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土地和糧食
紅樓:穿越賈珠,李紈直唿受不了 作者:廿米居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毀滅安南的不是賈珠,而是他們自己。
大軍進城之後,事情就簡單了,張強和思良發當天就占領了王城,抓捕了朝廷的官員、將領、以及世家豪紳。
從頭到尾,賈珠都沒去過安南,安南全境就已經被攻占了。
安南和茜香的地理位置差不多,經濟基礎和底層百姓也差不多,沒有必要分成兩個國家。
用同一個班底進行管理可以減少管理成本,避免資源浪費。
最重要的是,賈珠要將安南的皇室、朝廷和世家徹底清理幹淨。
他們輪流統治安南五六百年,根深蒂固,繼續留著這些毒瘤隻會給新生政權製造麻煩。
不排除世家中也有好人,但是他們的出身和身份就意味著他們從小就是喝著血長大的,所以也不算冤枉。
世家所有人數加起來也不會超過一萬人,之前安南將士為了銀子至少就屠戮了兩萬壯年男子,所以殺這點人並不算什麽。
雖然要殺,但也不能是平白無故的屠殺,否則賈珠隻會給安南百姓留下屠夫的印象。
殺之前,公開審判是必要流程。
賈珠畢竟是外部勢力,在安南的所作所為需要有正當性,這個正當性就是百姓。
為民請命,伸張正義,順天應命,救百姓於水火,不管在哪個國家都合情合理。
如果是自下而上的革命,百姓自己就會深刻意識到以前的統治政權的腐朽、落後和殘暴。
但賈珠屬於外部侵略,就要適當引導安南百姓去發現統治者的罪惡,揭露他們的惡行。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給百姓們足夠的利益,話說的再好聽,不落到“利益”兩個字上,都是在畫餅。
賈珠在安南的改革更徹底,所有的耕地重新丈量,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
但是不允許土地買賣,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將國家分配的土地轉讓給他人。
每一塊土地的肥沃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就算每人分到一樣多的土地,還是不公平。
所以賈珠要第一次實施糧食分配製度,正好拿安南來做一個實驗。
按照土壤的肥沃程度,將其分為上中下三等,按照實際出產的糧食分別計算出畝產量,以及總的畝產量。
隻要每個家庭的畝產量範圍在他所種植的那一類土地畝產量的0.8到1.2倍之間,都算是正常的,可以分得的糧食為總的畝產量乘以他們家的土地畝數。
畢竟每個地區的降水、陽光都有區別,產量在一個正常區間內就行。
超過1.2或低於0.8,就按照他們自身的係數去乘以總的畝產量,以及他們家的土地畝數。
之所以要分成不同的土地,以及規定一個區間,就是要盡可能保證公平。
而在區間範圍之外,就是為了兼顧效率,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比如,假設有甲乙丙丁四個家庭,每個家庭都有四畝地,種植的土地分別是上上中下等地,全國上中下土地的畝產量分別是400、300、200斤,全國平均畝產量為300斤。
而甲乙丙丁四個家庭的畝產量分別為450、280、270、220斤,問甲乙丙丁四個家庭各應分到多少糧食?
甲丙丁三個家庭的畝產量都在正常範圍之內,他們都應該分平均畝產量300斤乘以4畝地共1200斤糧食。
隻有乙的畝產量低於正常範圍,隻有0.7倍,所以他們家隻能分到0.7乘以300斤乘以4畝共840斤糧食。
具體的係數還可以細分,但總的原則就是要保證公平並兼顧效率。
每個家庭實際分到的糧食其實和土地的性質沒有關係。
當然,盡可能要將上等地交給會種地、能種地的家庭,以提高總產量。
有沒有可能因為這種分配方式,就讓所有的百姓都懈怠,不努力種糧食了呢?
很顯然不會,因為實際分到的糧食最終還是取決於他們自家土地糧食的產量。
不僅僅是土地和糧食,其他很多方麵,也可以製定類似的製度,隻不過在小農經濟中,糧食是最重要的一點。
等跨越小農經濟,進入其他經濟形態,也可以有類似的製度,比如按行業分。
彼時的土地和此時的行業,有什麽區別嗎?同樣有上中下之分,老百姓同樣靠他生存。
耕“上等地”的人拿著巨額紅利,還看不起耕“下等地”的人,這和個人努力有關係嗎?這真的公平嗎?
不過是因為天賦、關係或者運氣選到了一塊“上等地”而已。
就這麽簡單的製度,一個小學生都會,但是千百年來卻從來沒有實施過,背後的原因需要深思。
是有人想不到嗎?恐怕未必吧。
是實施起來很困難,成本很高嗎?貌似也不是吧。
有許多聰明人製定了許多更加激進的措施,目的嘛,當然就是為了讓它早點破產,進而消滅這種製度。
消滅私有製不是要讓大家將自己的所有財產全都拿出來充公,而是私有生產、公有分配、私人占有。
破壞了其中任何一條,都很難實現預期的目的。
生產如果不是為了自己,就缺乏生產的積極性;如果不能私人占有,個人權利就得不到保障,也可能會造成資源浪費等現象。
當然,最重要的是公有分配,需要一個強有力且公正的分配集團。
如果隻是由一小部分人來掌握分配的權力,分配就永遠不可能會公平。
那麽請另一群人來監督他們分配行不行呢?
很遺憾,同樣不行。
因為不管你請多少人來監管,分配者都可以用利益來收買他們。
尤其是當分配者還決定著監管者的利益分配時,那監管就是一個笑話。
隻有一個辦法,讓所有人共同參與分配,或者讓所有人共同參與監管。
其實一點都不難,不過是將信息公開而已,百姓自己就會監督。
賈珠就要求每年糧食收獲時,必須將相關的數據公布給所有百姓,讓百姓們自己就能算出來他們能分到多少糧食。
賈珠在世的時候可以保證公平,但賈珠死後呢?隻能依靠已有的製度。
所以賈珠要趁早將各種製度搭建起來,並監督執行幾十年,就算到時候有人出來反對,他們也愚弄不了百姓。
隻有當所有百姓都獲得好處,形成習慣,製度才能夠自發傳承下去,這也才是一個好的製度。
大軍進城之後,事情就簡單了,張強和思良發當天就占領了王城,抓捕了朝廷的官員、將領、以及世家豪紳。
從頭到尾,賈珠都沒去過安南,安南全境就已經被攻占了。
安南和茜香的地理位置差不多,經濟基礎和底層百姓也差不多,沒有必要分成兩個國家。
用同一個班底進行管理可以減少管理成本,避免資源浪費。
最重要的是,賈珠要將安南的皇室、朝廷和世家徹底清理幹淨。
他們輪流統治安南五六百年,根深蒂固,繼續留著這些毒瘤隻會給新生政權製造麻煩。
不排除世家中也有好人,但是他們的出身和身份就意味著他們從小就是喝著血長大的,所以也不算冤枉。
世家所有人數加起來也不會超過一萬人,之前安南將士為了銀子至少就屠戮了兩萬壯年男子,所以殺這點人並不算什麽。
雖然要殺,但也不能是平白無故的屠殺,否則賈珠隻會給安南百姓留下屠夫的印象。
殺之前,公開審判是必要流程。
賈珠畢竟是外部勢力,在安南的所作所為需要有正當性,這個正當性就是百姓。
為民請命,伸張正義,順天應命,救百姓於水火,不管在哪個國家都合情合理。
如果是自下而上的革命,百姓自己就會深刻意識到以前的統治政權的腐朽、落後和殘暴。
但賈珠屬於外部侵略,就要適當引導安南百姓去發現統治者的罪惡,揭露他們的惡行。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給百姓們足夠的利益,話說的再好聽,不落到“利益”兩個字上,都是在畫餅。
賈珠在安南的改革更徹底,所有的耕地重新丈量,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
但是不允許土地買賣,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將國家分配的土地轉讓給他人。
每一塊土地的肥沃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就算每人分到一樣多的土地,還是不公平。
所以賈珠要第一次實施糧食分配製度,正好拿安南來做一個實驗。
按照土壤的肥沃程度,將其分為上中下三等,按照實際出產的糧食分別計算出畝產量,以及總的畝產量。
隻要每個家庭的畝產量範圍在他所種植的那一類土地畝產量的0.8到1.2倍之間,都算是正常的,可以分得的糧食為總的畝產量乘以他們家的土地畝數。
畢竟每個地區的降水、陽光都有區別,產量在一個正常區間內就行。
超過1.2或低於0.8,就按照他們自身的係數去乘以總的畝產量,以及他們家的土地畝數。
之所以要分成不同的土地,以及規定一個區間,就是要盡可能保證公平。
而在區間範圍之外,就是為了兼顧效率,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比如,假設有甲乙丙丁四個家庭,每個家庭都有四畝地,種植的土地分別是上上中下等地,全國上中下土地的畝產量分別是400、300、200斤,全國平均畝產量為300斤。
而甲乙丙丁四個家庭的畝產量分別為450、280、270、220斤,問甲乙丙丁四個家庭各應分到多少糧食?
甲丙丁三個家庭的畝產量都在正常範圍之內,他們都應該分平均畝產量300斤乘以4畝地共1200斤糧食。
隻有乙的畝產量低於正常範圍,隻有0.7倍,所以他們家隻能分到0.7乘以300斤乘以4畝共840斤糧食。
具體的係數還可以細分,但總的原則就是要保證公平並兼顧效率。
每個家庭實際分到的糧食其實和土地的性質沒有關係。
當然,盡可能要將上等地交給會種地、能種地的家庭,以提高總產量。
有沒有可能因為這種分配方式,就讓所有的百姓都懈怠,不努力種糧食了呢?
很顯然不會,因為實際分到的糧食最終還是取決於他們自家土地糧食的產量。
不僅僅是土地和糧食,其他很多方麵,也可以製定類似的製度,隻不過在小農經濟中,糧食是最重要的一點。
等跨越小農經濟,進入其他經濟形態,也可以有類似的製度,比如按行業分。
彼時的土地和此時的行業,有什麽區別嗎?同樣有上中下之分,老百姓同樣靠他生存。
耕“上等地”的人拿著巨額紅利,還看不起耕“下等地”的人,這和個人努力有關係嗎?這真的公平嗎?
不過是因為天賦、關係或者運氣選到了一塊“上等地”而已。
就這麽簡單的製度,一個小學生都會,但是千百年來卻從來沒有實施過,背後的原因需要深思。
是有人想不到嗎?恐怕未必吧。
是實施起來很困難,成本很高嗎?貌似也不是吧。
有許多聰明人製定了許多更加激進的措施,目的嘛,當然就是為了讓它早點破產,進而消滅這種製度。
消滅私有製不是要讓大家將自己的所有財產全都拿出來充公,而是私有生產、公有分配、私人占有。
破壞了其中任何一條,都很難實現預期的目的。
生產如果不是為了自己,就缺乏生產的積極性;如果不能私人占有,個人權利就得不到保障,也可能會造成資源浪費等現象。
當然,最重要的是公有分配,需要一個強有力且公正的分配集團。
如果隻是由一小部分人來掌握分配的權力,分配就永遠不可能會公平。
那麽請另一群人來監督他們分配行不行呢?
很遺憾,同樣不行。
因為不管你請多少人來監管,分配者都可以用利益來收買他們。
尤其是當分配者還決定著監管者的利益分配時,那監管就是一個笑話。
隻有一個辦法,讓所有人共同參與分配,或者讓所有人共同參與監管。
其實一點都不難,不過是將信息公開而已,百姓自己就會監督。
賈珠就要求每年糧食收獲時,必須將相關的數據公布給所有百姓,讓百姓們自己就能算出來他們能分到多少糧食。
賈珠在世的時候可以保證公平,但賈珠死後呢?隻能依靠已有的製度。
所以賈珠要趁早將各種製度搭建起來,並監督執行幾十年,就算到時候有人出來反對,他們也愚弄不了百姓。
隻有當所有百姓都獲得好處,形成習慣,製度才能夠自發傳承下去,這也才是一個好的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