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39小說網
】,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
上午九點整,山緣帶著自己的兩個弟子仁知和仁慈拿著挖坑的工具來到了靜心寺住持居住的院子裏。今天他們要在這個院子裏挖地三尺,尋找明朝那本古書《氣功秘笈》。
山緣來到靜心寺已經有兩個星期了,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唿動尋找《氣功秘笈》那本古書。
據說在明清交替之際,靜心寺的住持為了保護《氣功秘笈》那本書,避免此書落到清兵手裏,便把那本古書藏了起來。在這之後不久,那個住持不幸暴病身亡,所以那本古書的下落就成了一個謎。
這段往事在靜心寺的寺誌上有明確的記載,同時也記載了在這之後三百多年的時間裏,也有過幾次尋書的經曆,但是都沒有找到那本古書。這就說明那本古書並不是那麽容易找到的。
自從山緣認識了唿動以後,對這個師伯兄弟很崇拜,特別是對山緣的功夫那更是崇拜的五體投地。當他知道雲陽法師手裏的《氣功秘笈》殘本沒有滿足唿動的要求之後,又知道靜心寺還有一本《氣功秘笈》,就決定去靜心寺幫助唿動尋找那本古書。
來到靜心寺以後,山緣首先看了這個寺的寺誌。對那本古書被藏的經過有了一個了解。接著又開始對全寺的古跡部分進行確認,基本確定了清朝初期靜心寺的規模。然後便對這些古跡一一進行認真地察看和分析,並跟唿動進行了溝通,最後確認那本古書應該就藏在藏書住持居住的院子裏。
這個院子當時在靜心寺的最裏側,是在一個大四合院中間起了一堵圍牆,把這個四合院一分為二,靠東側的這部分就是藏書住持居住的院子。
這個院子北側是一排房子,東側也有一排房子,西側是圍牆,圍牆裏側還有一個雜貨房。圍牆上有一個比較正規的門,就是帶有門頂的那種門。院子中間有一棵銀杏古樹,大概也有三百多年的曆史了。
唿動和山緣都認為那本古書肯定就藏在院子裏。因為院子裏就藏書住持一個人居住,他怎麽藏誰也不知道。把書藏在院子裏,他每天還能看著那本書,保證書的安全。還有就是他可能也沒有時間琢磨藏書的地點,順便就把書藏在院子裏了。
一般來說,院子裏就有三個地方能藏。一個是那道牆上,主要就是那個院門的周圍;一個是雜貨房裏,主要應該是雜貨房的地下;還有一個就是院子地下。
山緣對那堵牆和院門仔細進行了勘察,包括院門四周和上上下下,確實沒有發現藏書的痕跡;也對那個雜貨房進行了勘察,那個房子很簡單,就是一個門和四麵牆,也沒有發現任何藏書的痕跡。
山緣通過察看寺誌還發現,院子中間的那棵銀杏樹就是藏書那一年種的。所以,他和唿動都覺得種這棵樹和藏書有很大關係。
他們倆估計,當年藏書主持得知清兵要來搜查的時候,就琢磨把那本古書藏在院子地下。可是要藏在地下肯定就會有翻土的痕跡,於是他便想到了種樹。把書種到院子當中,順便把書也安全地藏在地下,這樣就沒有藏書的痕跡了。
這個做法其實還是很巧妙的。樹可以讓別人來種,等種好樹以後順便再把那本古書藏在地下就可以了。這麽做基本上可以說是神不知鬼不覺。
在院子內挖坑,可以說是山緣的最後一搏了。因為他已經對明朝時寺內留下的所有古跡都進行了認真的勘察,能查到的地方都查到了,的確沒有發現任何可疑之處。如果在這個院子裏再查不到古書,那他真的是不知道怎麽找了。
山緣希望自己的最後一搏能夠有所收獲,或者最起碼能夠發現一點線索,這樣也不至於讓這次尋書之事半途而廢。
那麽這個坑應該在哪挖呢?挖多大多深呢?這的確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山緣想好了,這個藏書的地點應該就在銀杏樹和北房之間,而且是靠近樹的一側。種樹是先要挖一個坑,而後把樹苗種在地下,然後再給樹苗澆水。澆水的這個區域半徑最多也就有一米五。
藏書的地點不可能離樹太近,也不可能藏得很深。一般應該選擇在離樹一米五到一米八之間,深度應該也不會超過樹坑的深度,應該在八十公分左右。
藏書的具體位置應該遠離院門,而且又要靠近北房方向。遠離遠門就是防止搜查者走進遠門看到破綻,靠近北房就是在房間裏透過窗戶能夠看得見。
這幾個條件給出來,具體的藏書地點也就基本清楚了:應該就在銀杏樹的東北方向一米五到一米八的位置,uu看書 uukashu.cm 深度應該在八十公分。
根據這個分析,山緣又進一步確定了挖坑的位置,就是在藏書的位置橫向挖一個一米五長、四十公分寬、八十公分深的一個坑。
同時,山緣還確定了具體挖坑的方法:在上邊四十公分深度內大膽挖,可以用鐵鍬和鎬頭快速挖;在下邊四十公分要精細挖,就是用小鏟子和鐵鑿子一點點扣哧。
山緣也分析到了:由於這棵樹已經有三百多年曆史了在銀杏樹周圍一米八的位置下邊,肯定是樹根交錯。所以在挖坑時一定要注意保護樹根,盡量不要傷害樹根。
佛教協會和林業局的人也來了,他們也對挖坑提出了具體要求。
上午九點一刻,仁知拿起了鎬頭,隨著山緣的一聲令下,第一鎬刨了下去。
挖坑就是由仁知和仁慈負責,每次一個人挖,半個小時一換。由於兩人都是大個子,力氣也不小,挖坑進展還算比較快。不到三個小時,一米五長、四十公分寬、四十公分長的坑就挖出來了。
在這個坑裏,沒有發現任何藏書的蛛絲馬跡,隻是有一些樹根穿坑而過。山緣站在坑邊往下看了看,難道那本古書真的沒有藏在地下?或者說不在這個位置?
山緣也不願意多想了。不管那本古書在不在這裏,先挖完了坑再說。他讓兩個弟子先去吃飯,飯後再休息一會兒,下午兩點準時繼續往下挖。
下午兩點以後,他們繼續往下挖。這一次可不敢用鐵鍬和鎬頭了,就拿著小鏟子一點一點往下鏟,遇到堅硬的地方就拿鑿子鑿。進度明顯慢了下來
】,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
上午九點整,山緣帶著自己的兩個弟子仁知和仁慈拿著挖坑的工具來到了靜心寺住持居住的院子裏。今天他們要在這個院子裏挖地三尺,尋找明朝那本古書《氣功秘笈》。
山緣來到靜心寺已經有兩個星期了,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唿動尋找《氣功秘笈》那本古書。
據說在明清交替之際,靜心寺的住持為了保護《氣功秘笈》那本書,避免此書落到清兵手裏,便把那本古書藏了起來。在這之後不久,那個住持不幸暴病身亡,所以那本古書的下落就成了一個謎。
這段往事在靜心寺的寺誌上有明確的記載,同時也記載了在這之後三百多年的時間裏,也有過幾次尋書的經曆,但是都沒有找到那本古書。這就說明那本古書並不是那麽容易找到的。
自從山緣認識了唿動以後,對這個師伯兄弟很崇拜,特別是對山緣的功夫那更是崇拜的五體投地。當他知道雲陽法師手裏的《氣功秘笈》殘本沒有滿足唿動的要求之後,又知道靜心寺還有一本《氣功秘笈》,就決定去靜心寺幫助唿動尋找那本古書。
來到靜心寺以後,山緣首先看了這個寺的寺誌。對那本古書被藏的經過有了一個了解。接著又開始對全寺的古跡部分進行確認,基本確定了清朝初期靜心寺的規模。然後便對這些古跡一一進行認真地察看和分析,並跟唿動進行了溝通,最後確認那本古書應該就藏在藏書住持居住的院子裏。
這個院子當時在靜心寺的最裏側,是在一個大四合院中間起了一堵圍牆,把這個四合院一分為二,靠東側的這部分就是藏書住持居住的院子。
這個院子北側是一排房子,東側也有一排房子,西側是圍牆,圍牆裏側還有一個雜貨房。圍牆上有一個比較正規的門,就是帶有門頂的那種門。院子中間有一棵銀杏古樹,大概也有三百多年的曆史了。
唿動和山緣都認為那本古書肯定就藏在院子裏。因為院子裏就藏書住持一個人居住,他怎麽藏誰也不知道。把書藏在院子裏,他每天還能看著那本書,保證書的安全。還有就是他可能也沒有時間琢磨藏書的地點,順便就把書藏在院子裏了。
一般來說,院子裏就有三個地方能藏。一個是那道牆上,主要就是那個院門的周圍;一個是雜貨房裏,主要應該是雜貨房的地下;還有一個就是院子地下。
山緣對那堵牆和院門仔細進行了勘察,包括院門四周和上上下下,確實沒有發現藏書的痕跡;也對那個雜貨房進行了勘察,那個房子很簡單,就是一個門和四麵牆,也沒有發現任何藏書的痕跡。
山緣通過察看寺誌還發現,院子中間的那棵銀杏樹就是藏書那一年種的。所以,他和唿動都覺得種這棵樹和藏書有很大關係。
他們倆估計,當年藏書主持得知清兵要來搜查的時候,就琢磨把那本古書藏在院子地下。可是要藏在地下肯定就會有翻土的痕跡,於是他便想到了種樹。把書種到院子當中,順便把書也安全地藏在地下,這樣就沒有藏書的痕跡了。
這個做法其實還是很巧妙的。樹可以讓別人來種,等種好樹以後順便再把那本古書藏在地下就可以了。這麽做基本上可以說是神不知鬼不覺。
在院子內挖坑,可以說是山緣的最後一搏了。因為他已經對明朝時寺內留下的所有古跡都進行了認真的勘察,能查到的地方都查到了,的確沒有發現任何可疑之處。如果在這個院子裏再查不到古書,那他真的是不知道怎麽找了。
山緣希望自己的最後一搏能夠有所收獲,或者最起碼能夠發現一點線索,這樣也不至於讓這次尋書之事半途而廢。
那麽這個坑應該在哪挖呢?挖多大多深呢?這的確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山緣想好了,這個藏書的地點應該就在銀杏樹和北房之間,而且是靠近樹的一側。種樹是先要挖一個坑,而後把樹苗種在地下,然後再給樹苗澆水。澆水的這個區域半徑最多也就有一米五。
藏書的地點不可能離樹太近,也不可能藏得很深。一般應該選擇在離樹一米五到一米八之間,深度應該也不會超過樹坑的深度,應該在八十公分左右。
藏書的具體位置應該遠離院門,而且又要靠近北房方向。遠離遠門就是防止搜查者走進遠門看到破綻,靠近北房就是在房間裏透過窗戶能夠看得見。
這幾個條件給出來,具體的藏書地點也就基本清楚了:應該就在銀杏樹的東北方向一米五到一米八的位置,uu看書 uukashu.cm 深度應該在八十公分。
根據這個分析,山緣又進一步確定了挖坑的位置,就是在藏書的位置橫向挖一個一米五長、四十公分寬、八十公分深的一個坑。
同時,山緣還確定了具體挖坑的方法:在上邊四十公分深度內大膽挖,可以用鐵鍬和鎬頭快速挖;在下邊四十公分要精細挖,就是用小鏟子和鐵鑿子一點點扣哧。
山緣也分析到了:由於這棵樹已經有三百多年曆史了在銀杏樹周圍一米八的位置下邊,肯定是樹根交錯。所以在挖坑時一定要注意保護樹根,盡量不要傷害樹根。
佛教協會和林業局的人也來了,他們也對挖坑提出了具體要求。
上午九點一刻,仁知拿起了鎬頭,隨著山緣的一聲令下,第一鎬刨了下去。
挖坑就是由仁知和仁慈負責,每次一個人挖,半個小時一換。由於兩人都是大個子,力氣也不小,挖坑進展還算比較快。不到三個小時,一米五長、四十公分寬、四十公分長的坑就挖出來了。
在這個坑裏,沒有發現任何藏書的蛛絲馬跡,隻是有一些樹根穿坑而過。山緣站在坑邊往下看了看,難道那本古書真的沒有藏在地下?或者說不在這個位置?
山緣也不願意多想了。不管那本古書在不在這裏,先挖完了坑再說。他讓兩個弟子先去吃飯,飯後再休息一會兒,下午兩點準時繼續往下挖。
下午兩點以後,他們繼續往下挖。這一次可不敢用鐵鍬和鎬頭了,就拿著小鏟子一點一點往下鏟,遇到堅硬的地方就拿鑿子鑿。進度明顯慢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