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業剛愎自用,一意孤行,不聽軍師魏思溫與鄢雲的勸告,拒絕揮師北上,直取中原。
而是依從薛仲璋的計策,準備奪取常、潤二州,固守金陵,這種保守退縮的戰略,表麵看來,有了穩定的基礎之後,可進可退,無往不利。實則背離了當初起義的宗旨,在鄢雲看來,此時不銳意進取,反而固步自封,龜縮江南一隅,妄圖金陵王氣,是自取滅亡的做法。
然而無論他們二人怎麽庭爭直諫,徐敬業最終還是沒有采納他們的意見,命令左長史唐之奇率領一萬人鎮守揚州江都府,其弟徐敬猷率領一萬人駐紮淮陰,自己則率領揚州十萬餘人,南渡長江,攻打潤州去了。
潤州刺史李思文,是故司空李積的次子,是徐敬業的叔父,正因為是李積的次子,因此不能世襲國公爵位,但被武則天安排在這江南富庶之地,做潤州刺史,相比之下,徐敬業雖是李積長孫,世襲爵位,卻僅僅在西蜀偏遠荒僻的眉州當刺史。
因此在李思文心裏,對武則天是萬分感激,極力擁護的。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當他得知徐敬業的陰謀,在揚州起義之前,就曾經派使者從小道趕往東都洛陽,向武則天報告了徐敬業想要在揚州謀反的跡象。
魏思溫向鄢雲說了潤州方麵的情況,隻聽鄢雲說道:“既然李思文如此擁戴武氏,則必然像盱眙的劉行舉一樣,固守待援。潤州之戰,恐怕要曠日持久了,時間拖得越長,則越對我方不利,軍師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可為何不向徐敬業將軍進言,讓他放棄攻打潤州呢?”
魏思溫頹然歎道:“徐敬業將軍現在若是聽得進去我的隻言片語,也不至於倉促之下,決定攻打潤州了。”
鄢雲急道:“自古文死諫,武死戰。徐將軍隻是一時糊塗,不聽軍師的計策。但即便是這樣,軍師就難道忍心坐視徐敬業將軍兵敗潤州麽?”
魏思溫淡然道:“以揚州義軍的勢頭,與徐將軍的領導才能,要拿下潤州,還是沒有問題的。隻是像你所說的,李思文若是頑抗到底,以圖固守潤州,等待援兵到來,那麽潤州之戰,就算最後取勝,義軍也勢必受到重創。”
鄢雲道:“若是有軍師在一旁出謀劃策,攻下潤州想必不會太過艱難。就算徐敬業將軍最終不聽逆耳忠言,軍師也求得個問心無愧,盡職盡責。倘若因為徐敬業將軍聽不進去軍師的話,軍師就不去潤州,我想日後。軍師勢必會後悔的。”
魏思溫道:“你所言有理,我立刻就快馬趕去潤州。另外,聽說玉虛道長的忠義營在攻打盱眙城時,曾立下首功,率先攻破東門,打開西城大門,尉遲昭才得以進城,可有此事?”
鄢雲道:“確實如此。當時劉行舉堅守不出,攻城的雲梯隊,傷亡慘重,是我建議尉遲將軍讓忠義營從防守疏漏的東城門攻入,然後從城中穿行道西城門下,打開西城門。尉遲將軍聽從了我的建議,所以才有了兵不血刃拿下盱眙城的戰果。”
魏思溫撫掌讚道:“若果然如你所說,則忠義營在盱眙一戰中居功至偉。還請你去請玉虛道長率領忠義營,隨我到潤州去如何?”
鄢雲道:“能為義軍多立戰功,是忠義營各位英雄好漢共同的誌願。我想隻要我向玉虛道長提出來,他勢必會同意的。”
魏思溫笑道:“那你即刻就去,我在英公府等你們前來。”鄢雲領命而去,此時忠義營中玉虛道長正在與梅傲霜、雷傲天等人談話,其他人閑來無事,多半在校場練功,忠義營的武林人士個個武功了得,因此他們練功之時,也有許多留守江都的士兵在那圍觀,時不時得要求這些俠士教他們武功。
鄢雲到了忠義營,便直奔武當派玉虛道長的營帳,韓英女見鄢雲來了,立即站起來,高興地說道:“剛才聽玉虛道長說,之前在匡複府中,那個徐敬業不聽你的建議,揚言要殺你的頭。我一聽之下,極為震怒,心想原來這徐敬業也是個不明事理之人,若是他把你殺了,我定要取他首級為你報仇。”
重玄道長看出韓英女對鄢雲一往情深,越發覺得當初自己這個媒人算是做對了,於是接著說道:“後來英女聽玉虛師弟說軍師保你不死,你與軍師安全出了匡複府,這才算放心,所以我勸你這小子,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稍微留意一下眼前人吧。別一天到晚,想著義軍的大事,連魏軍師的話,徐敬業也不聽,你一個小小的記室主簿怎能說得上話呢?”
玉虛道長也笑道:“還有一件事,你恐怕還不知道吧。當初在盱眙的西城門下,我們忠義營被劉行舉的守城士兵圍堵,進退不得,英女擔心你不會武功,會有危險。直言衝撞了尉遲昭,若不是梅女俠一再請求,還差點被尉遲昭處斬了呢。後來英女見尉遲昭不肯率兵攻城,營救忠義營,於是拚了命似的衝上城牆,殺入城中,與梅女俠二人合力打開了城門,這才為你我解圍。”
鄢雲黯然道:“原來英女為我以身犯險,本來就算是鐵打的心腸,也應該感念這份深情。但此刻卻不是兒女情長的時候,適才軍師讓我來請玉虛道長,率領忠義營全體義士,準備出發前往潤州支援徐敬業將軍。”鄢雲本想說出他已心有所屬,但又不敢當著眾位道長的麵,讓韓英女傷心。正好又有事要說,於是便將即將要出口的傷人的話,又重新咽了迴去。
然而,梅傲霜卻早已看出,英女隻是一廂情願,明珠暗投,鄢雲隻是優柔寡斷,不便狠心拒絕英女的心意。至於究竟是什麽原因,卻暫時不得而知,但她隱約可以預料到英女將來的傷心欲絕,這時候實在是不知是勸英女放棄,還是試圖撮合他們二人為好?
玉虛道長自從在匡複府受了氣,又聽說了韓英女的事後,對徐敬業與尉遲昭等人也逐漸不那麽恭敬,他知道徐敬業等將領,打心底裏就沒有瞧得起他們這些江湖人士,一律以江湖草莽,烏合之眾視之。因此私底下,對這些將領都是直唿其名。因為魏思溫曾冒死救下鄢雲,因此唯獨對魏思溫,仍舊稱唿軍師。
而是依從薛仲璋的計策,準備奪取常、潤二州,固守金陵,這種保守退縮的戰略,表麵看來,有了穩定的基礎之後,可進可退,無往不利。實則背離了當初起義的宗旨,在鄢雲看來,此時不銳意進取,反而固步自封,龜縮江南一隅,妄圖金陵王氣,是自取滅亡的做法。
然而無論他們二人怎麽庭爭直諫,徐敬業最終還是沒有采納他們的意見,命令左長史唐之奇率領一萬人鎮守揚州江都府,其弟徐敬猷率領一萬人駐紮淮陰,自己則率領揚州十萬餘人,南渡長江,攻打潤州去了。
潤州刺史李思文,是故司空李積的次子,是徐敬業的叔父,正因為是李積的次子,因此不能世襲國公爵位,但被武則天安排在這江南富庶之地,做潤州刺史,相比之下,徐敬業雖是李積長孫,世襲爵位,卻僅僅在西蜀偏遠荒僻的眉州當刺史。
因此在李思文心裏,對武則天是萬分感激,極力擁護的。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當他得知徐敬業的陰謀,在揚州起義之前,就曾經派使者從小道趕往東都洛陽,向武則天報告了徐敬業想要在揚州謀反的跡象。
魏思溫向鄢雲說了潤州方麵的情況,隻聽鄢雲說道:“既然李思文如此擁戴武氏,則必然像盱眙的劉行舉一樣,固守待援。潤州之戰,恐怕要曠日持久了,時間拖得越長,則越對我方不利,軍師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可為何不向徐敬業將軍進言,讓他放棄攻打潤州呢?”
魏思溫頹然歎道:“徐敬業將軍現在若是聽得進去我的隻言片語,也不至於倉促之下,決定攻打潤州了。”
鄢雲急道:“自古文死諫,武死戰。徐將軍隻是一時糊塗,不聽軍師的計策。但即便是這樣,軍師就難道忍心坐視徐敬業將軍兵敗潤州麽?”
魏思溫淡然道:“以揚州義軍的勢頭,與徐將軍的領導才能,要拿下潤州,還是沒有問題的。隻是像你所說的,李思文若是頑抗到底,以圖固守潤州,等待援兵到來,那麽潤州之戰,就算最後取勝,義軍也勢必受到重創。”
鄢雲道:“若是有軍師在一旁出謀劃策,攻下潤州想必不會太過艱難。就算徐敬業將軍最終不聽逆耳忠言,軍師也求得個問心無愧,盡職盡責。倘若因為徐敬業將軍聽不進去軍師的話,軍師就不去潤州,我想日後。軍師勢必會後悔的。”
魏思溫道:“你所言有理,我立刻就快馬趕去潤州。另外,聽說玉虛道長的忠義營在攻打盱眙城時,曾立下首功,率先攻破東門,打開西城大門,尉遲昭才得以進城,可有此事?”
鄢雲道:“確實如此。當時劉行舉堅守不出,攻城的雲梯隊,傷亡慘重,是我建議尉遲將軍讓忠義營從防守疏漏的東城門攻入,然後從城中穿行道西城門下,打開西城門。尉遲將軍聽從了我的建議,所以才有了兵不血刃拿下盱眙城的戰果。”
魏思溫撫掌讚道:“若果然如你所說,則忠義營在盱眙一戰中居功至偉。還請你去請玉虛道長率領忠義營,隨我到潤州去如何?”
鄢雲道:“能為義軍多立戰功,是忠義營各位英雄好漢共同的誌願。我想隻要我向玉虛道長提出來,他勢必會同意的。”
魏思溫笑道:“那你即刻就去,我在英公府等你們前來。”鄢雲領命而去,此時忠義營中玉虛道長正在與梅傲霜、雷傲天等人談話,其他人閑來無事,多半在校場練功,忠義營的武林人士個個武功了得,因此他們練功之時,也有許多留守江都的士兵在那圍觀,時不時得要求這些俠士教他們武功。
鄢雲到了忠義營,便直奔武當派玉虛道長的營帳,韓英女見鄢雲來了,立即站起來,高興地說道:“剛才聽玉虛道長說,之前在匡複府中,那個徐敬業不聽你的建議,揚言要殺你的頭。我一聽之下,極為震怒,心想原來這徐敬業也是個不明事理之人,若是他把你殺了,我定要取他首級為你報仇。”
重玄道長看出韓英女對鄢雲一往情深,越發覺得當初自己這個媒人算是做對了,於是接著說道:“後來英女聽玉虛師弟說軍師保你不死,你與軍師安全出了匡複府,這才算放心,所以我勸你這小子,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稍微留意一下眼前人吧。別一天到晚,想著義軍的大事,連魏軍師的話,徐敬業也不聽,你一個小小的記室主簿怎能說得上話呢?”
玉虛道長也笑道:“還有一件事,你恐怕還不知道吧。當初在盱眙的西城門下,我們忠義營被劉行舉的守城士兵圍堵,進退不得,英女擔心你不會武功,會有危險。直言衝撞了尉遲昭,若不是梅女俠一再請求,還差點被尉遲昭處斬了呢。後來英女見尉遲昭不肯率兵攻城,營救忠義營,於是拚了命似的衝上城牆,殺入城中,與梅女俠二人合力打開了城門,這才為你我解圍。”
鄢雲黯然道:“原來英女為我以身犯險,本來就算是鐵打的心腸,也應該感念這份深情。但此刻卻不是兒女情長的時候,適才軍師讓我來請玉虛道長,率領忠義營全體義士,準備出發前往潤州支援徐敬業將軍。”鄢雲本想說出他已心有所屬,但又不敢當著眾位道長的麵,讓韓英女傷心。正好又有事要說,於是便將即將要出口的傷人的話,又重新咽了迴去。
然而,梅傲霜卻早已看出,英女隻是一廂情願,明珠暗投,鄢雲隻是優柔寡斷,不便狠心拒絕英女的心意。至於究竟是什麽原因,卻暫時不得而知,但她隱約可以預料到英女將來的傷心欲絕,這時候實在是不知是勸英女放棄,還是試圖撮合他們二人為好?
玉虛道長自從在匡複府受了氣,又聽說了韓英女的事後,對徐敬業與尉遲昭等人也逐漸不那麽恭敬,他知道徐敬業等將領,打心底裏就沒有瞧得起他們這些江湖人士,一律以江湖草莽,烏合之眾視之。因此私底下,對這些將領都是直唿其名。因為魏思溫曾冒死救下鄢雲,因此唯獨對魏思溫,仍舊稱唿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