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豐搖頭道:“我已經踏上長生道途,人間富貴實非我所願。什麽登臨九五之類的話,刺史就不必再說了。之所以不輔佐幾位皇子,是因為他們的確沒有潛龍命格。而之所以出兵徐州,一來是徐州距離我軍較近,便於攻打。二來是徐州混亂,多股勢力相互攻殺,百姓苦不堪言,且也正因為混亂,各方勢力都不算太強,相對而言能夠較為輕鬆地獲勝,易於攻打。”
徐州刺史聞言,不由自嘲地笑了笑,道:“原來是欺負我實力弱小啊!”
王豐笑了一下,道:“刺史,我大軍兵臨城下,不克城池絕不會撤兵。想來你麾下斥候不少,該當知道我在攻打蘭陵城時用出了不少雷音烈火箭,論威力絕不在震天引雷霹靂箭之下。實不相瞞,我手中像這樣的弩箭還有近千支。彭城雖然堅固,卻又能承受得了幾支雷音烈火箭的轟擊?你是絕對守不住城池的,還是聽我一句勸,就此開城投降吧!免得將士們白白傷亡。”
徐州刺史聞言,沉默了片刻,道:“若你出兵徐州,是奉了諸位皇子的命令,那本官開城歸附,自然毫無問題。但你是自行出兵,欲要吞並我徐州,這就不可能了。徐州乃是朝廷的徐州,我雖身為刺史,也沒有權利將之私送於人。”
王豐歎道:“刺史太拘泥了!朝廷已經覆滅,如今白敖自稱皇帝,其餘豪傑,各霸一方,宰割天下,稱王者不知凡幾。你身為徐州刺史,麵對天下亂局,難道就沒有生出一絲絲早日使之安定的想法?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千百年來,王朝更迭非隻一次,滾滾大勢,實非人力能夠挽迴。刺史何不看開一些,放眼朝前看,或許新朝建立,做的並不會比前朝差!”
徐州刺史笑了一下,道:“所謂忠臣不事二主,我受朝廷重恩,豈能背離?朝廷若真的無可挽迴,我便隨之陪葬也就是了。王都督,你想要攻城,那就請便吧!”
說著,徐州刺史起身離去,返迴城中去了。
王豐見狀,忍不住輕歎了一下,也迴了軍陣之中,望著城頭沉默了許久,這才揮手道:“徐州刺史雖是可敬的長者,但卻頑固不化。我軍兵臨城下,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傳我命令,弩兵上前,掩護前鋒攻城。”
眾軍得令,當即各自行動。
雙方戰了一天,期間王豐隻在戰事最為緊張的時候用了兩支雷音烈火箭,以期打開局麵。奈何徐州刺史也曾經使用過不少震天引雷霹靂箭,對此類武器頗有經驗,采用了不少辦法來努力削弱雷音烈火箭造成的影響。故此這一天打下來,雖然城中傷亡不小,但城池卻依然安安穩穩地掌握在徐州軍的手中。
王豐眼見天色已晚,隻得收兵迴營。
當夜軍議,就聽夏山虎道:“大總管,今日我軍幾次攻上城頭,眼看就要獲勝,不想都被那徐州刺史率領銳卒不計傷亡地打了迴來。城中傷亡不小,我們的傷亡也頗重。雖有總管的道術救治,傷者盡皆無礙,但我軍當場戰死者,也有近四百人,實是算不得小!明日再戰,總管可否多射幾支雷音烈火箭,如此一來,城中必定抵擋不住,我軍也能輕鬆獲勝,減少傷亡。”
王豐聞言,沉吟了片刻,點頭道:“城中有數萬兵馬,若是單純依靠士卒攻城,對耗下來,我軍傷亡不會小。既然有雷音烈火箭這等利器,那自然是該用的。這樣吧,明日攻城,我先以雷音烈火箭轟擊城頭,必要為大軍登城,掃清障礙。”
正說之間,忽營門守軍來報,說外麵有一人求見,自稱是奉了王豐的故人之令,前來送信。
王豐聞言,當即命請進來。那信使送上書信,王豐拆開一看,頓時驚喜不已。
原來這書信竟然是原揚州刺史潘樹藩送來的。潘刺史在信中說,他與徐州刺史熟識,雙方有數十年交情,今聞聽王豐攻打徐州,生恐兩人相鬥,必有一傷,故此願意出麵,替王豐說降徐州刺史。
王豐看了書信,當即揮退眾將,隨後問那信使道:“潘刺史如今可還好?”
那信使道:“刺史大人安好!近來組織義軍,多番襲擊白蓮教賊軍,連戰連聲,麾下兵馬已經壯大了不少。加之白蓮教不懂治理地方,妄圖以教義治理天下,取代儒家的地位,已經犯了一眾詩書傳家的士紳們的眾怒。揚州的士紳紛紛願意慷慨解難,出錢出力,支持刺史大人攻擊白蓮教。我軍現在在揚州,可以說是如魚得水,深得民心。”
王豐點了點頭,道:“潘刺史要如何幫我說降徐州刺史?”
那信使道:“隻需王都督一個承諾!”
王豐道:“什麽承諾?”
那信使道:“放徐州刺史的軍隊安然離去,且沿途絕不追擊阻攔。此外,我家刺史大人還想向王都督求借一百支雷音烈火箭,”
王豐聞言命陳應了片刻,道:“放徐州刺史安然離去,這自然沒有問題。隻是這一百支雷音烈火箭非同小可。我若給了潘刺史,須得知道用途。”
就聽那信使道:“我家刺史自然有用處。王都督,刺史大人究竟是如何打算的,這我著實不敢亂猜。不過都督放心,我家刺史常常提起你,說日後能安定天下的,必定是都督。我家刺史是不會對都督不利的。”
王豐點了點頭,道:“一百支雷音烈火箭在手,便是金陵城也能去打一下了。用這一百支雷音烈火箭,換取本就已經被我圍困的彭城、邳州等地,算起來我可是有些吃虧!潘刺史倒是給我出了難題。”
信使笑道:“我家刺史在揚州,要對付的自然便隻有白蓮教!這對王都督其實也是有利的。有這一百支雷音烈火箭在手,我軍至少也能橫絕長江,切斷白蓮教荊州軍與揚州的聯係。若能如此,白蓮教的荊州攻略計劃必定失敗。王都督與白蓮教的約定,便算王都督勝了。但論徐州這邊的得失,這筆交易王都督的確有些不值。但若是再將揚州、荊州那邊的形勢也計算在內,王都督可就一定是大賺的。”
王豐聞言,沉吟了片刻,這才點頭道:“好吧!其實潘刺史也不算外人,荊州那邊……,至少目前為止,還算是朋友。這一百隻雷音烈火箭便是給你們,倒也無妨。隻是我還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潘刺史必須發動麾下人力,為我搜尋雷擊木,不拘是什麽樹種,隻要是雷擊木便可。數量自然更是多多益善!”
信使點了點頭,道:“此事自然絕無問題。”
當下信使暫別了王豐,隨後出了營寨,來到城下,報名求見。
徐州刺史聞聽揚州那邊有人求見,並奉上了原揚州刺史潘樹藩的信物,當即又驚又喜,忙命人將信使接進城來,問道:“你是潘刺史派來的?他果真還活著?這麽說,揚州那邊此起彼伏的義軍真的是潘刺史在背後指揮?”
信使點了點頭,道:“不錯!”
徐州刺史聞言,笑道:“潘刺史叫你前來,所為何事?”說著,徐州刺史又麵色難看地看了看城外,隨後道:“若他是來向我求援的,那我可就愛莫能助了。如今王豐的兵馬兵臨城下,我已經是自身難保,抽不住兵馬來支援他了。”
信使聞言,笑了一下,道:“我家刺史派我來,的確是求援的。隻要刺史願意率領麾下所有兵馬,明日一早啟程南下,去揚州增援,我便能說服王豐,放開大道,讓刺史安然南下,絕不追擊或是阻攔。”
徐州刺史聽了這話,麵色一變,道:“所有兵馬全部南下增援揚州?你這是叫我將城池拱手讓給王豐?嗬嗬,久聞潘刺史與那王豐雖然年齡相差巨大,但卻交情深厚,今日一見,果然如此。潘刺史居然遠在千裏之外,也能想著前來助那王豐一臂之力。”
信使聞言,歎了口氣,道:“我家刺史就料到大人你會這麽想,因此特意叫我帶來了一封書信,說是大人看過便知。”
說著,信使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豐收遞給了徐州刺史。
刺史接過,拆看了一遍,隨後麵色激動地道:“潘刺史說的是真的?宗室潛龍果真就在荊州?”
信使點頭道:“不錯,我家刺史抽空親自去鹿門山拜訪了從心真人和陸知淵真人,已經當麵確認過了。絕不會有假!”
徐州刺史聞言,當即沉吟道:“潘刺史欲要起兵,攻擊揚州的白蓮教,以逼退荊州的白蓮教兵馬,為我宗室潛龍在荊州崛起,創造條件。為達成此目的,欲要請我領徐州軍南下相助,同時用彭城和邳州之地,與王豐換一百支威力巨大的雷音烈火箭,以增加勝算。其實認真論起來,彭城、邳州都已經被王豐堵住了,堅守不了多少時間。若能以這必失之地,換取到一百支雷音烈火箭,以及我軍在揚州戰場取勝的機會,和宗室潛龍崛起的機緣,那自然是劃算的。隻是這徐州之地,終究也是屬於朝廷的。我又豈能私自放棄?”
信使聞言,急忙道:“其實那王豐曾多次向我家刺史表明心跡,他畢竟是得道高士,日後是要想飛升天界,踏上長生道途的。他對天下,並無野心。隻是想要盡快安定天下而已。若是我們能奪迴揚州,再讓宗室潛龍崛起於荊州,合兩州之地,江、淮、漢之固,進可觀天下成敗,退可閉門自守,延續國祚,絕非難事啊。那王豐最終始終是要找個明主來輔佐的,隻要宗室潛龍展現出了安定天下的能力,那王豐必定會歸附過來,全力支持。到時候這徐州不還是朝廷的嗎?刺史又何必一定要在此時與王豐拚個遍體鱗傷?”
徐州刺史沉吟了片刻,歎道:“你說的也對!隻是就怕我今日放棄了徐州,他日想要攻取揚州,卻又未能得手,到時候大軍無一寸容身之地,進退維穀,豈不會陷入全軍覆沒的絕地!”
信使反問道:“刺史如今困守彭城、邳州,外無援兵,內無戰心,難道就不是陷入全軍覆沒的絕地嗎?”
徐州刺史聞言一愣,隨後點頭道:“你說的倒也不錯!已經是陷入絕地,情況不會比這個更糟糕了。困守彭城,最終是滅在王豐手裏。若進擊揚州,與潘刺史協同作戰,還有一線生機。就算不勝,至少也能為荊州的宗室潛龍創造些機會。論起來,進擊揚州要有意義的多了!也罷,你出城去轉告王豐,就說我同意潘刺史的意見,願意放棄彭城、邳州,將城池土地盡數移交給王豐。隻希望他善待百姓,不要窮兵黷武,讓百姓受戰亂之苦才是。而且我軍退出城池,必要攜帶足夠的糧草輜重,軍中糧草軍械等物,他不可扣留。”
信使點頭道:“刺史的話,我記下了,這就出城去見王都督。”當下那信使出城來見王豐,轉述了徐州刺史的意見。
王豐雖然覺得徐州這數萬兵馬就這麽白白放跑了,有些可惜。但能夠兵不血刃地輕取二府之地,從而全取徐州,有了足夠的地盤收納流民,屯田練兵,這也是好事一件。而且徐州軍離開城池之後,必定會第一時間南下,去淮南之地尋一塊立足之地。白蓮教又多了一個實力不弱的敵人,這卻也是王豐樂見其成的。
當下王豐也沒有異議地同意了這份協議,隻是要求徐州軍中,若有不願意南下揚州,隻願留在徐州的將士,對方不可為難,該當全部留下才是。
信使聞言,當即點了點頭,複又進城去向徐州刺史說了王豐的要求。徐州刺史僅隻考慮了片刻,便即答應。隨後徐州刺史為免大軍都不願意跟著自己走,故此命人在軍中傳播了假消息,說徐州軍的將士若是留在徐州,日後必定會被王豐追究今日守城不降,抵抗他的罪責。
傳言說的有鼻子有眼,徐州軍的將士們果然受了蒙騙,不敢輕易留下。
徐州刺史複又親自出城,約王豐相見,雙方簽了文書。那徐州刺史這才傳令,叫彭城、邳州兩地的兵馬盡數撤出,將城池完整地移交給王豐的兵馬。
次日,雙方完成移交,王豐領兵進城,徐州刺史則領兵南下,直往淮南而去。
至此,整個徐州便都落入了王豐之手。
徐州刺史聞言,不由自嘲地笑了笑,道:“原來是欺負我實力弱小啊!”
王豐笑了一下,道:“刺史,我大軍兵臨城下,不克城池絕不會撤兵。想來你麾下斥候不少,該當知道我在攻打蘭陵城時用出了不少雷音烈火箭,論威力絕不在震天引雷霹靂箭之下。實不相瞞,我手中像這樣的弩箭還有近千支。彭城雖然堅固,卻又能承受得了幾支雷音烈火箭的轟擊?你是絕對守不住城池的,還是聽我一句勸,就此開城投降吧!免得將士們白白傷亡。”
徐州刺史聞言,沉默了片刻,道:“若你出兵徐州,是奉了諸位皇子的命令,那本官開城歸附,自然毫無問題。但你是自行出兵,欲要吞並我徐州,這就不可能了。徐州乃是朝廷的徐州,我雖身為刺史,也沒有權利將之私送於人。”
王豐歎道:“刺史太拘泥了!朝廷已經覆滅,如今白敖自稱皇帝,其餘豪傑,各霸一方,宰割天下,稱王者不知凡幾。你身為徐州刺史,麵對天下亂局,難道就沒有生出一絲絲早日使之安定的想法?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千百年來,王朝更迭非隻一次,滾滾大勢,實非人力能夠挽迴。刺史何不看開一些,放眼朝前看,或許新朝建立,做的並不會比前朝差!”
徐州刺史笑了一下,道:“所謂忠臣不事二主,我受朝廷重恩,豈能背離?朝廷若真的無可挽迴,我便隨之陪葬也就是了。王都督,你想要攻城,那就請便吧!”
說著,徐州刺史起身離去,返迴城中去了。
王豐見狀,忍不住輕歎了一下,也迴了軍陣之中,望著城頭沉默了許久,這才揮手道:“徐州刺史雖是可敬的長者,但卻頑固不化。我軍兵臨城下,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傳我命令,弩兵上前,掩護前鋒攻城。”
眾軍得令,當即各自行動。
雙方戰了一天,期間王豐隻在戰事最為緊張的時候用了兩支雷音烈火箭,以期打開局麵。奈何徐州刺史也曾經使用過不少震天引雷霹靂箭,對此類武器頗有經驗,采用了不少辦法來努力削弱雷音烈火箭造成的影響。故此這一天打下來,雖然城中傷亡不小,但城池卻依然安安穩穩地掌握在徐州軍的手中。
王豐眼見天色已晚,隻得收兵迴營。
當夜軍議,就聽夏山虎道:“大總管,今日我軍幾次攻上城頭,眼看就要獲勝,不想都被那徐州刺史率領銳卒不計傷亡地打了迴來。城中傷亡不小,我們的傷亡也頗重。雖有總管的道術救治,傷者盡皆無礙,但我軍當場戰死者,也有近四百人,實是算不得小!明日再戰,總管可否多射幾支雷音烈火箭,如此一來,城中必定抵擋不住,我軍也能輕鬆獲勝,減少傷亡。”
王豐聞言,沉吟了片刻,點頭道:“城中有數萬兵馬,若是單純依靠士卒攻城,對耗下來,我軍傷亡不會小。既然有雷音烈火箭這等利器,那自然是該用的。這樣吧,明日攻城,我先以雷音烈火箭轟擊城頭,必要為大軍登城,掃清障礙。”
正說之間,忽營門守軍來報,說外麵有一人求見,自稱是奉了王豐的故人之令,前來送信。
王豐聞言,當即命請進來。那信使送上書信,王豐拆開一看,頓時驚喜不已。
原來這書信竟然是原揚州刺史潘樹藩送來的。潘刺史在信中說,他與徐州刺史熟識,雙方有數十年交情,今聞聽王豐攻打徐州,生恐兩人相鬥,必有一傷,故此願意出麵,替王豐說降徐州刺史。
王豐看了書信,當即揮退眾將,隨後問那信使道:“潘刺史如今可還好?”
那信使道:“刺史大人安好!近來組織義軍,多番襲擊白蓮教賊軍,連戰連聲,麾下兵馬已經壯大了不少。加之白蓮教不懂治理地方,妄圖以教義治理天下,取代儒家的地位,已經犯了一眾詩書傳家的士紳們的眾怒。揚州的士紳紛紛願意慷慨解難,出錢出力,支持刺史大人攻擊白蓮教。我軍現在在揚州,可以說是如魚得水,深得民心。”
王豐點了點頭,道:“潘刺史要如何幫我說降徐州刺史?”
那信使道:“隻需王都督一個承諾!”
王豐道:“什麽承諾?”
那信使道:“放徐州刺史的軍隊安然離去,且沿途絕不追擊阻攔。此外,我家刺史大人還想向王都督求借一百支雷音烈火箭,”
王豐聞言命陳應了片刻,道:“放徐州刺史安然離去,這自然沒有問題。隻是這一百支雷音烈火箭非同小可。我若給了潘刺史,須得知道用途。”
就聽那信使道:“我家刺史自然有用處。王都督,刺史大人究竟是如何打算的,這我著實不敢亂猜。不過都督放心,我家刺史常常提起你,說日後能安定天下的,必定是都督。我家刺史是不會對都督不利的。”
王豐點了點頭,道:“一百支雷音烈火箭在手,便是金陵城也能去打一下了。用這一百支雷音烈火箭,換取本就已經被我圍困的彭城、邳州等地,算起來我可是有些吃虧!潘刺史倒是給我出了難題。”
信使笑道:“我家刺史在揚州,要對付的自然便隻有白蓮教!這對王都督其實也是有利的。有這一百支雷音烈火箭在手,我軍至少也能橫絕長江,切斷白蓮教荊州軍與揚州的聯係。若能如此,白蓮教的荊州攻略計劃必定失敗。王都督與白蓮教的約定,便算王都督勝了。但論徐州這邊的得失,這筆交易王都督的確有些不值。但若是再將揚州、荊州那邊的形勢也計算在內,王都督可就一定是大賺的。”
王豐聞言,沉吟了片刻,這才點頭道:“好吧!其實潘刺史也不算外人,荊州那邊……,至少目前為止,還算是朋友。這一百隻雷音烈火箭便是給你們,倒也無妨。隻是我還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潘刺史必須發動麾下人力,為我搜尋雷擊木,不拘是什麽樹種,隻要是雷擊木便可。數量自然更是多多益善!”
信使點了點頭,道:“此事自然絕無問題。”
當下信使暫別了王豐,隨後出了營寨,來到城下,報名求見。
徐州刺史聞聽揚州那邊有人求見,並奉上了原揚州刺史潘樹藩的信物,當即又驚又喜,忙命人將信使接進城來,問道:“你是潘刺史派來的?他果真還活著?這麽說,揚州那邊此起彼伏的義軍真的是潘刺史在背後指揮?”
信使點了點頭,道:“不錯!”
徐州刺史聞言,笑道:“潘刺史叫你前來,所為何事?”說著,徐州刺史又麵色難看地看了看城外,隨後道:“若他是來向我求援的,那我可就愛莫能助了。如今王豐的兵馬兵臨城下,我已經是自身難保,抽不住兵馬來支援他了。”
信使聞言,笑了一下,道:“我家刺史派我來,的確是求援的。隻要刺史願意率領麾下所有兵馬,明日一早啟程南下,去揚州增援,我便能說服王豐,放開大道,讓刺史安然南下,絕不追擊或是阻攔。”
徐州刺史聽了這話,麵色一變,道:“所有兵馬全部南下增援揚州?你這是叫我將城池拱手讓給王豐?嗬嗬,久聞潘刺史與那王豐雖然年齡相差巨大,但卻交情深厚,今日一見,果然如此。潘刺史居然遠在千裏之外,也能想著前來助那王豐一臂之力。”
信使聞言,歎了口氣,道:“我家刺史就料到大人你會這麽想,因此特意叫我帶來了一封書信,說是大人看過便知。”
說著,信使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豐收遞給了徐州刺史。
刺史接過,拆看了一遍,隨後麵色激動地道:“潘刺史說的是真的?宗室潛龍果真就在荊州?”
信使點頭道:“不錯,我家刺史抽空親自去鹿門山拜訪了從心真人和陸知淵真人,已經當麵確認過了。絕不會有假!”
徐州刺史聞言,當即沉吟道:“潘刺史欲要起兵,攻擊揚州的白蓮教,以逼退荊州的白蓮教兵馬,為我宗室潛龍在荊州崛起,創造條件。為達成此目的,欲要請我領徐州軍南下相助,同時用彭城和邳州之地,與王豐換一百支威力巨大的雷音烈火箭,以增加勝算。其實認真論起來,彭城、邳州都已經被王豐堵住了,堅守不了多少時間。若能以這必失之地,換取到一百支雷音烈火箭,以及我軍在揚州戰場取勝的機會,和宗室潛龍崛起的機緣,那自然是劃算的。隻是這徐州之地,終究也是屬於朝廷的。我又豈能私自放棄?”
信使聞言,急忙道:“其實那王豐曾多次向我家刺史表明心跡,他畢竟是得道高士,日後是要想飛升天界,踏上長生道途的。他對天下,並無野心。隻是想要盡快安定天下而已。若是我們能奪迴揚州,再讓宗室潛龍崛起於荊州,合兩州之地,江、淮、漢之固,進可觀天下成敗,退可閉門自守,延續國祚,絕非難事啊。那王豐最終始終是要找個明主來輔佐的,隻要宗室潛龍展現出了安定天下的能力,那王豐必定會歸附過來,全力支持。到時候這徐州不還是朝廷的嗎?刺史又何必一定要在此時與王豐拚個遍體鱗傷?”
徐州刺史沉吟了片刻,歎道:“你說的也對!隻是就怕我今日放棄了徐州,他日想要攻取揚州,卻又未能得手,到時候大軍無一寸容身之地,進退維穀,豈不會陷入全軍覆沒的絕地!”
信使反問道:“刺史如今困守彭城、邳州,外無援兵,內無戰心,難道就不是陷入全軍覆沒的絕地嗎?”
徐州刺史聞言一愣,隨後點頭道:“你說的倒也不錯!已經是陷入絕地,情況不會比這個更糟糕了。困守彭城,最終是滅在王豐手裏。若進擊揚州,與潘刺史協同作戰,還有一線生機。就算不勝,至少也能為荊州的宗室潛龍創造些機會。論起來,進擊揚州要有意義的多了!也罷,你出城去轉告王豐,就說我同意潘刺史的意見,願意放棄彭城、邳州,將城池土地盡數移交給王豐。隻希望他善待百姓,不要窮兵黷武,讓百姓受戰亂之苦才是。而且我軍退出城池,必要攜帶足夠的糧草輜重,軍中糧草軍械等物,他不可扣留。”
信使點頭道:“刺史的話,我記下了,這就出城去見王都督。”當下那信使出城來見王豐,轉述了徐州刺史的意見。
王豐雖然覺得徐州這數萬兵馬就這麽白白放跑了,有些可惜。但能夠兵不血刃地輕取二府之地,從而全取徐州,有了足夠的地盤收納流民,屯田練兵,這也是好事一件。而且徐州軍離開城池之後,必定會第一時間南下,去淮南之地尋一塊立足之地。白蓮教又多了一個實力不弱的敵人,這卻也是王豐樂見其成的。
當下王豐也沒有異議地同意了這份協議,隻是要求徐州軍中,若有不願意南下揚州,隻願留在徐州的將士,對方不可為難,該當全部留下才是。
信使聞言,當即點了點頭,複又進城去向徐州刺史說了王豐的要求。徐州刺史僅隻考慮了片刻,便即答應。隨後徐州刺史為免大軍都不願意跟著自己走,故此命人在軍中傳播了假消息,說徐州軍的將士若是留在徐州,日後必定會被王豐追究今日守城不降,抵抗他的罪責。
傳言說的有鼻子有眼,徐州軍的將士們果然受了蒙騙,不敢輕易留下。
徐州刺史複又親自出城,約王豐相見,雙方簽了文書。那徐州刺史這才傳令,叫彭城、邳州兩地的兵馬盡數撤出,將城池完整地移交給王豐的兵馬。
次日,雙方完成移交,王豐領兵進城,徐州刺史則領兵南下,直往淮南而去。
至此,整個徐州便都落入了王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