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德道:“陛下唯才是舉,自是明君之典範。隻是魏禦史曾為宰相,我想問一下魏禦史,何謂理國之要?”
魏元忠笑道:“理國之要,在文與武耳!”
李昭德問道:“如今在陛下的治理下,文治武功,空前之盛,魏禦史可說得再詳細麽?”
魏元忠道:“不然,如今談論起文章,則專以文辭華贍為首,從不過問經論;談論起武事,則以騎射為先,也不追求方略。而我認為選將就應當以智略為本,勇力為末。”
李昭德笑道:“空談智略,隻怕是如趙括般紙上談兵吧。”
魏元忠道:“不然,兵者詭道也,若無智略,但憑勇力,隻是一人敵,非萬人敵也。”
李昭德問道:“何為萬人敵?”
魏元忠道:“朝廷用人唯才,同功同賞,同罪同罰,戰略得當,賞罰能行,則無往而不利,是為萬人敵也!”
李昭德又問道:“如今府庫存糧不如,無有糧草,災民不得賑濟,大軍不得前行,該當如何?”
魏元忠道:“如今隻有部分地區新麥被淹,其他地方則照常豐收,朝廷可出資糴入北方新麥,然後在兩淮地區平價糶出,兩淮地區勢必糧價暴漲,勢必來買官糧,朝廷既可緩解災情。於此同時可以在江南地區,以朝廷的名義征糧,凡自願將糧食上繳給官府的,可以酌情減免下年的稅收,有朝廷文書與名冊登記,不失信於民,百姓得到實惠,自會用糧食來換取賦稅的減輕。軍糧旬日便可籌集,待得平定叛亂,就算來年少了些稅收,府庫已然會有盈餘。”
李昭德沒想到他多日來困擾的問題,魏元忠隨口便說出解決方案,當下撫掌讚道:“魏元忠果然是文韜武略,恐怕這滿朝文武,入可為周公、召公,出可為方叔、召虎者,唯有魏元忠一人而已。”
武則天笑道:“既然宰相大人也認為魏元忠之策可行,那麽就按照魏元忠之言辦理。”
退朝之後,魏元忠便帶著幾千人馬南下,沿途派斥候查探李孝逸大軍的動向,得知李孝逸的大軍在皖北地區,被大水所阻,裹足難行,並未到達江南,與叛軍勾結。於是便急速行軍,在兩日內,終於到達了李孝逸的軍營。
此時豫南安樂鎮一帶的山洪已退,殘月、曉風等女子也正向揚州方向而來。
魏元忠到了李孝逸的軍營,得知了大軍的實際情況,李孝逸得知朝廷派監軍魏元忠到此,定是來興師問罪的,剛開始還想隱瞞,但魏元忠在沿途查看大軍車轍的痕跡,便得知大軍軍糧不多,剛來到李孝逸的軍營,先不急著去見李孝逸,便直奔糧草營而去。
李孝逸見再也隱瞞不下去,隻得對監軍魏元忠和盤托出,將事情的本末始終都一五一十地交代了。然後對魏元忠說道:“魏監軍兩度為相,足智多謀,籌集軍糧,對於魏監軍來說,應該是小事一樁吧?還請魏監軍見教,眼下該當如何是好?”
魏元忠不悅道:“這個問題我早想好了,為今之計,隻有急速南下,江南地區為天下之糧倉,到了江南才有辦法籌集到軍糧。”
李孝逸道:“可是大水阻路,無法行軍,該當如何呢?”
魏元忠道:“李將軍之前不是為朝廷訓練過水師麽?怎麽反倒被水阻路,就沒有辦法了?”
李孝逸道:“可是這些將士,多半是守衛邊疆的士兵,原來的水師部下,也很少。沒有多少會鳧水的,能操舟的也很少。再說此處也無舟楫可渡過這大水啊。”
魏元忠道:“這個容易,離此地不遠的山上有一大片竹林,將軍可命將士們砍伐青竹,製成竹筏,每幾個竹筏之間以繩索相連,這樣就成了一條大船,然後教會士兵如何劃船操舟,控製方向。這樣無論是人或馬,連軍糧及武器裝備也可渡水而過。”
李孝逸道:“監軍這麽一說,我就明白了。原來監軍是從赤壁之戰時,曹操用鐵索將大船相連的辦法得到啟發,不過此處更無叛軍,那麽火燒赤壁,就不可能了。少了這層憂慮,這計謀確實是上策中的上策。”
魏元忠笑道:“正是這個道理。事不宜遲,將軍還是快些命令士兵砍竹製筏吧。”
李孝逸笑道:“那好,監軍就在軍營休息,這種辛苦事還是由我代勞吧。”說著便與馬敬臣等人帶著數萬士兵去竹林砍伐青竹,然後製成竹筏。
李孝逸曾經是水師將領,製成的竹筏,堅固結實,非常實用,竹筏與竹筏之間用繩索竹條相連,又考慮到此時正值初冬,吹著北風,大軍向南而行,為了加速竹筏的運行,還在主筏上設置了一根竹桅,然後派人到附近城鎮收集粗布,製成船帆,利用風向,減少人力的同時,也防止竹筏順水漂流。這些都是他當水師將領時的經驗,自然得心應手,就算是魏元忠也恐怕不如他。
人多力量大,幾千個大竹筏,不到半日,便已製作完成,於是便命令大軍登上竹筏,向南劃行。
在竹筏上,李孝逸還是擔心大軍軍糧的事情,於是向魏元忠問道:“魏監軍,你說到了江南便能籌集到糧食,到底是從叛軍手中奪取,還是有其他好的計謀呢?”
魏元忠笑道:“大軍千裏奔襲,舟車勞頓,趕到江南時已是師老兵疲,如何能戰?再說就算是攻城掠地,也需要時間,叛軍的勢力也是不容小覷,要想旦夕之間攻下某個城池,然後再補充軍糧,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攻城戰打得時間太長,我軍僅存的軍糧也用完了,到時候非但不能取勝,恐怕我軍內部就會嘩變。六軍嘩變,後果不堪設想,將軍想過沒有呢?”
李孝逸急道:“這個我自然想到了的,然而一時之間苦無對策,所以才問監軍計將安出啊?”
魏元忠笑道:“孤軍遠征,軍糧丟失,確實是非常棘手。既無法從叛軍手中奪取,又不能禍害百姓,巧取豪奪。我在洛陽出發之前,便已考慮到這個問題,於是便向太後提議,讓朝廷頒布征糧令,向江南各州百姓征糧,朝廷以減免來年稅收承諾百姓,百姓便無顧慮,那麽我們便可一邊率軍平叛,一邊從各地運來軍糧,這樣才不會耽誤平叛大事。”
李孝逸笑道:“若果如此,監軍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乃是平叛的第一功臣,也是我的救星,更是叛軍的噩夢!我軍有了監軍,實可謂如虎添翼也!”
魏元忠笑道:“理國之要,在文與武耳!”
李昭德問道:“如今在陛下的治理下,文治武功,空前之盛,魏禦史可說得再詳細麽?”
魏元忠道:“不然,如今談論起文章,則專以文辭華贍為首,從不過問經論;談論起武事,則以騎射為先,也不追求方略。而我認為選將就應當以智略為本,勇力為末。”
李昭德笑道:“空談智略,隻怕是如趙括般紙上談兵吧。”
魏元忠道:“不然,兵者詭道也,若無智略,但憑勇力,隻是一人敵,非萬人敵也。”
李昭德問道:“何為萬人敵?”
魏元忠道:“朝廷用人唯才,同功同賞,同罪同罰,戰略得當,賞罰能行,則無往而不利,是為萬人敵也!”
李昭德又問道:“如今府庫存糧不如,無有糧草,災民不得賑濟,大軍不得前行,該當如何?”
魏元忠道:“如今隻有部分地區新麥被淹,其他地方則照常豐收,朝廷可出資糴入北方新麥,然後在兩淮地區平價糶出,兩淮地區勢必糧價暴漲,勢必來買官糧,朝廷既可緩解災情。於此同時可以在江南地區,以朝廷的名義征糧,凡自願將糧食上繳給官府的,可以酌情減免下年的稅收,有朝廷文書與名冊登記,不失信於民,百姓得到實惠,自會用糧食來換取賦稅的減輕。軍糧旬日便可籌集,待得平定叛亂,就算來年少了些稅收,府庫已然會有盈餘。”
李昭德沒想到他多日來困擾的問題,魏元忠隨口便說出解決方案,當下撫掌讚道:“魏元忠果然是文韜武略,恐怕這滿朝文武,入可為周公、召公,出可為方叔、召虎者,唯有魏元忠一人而已。”
武則天笑道:“既然宰相大人也認為魏元忠之策可行,那麽就按照魏元忠之言辦理。”
退朝之後,魏元忠便帶著幾千人馬南下,沿途派斥候查探李孝逸大軍的動向,得知李孝逸的大軍在皖北地區,被大水所阻,裹足難行,並未到達江南,與叛軍勾結。於是便急速行軍,在兩日內,終於到達了李孝逸的軍營。
此時豫南安樂鎮一帶的山洪已退,殘月、曉風等女子也正向揚州方向而來。
魏元忠到了李孝逸的軍營,得知了大軍的實際情況,李孝逸得知朝廷派監軍魏元忠到此,定是來興師問罪的,剛開始還想隱瞞,但魏元忠在沿途查看大軍車轍的痕跡,便得知大軍軍糧不多,剛來到李孝逸的軍營,先不急著去見李孝逸,便直奔糧草營而去。
李孝逸見再也隱瞞不下去,隻得對監軍魏元忠和盤托出,將事情的本末始終都一五一十地交代了。然後對魏元忠說道:“魏監軍兩度為相,足智多謀,籌集軍糧,對於魏監軍來說,應該是小事一樁吧?還請魏監軍見教,眼下該當如何是好?”
魏元忠不悅道:“這個問題我早想好了,為今之計,隻有急速南下,江南地區為天下之糧倉,到了江南才有辦法籌集到軍糧。”
李孝逸道:“可是大水阻路,無法行軍,該當如何呢?”
魏元忠道:“李將軍之前不是為朝廷訓練過水師麽?怎麽反倒被水阻路,就沒有辦法了?”
李孝逸道:“可是這些將士,多半是守衛邊疆的士兵,原來的水師部下,也很少。沒有多少會鳧水的,能操舟的也很少。再說此處也無舟楫可渡過這大水啊。”
魏元忠道:“這個容易,離此地不遠的山上有一大片竹林,將軍可命將士們砍伐青竹,製成竹筏,每幾個竹筏之間以繩索相連,這樣就成了一條大船,然後教會士兵如何劃船操舟,控製方向。這樣無論是人或馬,連軍糧及武器裝備也可渡水而過。”
李孝逸道:“監軍這麽一說,我就明白了。原來監軍是從赤壁之戰時,曹操用鐵索將大船相連的辦法得到啟發,不過此處更無叛軍,那麽火燒赤壁,就不可能了。少了這層憂慮,這計謀確實是上策中的上策。”
魏元忠笑道:“正是這個道理。事不宜遲,將軍還是快些命令士兵砍竹製筏吧。”
李孝逸笑道:“那好,監軍就在軍營休息,這種辛苦事還是由我代勞吧。”說著便與馬敬臣等人帶著數萬士兵去竹林砍伐青竹,然後製成竹筏。
李孝逸曾經是水師將領,製成的竹筏,堅固結實,非常實用,竹筏與竹筏之間用繩索竹條相連,又考慮到此時正值初冬,吹著北風,大軍向南而行,為了加速竹筏的運行,還在主筏上設置了一根竹桅,然後派人到附近城鎮收集粗布,製成船帆,利用風向,減少人力的同時,也防止竹筏順水漂流。這些都是他當水師將領時的經驗,自然得心應手,就算是魏元忠也恐怕不如他。
人多力量大,幾千個大竹筏,不到半日,便已製作完成,於是便命令大軍登上竹筏,向南劃行。
在竹筏上,李孝逸還是擔心大軍軍糧的事情,於是向魏元忠問道:“魏監軍,你說到了江南便能籌集到糧食,到底是從叛軍手中奪取,還是有其他好的計謀呢?”
魏元忠笑道:“大軍千裏奔襲,舟車勞頓,趕到江南時已是師老兵疲,如何能戰?再說就算是攻城掠地,也需要時間,叛軍的勢力也是不容小覷,要想旦夕之間攻下某個城池,然後再補充軍糧,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攻城戰打得時間太長,我軍僅存的軍糧也用完了,到時候非但不能取勝,恐怕我軍內部就會嘩變。六軍嘩變,後果不堪設想,將軍想過沒有呢?”
李孝逸急道:“這個我自然想到了的,然而一時之間苦無對策,所以才問監軍計將安出啊?”
魏元忠笑道:“孤軍遠征,軍糧丟失,確實是非常棘手。既無法從叛軍手中奪取,又不能禍害百姓,巧取豪奪。我在洛陽出發之前,便已考慮到這個問題,於是便向太後提議,讓朝廷頒布征糧令,向江南各州百姓征糧,朝廷以減免來年稅收承諾百姓,百姓便無顧慮,那麽我們便可一邊率軍平叛,一邊從各地運來軍糧,這樣才不會耽誤平叛大事。”
李孝逸笑道:“若果如此,監軍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乃是平叛的第一功臣,也是我的救星,更是叛軍的噩夢!我軍有了監軍,實可謂如虎添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