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思溫笑道:“這麽說李敬業將軍是同意起兵了?”
李敬業憤然道:“這是什麽話,我早就想起兵了,隻是你也知道,隻從司空大人去世後,武則天再也不顧念昔日司空大人的恩情,我雖世襲國公爵位,然而卻在眉州任刺史,前些日子,我因不滿武氏兄弟擅權橫行,在朝堂上直言了幾句,沒想到馬上有小人進讒,冤枉我貪贓枉法,是以被貶為柳州司馬,我胞弟敬猷也受連累,被貶謫到盩厔當縣令。如今我手上並無一兵一卒,你一句起兵反武,說得輕巧,沒有兵權,如何起事?”
魏思溫笑道:“你說的這個情況,我早已知曉。”
李敬業道:“你既知道,還說起事非我不行,我縱有大將之才,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兵卒可用,什麽都別談了。”
魏思溫笑道:“李將軍雖司空大人南征北討,戰功赫赫,不知最多一次帶過多少兵馬?”
李敬業笑道:“要說最多一次帶過多少兵馬,這要數高宗皇帝總章元年(668年)三月,我那時才十六歲,跟著爺爺征討高句麗,任左先鋒,帶著五萬人攻打平壤城,高句麗國王本已投降,但其驍將泉男建仍然負隅頑抗,經過一個多月的攻堅戰,最終攻陷平壤,生擒泉男建,高句麗也就此滅亡。這場戰役曠日持久,打得尤為艱難,雖然時隔十多年,但至今還是曆曆在目。”
駱賓王等人聽李敬業自述戰績,對眼前這位身經百戰的青年將軍,更加欽佩不已。
隻聽魏思溫繼續問道:“倘若給將軍十萬兵馬,將軍有信心殺到洛陽,平諸武,清君側,撥亂反正,推翻武則天的統治麽?”
李敬業慨然道:“休說十萬,若隻有三千勁旅,我也敢起兵興複唐室。魏禦史若有辦法籌集到兵馬,我願奉魏禦史為軍師,我們一同殺到洛陽去。”
魏思溫笑道:“隻要將軍依我之計,我便能給將軍籌集到這十萬人馬。武則天在這一年中,廢中宗為廬陵王,囚禁睿宗,臨朝稱製;陰謀害死廢太子李賢,追尊武氏先人,提拔武氏子弟,改用各種年號,若再任由他胡來,隻怕李唐的天下要改姓武了。若果如民間所傳,女主代唐,那可就要天下大亂了。”
李敬業等人聞言,俱都拍案而起,說道:“決不能允許此事發生。”
魏思溫續道:“這是當然,我們身為大唐的臣子,自是要忠於唐室。如今外戚當權,天下洶洶,苦秦久矣。然而,我們要起兵反武,也要名正言順,名不正言不順,就成了叛賊了,若是這樣,不用開始就已經失敗了。我們起兵反武,自然是要興伐罪之師,為匡複大唐社稷而起事。所以應打著恢複廬陵王李顯的帝號的旗號,這樣才算出師有名。”
李敬業不耐煩地道:“這些就不用過多強調了,你直接說如何才能籌集到兵馬之計吧。”
魏思溫道:“我在朝廷有個朋友叫薛仲璋,現任監察禦史,我修書一封,讓他上奏請求出使江都,他來揚州之後便好辦了。日前我調查過,揚州府有個府僚是雍州人,叫作韋超,素與揚州長史陳敬之不和,而此人又極為貪財,可以收買他,然後讓他到薛仲璋處去告發陳敬之陰謀造反。這個陳敬之為人極為精明,而且暗中與武三思有來往,是揚州的官吏中唯一一個值得忌憚之人,隻要他被薛仲璋逮捕入獄。李敬業將軍便可大展拳腳了。”
李敬業笑道:“你的意思該不會是讓我衝進揚州府,揚言要起兵造反,將不服從的官吏全殺了,然後據揚州起兵吧?”
魏思溫笑道:“自然不是,如若如此,何須這麽麻煩,李將軍現在就可以行動了。應該這樣,待得陳敬之入獄後,李將軍你就假裝乘驛車從洛陽方向到達揚州府,偽稱自己被貶為揚州司馬,前來赴任,然後當眾宣讀太後密旨,稱高州酋長馮子猷謀反,要發兵討伐。然後打開府庫,命揚州士曹參軍李宗臣到鑄錢工場,驅趕囚徒與工場工匠,發給他們盔甲。接下來怎麽控製揚州府,應該不用我再多說了吧?”
李敬業笑道:“魏禦史果然是謀略過人,堪比管仲樂毅,隻要諸事順利,接下來自然是斬了陳敬之祭旗,然後再將某些不服從的官吏一並斬了,便可接管揚州的兵馬。有了這些兵馬,就好辦了。”
魏思溫對駱賓王笑道:“怎麽樣,你文才出眾,可否為我給薛仲璋禦史修書一封呢?”
駱賓王連忙說道:“承蒙禦史大人看得起,賓王自當再作馮婦,當一迴刀筆吏了。這書信該怎麽寫,魏禦史你就將大體意思說說,行文潤色就交給我了。若不能鼓動薛大人,便是賓王無能。”
魏思溫道:“你需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曆數武則天的罪惡,然後告訴他我們的計劃,讓他依計行事,配合我們。我想他為人忠直敢言,眼下他位居禦史一職,雖不一定會冒險參與進來,但也頂多拒絕我們,不至於向武則天揭發我們吧。若是他迴信拒絕,我們隻好另謀良策了。”
駱賓王聽魏思溫說完,就從行囊中取出文房四寶,洋洋灑灑幾百字,一揮而就,瞬間而成文。
魏思溫拿起來仔細讀了一遍,說道:“同樣的意思,經過大詩人的筆寫出,就是不同。這篇書信就算是稍有良知的大臣讀了,也會拍案而起,更別說嫉惡如仇的薛仲璋了。我這就派人快馬加鞭,將書信送到洛陽,我們就在這揚州等他的消息吧。”
李敬業笑道:“早些年聽軍隊裏傳唱著這麽一首行軍歌,其中一句是這麽說的,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我聽了尤為喜歡,今天看來,其實也不盡然,有些時候一個書生手中的紙筆,卻比百夫長手中的矛戟厲害多了。”
李敬業憤然道:“這是什麽話,我早就想起兵了,隻是你也知道,隻從司空大人去世後,武則天再也不顧念昔日司空大人的恩情,我雖世襲國公爵位,然而卻在眉州任刺史,前些日子,我因不滿武氏兄弟擅權橫行,在朝堂上直言了幾句,沒想到馬上有小人進讒,冤枉我貪贓枉法,是以被貶為柳州司馬,我胞弟敬猷也受連累,被貶謫到盩厔當縣令。如今我手上並無一兵一卒,你一句起兵反武,說得輕巧,沒有兵權,如何起事?”
魏思溫笑道:“你說的這個情況,我早已知曉。”
李敬業道:“你既知道,還說起事非我不行,我縱有大將之才,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兵卒可用,什麽都別談了。”
魏思溫笑道:“李將軍雖司空大人南征北討,戰功赫赫,不知最多一次帶過多少兵馬?”
李敬業笑道:“要說最多一次帶過多少兵馬,這要數高宗皇帝總章元年(668年)三月,我那時才十六歲,跟著爺爺征討高句麗,任左先鋒,帶著五萬人攻打平壤城,高句麗國王本已投降,但其驍將泉男建仍然負隅頑抗,經過一個多月的攻堅戰,最終攻陷平壤,生擒泉男建,高句麗也就此滅亡。這場戰役曠日持久,打得尤為艱難,雖然時隔十多年,但至今還是曆曆在目。”
駱賓王等人聽李敬業自述戰績,對眼前這位身經百戰的青年將軍,更加欽佩不已。
隻聽魏思溫繼續問道:“倘若給將軍十萬兵馬,將軍有信心殺到洛陽,平諸武,清君側,撥亂反正,推翻武則天的統治麽?”
李敬業慨然道:“休說十萬,若隻有三千勁旅,我也敢起兵興複唐室。魏禦史若有辦法籌集到兵馬,我願奉魏禦史為軍師,我們一同殺到洛陽去。”
魏思溫笑道:“隻要將軍依我之計,我便能給將軍籌集到這十萬人馬。武則天在這一年中,廢中宗為廬陵王,囚禁睿宗,臨朝稱製;陰謀害死廢太子李賢,追尊武氏先人,提拔武氏子弟,改用各種年號,若再任由他胡來,隻怕李唐的天下要改姓武了。若果如民間所傳,女主代唐,那可就要天下大亂了。”
李敬業等人聞言,俱都拍案而起,說道:“決不能允許此事發生。”
魏思溫續道:“這是當然,我們身為大唐的臣子,自是要忠於唐室。如今外戚當權,天下洶洶,苦秦久矣。然而,我們要起兵反武,也要名正言順,名不正言不順,就成了叛賊了,若是這樣,不用開始就已經失敗了。我們起兵反武,自然是要興伐罪之師,為匡複大唐社稷而起事。所以應打著恢複廬陵王李顯的帝號的旗號,這樣才算出師有名。”
李敬業不耐煩地道:“這些就不用過多強調了,你直接說如何才能籌集到兵馬之計吧。”
魏思溫道:“我在朝廷有個朋友叫薛仲璋,現任監察禦史,我修書一封,讓他上奏請求出使江都,他來揚州之後便好辦了。日前我調查過,揚州府有個府僚是雍州人,叫作韋超,素與揚州長史陳敬之不和,而此人又極為貪財,可以收買他,然後讓他到薛仲璋處去告發陳敬之陰謀造反。這個陳敬之為人極為精明,而且暗中與武三思有來往,是揚州的官吏中唯一一個值得忌憚之人,隻要他被薛仲璋逮捕入獄。李敬業將軍便可大展拳腳了。”
李敬業笑道:“你的意思該不會是讓我衝進揚州府,揚言要起兵造反,將不服從的官吏全殺了,然後據揚州起兵吧?”
魏思溫笑道:“自然不是,如若如此,何須這麽麻煩,李將軍現在就可以行動了。應該這樣,待得陳敬之入獄後,李將軍你就假裝乘驛車從洛陽方向到達揚州府,偽稱自己被貶為揚州司馬,前來赴任,然後當眾宣讀太後密旨,稱高州酋長馮子猷謀反,要發兵討伐。然後打開府庫,命揚州士曹參軍李宗臣到鑄錢工場,驅趕囚徒與工場工匠,發給他們盔甲。接下來怎麽控製揚州府,應該不用我再多說了吧?”
李敬業笑道:“魏禦史果然是謀略過人,堪比管仲樂毅,隻要諸事順利,接下來自然是斬了陳敬之祭旗,然後再將某些不服從的官吏一並斬了,便可接管揚州的兵馬。有了這些兵馬,就好辦了。”
魏思溫對駱賓王笑道:“怎麽樣,你文才出眾,可否為我給薛仲璋禦史修書一封呢?”
駱賓王連忙說道:“承蒙禦史大人看得起,賓王自當再作馮婦,當一迴刀筆吏了。這書信該怎麽寫,魏禦史你就將大體意思說說,行文潤色就交給我了。若不能鼓動薛大人,便是賓王無能。”
魏思溫道:“你需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曆數武則天的罪惡,然後告訴他我們的計劃,讓他依計行事,配合我們。我想他為人忠直敢言,眼下他位居禦史一職,雖不一定會冒險參與進來,但也頂多拒絕我們,不至於向武則天揭發我們吧。若是他迴信拒絕,我們隻好另謀良策了。”
駱賓王聽魏思溫說完,就從行囊中取出文房四寶,洋洋灑灑幾百字,一揮而就,瞬間而成文。
魏思溫拿起來仔細讀了一遍,說道:“同樣的意思,經過大詩人的筆寫出,就是不同。這篇書信就算是稍有良知的大臣讀了,也會拍案而起,更別說嫉惡如仇的薛仲璋了。我這就派人快馬加鞭,將書信送到洛陽,我們就在這揚州等他的消息吧。”
李敬業笑道:“早些年聽軍隊裏傳唱著這麽一首行軍歌,其中一句是這麽說的,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我聽了尤為喜歡,今天看來,其實也不盡然,有些時候一個書生手中的紙筆,卻比百夫長手中的矛戟厲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