍾炎師徒經營五味閣多年,也攢下了不少家底,青蓮出身花柳巷中,察言觀色之能本就過人一籌,竟在這人滿為患的華都城中生生置辦下了一間房舍,以為幾人安身之所,隨後又四處向人打聽,可有哪裏聘用廚師夥夫,如此耽擱下來,一年多的光景也就過去了。
按說這民不聊生之時,誰家也沒那個閑心單找個廚子置辦酒宴,然天緣湊巧,今年年末,青蓮幾番打聽詢問,方知那丞相府要預備年夜飯。這青蓮心下歡喜,連忙帶迴消息,鐵柱廚藝盡得師父鍾炎真傳,隻在相府略炒了個小菜便脫穎而出,約定大年三十傍晚至相府置備年夜飯,若是相爺吃得滿意,另有賞賜。
鐵柱流連於廚下多年,自不會弄巧成拙,接下這個差事便仍自迴家照顧師父。往年每到小年前後,師父便會命水蔥倭瓜兩個孩子剪了窗花,不管多難看都貼在五味閣窗戶上。多年以來,倭瓜是毫無長進,水蔥一雙手卻是愈發靈巧,方才那幾張窗花便是出自水蔥之手,然窗花雖美,五味閣卻是再尋不迴了。
“臭小子!啞巴啦?師父跟你說話你都敢不搭理了,嘿你個養不熟的小兔崽子,我看你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鐵柱聞言,不由得苦笑幾聲,他小時候跟著師父,師父一有個心氣不順,頭疼腦熱就拿他當出氣筒,最常說的便是這句“養不熟的小兔崽子”,而今師父神誌錯亂,竟還沒忘了這句。想到此處,鐵柱心下酸楚更甚,輕輕地說道:“師父,養不熟的是白眼狼,哪裏是什麽兔崽子?”
原本罵罵咧咧的鍾炎忽然一愣,慢慢抬起頭來看著鐵柱,最後咧嘴一笑,點頭說道:“嗯嗯,養不熟的可不就是小兔崽子麽,嘿嘿,好徒兒……嗯,好徒兒……”
鐵柱抬起手來輕輕在眼角一抹,沒有說話,鍾炎坐在桌邊自言自語了半晌,就開始眼皮打架,昏昏欲睡了。這時青蓮也來在一旁,鐵柱抬眼看了看她,二人相視一笑,隨後便將鍾炎抬起,放在東首臥房的床上,讓他安心睡下,這才走迴正堂。
鐵柱夫妻二人方才離了臥房,就看見水蔥倭瓜二人打從廚房裏走了出來。十年過去,這兩人到如今已有十三歲了,水蔥身穿一身紅襖,發係紅繩,膚如凝脂,目似秋水,隻是眉眼之間冷意森然,讓人見了便想退避三舍,至於一旁的倭瓜……咳咳,不提也罷……
濃眉小眼,厚唇掀鼻,麵黑似炭,五大三粗,長得忒寒磣了。
“鐵柱叔,鍾爺爺他……”
見鐵柱夫婦二人出來,倭瓜當下開口相問,旁邊水蔥雖不做聲,一雙眼睛也早看了過來。鐵柱見了這倆自己帶大的孩子,心下快慰,擺擺手說道:“無妨無妨,你們鍾爺爺玩了一上午,累了,先到房裏睡會。鐵柱叔這就給你們做飯去啊,你們倆別亂跑。”
說完,鐵柱看了一眼桌上鮮紅的窗花,也沒做聲,轉身便朝後廚走去,煎炒烹炸燜溜熬燉,忙活的好不熱鬧。青蓮不諳廚下之事,故而也就沒去後廚添亂,隻坐在桌邊,拿起一張窗花細細地看了兩眼,隨後望著水蔥笑道:“你這手還真巧……”
水蔥略一低頭,u看書 .uuknu並不答話,這女孩年紀越長,話似乎就越少了起來,青蓮嫁於鐵柱也有年頭了,早已見怪不怪,這會隻把桌上窗花一張一張地拿起來看過,然後收到一旁的笸籮裏去,待到收的差不多了,忽然瞧見一張別樣的。
水蔥剪的其他窗花不是竹報平安,便是梅開富貴,再有就是鯉魚躍龍門,童子送金銀,隻有這一張上剪了一處村落,村中炊煙嫋嫋,更有樵夫村姑來往其中,幽深靜謐,便如那世外仙境似的,這窗花線條轉合自與旁的不同,青蓮瞧著瞧著竟入了神,三魂無地,七魄飄搖,恍惚似要走進這村裏一般。
“蓮嬸嬸,醒醒!”
“嘶——”
倭瓜一聲清喝與青蓮耳邊響起,青蓮隻覺渾身汗毛倒豎,恍若隔世,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低頭再看時,手中也不過是一張平平無奇的窗花,再無此前那般怪異之感。如此一起一落,青蓮便將方才恍惚忘了大半,一麵信手將窗花放進笸籮裏一麵問道:“這張我瞧著到與別的不同,上麵剪的是什麽地方?”
一直默不作聲的水蔥忽然抬起頭來,看著青蓮,淡然說道:“鍾爺爺會好的,很快就會好的……”
青蓮聞言一愣,隨後點頭微笑,隻當水蔥牽掛鍾炎,故而才這麽說。這會鐵柱已然將飯菜收拾妥當,青蓮忙到後廚幫著夫君把菜肴一一端到正堂,四人坐在桌邊吃罷晚飯,鐵柱又單留出一點飯菜給師父,方才各自迴房安歇,這正是“動極生靜凡入仙,劫終緣起隱冥冥”,究竟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而今四方烽火,狼煙萬裏流星,孤城沉暮影相傾,寒風蕭蕭鍾鼓,江山破碎飄零。
自打陰神教作亂,以凡間百姓煉製陰傀,那真是生靈塗炭,哀鴻遍野。威國建國近百載,本也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然如此一來,這一番大好基業登時土崩瓦解。後雖有扶威軍大破叛黨於城下,仙宗弟子橫掃邪祟於四方,奈何那陰神教以百姓為引,煉出無數陰傀,這陰傀力大無比,更有邪法,時間一長,扶威軍損傷過半,逃迴華都,死守城池,隻有仙家弟子猶在四處遊蕩相抗,以為應援。
天外天中年月本就與凡間不同,天上雖然才一年多,但這凡間打從春秋軍作亂起,那可已過了十年有餘。北麵鵬州,西方流沙,東方望海,南方江城相繼為陰傀所破,無數難民流離失所,湧向華都,隻是這邪祟猖獗,十成的百姓大半死於路上,真能到華都的隻有兩成不到。
眼下威文帝久病不起,石江並刁全成駒盡都年邁,身體欠佳,相府一切事物都是由平楓郭石二人代為打理。這會災民一到,平楓郭石等人急忙出榜安民,將城中客棧酒樓盡數空了出來安置災民,牧嵐雲匡並莊靜兒三人也派出扶威軍日日巡邏,夜夜防護,唯恐生亂。
眼下時值三冬,已然下了好幾場大雪,華都城中一片銀裝素裹,穿銀掛白,大雪連下了一月有餘,這些日子方才好了些。轉眼到了臘月二十六,歲末將至,新春在即,隻是這外城內城卻並無半點喜慶熱鬧,反倒是愁雲慘霧,清冷蕭瑟。
這華都城東有一條街,兩旁遍植翠柳,一到春日柳絮紛飛,十分別致,故而便喚做落柳街。沿著這落柳街往裏走兩百步不到,正有一間房舍,這房子青磚搭建,內裏一明兩暗,中間是正堂,左邊是臥房,右邊書房也當臥房使用,後邊是廚房,內裏一幹應用之物俱都齊全,更有不少瓷器擺件,也算十分精致。
此時一名須發皆白的老人正立在正堂門口,手裏拿著一塊抹布,將門板外麵沾的殘雪細細打掃幹淨,隨後又轉迴屋中,小心翼翼地從桌上拿起一張鮮紅的剪紙窗花,這窗花剪的是雙鯉送福,竹報平安,鯉魚活靈活現,修竹惟妙惟肖,可見這剪紙之人手藝不凡。
老人把窗花捧在手裏翻過來掉過去看了好幾遍,不覺便樂出了一臉褶子,隨後才拿著窗花走到門前,顫顫巍巍地將窗花貼在門上,抬起手來輕輕將褶皺撫平,待到兩扇門都搭理妥當,老者這才後退兩步,對著這兩張窗花細細打量了一番,眼含笑意,暗自點頭。
“吱呀!”
老人正看得開心,兩扇門板忽然被推開,裏麵走出一名三十幾歲的男子,這男子身著灰白布袍,麵龐生得老實質樸,隻在眉眼之間尚能看出一點靈動圓滑,頭發梳到頭頂,用一根尋常木簪別住,這般相貌行止,扔在人群裏隻怕轉眼就找不到了。
男子望外頭瞅了一眼,見老人還立在雪地裏對著門板發愣,當即皺了皺眉,開口說道:“師父,這幾張窗花您都擺弄了一上午了,眼下兵荒馬亂的,誰家還往門上貼花啊?您呐聽我的,趕緊把窗花收了,咱到屋裏看行不行?待會給旁人瞧見,又難免一陣閑言碎語……”
男子話音未落,屋中又複走出一名女子,這女子身穿青衣絨袍,體態含嬌,行止溫柔,三千青絲垂在腦後,兩縷順著鬢角直搭在雙肩,這女子生得雖有媚意,但也頗為幹淨清爽,看得久了,便有一股巾幗不讓須眉的味道在其中。
女子輕挪蓮步,來在男子旁邊,先看了門外猶自傻笑的老人一眼,這才探手扶住男子臂彎,柔聲說道:“夫君,罷了,師父這幾年身子每況愈下,神誌不明,你和他說這許多也是無用,還是快快把師父攙進來罷,小心凍著了,那窗花我自去收,不用你操心的……”
男子聞言,麵上也有悲戚之色,望著幾步開外的師父長長一歎,這才走到屋外,扶著口水已然順著嘴角流下的老人,慢慢朝屋裏走去,一麵走一麵說道:“師父,咱們迴屋啊,要過年了,貼了窗花,咱們也該歇歇了……”
這會老人已然被扶到屋內,聞言雙目猛地一睜,須發皆張,抬手就在男子腦門上敲了一記,恨鐵不成鋼地說道:“歇個***下都……都……都快過年了!那客人還不得排著隊地來?這會你要歇,你歇了店怎麽辦,大過年的不招客,咱們五味樓什麽時候才能名揚江城?”
名揚江城?這會連江城都沒了,還談什麽名揚不名揚的?
男子眼圈泛紅,心下酸楚,當初江城為陰傀所破,五味閣毀於一旦,自己和師父鍾炎還有團花樓的青蓮,並水蔥倭瓜兩個孩子雖保得性命,然師父卻因年邁體衰,且多年基業被毀,沿途大病一場,傷損心神,自此神誌不清,行止顛倒,日日胡言亂語,句句不離五味樓。
江城既破,一行人離了舊地,曉行夜宿,饑餐渴飲,望北而來。說也奇怪,百姓去往華都,沿途多少都會遇見陰傀,命大的便能苟活,運衰的便橫屍當場,然鐵柱鍾炎一行打從江城出發,別說陰傀,就連強盜流寇都未曾遇見半個,就這麽相安無事地到了華都城中。
鍾炎師徒經營五味閣多年,也攢下了不少家底,青蓮出身花柳巷中,察言觀色之能本就過人一籌,竟在這人滿為患的華都城中生生置辦下了一間房舍,以為幾人安身之所,隨後又四處向人打聽,可有哪裏聘用廚師夥夫,如此耽擱下來,一年多的光景也就過去了。
按說這民不聊生之時,誰家也沒那個閑心單找個廚子置辦酒宴,然天緣湊巧,今年年末,青蓮幾番打聽詢問,方知那丞相府要預備年夜飯。這青蓮心下歡喜,連忙帶迴消息,鐵柱廚藝盡得師父鍾炎真傳,隻在相府略炒了個小菜便脫穎而出,約定大年三十傍晚至相府置備年夜飯,若是相爺吃得滿意,另有賞賜。
鐵柱流連於廚下多年,自不會弄巧成拙,接下這個差事便仍自迴家照顧師父。往年每到小年前後,師父便會命水蔥倭瓜兩個孩子剪了窗花,不管多難看都貼在五味閣窗戶上。多年以來,倭瓜是毫無長進,水蔥一雙手卻是愈發靈巧,方才那幾張窗花便是出自水蔥之手,然窗花雖美,五味閣卻是再尋不迴了。
“臭小子!啞巴啦?師父跟你說話你都敢不搭理了,嘿你個養不熟的小兔崽子,我看你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鐵柱聞言,不由得苦笑幾聲,他小時候跟著師父,師父一有個心氣不順,頭疼腦熱就拿他當出氣筒,最常說的便是這句“養不熟的小兔崽子”,而今師父神誌錯亂,竟還沒忘了這句。想到此處,鐵柱心下酸楚更甚,輕輕地說道:“師父,養不熟的是白眼狼,哪裏是什麽兔崽子?”
原本罵罵咧咧的鍾炎忽然一愣,慢慢抬起頭來看著鐵柱,最後咧嘴一笑,點頭說道:“嗯嗯,養不熟的可不就是小兔崽子麽,嘿嘿,好徒兒……嗯,好徒兒……”
鐵柱抬起手來輕輕在眼角一抹,沒有說話,鍾炎坐在桌邊自言自語了半晌,就開始眼皮打架,昏昏欲睡了。這時青蓮也來在一旁,鐵柱抬眼看了看她,二人相視一笑,隨後便將鍾炎抬起,放在東首臥房的床上,讓他安心睡下,這才走迴正堂。
鐵柱夫妻二人方才離了臥房,就看見水蔥倭瓜二人打從廚房裏走了出來。十年過去,這兩人到如今已有十三歲了,水蔥身穿一身紅襖,發係紅繩,膚如凝脂,目似秋水,隻是眉眼之間冷意森然,讓人見了便想退避三舍,至於一旁的倭瓜……咳咳,不提也罷……
濃眉小眼,厚唇掀鼻,麵黑似炭,五大三粗,長得忒寒磣了。
“鐵柱叔,鍾爺爺他……”
見鐵柱夫婦二人出來,倭瓜當下開口相問,旁邊水蔥雖不做聲,一雙眼睛也早看了過來。鐵柱見了這倆自己帶大的孩子,心下快慰,擺擺手說道:“無妨無妨,你們鍾爺爺玩了一上午,累了,先到房裏睡會。鐵柱叔這就給你們做飯去啊,你們倆別亂跑。”
說完,鐵柱看了一眼桌上鮮紅的窗花,也沒做聲,轉身便朝後廚走去,煎炒烹炸燜溜熬燉,忙活的好不熱鬧。青蓮不諳廚下之事,故而也就沒去後廚添亂,隻坐在桌邊,拿起一張窗花細細地看了兩眼,隨後望著水蔥笑道:“你這手還真巧……”
水蔥略一低頭,u看書 .uuknu並不答話,這女孩年紀越長,話似乎就越少了起來,青蓮嫁於鐵柱也有年頭了,早已見怪不怪,這會隻把桌上窗花一張一張地拿起來看過,然後收到一旁的笸籮裏去,待到收的差不多了,忽然瞧見一張別樣的。
水蔥剪的其他窗花不是竹報平安,便是梅開富貴,再有就是鯉魚躍龍門,童子送金銀,隻有這一張上剪了一處村落,村中炊煙嫋嫋,更有樵夫村姑來往其中,幽深靜謐,便如那世外仙境似的,這窗花線條轉合自與旁的不同,青蓮瞧著瞧著竟入了神,三魂無地,七魄飄搖,恍惚似要走進這村裏一般。
“蓮嬸嬸,醒醒!”
“嘶——”
倭瓜一聲清喝與青蓮耳邊響起,青蓮隻覺渾身汗毛倒豎,恍若隔世,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低頭再看時,手中也不過是一張平平無奇的窗花,再無此前那般怪異之感。如此一起一落,青蓮便將方才恍惚忘了大半,一麵信手將窗花放進笸籮裏一麵問道:“這張我瞧著到與別的不同,上麵剪的是什麽地方?”
一直默不作聲的水蔥忽然抬起頭來,看著青蓮,淡然說道:“鍾爺爺會好的,很快就會好的……”
青蓮聞言一愣,隨後點頭微笑,隻當水蔥牽掛鍾炎,故而才這麽說。這會鐵柱已然將飯菜收拾妥當,青蓮忙到後廚幫著夫君把菜肴一一端到正堂,四人坐在桌邊吃罷晚飯,鐵柱又單留出一點飯菜給師父,方才各自迴房安歇,這正是“動極生靜凡入仙,劫終緣起隱冥冥”,究竟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