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吃裏爬外
紅樓:穿越賈珠,李紈直唿受不了 作者:廿米居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錫居的副將名叫吳良,雲南本地人。
得到李錫居的命令後,吳良便派人去請三省聯軍的諸位將領。
一刻鍾後,李錫居,吳良,以及其他六位將領齊聚主帥大營。
李錫居道:“諸位將軍,你們應該已經知道了,南安郡王率領五千人從土司大軍的包圍中逃了出來,剛和大軍會合。”
“但是本總兵懷疑,南安郡王已經投敵叛國,欲與叛軍裏應外合,叫諸位將軍來,就是一起商量對策。”
一位將領問道:“李總兵,如果南安郡王已經叛變,為什麽他不先拿下大理府和雲南府,叛軍攻打這麽久,死傷慘重,都沒有攻破這兩座城?”
“如果他們是一夥的,南安王爺完全可以憑借身份詐開城門,又何必平添傷亡?”
李錫居道:“老實說,我也不知道,但是我至少有八成把握,南安郡王已經叛變。”
“或許是陛下拒絕和親,南安郡王為了保命才選擇向叛軍投降?”
那位將領說道:“總兵大人,他畢竟是王爺,鬧出誤會就不好了。”
“末將還是認為,應該等調查清楚之後再行動。”
李錫居道:“我也想等什麽都調查清楚,但是現在已經沒有時間了。”
“我敢保證,不是今晚就是明晚,他一定會聯合叛軍,對我軍發起攻擊。”
“如果我們不提前做準備,一定會死傷慘重,甚至全軍覆沒也有可能。”
“本總兵深受皇恩,擔負起兵討逆的職責,一定要避免這種事情發生。”
“如果事後證明是我判斷錯了,本總兵甘願向陛下請罪。”
李錫居把話都說到這個程度了,幾位將領也隻能同意。
有將領問道:“李總兵準備如何布置?”
李錫居道:“他們好不容易在敵軍追擊之下逃生,想必已是人困馬乏。”
“我們待會兒打著勞軍的名義,給他們送去食物和酒水。”
“隻需在酒水中偷偷下蒙汗藥,讓他們全都失去戰鬥力。”
“控製住他們之後,自然就可以逼問出真相。”
“然後,讓我們的兵馬偽裝成南安王府軍,假裝襲擊大營,引誘裏應外合的叛軍前來進攻。”
“我們依靠提前布置的防禦陣地以及偽裝的王府軍臨陣反水,一定可以大破接應的叛軍。”
“而且,我們隻是下蒙汗藥,並不傷害他們的性命,如果本總兵判斷錯誤,也還有挽迴的餘地。”
這時,大營的門簾被人撩起,傳出南安郡王的聲音,“好計策,李總兵不愧是統兵主帥,本王甘拜下風。”
李錫居道:“王爺,既然你都聽到了,那末將也不裝了。”
“末將確實懷疑王爺已經叛變,還請王爺自證清白。”
“否則,末將隻好將王爺捉拿,等戰後一切查清,再由陛下發落。”
南安郡王道:“你足夠謹慎,計策也很好,本王都舍不得殺你了。”
“如果你投靠本王,本王可以考慮留你一命。”
李錫居道:“看來王爺確實已經叛變了。”
“但是在本帥大營,王爺貿然暴露身份,是不是不太明智?”
南安郡王道:“是嗎?”
李錫居剛要大喊親兵進來,便感覺身體一陣刺痛,一把尖刀從後背刺入,穿胸而出,嘴裏大口大口吐出鮮血。
李錫居轉身向後看去,刺殺他的人正是副將吳良。
李錫居不可置信的說道:“怎麽可能是你?”
南安郡王道:“李總兵,你打仗還可以,但是用人,貌似不行。”
“你用人之前,就不調查一下他的來曆嗎?”
李錫居道:“亂臣賊子,原來你是早有預謀。”
南安郡王道:“亂臣賊子?”
“打天下的時候,說好的共享盛世呢?”
“雲南本就是給我們霍家的封地,後來是誰將封地收迴?又是誰將財權收迴?又是誰將本王的家人圈禁在神京?”
“這天下,是本王的父王打下來的,誰是亂臣賊子,又是誰先出爾反爾?”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功臣亡。”
“既然如此,這天下可以姓李,自然也可以姓霍。”
李錫居笑道:“你不會成功的,陛下也不會放過你。”
“你在神京的家人將給本將軍陪葬,本將軍等著你們。”
南安郡王抽出寶刀,劃過李錫居的脖頸,“死到臨頭,還敢狺狺狂吠。”
收刀入鞘,南安郡王說道:“諸位將軍,本王可以給你們一條生路。”
“投降者生,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反抗者死,人頭落地,李錫居就是你們的榜樣。”
大營的守衛,早就被吳良換成了他的心腹。
而大帳內,南安郡王又帶來了十幾個侍衛。
有吳良的掩護,以及南安郡王的身份,他帶十幾個侍衛進營地簡直太簡單了。
而這幾位將軍前來大營議事也沒有帶親兵。
誰能想到,他們會在主帥大帳被突然拿下。
誰又能想到,大軍的副將居然會是叛徒。
而以他們個人的戰力,要想殺出重圍,逃離大帳,迴到自己的軍隊,太難了。
武將個人的武力在這種情況下非常重要。
六位將領都手持武器防禦,向門口靠近,想要衝出大帳。
隻要殺出大帳,那他們就還有機會。
南安郡王道:“向本王投降是你們最好的選擇。”
“你們以為本王離了你們就控製不了大軍嗎?”
“本王是給你們機會,不忍心浪費人才。”
有一位將領罵道:“龜兒子,批話多,川軍從不拉稀擺帶。”
“要殺就殺,要剮就剮,老子眉頭都不得皺一哈。”
隨即便直接持刀向大帳內的侍衛殺去。
有一個人開始動手,其他人也跟著和侍衛們拚殺起來。
不是他們不願意投降,而是他們都不是本地人。
一旦他們投降,那他們在老家的親人都保不住了,不說誅九族,至少也要夷三族。
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苟且偷生,而連累全族,這種事他們還做不出來。
而且南安郡王壓根沒有打敗隆正帝的可能,他們更不可能成為開國功臣。
與其連累全家,在史書上背負亂臣賊子的罵名,不如為國盡忠。
吳良立即走出大帳,將帳外的守衛也叫了進來。
大帳裏傳出的喊殺聲,也吸引了遠處的幾個將士關注,但是吳良讓他們都離遠點,總兵和幾位將軍在商議機密,任何人不得靠近。
李錫居不在的情況下,他就是軍隊裏官職最大的將領,而且他還是李錫居的心腹,誰敢違背他的命令?
李錫居也有其他心腹和親兵,但都被吳良用各種借口騙走了。
大帳內,六位聯軍將領都很英勇,但是武力一般,被南安郡王的人亂刀砍死。
誰對誰錯,誰是英雄,誰又是小人?
誰是雄才大略的帝王將相,誰又是狼子野心的亂臣賊子?
得到李錫居的命令後,吳良便派人去請三省聯軍的諸位將領。
一刻鍾後,李錫居,吳良,以及其他六位將領齊聚主帥大營。
李錫居道:“諸位將軍,你們應該已經知道了,南安郡王率領五千人從土司大軍的包圍中逃了出來,剛和大軍會合。”
“但是本總兵懷疑,南安郡王已經投敵叛國,欲與叛軍裏應外合,叫諸位將軍來,就是一起商量對策。”
一位將領問道:“李總兵,如果南安郡王已經叛變,為什麽他不先拿下大理府和雲南府,叛軍攻打這麽久,死傷慘重,都沒有攻破這兩座城?”
“如果他們是一夥的,南安王爺完全可以憑借身份詐開城門,又何必平添傷亡?”
李錫居道:“老實說,我也不知道,但是我至少有八成把握,南安郡王已經叛變。”
“或許是陛下拒絕和親,南安郡王為了保命才選擇向叛軍投降?”
那位將領說道:“總兵大人,他畢竟是王爺,鬧出誤會就不好了。”
“末將還是認為,應該等調查清楚之後再行動。”
李錫居道:“我也想等什麽都調查清楚,但是現在已經沒有時間了。”
“我敢保證,不是今晚就是明晚,他一定會聯合叛軍,對我軍發起攻擊。”
“如果我們不提前做準備,一定會死傷慘重,甚至全軍覆沒也有可能。”
“本總兵深受皇恩,擔負起兵討逆的職責,一定要避免這種事情發生。”
“如果事後證明是我判斷錯了,本總兵甘願向陛下請罪。”
李錫居把話都說到這個程度了,幾位將領也隻能同意。
有將領問道:“李總兵準備如何布置?”
李錫居道:“他們好不容易在敵軍追擊之下逃生,想必已是人困馬乏。”
“我們待會兒打著勞軍的名義,給他們送去食物和酒水。”
“隻需在酒水中偷偷下蒙汗藥,讓他們全都失去戰鬥力。”
“控製住他們之後,自然就可以逼問出真相。”
“然後,讓我們的兵馬偽裝成南安王府軍,假裝襲擊大營,引誘裏應外合的叛軍前來進攻。”
“我們依靠提前布置的防禦陣地以及偽裝的王府軍臨陣反水,一定可以大破接應的叛軍。”
“而且,我們隻是下蒙汗藥,並不傷害他們的性命,如果本總兵判斷錯誤,也還有挽迴的餘地。”
這時,大營的門簾被人撩起,傳出南安郡王的聲音,“好計策,李總兵不愧是統兵主帥,本王甘拜下風。”
李錫居道:“王爺,既然你都聽到了,那末將也不裝了。”
“末將確實懷疑王爺已經叛變,還請王爺自證清白。”
“否則,末將隻好將王爺捉拿,等戰後一切查清,再由陛下發落。”
南安郡王道:“你足夠謹慎,計策也很好,本王都舍不得殺你了。”
“如果你投靠本王,本王可以考慮留你一命。”
李錫居道:“看來王爺確實已經叛變了。”
“但是在本帥大營,王爺貿然暴露身份,是不是不太明智?”
南安郡王道:“是嗎?”
李錫居剛要大喊親兵進來,便感覺身體一陣刺痛,一把尖刀從後背刺入,穿胸而出,嘴裏大口大口吐出鮮血。
李錫居轉身向後看去,刺殺他的人正是副將吳良。
李錫居不可置信的說道:“怎麽可能是你?”
南安郡王道:“李總兵,你打仗還可以,但是用人,貌似不行。”
“你用人之前,就不調查一下他的來曆嗎?”
李錫居道:“亂臣賊子,原來你是早有預謀。”
南安郡王道:“亂臣賊子?”
“打天下的時候,說好的共享盛世呢?”
“雲南本就是給我們霍家的封地,後來是誰將封地收迴?又是誰將財權收迴?又是誰將本王的家人圈禁在神京?”
“這天下,是本王的父王打下來的,誰是亂臣賊子,又是誰先出爾反爾?”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功臣亡。”
“既然如此,這天下可以姓李,自然也可以姓霍。”
李錫居笑道:“你不會成功的,陛下也不會放過你。”
“你在神京的家人將給本將軍陪葬,本將軍等著你們。”
南安郡王抽出寶刀,劃過李錫居的脖頸,“死到臨頭,還敢狺狺狂吠。”
收刀入鞘,南安郡王說道:“諸位將軍,本王可以給你們一條生路。”
“投降者生,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反抗者死,人頭落地,李錫居就是你們的榜樣。”
大營的守衛,早就被吳良換成了他的心腹。
而大帳內,南安郡王又帶來了十幾個侍衛。
有吳良的掩護,以及南安郡王的身份,他帶十幾個侍衛進營地簡直太簡單了。
而這幾位將軍前來大營議事也沒有帶親兵。
誰能想到,他們會在主帥大帳被突然拿下。
誰又能想到,大軍的副將居然會是叛徒。
而以他們個人的戰力,要想殺出重圍,逃離大帳,迴到自己的軍隊,太難了。
武將個人的武力在這種情況下非常重要。
六位將領都手持武器防禦,向門口靠近,想要衝出大帳。
隻要殺出大帳,那他們就還有機會。
南安郡王道:“向本王投降是你們最好的選擇。”
“你們以為本王離了你們就控製不了大軍嗎?”
“本王是給你們機會,不忍心浪費人才。”
有一位將領罵道:“龜兒子,批話多,川軍從不拉稀擺帶。”
“要殺就殺,要剮就剮,老子眉頭都不得皺一哈。”
隨即便直接持刀向大帳內的侍衛殺去。
有一個人開始動手,其他人也跟著和侍衛們拚殺起來。
不是他們不願意投降,而是他們都不是本地人。
一旦他們投降,那他們在老家的親人都保不住了,不說誅九族,至少也要夷三族。
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苟且偷生,而連累全族,這種事他們還做不出來。
而且南安郡王壓根沒有打敗隆正帝的可能,他們更不可能成為開國功臣。
與其連累全家,在史書上背負亂臣賊子的罵名,不如為國盡忠。
吳良立即走出大帳,將帳外的守衛也叫了進來。
大帳裏傳出的喊殺聲,也吸引了遠處的幾個將士關注,但是吳良讓他們都離遠點,總兵和幾位將軍在商議機密,任何人不得靠近。
李錫居不在的情況下,他就是軍隊裏官職最大的將領,而且他還是李錫居的心腹,誰敢違背他的命令?
李錫居也有其他心腹和親兵,但都被吳良用各種借口騙走了。
大帳內,六位聯軍將領都很英勇,但是武力一般,被南安郡王的人亂刀砍死。
誰對誰錯,誰是英雄,誰又是小人?
誰是雄才大略的帝王將相,誰又是狼子野心的亂臣賊子?